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第一百三十四站

    在培养新人这件事情上, 谢书尧算是学术圈里少有的尽职尽责。

    哪怕这些新加入医药高等研究院的人都已经是相当优秀的博士毕业生,甚至有些人已经是青年教师,她都挨个儿给了详细的指导。

    根据这些人的研究方向,谢书尧劈分出将近二十个课题组来, 分别负责不同的研究方向。

    她给每个课题组都单独开了会,并针对课题组内不同研究员各自擅长的方向进行了探讨,还从自己看过的论文中打包了足够这些科研人员重塑科研逻辑的论文,当成任务分配了下去。

    招聘人才需要耗费时间,分配任务同样需要耗费时间,可站在长远的角度去看, 招聘进来的这三百余名科研人员都会变成医药高等研究院的中流砥柱。

    谢书尧的原则一贯都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她将新招聘进来的这么多人都培养成为合格的渔夫,还愁捕不到鱼儿吗

    这些新招聘进来的人原本就接受过科研教育与培养, 只是接受的科研教育与培养不够系统,他们的导师没有给予系统的指导,但好歹是拿到博士学位的人, 算是踉踉跄跄地完成了博士阶段的基本培养要求。

    这些人在接受谢书尧的指导时,接受速度自然要更快一些, 有些人原本就有做项目的经验,这会儿上手时虽然有些生疏, 但也不会生疏得太明显,经过一阵子的适应时间就好了。

    谢书尧的布局真正奏效, 已经是半年之后了。

    这些招聘进来的人都顺利上了手, 哪怕没达到独当一面的水平, 但也能完整地将谢书尧分配下来的科研任务完成了,做出来的学术成果也日益丰硕,压在医药高等研究院之前那些草台班子研究员身上的压力顺利减轻,紧绷了半年的神经终于舒缓了下来。

    六月份,秦海以及与他同时入学的这批人顺利毕业,除了秦海选择留在医药高等研究院继续工作之外,其他人都没有选择留下。

    科研本就是向着金子塔顶端攀升的过程,越向上走,难度越高。

    不是所有人都能适应高强度的科研工作,谢书尧对这点表示完全理解,她给那些想去一些一般高校的学生写了介绍信,衷心祝福这些人都能奔向好的前程。

    人各有志嘛

    甲之蜜糖,乙之。

    有人觉得科研工作轻松体面,可有人就会觉得科研工作会让人心累,不如找一些平淡但是琐碎的工作,安安稳稳地度过人生的后半场。

    不管是跟着她读硕士还是读博士的人,都已经系统地接受过了科研逻辑与科研思维的培养,就算去了别的高校,应付一般的项目研究,那也应当不成问题。

    只是走了的这些人原先从事的研究工作总得找人接上,谢书尧暂时找了研究领域相近的人暂代,将医药高等研究院的招聘网页改成了长期招聘网页。

    跟着她做研究的学生终归是学生,不确定性比较大,让这些学生从事一些周期较短的小项目还可以,但要是让这些学生从事周期较长的大项目,就很难从一而终。

    人多力量大,宁可把项目轻轻松松地提前做完,也绝对不能让火烧到眉毛上。

    秦海办理完入职手续之后,徐康院士来了医药高等研究院一趟,他让谢书尧准备了一份材料,说是他打算举荐谢书尧进入科学院或是工程院,冲一下院士。

    院士就算是站在国内科学界顶端的巨牛了,能冲上去的话,谢书尧自然不会白白放过这样的机会。

    将个人材料详细整理好,交由徐康院士亲自带去京城科学院那边,谢书尧一边从事自己的研究工作,一边等消息。

    医药高等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在得知谢书尧打算参评院士之后,都挺兴奋的。

    他们现在在医药高等研究院工作,身上贴的标签是诺奖学者科研团队,如果谢书尧能够评上院士,那他们身上就能贴一个院士团队的标签,虽说国内的院士不少,但诺奖学者并不多,从数量上来看,诺奖学者比院士更要稀少,但有些事情并不能单纯地看稀有程度,在国内,一个院士身上所具有的能量,是超乎一般人想象的。

    很多诺奖学者办不成的事情,院士说句话、打声招呼就办成了。

    医药高等研究院的人都对谢书尧参评院士的事情报以极高的期待,谢书尧倒是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她始终保持着一颗平常心。

    她创立的计算药学理论虽然已经相对成熟,但依旧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她正好借助给国家研发那些特效药的机会,将计算药学再完善一遍。

    谢书尧不知道的是,她提交的申请参评材料居然在科学院掀起了一阵狂风大雨。

    关于谢书尧的能力,这点其实是毋庸置疑的。

    单单凭借胃癌克与肝癌克这两种药,谢书尧就能坐稳院士的位置,为什么这两项研究成果实在是太突出了

    胃癌克与肝癌克对华国的作用,远非是救治了多少病人,在外交领域,同样制造了不少惊喜。

    再加上谢书尧头顶上诺贝尔医学奖得主的光环,谢书尧评上院士就是十拿九稳的事情,徐康院士就是这么想的。

    可真正参评的时候,谢书尧得到的票数却并不理想。

    用并不理想这四个字来形容参评票数,实际上不够准确,准确的描述是谢书尧得到的票数少到可怜。

    票数公布的时候,负责唱票的那位院士一说谢书尧的票数,徐康院士的脸色就冷了下来。

    医药工程领域的圈子就这么大,徐康院士提名谢书尧这个并不是秘密,那些参与投票的院士不管是与徐康院士走得比较近的,还是有一些过节的,这会儿都扭过头来看徐康院士。

    徐康院士短暂的错愕之后,就开始苦笑着摇头,他说道“我以为大家坐到这个位置上,心里都已经公允了,没想到还是一个德行。别的不说,就凭谢书尧拿下诺贝尔医学奖这个荣誉,她参评院士就应该是一路绿灯的,我到底还是高估了人心和人性,你们觉得谢书尧缺院士这么一个头衔么”

    “让她来科学院,不是科学院给她增色,而是她给科学院增色。”

    “行吧,唱票结果已经出来了,说再多的也没什么意义,谢书尧可是进入二轮候选人名单的,在投票这一关被卡了下来,我倒是想看看,有谁有那么大的脸,谢书尧都被刷了,他能评上院士。”

    徐康院士抬头看了一眼大屏幕上公布的结果,这三位新增院士成绩确实不错,都是在领域中扎根多年的老人了,可院士评选这种事情,和资历、和年龄有关系吗

    如果谁的资历老,谁的年龄大,谁就能评上院士,那当科学院是什么

    大龄学者养老中心

    “协和医学院,京大医学部,西南医科大呵呵,除了协和医学院的老任有点成果之外,另外两位,说句难听的话,你们做出来的学术成果都是什么东西干货少的可怜,全都是假大空的东西三个人的学术成果累加起来,能和谢书尧的成果掰手腕儿”

    “丢人现眼”

    徐康院士用手撑了一下桌子,站起身来就往外走,与他关系好的张民建院士连忙劝道“老徐,我知道谢书尧是你们金陵药科大的人,但这票数是大家公投出来的哎,小谢还年轻,再等一届两届也没问题,先让这些成果不错的老同志上,不然他们就再也没机会了。”

    徐康院士甩了一下袖子,冷眼看向张民建院士,“公投出来的,有个屁用老百姓知道有病找谢书尧,国家敢把几百亿的项目给谢书尧,在做的各位院士,单次项目经费超过十亿的,有几个搞学术什么时候还得排个先来后到了”

    “正经名堂不搞,净搞这些歪门邪道不是我老徐自得,今天我就敢把话撂在这儿,除了我老徐之外,在做的各位啊,甭管是投票给了谢书尧的,还是没投票给谢书尧的,暗箱操作的黑锅都得背稳了”

    徐康院士一脸怒容地走了,留下一群院士面面相觑。

    这么多院士参评出来的结果,哪是说改就能改的在院士团队中,徐康院士都不算是年纪最大、资历最老的那一茬,很多老院士被徐康院士的话堵得脸色一阵青一阵白,负责计票的那人见没人再提谢书尧的事情,只是按原定的计划把最终敲定的三位院士名额都公布了出来。

    那三位新增院士都挺慌的,可是想到自个儿马上就能跻身国内学术界的一线了,他们就算再慌,也都忍了下来。

    这么多院士为他们撑腰,这就证明他们的成果具有闪光之处

    哪怕不如谢书尧做出来的科研成果璀璨,那也能说个扎实,凭什么胜任不了院士这一职衔

    要是把谢书尧的能力作为院士参评标准的话,估计在坐的很多院士都得被刷下来重新评议一番吧

    不出意外的,谢书尧落选的消息很快就爬上了热搜。

    金陵新鲜事儿的小编采访到了谢书尧,问,“谢教授,请问您是怎么看待自己落选这件事的下一次评选是在两年后,您还会参评吗”

    谢书尧笑得十分淡然,“大概是因为我能力不够吧。两年后会不会参评这个我想多半是不会了,我会将工作重心放在研究上,而且,我做出来的成果,也不需要一个称号来检验,药效与疗效才是检验我所做成果的标准。在我眼里,病人的感谢以及药物的口碑才是最高的荣誉。”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