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基和天象

    第143章登基大典

    登基大典前夕, 殷禹表面上一直都没有什么动作,一切安静得就像暴风雨来临前夕。

    而由于古代消息通讯的滞后,外加殷禹提前准备部署,王城中的士族们也并未得到外面的一群怀揣万民血书的百姓代表前来王城伸冤的消息。

    所以消息落后也有落后的好处, 这就大大的方便了他们打人个措手不及, 王城中不服新君的士族全都蒙在鼓里, 坐井观天。

    唐钰每天听着关于朝臣的消息,只能连连摇头感叹这世上作死的人真多,他就搞不明白这些人到底是眼瞎心盲, 还是自欺欺人。

    暴君能够如此利索的夺位, 用脚趾头想也知道必定事先有准备, 且对登基会遇到的困难自有考量对策啊, 这些人怎么还会天真的想来场君臣博弈简直作死。

    俗话说天作孽尤可活, 自作孽只能死, 既然这些人硬是要把脸凑过来, 那就别怪他们打得啪啪响了。

    朝中的事情自有暴君处理,军队威慑,唐钰则满心扑在登基大典的准备上, 能不能一朝取得民心, 就看这次大典的效果。

    而随机礼包也如他想象那般, 确实是系统给他开的后门, 会根据他所面临的情况,十有的机会抽到对他有帮助的东西。

    “传令下去,此次登基大典在登天台举行, 特许万民观礼”

    唐钰摆弄着手中从随机礼包中抽出的东西,心情爽歪歪。

    登天台乃秦国历代君王各种祭祀仪式、祈求天佑等等的活动地方,这些活动的目地本就是制造舆论,所以登天台修建在城郊,地方广阔,有足够容乃王城百姓跑来凑热闹的场地。

    本来按照惯例,登基大典都是在王宫举行,只允朝臣和将士参与,不过此次他们还有其他目地,自然得换地方,并且登基大典的时间也得更改。

    如此擅自更改祖制规矩自然不会得到朝臣的同意,不过唐钰根本没有用王城的人,一切事宜主办的人选皆是从澧城带过来的,行动人手直接是军队的士兵。

    王城的人得到消息也只能干瞪眼,半点手都插不上,如此被无视心中更加气极。

    “不过是个以色侍人的男宠而已,就算是先帝赐婚正统又如何还真拿着鸡毛当令箭了登基大典如此重要的事情,怎能交给一个入了后宫的男人”

    朝臣对殷禹还有些忌惮掂量,可是对唐钰心态就不同了,在并不知道唐钰底细的情况,只当他是个只靠长相获得暴君喜好维护的男宠而已,哪怕他是秦王赐婚,上了殷王室玉蝶的正统,也没资格被人放在眼里。

    如今他占着王妃的身为,更有可能马上还要占掉男后的地位,大家心中很是不满,现在明明该隶属朝堂着手的登基大典竟然也交给他,他竟然还不识相的真把事情揽下来,半点未询问参考朝臣的意见,简直狠狠拉了一波仇恨值。

    “竟然还擅自更改祖制,将登基大典移到登天台举行,他莫不是觉得自己也是天命所归,真是可以祭祖登天的王后可笑至极”

    众人并不知唐钰真实目的,此番登基大典移至登天台举行,只当他是在为自己谋利,自古秦国厉害可以上登天台的除了大王,就是王后,这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不过气归气,可也有人疑惑,“钰公子为何将大典在登天台难道大王要在大典当天举行一次祭祀不成”

    但凡新任登基的君王除了大赦天下等惠顾百姓的圣旨,通常情况下还会让人测算吉日,祭祀祷告以求国运。

    只是祭祀和大典通常情况是分开的,毕竟古人虽迷信,可作为君王容不得闪失损坏自己威名,一般都会在祭祀中动点手脚。并且古人喜欢在祭祀上点杀活物,如此见血与登基崇尚的仁德和睦背道而驰,祭祀和登基大典不会重叠举行。

    想到这里,众人对唐钰的做法更加不满鄙视,果然是市井出身的贱民,不懂规矩,平白闹了笑话。

    “哼,既然他如此激进,那就别怪咱们给教训,我秦国后位怎能让一个男子母仪天下”

    不服新君的朝臣私下纷纷暗道,打定注意不能让大典在登天台顺利举行。

    至于这到底是看重秦国威严面子,还是心中另有私心所图窥视后位国仗之权,也就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而已。

    唐钰并不在乎这些人暗地怎么不满鄙骂,淡定安排各项事宜,登基大典如期举行。

    而从全国各地护送而来的伸冤代表们,也在时间内悄悄抵达王城。

    不同以前历代君王登基大典在王宫举行,此次新君登基将在登天祭祀台举行,且特许百姓观礼。消息传出去,大典举行前夜,百姓们就纷纷跑到登天台附近去占位置,准备好好瞧个热闹稀罕。

    亲眼瞧见君王登基,对百姓来说可不就是稀罕么

    现代社会人民虽然没有跟国家领导近距离接触过,但是好歹能从电视上瞧个主席长啥模样;而落后的古代,大家不要说天子,平日能亲眼见到府衙大人,就是可以拿回家吹上半辈子牛逼的殊荣了。

    甚至大部分百姓不要说知道君王长什么模样,好些百姓连皇帝叫什么,多大年纪都一问三不知,两眼瞎摸黑。有幸得见帝王尊荣,反正王城能够来凑热闹的百姓都来了。

    整个登天台周围的空地,能够允许百姓站的地方全部站满了人,这边占不到位置的,就跑到周围山丘上,能看个排场也是非常满足。

    “诶呦我的娘哦,咱们这是走了什么运哦,竟然能够得见天子登基大典,这辈子真值了”

    “可不,今天不止是登基大典,还要同时举行封后仪式,听说澧王就只有一个男妃,这岂不是要封男后千古奇闻呐”

    “是啊,咱们今儿可得好好瞧瞧那钰公子到底是个什么三头六臂,不仅当初让先王赐婚,如今还能做男后,当真稀罕”

    朝中的龌龊百姓们是半点不都知道,即便有什么流言传出来,其实但对百姓来说也不重要。管王位上坐的是谁,大家只在乎自己日子过得如何。

    虽然朝中放了些当今大王上位不正的传言出来,但毕竟在逼宫事件之前,秦王是下旨立了殷禹做太子,对百姓来说这般已经就是名正言顺。

    更何况新君登基最忌讳这些传言,除了那些别有用心的人,真正的生活在王城脚下的百姓最明白的道理就是,嘴巴闭紧,说什么八卦都行,就是千万别去议论王室、贵族,不然就是活腻。

    因此朝臣的小动作其实影响并不大,百姓们心中更多的还是对新君登基的欢喜,因为新君登基就就意味着要大赦天下、减免赋税,这才是百姓切身实际在乎的东西。

    至于其他,能当饭吃吗管他大王是谁,谁能让大家过好日子,大家就喜欢拥护谁。

    在百姓们好奇激动的目光中,盛大威严的登基大典正式开始。

    秦国尚水德,为黑龙。殷禹穿着一身华丽威严的黑色龙袍,头戴冠冕,缓缓走到祭台之上,但却并未如众人想象中那般开始登基仪式,而是身材挺拔,神情威严的挥动广袖。

    “带上来”

    低沉磁性又威严的嗓音并非特意说大,但却通过唐钰事先在祭台上安排的扩音装备,神奇的清晰穿到祭台周围几百米距离的百姓耳中。

    众人顿时惊奇瞪大眼睛,不明所以,只觉得这声音好似天外来音,敲击心脏,让人耳根发麻,被其中威仪震慑。

    百官朝臣心中也是震撼不小,相互看看,心中不由预感今日不会平静。

    本想搞事情的朝臣安排的人是想在唐钰出现之时行动,目地是阻止殷禹一意孤行立男后,但是此刻殷禹且并未按照以往大典程序走,众臣虽觉得不对劲儿,可不知道殷禹打算一时间也无法做出应对之策,只能静观其变。

    只是当看到被殷禹话落后,被带上来的将近百来个囚犯长相时,众人脸色猛然大变

    众臣正想说话,而早在后面待命的士兵却已是先一步拔剑,唰的一声比到了他们脖子上。

    这变故来得太突然,刚刚还在好奇期待典礼的百姓顿时纷纷傻了,看着这一幕不知所措。

    不等大家傻太久,君王的声音再次传遍大家耳中

    “今日孤顺应先王旨意,受命登基,本是大喜之日。然在数月前,孤巧遇一名士子相求伸冤,其满门家族只因不顺郭族之意,便遭到灭门之祸,遂才知我朝贪官污吏竟如牛毛之多”

    “孤心中甚感荒唐悲凉,便不惜代价遣人彻查,最后牵扯出来的冤案贪污不计其数,各地百姓怨气沸腾,写下万民血书,让人愤慨。今日孤便在此当着天下百姓的面,公开审查,以儆效尤,拿此等贪污作恶之人的项上人头祭天登位”

    话落,登天台百米之外凑热闹的百姓一片哗然。

    脖子上被比了长剑的士族老臣脸色跟着大变。

    第144章肃清士族

    谁都没想到新君竟然如此胆大,竟然做出当众审查,不惜动摇国之根基来肃清士族朝臣。

    自古朝堂上能有几个是真正干净的尤其是在这种贵族为尊的时代,在享受权利带来的风光中,哪个家族不出几个败家子干点欺男霸女,压迫百姓的事儿

    而且为了维护自己家族的利益,谁没有对敌对之人下过手何况作威作福已久连王权都有忽视的几大士族,真纠察起来绝对是一串串可以用血泪诉说的作恶史。

    历代秦王不是找不到罪证收拾,而是不敢随意动手,因为牵涉太广,一牵则动全身。

    但是对殷禹来说却不害怕,现在整个秦国的兵力几乎都在他一人手中,而今天更是他准备已久的,就算把朝中的臣子全部杀了,对他来说也没有关系,他已经安排好足够的人选来接替收拾烂摊子。

    就算要付出代价,为了日后统一六国做准备,他也必须快刀斩乱麻,趁此机会将秦国大梁上的蛀虫给一一清除干净。

    殷禹让带上来的人,除了已经被羁押的士族爪牙,还有各种受到迫害的苦主、以及带着各地镇村百姓按上手印血书而来的百姓代表。

    众人已经被事先告知过审查程序,又当真看见新君乃是当着天下百姓的面审查,并非做戏,而是真的要惩罚肃清那些作恶之人,便不再怀疑忐忑,纷纷下跪以求伸冤,诉说遭遇到的各种恶行。

    为了让今日来观礼的百姓都听到,祭台下面唐钰同样安装了特殊的扩音装备,因此众人声泪俱下的诉冤虽传不到周围山丘上的百姓耳中,却能够传到登天台百米外的百姓耳中。

    那些已经被羁押的爪牙们早已被调教收拾过了,此刻不敢再反抗狡辩,也是纷纷磕头求饶,表示自己是受人指使的从犯,并非主谋,以求活命

    霎时百姓哗然,议论纷纷。

    不过就凭这些人证,岂能让各大士族乖乖认罪受罚,短暂慌乱之后,便看向殷禹愤怒异常。

    “我们几大士族先祖追随开国立功,数百年更是为秦国鞠躬尽瘁的效忠,大王就凭这些人胡言乱语就要定我等之罪,我们不服大王分明就是寻了些刁民栽赃冤枉,实寒我朝众臣良将之心”

    这等狡辩殷禹怎么会没有料到,几大士族仗着家族发展已久,历代秦王无奈压制纵容,根本不将殷王室的王权放在心上,更仗着法不责众的心态抱成一团,就算罪证确凿也不怕。

    殷禹冷笑,直接再次挥手,让士兵带上一群五花大绑的人上来。

    赫然就是几大士族自家的旁系。

    几大士族家主顿感不好。

    果不其然,只见殷禹神态肃穆的继续开口,“你们不服,那孤今日就让你们心服口服,给天下百姓一个交代你们若还良心未泯,自认是秦国之人,便自己招工。”

    最后一句话是对被绑之人说的。话落,几大士族的旁系被士兵扔到中间。

    众人兢兢战战,在被带上来之前他们已经遭受过一次恐吓洗礼,同行中不愿配合的人但凡露出一点苗头,都已经全部被杀,血淋淋的画面折磨了他们整整一宿。

    大部分士族养尊处优多年,早就不知道骨气是什么东西了,特别是旁系不受重视都是混吃等死的货色,根本不禁吓,眼见妻儿被抓,同伙惨死,家族被控制,哪里还生的出反抗的念头。

    此刻听到新君冷冷的声音,根本没有犹豫,马上就哭喊求饶了起来,老实诉说自己知道的家族秘事。

    “我说我说,求大王开恩饶命。我是郭族的二代旁系,郭公乃我大哥,那万民血书伸的冤情都是事实。我大哥平生最好面子,最忌谁违抗他的意思,谁敢不听他的话,他就直接灭人全族。不仅是杨家,还有李家、刘家、孙家这些都是被我大哥收拾过的都是我大哥的意思,他是家主,我们都是听他话做事,求大王看在我们有心悔改的份儿上饶命。”

    “我,我也说。我是王家的,我们都是听家主吩咐做事,而且我们是旁系,主家的事情真的不怪我们。对了,我们家主他还跟鲁国公有联系,他勾结叛国,简直可恶我正想跟大王举报,只是一直找不到机会,求大王开恩”

    “我我我,我也说,我还有证据”

    被带上来的士族旁系为了活命,一个个不管不顾的开始掏干货。

    因着古代嫡庶之分,庶出旁系惯来都不会得到家族太多重视,甚至还会遭受打压,因而嫡庶之间的关系本来就不够好。往日念着有荣华富贵想,自然是维护家族,可一旦落难,那便是大难临头各自飞。

    殷禹是打算收拾几大士族,但也并非真的要把人全部杀光,他要做的只是杀鸡儆猴、巩固王权,只要杀了主导者,其余肯归顺听话的都还是有活命机会。

    众人也正因明白此理,在见识过新君残酷的手段和绝对的实力后,选择了配合归顺。

    几大士族家主听得气怒不已,他们并不知道新君已经控制住他们家族实力,此刻家中已经被抄了一遍,自己已是强弩之末,只恨这些旁系拖后腿,不过被恐吓一二就背叛拖后腿,实在可恶

    “胡言都是胡言殷禹你这畜生,你休要用这等卑劣手段斩我大族功臣,你为夺王位弑君杀父,今日又这般,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你这暴君”

    几个大族家主怒骂,颠倒是非黑白,模样看上去仿佛当真受冤忠臣似的,此时新君明摆着要杀他们,他们怎能再忍耐

    殷禹却充耳不闻,冷冷一笑,“孤早得先王立储圣旨,何须为夺王位弑君杀父污蔑孤也不长长脑袋,尔等既然还狡辩,那孤便叫你们知道什么叫做民愤难平”

    话落,百米外围观的百姓耳中再次听到君王浑厚威仪的嗓音,

    “今日孤受先王之名,肃清娇奢作恶士族,在场子民中若有受到士族压迫过的,皆可出列诉冤,孤必为他做主,当着天下人的面,给孤王的子民,一个交代,若有不公,今日孤王登基必遭天谴。”

    哗竟然拿登基大事做咒,可见大王乃是真心为民

    百姓虽然愚钝,但也并非没有脑子,新君现在是要他们做主,是为了他们这些平民百姓出头,为此不惜拿王位做誓言,如此心怀天下,心怀百姓的君王,怎能遭受污蔑质疑

    “大王求您为小民做主”

    片刻间,百米外围观的百姓中立刻上前几人,跪地磕头,用最大的声音嘶吼求主。

    其他地方有被几大士族爪牙欺压的百姓,王城之中自然也有,不管哪家家里人多了都肯定会有败家子出现,王城中仗势欺人的公子哥儿自然更是一堆又一堆。

    不过顷刻间,告发几大士族的受害者又多了数人。

    民怨已沸腾,火候已最佳,任由几个士族家主狡辩嘶吼,殷禹全部都当做废话,直接抬手示意士兵动手。

    “薛将军听令,将这些国之蛀虫带上祭台前,诉状斩杀,以慰天下,以祭秦国开疆扩土的先祖英灵”

    充满着肃杀之意的声音传到每个人耳中,冰冷又让人安心。

    百姓们还未从这威严声音反应过来,便就见士兵将几大士族家主,以及那些身着囚服的人带到祭台面前,伴随着一位文官的宣读诉状,士兵则挨个将诉状之人脑袋砍下。

    霎时场面鲜血飞溅,染红祭台前的石板地面,令人作呕的血腥之气在空气中蔓延开。

    但是却并未有百姓被吓到惊叫,即便有所害怕,却也忍住伸头去看,这些长久欺压平民的士族也有遭殃的一天,真是痛快痛快

    此时再去看祭台上的新君,众人心中已无之前的随意和热闹,而是充满着肃敬。殷禹面无表情的样子在大家看来虽然充满着无尽的威严,但却让人不会畏惧,而是崇敬。

    “大王万岁万岁万万岁”

    百姓们自发主动跪地,用最真诚的敬意和拥护呼喊祭台之上的人。

    殷禹环视众人,微微点头,嘴唇微启,威严的嗓音再次响起,“肃清已毕。登基封后大典,开始”

    霎时,充满远古之感的音乐被乐师奏响,穿着祭袍带着面具的男女舞技上场跳起来,清扬的丝竹之音配着掷地有声的鼓声,中间夹杂着浑厚的号角,登基仪式正式开始。

    在众人目光中,同样身着华服,头戴玉冠的唐钰缓缓走上祭台,微笑任由殷禹握住他的手,一同走到祭鼎之前,做礼诵读祭文

    “群生总总兮,悉蒙始恩,人物尽囿兮,于帝仁,群生荷德兮,谁识所从来,于惟皇兮,亿兆物之祖真今殷氏十三代子孙殷禹,协后唐钰,登基祷告,以求先祖庇佑孤王,殷禹起誓,定在有生之年领我秦国百姓走向繁荣昌盛。”注1

    唐钰同随,高声朗道,“钰,愿辅大王以建我朝千秋江山。”

    祭文诵读完成,投入祭鼎焚烧。

    袅袅之烟飘起,升入半空散去,众人本以为祭典就此完成,却就在祭文焚烧的袅袅烟熏散去后,天空忽然风云变色

    第145章天命所归

    众人只见原本晴朗的天空忽然云层涌动,金光隐显,龙吟凤鸣之声响起。

    一条带着冠冕黑龙和浑身金光的凤凰,从云层中飞跃而出,在天空之盘旋,交颈飞舞,气势威严骇人,震撼人心,端的又是一副龙凤和鸣之象。

    最后在高昂的鸣叫之中,冠冕黑龙和金光凤凰从天空俯冲而下,幻影分别钻进祭台上的新君和男后身上。

    这画面别说普通百姓,就是朝臣和将士们都看得目瞪口呆,惊骇不已。

    自古龙凤就是皇室帝后的象征,登基大典,祭天焚文,龙凤俯身,此番画面除了天命所归,还有什么能够解释

    百姓们再次跪拜,高呼万岁;

    朝中本对新君强硬手段还有质疑的臣子顿时浑身发软,所有疑虑质疑纷纷烟消云散,趴在地上磕头呼喊。

    而本就拥护新君的将士更是一个个激动得脸红筋涨,一边跪地,一边举起手中兵器,齐声高呼,“天命所归天命所归”

    见此,唐钰狡黠一笑,再接再厉继续添上一把火。

    只见继龙凤幻影消失后,祭台四周的泥土之中,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钻出嫩芽,然后飞速生长成一簇又一簇鲜花繁枝,形成充满着希望和生命的繁花似锦之象。

    百姓再次被震惊,有人惊呼,“龙凤共鸣,繁花似锦,这是上天在庆祝我们秦国新君登基”

    “大王万岁,唐后千岁”

    “天佑秦国,大王是真龙天子”

    “大王大王大王”

    百姓再次欢呼起来,激动万分。

    而与此同时,登天台的神奇景象,也在秦国各地投射出海市蜃楼般的画面,见到的百姓也不禁纷纷跪地叩拜,心中生出无限敬畏。

    这番海市蜃楼的画面足足在秦国各地投放了一分钟之久,里面百姓叩拜呼喊的声音也从其中传出,让人仿佛置身其中。

    如此奇特景象不仅被秦国百姓铭记于心,代代相传,更是载入史册令后世人都足以惊叹,不禁感叹殷皇绝乃天命之人,且让后世科学家追求科技的同时,也不仅保留着对神学的敬畏。否则如何解释这数千年之前出现的神奇景象,岂能用巧合二字形容

    今日之后,新君只要勤政,在百姓中的威严形象就必将屹立不倒。

    在这般高呼声中,殷禹最后趁热打铁宣布事先准备好的登基第一道圣旨推广红薯土豆种植、开办朝廷公立私塾、大赦天下以每家每户送孩子进朝廷的公立私塾为条件,减免三年赋税。

    虽然有些奇怪,但是总体来说对百姓并没有害处,甚至惠顾远比任何一代秦王登基的欢庆圣旨都要多得多。

    百姓们喜不自胜,五体投地跪拜,头一次对大王这两个字产生出了强烈的拥护之意。

    繁琐的登基封后大殿完成,唐钰下来之后累得都快瘫了,虽然没做什么剧烈运动,但是大典之时却精神极度紧绷。

    从审查罪证、斩杀士族,最后再到大典开始,看似顺利的过程实际并没有那么轻松,此番举动固然一劳永逸,可也极为冒险,不仅他,暴君心中也是警惕得很。

    终于顺利完成大典,精神放松下来,唐钰只想瘫着不动。

    殷禹看得心疼,遣退伺候的太监,亲自端了水喂给他,待他缓过劲儿来,才将人扣到怀里,“钰会有一天忽然不见吗”

    莫名其妙的话,但唐钰却能够听懂其中表达的意思。

    一直以来不管他拿出再神奇的东西,暴君看在眼里,却都从未纠结过来历和缘由,他的奇特暴君都知道,只是并未放在心上。

    但是今天不同,他今天做的已经超出了人力范畴,甚至所谓的道法高深,召唤龙凤虚影为己所用,逆天使繁花同时盛开,甚至让王城景象如海市蜃楼般投放秦国各地,如此能力在这个时代人看来简直如同神仙

    他出现得突然,行为神秘,能力诡异,饶是并不在乎的殷禹也不得不开口一问。

    倘若钰真是那等神仙之人,他不过凡人帝王,若有天钰悄然离去,他亦无可奈何

    唐钰闻言鼻子一酸,牢牢抱住对方,带着鼻腔肯定,“不会,我陪主子相守,白头到老。”

    他其实也是个情感很敏锐的人,他能够清楚的感觉到暴君的害怕,他亦知道这个男人对他的在乎。

    他不是没想过告诉暴君他来这里的真相,也相信如果暴君知道真相后,定会答应成为系统的永生员工来与他在一起。

    可那也只是暂时的,他无法成为系统的永生员工,完成任务后他就会回到现代,继续他本来的生活,他可以还与暴君在一起,但等他把剩余的现代生活过完,他就会进入轮回,回归自然。

    而那个时候暴君怎么办难道让男人生生世世记得他,一个人孤独的活下去吗

    之前他以为那些宿主做完任务后选择遗忘世界里的记忆,只是不想自己活在回忆中痛苦而已,并且很遗憾那些辅助对象明明那么喜欢宿主,为什么不选择成为系统的永生员工呢。

    可是直到爱上殷禹,直到相处得越久,他才渐渐明白其中缘由。那些宿主并非害怕痛苦,只是不想爱人孤独回忆而已,与其贪恋那短短的美好,最后终究会有个人记忆痛苦,还不如相忘于江湖,爱过一次就好了。

    以前是觉得告诉殷禹自己是宿主不太好,现在唐钰是真的不想告诉对方系统的存在,更加不想告诉对方有永生员工这种东西。

    不过既然暴君忽然开口一问,他不答也是过不了关的

    唐钰压住心情,凑到殷禹唇上主动亲了又亲,舔了又舔,直把人诱惑得眼眸发暗,才笑着对上暴君深沉的眼睛,笑容一如既往。

    “主子,虽然我并非你想象的是个神仙之人,不过也差不多了,我们是上天注定的姻缘,是上天将我送到你身边,不仅要助你建立千秋基业,还要陪着主子白头到老,享尽世间繁华快乐。钰早说过,主子是天命所归。”

    “”,殷禹没说过,盯着他的目光深幽无比,这世上真有这么好的事儿

    唐钰心虚,赶忙凑到暴君眼睛上又么么的亲了好几口,点头,“钰真的没有说谎,我会一辈子都陪着主子的,不过”

    “不过什么”

    “不过主子也得答应我,这辈子只能有我一个人,若日后你再瞧上别人,那待主子功业大臣之后,我定马上离开,保管让你像江汉奕那混球般心肝脾肺肾都痛的后悔”

    唐钰笃定警告,暂且不管日后做完任务的烦恼,现在的日子是他珍惜的,男人还是得继续调教。

    被摞了狠话的暴君没有生气,反倒阴郁担忧的心情变好,瞧着面前生动鲜活又霸道的人,心中满是愉悦之意。不管钰来自何处,有何诡异能力,钰也是真爱惨了他,与他心意相同。

    这是真是上天送他的也好,是意外到来的也好,钰说他们缘分注定这是不假,若不是真有缘,他怎会在茫茫人海中第一眼注意到对方;若不是真有命,他当初怎会对钰有诸多疑虑,甚至怀疑对方是细作也仍旧留着对方性命纵容亲近

    殷禹把人抱在身上,绵绵亲吻之后,“我信你,但若有朝一日你这话是骗我,到时候就莫怪我拿所有代价去换你,比如说你要助我的千秋基业,知道么”

    最后的尾音带着危险、缠绵、暧昧之意,黯哑深沉的声音让人耳根发麻,唐钰被烫得缩了缩,满身酥麻。

    他丝毫不怀疑暴君这话真假,梦境中对方已经这般做过了,这个男人真叫他都做了一回天下罪人,野史中的蓝颜祸水。

    唐钰目光好笑又幽怨,真是一点都不讲道理。

    殷禹却是满意至极,扣着人不放,“对了,孤发现一件事儿,你要不要给孤再解释下”

    “什么”

    “为什么你每次在拿出那些能力诡异的东西之前,都对孤分外热情日夜缠着孤不放”,何止,爱人简直就像个要把人榨干的男狐狸精。

    殷禹挑眉疑惑。

    唐钰闻言,脸上慢慢爬上绯红之色,支吾了半天也没说出个所以然,最后只能红着脸皮翻到暴君身上,主动献身勾引,意图掩盖这个话题。

    反正坚决不能告诉暴君隐形福利积分的事儿,不然他肯定会很惨的,所有身在上位的男人都是衣冠禽兽

    作者有话要说

    注1祭文来源百度。,,大家记得收藏网址或牢记网址,网址  免费无防盗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和书友聊书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