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第三十三章

    矮桌上的东西很多, 其中便有木筒成像镜、潜望镜与望远镜这三样东西。

    褚寻真问刘余升“你可知晓这三样东西为什么要如此制作吗”

    “可知晓为什么望远镜可以观察到远处的物体”

    “潜望镜为什么能够看到不是同一水平方向的物体

    “而木筒成像镜观察到的景象又为什么会随着屏离小孔的距离不同, 大小也会发生变化”

    刘余升被她问的面容发白, 惶惶的摇摇头“不、不知”

    褚寻真又看向倚琴和春云两人“你们可知晓”

    “不、不知。”两人同样惶惶不安的摇头。

    褚寻真道“在场的各位若是知晓,或明白一二, 皆可说出来听听。”

    蒋钰风道“因为光是直线传播的, 我也是听表姐你说的。”

    褚寻真笑了笑“木筒成像镜的原理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但另外的两样东西却不尽然。”

    她看向刘余升道“你曾在塞北从军,可有用过望远镜”

    刘余升道,用过。

    褚寻真“你说自己手上的是照着望远镜琢磨出来的, 那和你在塞北用过的可有什么不同成像的效果一样吗”

    刘余升闻言,面露迟疑。

    “不一样的对不对根本就观察不到远处的物体。”褚寻真道“且你也知晓,关键就在于你自己手上的那枚瓘玉。”

    刘余升急忙道“当然是望远镜用到的是透明的瓘玉, 我拿着的是有颜色的, 而且上面有裂痕, 当然不能观察到远处的物体。”

    褚寻真摇摇头“我说是瓘玉,但关键之点却不在瓘玉的颜色和裂痕上。”

    “用在望远镜上的瓘玉为透镜, 是根据光的折射原理制作而成的, 透镜有几种形式,望远镜上的凸透镜是中间比较厚, 边缘较薄的, 因为有望远、会聚的作用,所以又叫做聚光透镜。”

    “阳光在凸透镜上经过两次折射后, 便会集中在中心的一点上, 这个点叫做焦点, 而焦点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叫做焦距。”

    “我们能够通过望远镜观察到远处的物体,就是因为光线折射到透镜上,进入小孔会聚成像后,再经过另外的透镜放大而被看到。”

    “所以,望远镜能够成像,是因为两种透镜,物镜和目镜,光的折射原理,而不是因为瓘玉的颜色和上面的裂痕。”

    褚寻真说完后,转身便从矮桌上拿起一个东西,道“恰巧,我以前制作望远镜之时,也制作了一枚有颜色的透镜,不若你换上试一试。”

    刘余升神情呆愣许久,才从褚寻真的手上将瓘玉接过来

    除却刘余升磕磕绊绊的更换瓘玉的声音,大理寺之中鸦雀无声,有人若有所思的样子,有人却一脸懵然的表情。

    穆珺回过神来,转头看了眼,默默地帮穆珣合上张开的嘴。

    穆珣低声结巴道“大、大哥,你听懂了吗”

    他没听懂

    穆珺“咳、多多理解便知晓了。”

    穆珣“”关键是脑袋它理解不了。

    曾问初也不由得面露异色,在桌案后对蒋胜雪悄声的道“你这个外甥女儿,厉害啊。”

    蒋胜雪的眉眼略微柔和下来,嘴角勾起一抹冰雪消融般的笑意。

    白桓初一脸不忍直视的看向戚司安,终于忍不住说“你且快收敛收敛一点吧,眼睛里都快柔出水来。”

    再盯着人家姑娘看,小心褚大将军活剥了你。

    戚司安干咳一声,暗自收敛起眼底醉人的光彩。

    这其中,只有萧素兰的表情淡淡,掩在袖子里的手却不着痕迹的握紧。

    待刘余升终于将那片有颜色的瓘玉装上后。

    褚寻真道“你且看看吧。”

    刘余升依言拿起手中制作粗糙的望远镜,对准在眼睛前面。

    “如何”褚寻真问他。

    刘余升惨白着脸放下望远镜,嘴唇嗫喏了几下,没有说出话来。

    曾问初道“刘余升,将你手中之物呈上来一观。”

    刘余升手中制作粗糙的望远镜与褚寻真拿来的望远镜一同被放在曾问初身前的桌案上。

    待曾问初挨个瞧过后,便不禁点点头道“如同褚姑娘所说,望远镜的关键之处并不在于瓘玉的颜色上,两者所能够观察到的物体是一样的。”

    褚寻真道“若是将瓘玉弄出裂痕,也是一样可以观察的,但观察到的效果会有所降低。”

    她看向刘余升“你要试试吗”

    刘余升不禁面色惶然的摇头“不、不”

    褚寻真道“至于潜望镜,利用的却不是透镜,而是两个反射镜,也是将物光经过两次的折射,进而反映在眼中。”

    “潜望镜中的两个镜面呈现出平行的状态,而且都是与水平方向成特定的角度,当景象通过镜面的两次反射成像后,我们自然可以从下面观察到上面的人或物。”

    “记得淮南万毕术一书中曾记载着这样一句话,取大镜高悬,置水盘于其下,则见四邻矣。大人,大理寺外明镜高悬,可取一盆清水放置在堂上,由清水上可观大理寺外之景。”

    曾问初不由得微微点头道“准。”

    待下人将一盆清水端上来后,褚寻真亲自在堂上找好位置和角度,道“大人可上前来一观。”

    曾问初与蒋胜雪过来,之后戚司安白桓初等人也过来观看。

    褚藩良略带得意地笑道“这个我早就知道。”

    珍珠儿在塞北做过类似的实验。

    水盆离着大理寺门口处较近,所以,一些百姓们也可以清楚的瞧见清水里映出来的景象。

    “竟然真的有明明水面是朝上的”

    “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确实是从明镜上折射过去的”

    百姓们皆较为兴奋的探头探脑,对清水上呈现出的景象惊叹,大理寺之上逐渐的喧闹起来。

    曾问初转身坐回桌案后,拍下惊堂木,道“肃静”

    百姓们才慢慢的安静下来,看向堂内。

    荣薇不由得收敛起复杂的神色,小声的嘀咕“也许这都是雁溪先生当初在塞北说过的话,做过的事情,当时褚寻真也在塞北,谁知道现在是不是她挪用过来的”

    “你胡说无凭无据的,荣三小姐这也算是妄加揣测”

    蒋婼芸怒道,指着荣薇说“有本事你拿出证据来证明不然你也是造谣生事,堂堂侯府的小姐,说话却不经脑子”

    未曾料到蒋婼芸在她身旁将话给听了去,荣薇一惊,继而又被蒋婼芸的话惹怒,面上动气道“你说谁没有脑子”

    两人之间闹出的动静突兀,引得旁人看过来。

    曾问初不由得皱眉道“肃静大堂之上不得喧哗你们二人,所为何事吵闹”

    待蒋婼芸与荣薇讲清楚因为什么事情争吵后,褚寻真道“荣小姐觉得这些还不足以证明我就是雁溪先生吗”

    荣薇不语,但看面容神情确实是这样想的。

    褚寻真道“这三样东西都与光的传播有关,我说出来的话,荣小姐怕是理解不了,不若以实验来证明,更为的直观与清楚。”

    戚司安忍不住勾起嘴角。

    白桓初偷笑道“褚先生这是在说荣三小姐没有脑子。”

    没有理会荣薇陡然涨红的脸色,褚寻真从矮桌上拿起一枚铜钱放在浅口的盘子里,接着,玻璃杯的杯口朝上,压在铜钱的上方,再往玻璃杯里面慢慢的注入清水。

    从侧面观察,清水注入到一定的程度时,便看不见下方压着的铜钱了。

    褚寻真停下,果然听见有人在说铜钱消失的话语。

    徐璧忍不住道“先生,铜钱不见了。”

    褚寻真笑了笑,又往浅口的盘子中注入一些清水,慢慢的,铜钱又开始出现。

    她道“你们可看明白这是为什么”

    “因为光的折射。”徐璧道。

    周围逃课出来的学子们也是和徐璧一样的答案。

    褚寻真道“当往杯子中注入水时,由于光线的折射,杯底压着的铜钱会逐渐消失,再往盘中注入水时,光线折射的角度发生变化,铜钱的影像就会重新出现。”

    “哦,原来如此。”

    “先生说的是,这就像是将筷子放入水中,而筷子好像折断了一样。”

    “有趣,没有想到因为光线的变化能够产生出如此的现象。”

    大理寺审案的堂上俨然要成为了学子们的学术交流会,曾问初不得不又拍一拍惊堂木,道一声肃静。

    褚寻真看了一眼荣薇道“荣小姐知道光有几种颜色吗”

    荣薇闻言嗤道“光能有几种颜色,摸不见看不着的。”

    蒋婼芸不由得撇撇嘴道“表姐会这么问,就代表着光肯定是有颜色的。”

    荣薇面色一怒,瞪向蒋婼芸,蒋婼芸不甘示弱的瞪了回去,怕你啊。

    褚寻真并不废话,转身又拿出来几样东西,她将一面镜子斜着放于没有注满水的盆中,将镜面对准阳光,而水盆对面的墙上隐约可见飞虹。

    这时候的百姓们习惯称彩虹为飞虹、长虹,或是龙吸水,以前更是认为“龙吸水”的出现是一种凶兆。

    现在则是演变成一种敬畏或者崇拜的心理。

    可想而知,当墙壁上出现飞虹后,众人的表情会是如何。

    有人不自觉的站起或是走近观看,面容惊叹。

    褚寻真又将一个三面的棱镜放于掌心的上空,棱镜转动时,又有七种颜色的光彩出现在掌心上。

    “这也是飞虹吗怎么会出现在掌心上”

    “难道也是光的折射作用”

    褚寻真道“我手中的东西叫做三棱镜,当通过三棱镜的分解后,白光便会显示出七种颜色,这便是光的色散,而将镜面斜放入水中时,通过光的折射也可以看见飞虹。”

    待褚寻真说完后,大理寺之内不由得充满叹息声,有人频频点头,有人满目惊讶。

    荣薇在褚寻真看过来时,不禁后退两步,神情难看。

    褚寻真便抬起头环顾四周,道“现在,还有人质疑我就是雁溪先生吗”

    说出来,我还可以接着再给你们讲一讲。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