第156章 试探

    陆若华听天正帝这么一说, 笑道“晋阳公主从小跟随臣学习,这思路自然是和臣相差不多。”

    天正帝听后点头道“晋阳确实在有些方面像你, 但有得地方却又和你不一样。你做事喜欢三思而行, 谨慎小心,晋阳做事却喜欢大刀阔斧, 不过你们两个都喜欢阳谋这一点倒是真的。”

    “晋阳就是比少年时期的你也多了些意气风发的少年心性。”天正帝点评道“不过, 她在朝政上的把控却十分精准, 这一点和你这些年的教导脱不了关系吧。”

    陆若华听到这话, 心中一惊, 但还是据实答道“臣既然受太子所托教导公主, 就必然竭尽所能,不浪费公主的天资。”

    “是太子的主意还是你的主意”天正帝看似随意地道。

    陆若华心中却不敢怠慢, 天正帝这是在问她教授晋阳公主朝政之事是谁的主意,这个问题回答地若稍有不慎,不仅对她不好, 还会牵连太子。

    陆若华深吸一口气道“晋阳公主跟臣学习的时候还是个稚童,臣见她天资聪慧,便爱才心切悉心培养, 后来臣发现公主对朝政上颇有天赋,于是便和公主讲起朝政来。”

    “臣之所以这般教导公主, 是因为臣当年跟随师父学习的时候, 师父也是如此教导臣的。朝政, 农事, 工事这些对臣都不避讳, 所以臣才有了今日立足于朝堂的根本。臣不知道公主未来如何,但是臣知道多学一些总是不会错的。”陆若华答道。

    天正帝看陆若华没有提起太子,便明白了陆若华的意思,这事太子没有支持,也没有反对,而是采取了默认的态度。

    “再者,这些年随着博喻书院的兴起,这天下女子读书已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我大燕风气开放,学子畅所欲言,这些女子也开始和学子一样关心朝政,关心百姓,如此,不正是盛世之象吗”

    天正帝听了陆若华的话,眉头紧皱,看着文章上的话,可谓是句句对他心思,沉默了许久,对着陆若华道“罢了,你说得也对,晋阳在政事上却有几分天资,朕也不想浪费了晋阳的才华,明日便让其跟随在太子身后,入朝听政吧。”

    “臣替公主谢陛下隆恩。”陆若华压下心中的大喜,对着天正帝谢恩。这一纸文章达成的效果,比她原本预期地还要多。她原本只想着让天正帝看到晋阳的文章后,能对晋阳刮目相看,认为晋阳有足够的才学,是可以培养之人,她原本想着只是先改变天正帝对晋阳的态度,以后再图谋入朝之事,却没有想到后者今日就达成了。她如何能不喜

    晋阳入了朝,她所图谋之事便卖出了一大步。

    “对了,有一事朕忘了给你说,六部中各部接需要广纳贤才,这明算等学课还是要开的,此事不比科举重大,又是你提出来的,上次明算等科的应试也是你主持的,这次就还是交给你。”天正帝想起这些日子自己的思索答道。

    “是,臣领旨。”陆若华应道。明算等科目的应试已经举行了几次了,在大燕学子中也逐渐有了反响,很多在科举上没有天赋的学子,也开始转学明算等科目。百姓和工匠的地位也逐渐有了提升,这个效果虽然不是突飞猛进,但是也确实有了较大的改善。

    之后,陆若华又和天正帝商讨了几句,便退了下去。

    离开勤政殿后,陆若华没有直接回府,而是去了后宫。她除了是当朝宰辅,更是晋王妃,很早之前太后和皇后就给了她可无召出入后宫的权力。

    陆若华先去了太后的寝宫,太后年纪已大,但是精神尚好,也不糊涂,太后如今已经有了七十岁的高龄,在这个时代,已经是非常长寿之人。但是在一个平均年龄都有七十二岁的时代,陆若华觉得这个年纪还不算太大,她将太后当作亲祖母,自是希望太后能长命百岁。

    陆若华陪着太后说了会儿话,又陪着太后用了午膳才离开。

    甘泉宫

    皇后正在处理宫务,听到宫人禀报陆阁老求见,还是愣了一下,便命人赶紧将人请进来。

    “怎么今日有空到我这来了”皇后命人给陆若华奉了茶,笑着问道。

    “来给皇伯母请安,心中想您了,自然就来了。”陆若华笑着答道。

    “你和阿承一个样子,这些年甜言蜜语是一个个地往外冒,真该让那些不说阿承清冷,说你沉稳的大臣看看你们俩私底下是个什么样”皇后虽是这么说,但是脸上却满是高兴。

    “您是我们亲近的长辈,在您这可不就是孩子心性,到了外面,自是要端起来,才有威信不是”陆若华眨了眨眼,一副亲昵的样子,和皇后宛若母女般玩笑。

    “好了,不说这些了。”皇后收起玩笑的样子,问道“你今日来可是有什么事情”这些年为了避嫌,陆若华每次来宫中请安穿得都是晋王妃的服饰,向今日一般穿着朝服的次数屈指可数。

    “陛下,同意晋阳入朝了。”陆若华直接道。

    陆若华此话一落,皇后原本端在手中的茶杯直接失手落在了地上,随着一声瓷器碎裂的轻响,皇后才回过神来。

    皇后回过神来后,直接对着身边的侍女摆了摆手,示意其都退下。

    待屋内只剩下两人后,皇后想到这些年陆若华对孙女的教导,直接问道“阿华,你跟我说实话,此事是你筹谋的,还是陛下自己的想法”天正帝不知道这些年孙女学了什么,有什么志向,但她是知道的。

    这些年,太子妃忙着研究火器,太子忙着朝务,晋阳除了跟陆若华这个师父呆在一起,剩余的时间就是跟她这个祖母在一起了。这些年孙女的变化她一直看在眼中,只有在她和天正帝面前还像个少女,其余的时间越发稳重,也越发着迷于朝堂政务。

    所以她才有次一问。

    陆若华没有想到先发现她想法的不是天正帝,而是皇后。

    “我是筹谋了一些,依照我的计划,晋阳早晚要进入朝堂,只是如今被陛下的决定提前了。”陆若华知道皇后有了猜测,也不瞒着。皇后只有晋阳一个孙女,是不会害了晋阳的。

    “你想要做什么”皇后觉得自己脑海中的那个猜测越发不由自主地想要冒出来,惊呼道“你是想要晋阳学武后”

    “皇伯母这话不对,武后是李家媳,而晋阳是卫氏女,他们两人身份天差地别,不可混为一谈。”陆若华却没有被皇后的惊呼声影响,反而一本正经地纠正皇后的话。

    皇后听着陆若华没有否认,便知道陆若华真的想要晋阳称帝。

    “古往今来女子称帝者仅有武后一人,你确定你现在的想法不会让晋阳落得和太平公主一样的下场”皇后责问道。

    陆若华听皇后拿晋阳和前唐的太平公主比,不由一笑道“晋阳虽和太平公主一样都是皇家女,但是两者亦是差别极大。晋阳是太子独女,而太平公主兄长众多;晋阳的教养从一开始我就是按照储君之位教育,而太平公主只是半路踏进朝堂;日后晋阳有陛下和太子教导,有臣从旁辅助,而太平公主那,武后虽对其宠爱有加,也曾权倾一时,但是武后从未将其看作储君过。”

    “最重要的是两者的心性不同,太平公主骄奢淫逸,不知韬光养晦,招摇太过,而晋阳则不同,晋阳遇事沉稳,虽有些少年意气,但心性极佳,胸有沟壑,察纳雅言,不懂之处都虚心请教,手段上大刀阔斧,多用阳谋,这点上和太平公主多有不同。”

    “再者,和太平公主时期唐中宗和唐睿宗都不是贤明强势之人,这点和陛下与太子不同。如今陛下权揽天下,太子英明睿智,只要陛下与太子属意晋阳继承大位,那就不会有什么问题。”陆若华答道。

    “你知道吗你这样的想法很危险,是大逆不道”皇后道。

    “难道皇伯母不想晋阳登位吗”陆若华反问道“太子只有晋阳一个女儿,难道皇祖母甘心这皇位落到非太子血脉的人手中”

    “最重要的是,皇伯母可以想象一下若是晋阳登上那个位置,到时候女子便不会束缚于后宅之中,可以和男子一样走向朝堂,不依附男子而活,这不是皇伯母期望的吗”陆若华道。她知道皇后少女时期也曾随沈阁老学习,心中满腹才华,但最后却只能收起这些才华,为天正帝打理后宫。

    皇后听了陆若华的话不知想到了什么,一时有些沉默,最后幽幽的叹了一口气道“但愿你和晋阳能够达成所愿,实现你们心中的愿景。”

    “多谢皇伯母成全。”

    “你去找晋阳去吧,她就在偏殿。”皇后觉得今天受到的冲击有些大,对着陆若华道“我想一个人静静。”

    “是。”陆若华也不勉强,离开了皇后这。

    而勤政殿中,自陆若华走后,晋王就来到了殿中。

    “皇伯父,唐王密骑已经往安临城而去,京中守备军这两日也有异动。”晋王对着天正帝回禀道“暗探来报,唐王意欲在三日后发动兵变。”

    “此事太子知道吗”天正帝问道。

    “此事唐王做得隐秘,太子不知,就是燕卫也是废了不少功夫才探查到。”晋王恭敬道。燕卫顾名思义是大燕之卫队,从来都是由宗室子弟任首领,只终于龙椅上的帝王。他在跟随靖北侯去南疆时,便慢慢接手了燕卫,如今是燕卫的首领。

    “那就将此事透给太子,看太子作何反应。”天正帝道。

    晋王明白,天正帝这是要借此机会试探太子了。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