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88 章

    上辈子都是吃奶吃到三岁, 这辈子还没彻底断奶就被亲阿玛要求自己用饭。小阿哥们一开始其实抗拒和委屈的。

    胳膊手腕还不够稳定灵活,嘴里吃一大半脸上吃一小半,既不体面还特别耽误时间。

    可是和阿玛额涅坐在一起自己动手吃饭的诱惑, 鲜亮可爱的美食的诱惑。

    最重要, 亲阿玛会夸。

    不管是吃的多慢, 饭粒儿掉的满地都是, 满脸满身都是,亲阿玛都是用饱含着肯定的语气使劲地夸。夸的小阿哥们难为情,好像真的感觉不到两岁会自己用饭非常了不起一样。

    比如现在。

    小阿哥们慢慢地,慢慢地用了一半的饭菜, 除了嘴角上的几颗米粒,没有掉出来一粒米, 一直关注他们动静的亲阿玛又开始夸。

    “团宝、圆宝、胖宝,壮哉。”

    团宝、圆宝、胖宝小胸脯挺挺,一脸骄傲。

    亲额涅笑了笑,没有言语。

    皇上和她最近都是用的新得的东北大米。满洲那边的老家人专门送来的心意,他们在森林覆盖率高,夏末初秋昼夜温差大的黑土地上, 按照皇上提出精耕细作, 爱护土地的指示, 充分利用当地的空气、水质、土质、阳光等优质自然环境,在秀美的山川中种出来的米中珍品。

    皇上本人用着熟悉又陌生的东北大米非常喜欢,太后娘娘和皇后娘娘也喜欢,睿亲王他们这些京城宗室们用着, 更是觉得亲切舒坦。

    品质上乘,米粒均匀细长,色泽光亮。蒸煮后出饭率高,棉软略粘,清香可口,饭粒表面有油光,醇厚绵长,芳香四溢。

    让人唇齿留芳、经年不忘、心神陶醉的饭香,正所谓“一餐浑江米,浑忘酒肉香”。

    不远处的笛声悠扬婉转,一家人在宁静的夏日傍晚,在和煦美好的晚风晚霞中,愉快地用完了这顿晚食。

    散步洗漱沐浴早教,小阿哥们和阿玛、额涅开始一起睡。

    今年一开春皇上就计划给宝宝们断奶,被太后娘娘和皇后娘娘一起阻止。皇上想起自己当年三岁还没彻底断奶的“不可说经历”,坚决不让宝宝们吃奶吃过两岁,打个折儿先给宝宝们断夜奶。

    到秋天再断奶,正好秋天果物蔬菜丰富,气候适宜心情好。

    白天吃奶的次数从三四次减为两三次;夜里从一两次吃奶变为不用吃奶,一般也不用半夜起夜。小阿哥们被心疼他们,怕他们不习惯的阿玛和额涅安排在他们的寝室一起睡。

    月牙儿弯弯、繁星闪烁,夜风轻轻拂动床幔。熄灯后只有高高低低的虫鸣蝉声的夜里,小阿哥们和阿玛、额涅道了晚安,躺在阿玛和额涅的中间,眼睁着没有睡觉。

    这都过去一个月了,心情还是小小的复杂。

    一岁不到开始吃辅食,两岁不到就被“自然离乳”没了夜奶自己用辅食,估计两岁生辰一过就彻底离奶。

    和一般皇家养孩子的老规矩很不一样,阿玛本人也和历朝历代的皇帝很不一样。不过他们已经深刻体会到,这样的“不同”非常好,对在父母的养育下成长的孩子非常好,对来历特殊的他们来说更是好。

    可是阿玛和额涅这个无条件自己增加条件宠孩子的态度小阿哥们在黑暗中互看一眼,他们上辈子哪个都没有和阿玛、额涅一起睡过。

    尤其是这段时间阿玛和额涅都是一副小心翼翼的不忍心,不舍得的模样,每天晚上认认真真地哄着他们睡觉,就好像他们刚刚出生那时候珍而重之地亲亲抱抱。

    三位小阿哥一起伸手捂脸,略羞耻嗷,可是,好开心嗷。

    他们都是非常有定性的好宝宝,不会因着阿玛和额涅的宠爱变得性情骄纵。小阿哥们默契地安慰自己,把手放下来放到薄被里,闭上眼睛睡觉。

    亲阿玛和亲额涅察觉到宝宝们的呼吸,知道他们终于开始入睡,睁开眼看了一眼他们的被子都盖好,放心地双双睡去。

    星星在天上快乐地眨眼,整个大清国处于梦乡中。夜读的人、夜行的人也被感染了这层温暖的睡意。

    清晨五六点的时候,红通通的朝阳从云层后面射过来,给厚重的云层镶上一层金边,一种瓷器凝重般的华丽展示在早起的人眼中。

    小娃娃们读书声朗朗,大人们做饭咣咣锵锵,老人们早起帮忙做家务或者锻炼身体悠闲恬淡。

    薄薄的微雾笼罩下天籁轻响,呼吸间一种潮湿的凉意,清爽、舒适,心旷神怡。花草叶片上都带着明亮的露珠,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知了已站在高高的树枝上歌唱,稻苗在田地里青翠欲滴般的软软柔柔,京城北边这新年新栽种的防沙林苍苍翠翠的层层叠叠。

    夏日的早上非常短暂,骄阳很快就“如火”,可是人们还是喜欢早上,洗净一颗颗烦恼的心灵,沁透休息一夜还没完全醒来的五脏六腑。

    皇上悠哉哉地用完早膳,利用儿子们还没醒来,自己去早朝之前的间隙,带着皇后娘娘沐浴晨风中。

    马上又是一年的酷暑来到,皇上琢磨着去承德避暑的事儿。

    早朝上大臣们对于皇上要去承德的事儿都是心有准备。去年夏天因着南方的事儿所有人都去了南边,怕热的皇上带着小阿哥们几乎都是在海边和船上度过,今年按照旧例承德避暑,理所应当。

    几条从全国各地朝京城赶的官道上,一辆辆马车,一匹匹骏马,一伙伙要参加美食大赛的人群,也都在议论即将到来的酷暑。

    大夏天的去京城,真不是一个好时候。可是不早去不行啊,有一部分人春天的时候就去了,还有一部分人在朝廷公告出来的时候就去了,他们再不赶着去,倒时候京城连个窝棚住都找不到。

    一队看起来是富裕人家的人马,十来辆马车一起排列行进在通往通州的沥青官道上,看他们的形貌,应该是江南人。

    这个时候江南人进京,大多是为了美食大赛,估计还会是评判员或者参赛人员。毕竟大清国论起对美食的研究,还是富庶的江南之地最悠久。

    官道两边树木茂盛,头上太阳越来越大。青衣小帽小厮打扮的年轻人带着斗笠坐在一辆应该是主人的马车上,手法娴熟地驾着马车缓慢行驶。

    马车里的主人夫妻透过玻璃窗瞧着外面典型的北地风景,怎么也看不够。

    午时的时候车队停下来在路边的小林子里休息,他给自家主人端来两杯温白开水,自己也学着老爷的样子慢悠悠地喝完一大碗白开水。

    “老爷,老夫人,这天越来越热了,估计我们皇上就要去承德避暑。”

    “我们快些赶路,进了通州就是京城,兴许能赶上。”

    小厮的语气欢快中透着期待,这位老爷闻言哈哈大笑。手持竹扇,身穿时下潮流风向的清装,眉眼间风流倜傥,潇洒斯文,“小磨言之有理,老爷和夫人若是有幸跟去避暑,把你也带上。”

    小厮小磨听了双眼放光,脸孔泛红,两手对搓似乎是难为情,“谢谢老爷。”

    老爷含笑不语。家里的奴仆们,江南的奴仆们都对皇上感恩戴德,梦想一见,他非常理解。

    正在喝水的老夫人发现他的情绪变化,看了他一眼。当家老爷收拾情绪,笑着说道“十多年没有进京,有些近乡情怯。”

    老夫人听了心里一叹。想起她自己当年历经万难嫁给老爷做妾进京的情节,想起李自成兵临城下殉国的好友们,想起清兵入城,举家南迁思念北地的这些年。

    自家老爷自己发誓一生不侍二主,是为忠。大清已经大变样,皇上是好皇上,千古明君,冒家有人在朝廷做官,每年跟着皇上去避暑,这是莫大的荣耀。

    “如是在信里说,京城还是老样子。路都没有修,还是黄土路。”老夫人安慰自家老爷。

    “小宛莫安慰我。大清国哪个地方没有大变样。”街道路面没变,人都变了,文化也变了,一路北上,越接近京城越能感受到这份变化。

    肯定和当年权党倾轧混乱不堪的京城,和战乱中饱受战火的京城很不一样。

    老夫人心下恻然,故意取笑自家老爷,“当年是英俊的四公子冒公子,现在是一垂垂老翁冒老爷。”

    冒老爷愣了一下,忍不住笑出来,“小宛没变,还是当年的模样。”

    老夫人大大方方,“谢老爷夸。”

    一身儿青色老派的裙衫,眉眼间有着早年历经风霜的憔悴,身姿挺拔端正,五官上依稀可见年轻时候的秀丽脱俗。夫妻两个放开心绪聊起往事,下人们散坐各自休息,官道上时不时地过去一些车马。

    老管家喝完了茶水抬头看天,东边乌云聚集,他走过来,语气担忧,“前面不远就是驿站,我们停停,怕要有大雨。”

    通州一带夏天炎热多雨,老爷和老夫人抬头看看天,面色担忧。他们带着的食材虽然打包的非常精细,可最好还是不经大雨。

    “立即上路,若是有大雨,在驿馆待到雨停再上路。”

    大队人马听了这话不敢耽搁,回到马车上快速赶路。

    大清国官道上的驿馆经过这些年的建设,对比他们出京那一年,是大变样。统一的砖瓦房规制整齐利索,进去大院后里面干净安静。

    冒家人大方有礼,驿馆这些日子人多,驿馆的人想办法给他们找了一个和另外一户人家拼凑的单独小院。

    此时头顶上蓝色的天空不见,漂浮不定的丝丝白云也不见,乌云密布马上要有大暴雨的样子,冒老爷和老夫人相看一眼,一起笑出来。

    当今皇上喜好美食,带着天下百姓不管贫富都跟着安心享受食物的美好,老夫人又是江南有名的美食家,擅长在各种贫困不便的情景下都不忘追求精致雅趣的生活。

    老夫人自己下厨,打算在大雨来临前快速地做出来三菜一汤。下人跟着帮忙,特别是想要和老夫人学几手的小厮小磨。

    老爷在老管家的帮忙下煮茶。

    芥片是他们夫妻的最爱,煮好后有一股婴儿奶香。这位冒老爷怕下雨的时间长,煮了两壶出来。

    用过饭后,噼里啪啦的大雨下来,夫妻二人一人一壶芥片对饮,静默中有着相濡以沫多年的默契和感情。

    当年的复社成员,陈贞慧、侯方域、方以智、吴应箕、黄宗羲等好友如今都在各地游学或者在他们的家乡安养晚年,教授蒙童。他冒襄的儿子考了进士出身,他自己也带着妻子回京参加美食大赛。

    挺好。

    明末大变后,秦淮八艳风流云散。柳如是自沉未遂;卞玉京、李香君、寇白门出家修行;顾横波随龚鼎孳去了北京,郑妥娘随杨文聪养老于贵州,陈圆圆被战云裹挟而去,自己和老爷修成正果,艰辛历尽远离“红颜薄命”的结局终得圆满。

    也挺好。

    老夫人想起如今在京城安养晚年的好友柳如是、卞玉京、顾横波等人,心下凄然。战乱来了才知道那些平时自称“大丈夫”的人多么可笑。

    三朝大臣龚鼎孳

    作者有话要说  明末四公子之一,冒公子,纳妾董小宛。本文里面大清变化,董小宛没有早逝,因为和冒公子相伴多年,在大夫人去世后做了夫人。

    龚鼎孳 明朝亡的时候和顾横波先投降李自成政府,后投降大清,被人称为三朝大臣。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黑森林 1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大家重新收藏新网址,新  新电脑版     ,大家收藏后就在新网址打开,以后老网址会打不开的,,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