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第一百三十二站

    招聘医药学研究领域博士与博士后的高校很多, 虽说每个高校每年可能只招聘几个博士,但那么多高校累积起来,数量也是相当可观了。

    反正每年本土产出的博士基本上都能找到高校或者研究所的工作, 去不了985就去211, 去不了211还能去个普通本科,实在不行的话,去大专院校也行。

    看到医药高等研究院发出的招聘通知,那些有意投简历的人并没有太多的紧张, 因为这个人才招聘数量实在是太多了。

    三百多个呢

    这个研究领域,一年的应届博士毕业生有三百多个吗

    大多数人都忘了一件事,医药高等研究院开出的待遇条件特别好,而且并不仅仅是招聘应届博士毕业生。

    那些博士毕业两三年, 去了普通本科院校之后跟着一个不怎么行的合作导师打杂的青年教师们看到这个机会,纷纷决定逃离苦海。那待遇实在是太诱人了,年薪六十万,还有丰厚的科研绩效可以提,哪怕他们知道谢书尧的研究团队有着超乎寻常人想象的科研压力与工作强度, 都想来拼一把。

    这是一条青云梯。

    青云梯虽然难爬,但上面的风景却是极好的。

    应届博士毕业生则是分为了两派, 一派是读博期间已经被学术与科研折磨得心灰意冷, 只想博士毕业之后找一个清闲的工作安心苟着的博士, 另外一派则是真的对自己的研究方向感兴趣, 真的醉心于科研, 想要在科研上有所建树的博士。

    前者压根没考虑医药高等研究院, 他们好不容易从读博的火坑里跳了出来,怎么可能再跳回谢书尧的天坑里

    后者则是忙不迭地投递了简历。

    谢书尧团队的优势实在是太明显了,一个诺贝尔医学奖的得主,一个国内名望颇高的院士,背靠三百亿科研经费,拥有整个医药学研究领域可能会用到的全套实验设备这简直就是科研人员的造梦平台。

    只要你有想法,你有执行力,你愿意为了逐梦而努力,医药高等研究院简直就是天堂

    还有许多在原先的工作岗位上没得到重视,或者是因为得罪了某位行业大佬而被迫坐了冷板凳的科研人员,这会儿也看到了新生的希望,忙不迭地投递了简历。

    招聘网页是谢书尧亲自编写出来的,页面简洁大方,最上端还添加了一个投递简历数量统计的功能。

    这个招聘网页挂出来不到一小时的时间,收到的简历数量就超过了五百份,这数字还在继续增加。

    简历筛查的第一关是谢书尧亲自把关的,她给这些投递简历的研究员提了一个要求将自己以发表论文的正文全部以附件的形式附在简历后面。

    这个要求就实力劝阻了很多心虚的博士与博士后。

    国内混学术圈的人,谁不知道谢书尧对学术不端的零容忍要是论文里出现了造假,估计谢书尧一眼就看出来了,把这样的简历投递给谢书尧,那不是老寿星上吊活腻歪了吗

    然而,学术不端的人终归只是少数。

    还有人担心自己的文章数量不够,会被谢书尧给刷了下来其实,这样的担心完全是没必要的。

    谢书尧要求这些人在简历后面附上自己已发表的论文,确实会看投递简历的人有发表了多少篇文章,文章的分区是在几区,但这并不代表她是唯论文主义的支持者。

    谢书尧知道,有些研究领域就是很难做出成果来,能发表一篇两篇二区的文章都算不错了,有些研究领域特别容易出成果,轻轻松松就能把文章数量堆到十篇以上,还有些研究领域需要浸淫很多年才能琢磨出头绪来,留给博士的三四年时间根本不可能做出重大的成果她看这些论文,并不仅仅是看论文的数量,还会透过这些论文看作者的思维是否严谨,逻辑是否完善,是否有紧跟着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看这个作者对待科研的态度。

    从接受简历开始,这些人的论文就出现在了谢书尧的电脑上。

    每看完一个人的简历,谢书尧就会根据这个人的综合情况给出一个评分,投递简历的系统上也会实时更新谢书尧给出的分数。

    评分是千分制,有人的得分在九百分之上,还有人的得分只有一二百分。

    有人想不明白谢书尧给出的分数差异为什么会这么大,只有投递简历的那个人知道,谢书尧给每一份简历都回了信,那些得分低的人,回信中都有一句数据存疑。

    这是学术不端的委婉说法。

    有没有修饰数据,论文作者自个儿心里能没点数这些冒险投递简历的壮士吓得冷汗都冒出来了,生怕谢书尧再来个实名批评。

    幸运的是,他们左等右等,并没有等到噩耗传来。

    谢书尧对这些人还是留了一丝余地的,之前在数据里做了手脚,只要后面能够改掉,那就可以把前面犯的错揭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可如果执迷不悟,在学术不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那谢书尧只能说一声不好意思了。

    她的记性太好了,这些人的名字都在她脑子里留下印象了。

    简历是谢书尧亲自筛查的,五天后,简历停止接收,一共接收到一千四百多份简历,谢书尧以六百分为界,筛掉五百多份简历,最后剩下的只有八百多人。

    与最后打算录用的人数相比,淘汰率大概在三比一。

    这意味着这么多优秀的人才中,每三个人里,只能有一个人留下。

    面试是谢书尧牵头,杜岳和包萌来具体落实,秦海等没毕业的硕士博士负责跑腿接待的。

    八百人,每天安排一百二十个,留给每个博士的展示时间只有五分钟,饶是如此,每天的面试时间都会持续十个小时。

    在谢书尧心里,总评分能拿到六百分的博士与博士后都算是可塑之才了,所以她最后在心里临时更改了规则,全面放开招聘规则,只要够优秀,医药高等研究院全盘接受,采用项目淘汰制,如果中途干不下去了,那可以随时离开。

    天知道这些博士与博士后在知道淘汰率为三比一之后,心里有多么慌。

    谁能保证自己就不再那被淘汰的百分之六十六点六六里面

    更让他们慌的是,在面试开始的前一天,他们都没有收到任何与面试内容相关的消息,只能按照正常的面试来准备。

    这些面试者哪里能想到,谢书尧给他们来了一个骚操作

    他们被安排在了医药高等研究院的一间多媒体大会议室里,每个人面前都摆着一台电脑,电脑只连接有医药高等研究院的内部网络,每台电脑中都安装有医药高等研究院给他们分配的临时科研系统,拿着自己的身份证号登录进去之后,就会发现里面除了基本的功能介绍之后,其余一片空白。

    哦,对了,还有一个t功能。

    直到面试开始前半小时,被安排在第一个面试的那位中科院博士的科研系统里才有了动静内部邮件系统突然弹进一条邮件来,邮件中写了一个课题题目,要求面试者在半小时内拿出一个大致的研究思路,并将研究思路呈现在t中。

    中科院的博士当场就懵了。

    半个小时,拿出一个研究思路这确定不是在开玩笑吗

    他深呼吸了好几次,心中默念着年薪六十万,最后强压下丢开鼠标放弃面试的打算,认认真真地开始解读谢书尧给出的题目。

    这个题目可不是瞎给的,而是谢书尧在看了他的简历之后,结合他之前开展过的研究以及医药高等研究院将来可能要做的研究而拟出来的题目。

    这个题目在他的能力范围之内,却又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想出来,最考验一个研究人员的学术积淀以及临场应变的能力。

    其它面试的人还盯着科研系统发呆呢,突然听到有人的键盘声响了,连忙过来打听,结果一打听,心里就凉了半截。

    医药高等研究院组织的这面试未免有些太过硬核了。

    有了第一个人做开头,其他人纷纷开始为自己的面试做准备,有人努力回顾自己了解过的实验方法,有人开始猜测谢书尧会给他一个什么样的题目,还有人干脆拿着手机刷起了论文来。

    半小时后,第一个人被秦海唤去了面试的小玻璃屋,他用过的那台电脑自动关机。

    面试时间只有五分钟,谢书尧和包萌、杜岳以及徐康院士坐在评委席上,因为时间紧凑的缘故,谢书尧一句废话都没说,“你的信息我们都已经了解到了,不用自我介绍,直接开始讲你对这个问题的理解以及如果让你做这个课题,你打算怎么做吧。”

    那个中科院的博士深吸一口气,打开自己的t,开始尽自己的全力去讲。

    第一分钟的时候,他还有些紧张,到了第二分钟,他就进入状态了,后面三分钟的汇报,他口齿清楚,逻辑清晰,到了第四分半的时候,谢书尧桌上的秒表突然响了起来。

    谢书尧用笔敲了敲桌子,问徐康院士、杜岳和包萌,“你们觉得能得多少分”

    徐康院士说,“八十五。”

    杜岳和包萌跟着徐康院士报了一个八十五左右的分数,他们虽然学术成果不错,但是哪敢和院士唱反调

    院士说能得八十五分,他们说给七十,这不是打院士的脸吗

    谢书尧点头,在一张单子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递给那个人,道“中科院的博士还是很优秀的,你的文章我都看过,基本功很踏实。”

    那个博士抹了一把虚汗,提在嗓子眼的心稍微落了落。

    谢书尧站起来,伸出手微笑道,“欢迎加入医药高等研究院,尽快办理入职手续,等入职之后,我会和你详细谈你接下来的研究内容。你今天面对这个问题时展现出来的东西还是存在些许瑕疵的,我到时候会和你提一提,你争取完善一下,这个研究方向大有可为。”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