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第 144 章

    皇上和师祖大致说一下他们接下来的行动安排, 师祖只说“回去科尔沁看看也好。”

    师祖是想起,当年太皇太后也有这么一个心愿。皇上却是皱眉“如果皇额涅去,皇后也跟去那就直接用巡视西部的名义”

    师祖点头“可以。西部还是打出来名义更好。”

    “西藏南部门隅纳拉山下一个村庄, 一个红教家庭的孩子被选中。康熙三十六年,定为五世da赖的转世灵童,拜五世ban禅罗桑益喜为师, 剃发受沙弥戒, 取法名罗桑仁钦仓央嘉措。”

    皇上眉心一皱“当年桑结嘉措对五世da赖的圆寂秘不发丧,朝廷派驻藏大臣去西藏, 这些年来一直大力治理, 取得一定的效果。但也彻底激发西藏当地的各种矛盾。”

    “桑结嘉措当年要在红教虔诚的地方选转世灵童, 是为了扩大黄教在西藏的统治。可他又怕新da赖和他争权,一直将其当成傀儡一般管束仓央嘉措于拉萨布达拉宫举行坐床典礼, 成为六世da赖的时候,已经十四岁。”

    师祖微微感叹“十四岁红教家庭出生长大的孩子, 红教, 受戒后也并不禁止僧侣娶妻生子, 黄教,受戒后则禁止僧侣接近女色, 更不能成家。”

    “京城去的驻藏大臣, 青海和硕蒙古,当地桑结嘉措,三方势力角逐, 仓央嘉措虽有da赖之名, 却并无实权。生活上遭到禁锢, 政事上受人摆布转而追求自由与爱情。”

    “这个消息玄烨也有收到。”皇上认为, 这样的一个“da赖喇嘛”对于目前的西部平衡很好, 对于遏制西藏黄教势力扩大更好,只是皇上也担心。

    “四年前,青海固始汗的六子达什巴图尔继承汗位,与西藏王桑结嘉措的矛盾日益尖锐。不管他们哪一个先爆发,六世da赖的性命最危险。驻藏士兵会尽力保护他,但是他的性格”

    皇上担心万一打起来,六世da赖心软之下不知道会做出什么决定,他毕竟是西藏的六世da赖。皇上担心师祖和熊儿子这一去,正好遭遇战争。

    师祖自然也明白,可是

    “保康和西藏有一段缘分,和准格尔也还有一段缘分。此行必然。”

    皇上“”

    不就是当年噶尔丹来到五台山一事皇上一想到自己亲眼目睹熊儿子面临刺杀现场的事儿,就非常不舒坦。他熊儿子当年还不到四岁。皇上憋气。

    “去也好。”皇上不再阻拦,只尽可能地将西部的大致情况都告诉师祖,万一熊儿子又闹起来什么大事,也可以劝说一二。

    “准格尔的噶尔丹年迈不理事,估计还有一两年的寿数。他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下一代继承人策零依旧对大清国虎视眈眈。青海那方暂时稳固,朝廷打算在那里划旗而治。”

    “准格尔这几年和内地通商,发展很大。青海达什巴图尔的继承人,罗卜藏丹津,也有不小的野心。就怕将来,青海和准格尔联合”

    师祖安静地听着,有些他知道,有些他不知道,就多问问。偶尔发觉皇帝言语间带上一种“盛世帝王的傲慢”,就淡淡地看皇帝一眼。

    皇上摸摸鼻子,乖乖地和他汗阿玛承认错误。

    “玄烨已经明白,万事不能万全”

    “有些事,玄烨顾忌名声,不去做,后人就必须去做,他们会更难做”

    就好比这次惩治贪官,如果不是他的纵容,太子也不会放纵自己,下面的官员更不敢这么“大大方方”地行贪污之事。他赚了一个“宽仁”的名声有什么用

    他的国库有几年没满了,他的百姓又受苦了,他的孩子们累死累活地忙了小半年皇上在其他人面前不说,但是在师祖的面前还是特诚实地表示,他是真的认识到“错误”了。

    师祖瞧着皇帝的“黯然神伤”,只倾听,不做任何表态。

    皇上瞬间领悟到师祖的两个意思光说着认识到错误还不够,关键是做到;认识得还不够充分,继续“认识”。

    皇上摸摸鼻子,五十岁的皇上,在他汗阿玛的面前,还是当年那个乖乖听训的五岁小阿哥。

    安静中,保康的声音从大门外响起“师祖,汗阿玛,保康和清清钓到两条大鱼,还抓到一只肥肥的山鸡,台蘑也采到半框。”

    “师祖,汗阿玛,你们要怎么吃”

    随着声音,不光他自己进来,瑞亲王妃也进来,一身农家小夫妻进山采蘑菇打山鸡的装扮,鞋上裤腿上还带着泥巴,褐色短打的衣服上也都是山里的水汽,倒是人精精神神的,精神头特好。

    师祖看得乐呵,皇上嘴角抽抽。

    “这形象好,很有你们胤禛弟弟玩装扮的精髓。”

    保康哈哈笑“保康也觉得很得精髓。保康这是返璞归真,保康听说,那爱新觉罗家的老祖先就是山林打猎为生。”

    师祖哈哈哈笑“当年太祖皇帝年轻的时候,确实有一段非常穷苦的日子靠打猎为生。”

    保康“就是这样。打猎吃肉,毛皮拿去卖,换取盐巴和面食。”

    师祖“嗯。那时候太祖皇帝还没成家,还有弟弟要照顾,衣物鞋袜都还需要和汉人换取。”

    皇上“”

    在师祖面前极力克制自己的咆哮是一时的打猎为生,不是你们老少说的好像做猎户似得。

    皇上快速出口“台蘑炖素鸡,台蘑炖山鸡,清蒸鱼、炸小鱼,豆角煎土豆,大烩菜,焖面,莜面栲栳栳,台蘑汤。”

    “再加几道凉拌和一道摸鱼儿素面汤。”

    保康笑着答应“凉拌红果,酸酸甜甜;什菇清炒,咸鲜可口;凉拌芹菜花生,清口香甜,再加一份台蘑酱,一份葱烧苔蘑。半个时辰后就好。”

    “好”字说完,人就开开心心地领着自己的小媳妇离开。

    全然大方一派不需要避人的模样,师祖还是笑,皇上眼见儿媳妇也被传染的也是一派“大方”,忍不住和师祖唠叨两句。

    “因为他执意不要侍妾,一个侧福晋也不要。不说他的哥哥弟弟们,宗室子弟,整个四九城里头,乃至大清国,很多人家都闹起来后院起火。

    “你瞧瞧他刚刚的小样儿,”去后台抓山鸡也要折腾一回“浪漫”,“这亏得离开京城,就这不着调的小模样,偏偏有那些小姑娘就认为他深情,就要嫁进来,光老臣家里都有好几个哭哭闹闹的”

    师祖特淡定“那是因为大清国像保康这样的好儿郎,太少。”

    皇上正要接口说还有那小姑娘为了熊儿子打架,喊话“非君不嫁”,猛然间听到这么一句,嘴巴张大说不出话来。

    皇上自问,他为何要在他汗阿玛面前吐糟熊儿子他为何这么想不开皇上再次庆幸他已经过完五十岁大寿的人了,否则他真不敢想象自己的后宫会变成啥样。

    就感觉心里头特郁闷的皇上抬脚离开,师祖看着皇帝“活泼”的背影,笑着摇头。

    这头师祖慢悠悠地出来散步,和大喇嘛等等人说说话;那头皇上还需要将他今天剩下的事儿都处理完,才好准备用晚食。

    这头皇太后和皇后接见一些山西命妇和蒙古福晋,刚刚结束;那头保康领着他小媳妇,在膳房里头,还真的自己折腾一道“台蘑炖山鸡”。

    不说瑞亲王妃,那就是厨房的厨师们,谁也不敢相信他会做菜。

    奈何保康信心满满“我真的可以。我上次在宫里做炖鱼汤,家里人都说好喝。”

    发现谁都不相信的样子,再次保证“你们要相信快乐大师,这世上,就没有几样事儿是快乐大师不会做的。做菜,绝对可以。”

    瑞亲王妃认为,既然爷这么有“热情”,那至少应该给予鼓励,不应该打击。

    “我相信爷。”瑞亲王妃的目光里满满的都是崇拜和信任。

    “我们相信王爷。”大厨们心里琢磨,反正他们也要做台蘑炖鸡,干脆多做一份,随时准备着。

    保康因为他们的支持立马信心膨胀,围上围裙抓着菜刀就开始动手。别的不说,习武之人在刀工方面绝对是不虚的,架势摆出来,做一个素鸡出来都有“庖丁解牛”的大师风范。

    拨鸡毛、放血解鸡架,全程大肥“素鸡”没有一点儿痛苦之声,圆满完成。

    是的,素鸡,不说寺庙里一般不杀山鸡,菩萨顶这样的地方一般根本就不需要杀山鸡。

    保康自信,就凭他的绝世厨艺,一定能让菩萨顶的素斋更上一层楼素鸡类比山鸡,进而让他汗阿玛吃的赞不绝口。

    膳房里的厨师们哈哈笑,也就他们王爷敢这么和皇上顽皮。

    瑞亲王妃也哈哈哈笑,她也围上小围裙,一边跟在膳房老师傅的身边,学着处理采来的台蘑,以及其他菌类,小野葱、小野菜等等;一边眼睛眨也不舍得眨地看着他耍刀工。

    保康全神贯注地发挥他的“手艺”,煎炒炖煲,在小媳妇和一干僧人的帮助下,还真的在一个小时内做出来八大碗,有“荤”有素,有汤有菜,有饭有面

    清蒸高粱鱼,“鱼”的两面都是外焦里嫩,吃一口,酸甜适口,更难得是刀工精细,朵朵鱼花那个叫多姿多彩,看着欢喜得来都不忍心下筷子。

    大烩菜里面的番茄、萝卜、土豆那个利落的刀工,切出来整齐的跟阅兵似的,单纯利用各种蔬菜本身的颜色搭配在一起,看着就爽心悦目。

    五台山鼎鼎有名的豆腐干丝,估计他又是用内力做的,刀工精细到头发丝儿,多种新鲜物儿搭配出来的鲜香,经过烹调复合到豆腐干丝里,吃起来那个叫爽口开胃。

    摸鱼儿素面汤,配以西红柿汤调和,清爽利口,别具风味。

    莜面栲栳栳,整齐地做成筒状形,配以新鲜的台蘑汤调和,食之香醇异常,回味无穷光这一道菜就让皇上大声感叹“吃五台山莜面栲栳栳乃人生一大快事。

    台蘑炖山鸡,除了知情人瑞亲王妃,一开始桌子上的人还真没吃出来这是“假山鸡”。

    皇上和皇太后、皇后亲眼看到熊儿子给他师祖盛一碗汤,亲眼看着师祖吃下去,一起瞪大眼睛。

    几道凉菜开胃,几道素炒清爽,光一个台蘑酱冷面就吃到一家人心满意足,说实话,谁都没想到瑞亲王快乐大师保康,还有这份手艺。

    保康得意洋洋,身后要有尾巴他能翘上天“保康做得素斋,好吃不明儿你们想要吃什么尽管点。”

    皇上简直像第一次认识熊儿子“行,不错。上次做得鱼汤很好,但没有这个味道,不错,进步甚大。”

    皇上一连两个“不错”,皇太后和皇后也觉得这是真好,反正保康亲手做的,那天然加上一层好。

    师祖也眼里带笑,也真心承认小徒孙的手艺,对比五台山的僧人厨师,宫里御厨,民间高人,那都不虚,更好。

    保康因为家人的喜欢成就感爆满,信心倍增“保康这有绝佳秘籍。这个夏天保康自己动手,保证人人吃得好喝得好。”

    师祖、皇太后、皇上、皇后、王妃,一起看着他乐哈哈地笑。

    师祖面对一桌素斋吃的满意,皇太后和皇后也吃的特舒心,皇上吃得“赞不绝口”,瑞亲王妃更是吃的特满足特骄傲,恰好分量也掌握的正正好,人人吃个七八分饱,还剩一点点,保康直接清盘。

    吃饱喝足保康伸伸懒腰站起来,自觉他又开发一个新技能,“师祖,保康再练习练习,等保康将来退休了,很可以开一个路边摊卖吃食。”

    师祖“可以。我们保康有志气。退休后也自力更生。”

    保康小兴奋“保康做大厨,清清做掌柜,额涅写书,师祖只管摇啊摇晒太阳,皇祖母时不时来捧场,汗阿玛保康给你送外卖。”

    “嗯,可以。衙役来清场,师祖不跑,他们也不会抓师祖。”

    “他们不会抓师祖。保康要摆摊,那绝对是五台山最有名的街霸。”

    老少两个聊得挺“投机”,其他人直笑,皇上却是实在听不下去了,熊儿子都可以退休,皇太后都可以出宫,就他要在宫里吃“外卖”

    皇上憋气。

    皇上觉得,这是老少两个对他的“抗议”,可是说起做“太上皇”,皇上的第一反应他才刚过完五十岁大寿,他还要再做五十年皇帝。

    简而言之,皇上认为他很可以“再活五百年”。

    师祖和保康都对皇上的执着没奈何,好吧,五十岁大寿确实还“年轻”,六十岁大寿

    接下来的日子,保康在给一家人一日三餐调理身体的时候,一面同情他太子哥哥,同情所有翘首以盼的哥哥弟弟们,一面开始整顿着手整顿山西。

    山西省的情况非常复杂,“财帛动人心”“人为财死鸟为食亡”,黑黝黝的煤炭就在地底下闪着金光,挖出来就能换银子,谁不动心

    保康看完山西省资料,指挥人收拾官场不良风气,关闭一家家私家小煤窑,还带着小媳妇奔走山西各大煤场,花一个月的时间做一番实地考察,很是呼吸一番煤炭产地的“煤炭空气”

    他真切地感知到,当前煤炭的诱惑太大,牵扯利益太多,着手点只能放在降低煤炭的“闪光度”,用其他能源代替煤炭,降低煤炭的价格,打压挖煤的利润。

    八月十六这天,保康大中午起来用完一块月饼,写信给京城的黄履庄,和他探讨石油、太阳能、水能、天然气等等能源的利用。

    其他的且不说,天然气和太阳能,那是绝对可以。

    “早在五百年前,四川西部的人们就通过竹竿不断的撞击来找到天然气,用作燃料来干燥岩盐。保康相信,只要通过一根小口径导管将天然气输送到老百姓的厨房,一定可以用于照明和烹调。”

    “而太阳能,更简单,一般老百姓家里,一到中午就会放几盆水在院子里太阳最好的地方,晒热后留作晚上洗衣服洗澡用。想想凸透镜的聚光原理,凸透镜热水器很可以有他们都比煤炭干净、清洁”

    八月二十五日中午,保康正在给一家人做豆腐丸子,收到黄履庄的回信,哈哈哈大笑。

    黄履庄在信里说试验非常成功,保康可不是要乐呵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