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第 151 章

    打小儿照顾自己, 教导自己的老师即将去世,保康尽管有心理准备,可还是难免伤心。

    可是保康长大了, 长大的保康还会因为亲人的离开伤心,但不会再痛哭。

    亲自见证弘晏小生命的诞生,他对于人生的生和死, 有了不一样的体悟, 通过这场葬礼,开始明白的更多。

    生死如一灵魂不灭中原文化中, 生与死是相对的,葬礼是一个相当禁忌话题, 阴阳两隔,不复相见, 死亡代表的是失去、哀痛、黑暗、消极 还代表“人死为大”。

    上至天子, 下至平民,死亡比生命隆重,无论是否风光大葬,最终,要体体面面地入土为安,才是一生的终点,盖棺论定。

    而满洲葬礼不同。满洲人也相信人有灵魂,但分为生命魂、游离魂、转生魂。生命燃烧殆尽的时候, 变为无知无觉木头人一般的植物人, 生命魂变为游离魂, 等到人真的死去, 游离魂变成转生魂, 开启下一场生命之旅。

    当然, 也有可能无法转生,变成殃魂,还会回来寻找亲人们的麻烦。所以满洲传统丧葬习俗中,停灵期间,不光要点燃长明灯,还要送上各种祭祀之物作为供奉,还会有长者念祝词。

    “吃吧、喝吧,静静地安息吧,不要再来打扰你的孩子和我们的家族”

    送葬之时,要有路祭,路祭越多越好,下葬之时,还要有大祭司,再次送上致词“为你造新宅,在另一个地方你的幸福日子再次到来,不要再来打扰你的亲人好友,不要领走你的小孩”

    他们希望通过繁琐的仪式,通过一种尊重的方式,一种温和的表达,期待去世亲人的“游离魂彻底变成转生魂”,不要有任何变成“殃魂”的可能。

    阳光灿烂的午后,保康推着轮椅出来,给老师晒晒太阳,安静地听他絮絮叨叨。

    “当年,太皇太后去世的时候,还有心愿未了,要灵魂陪着先皇和皇上,皇上本身也深受中原文化影响,除了坚持火葬之外,基本是满家和汉家丧葬仪式的结合。

    “可是这一次,老师这两年想通了,老师不再纠结于满洲文化,汉家文化,也不再纠结于满人、汉人等等,老师就要一个传统简单的满洲丧葬礼,安安静静的,谁都不要伤心。”

    保康“火葬”

    “火葬,还是火葬好。干净、清净。”

    保康就笑。上次他汗阿玛提议进关的关外人按照中原风俗土葬,很多满蒙王公极力反对,他老师也是其中一个,老师那文采,气得他汗阿玛暴跳如雷还只能无可奈何地捏鼻子收回命令。

    “保康也觉得火葬好。”保康的意思,就京城这么大点的地方,人人都大办土葬,哪那够转眼间又想起,火葬不是不修建墓地,“保康在蒙古看过蒙古人的葬礼,也觉得好。”

    纳兰老师露出一个小笑儿“中原人认为入土为安。关外人则认为,人去世后、躯体回归天地,灵魂回归初始。这才是最大的圆满。”

    “不管是天葬还是火葬,都是一样的追求,人生的最后一场修行。修行一生,最后圆满离开,这是一件应该很庄严、很开心的事儿。”

    保康在一簇菊花前面停下轮椅,在老师方便看到的角度重重点头“老师说得对。保康一定支持老师办火葬。”

    纳兰老师瞅着小学生就笑,胳膊颤抖,保康伸手抬起他的手握住。纳兰老师面对小学生不放心地叮嘱“老师告诉保康的,保康都记住了吗”

    保康心里一股泪意上涌,嬉笑回答“报告老师,保康都记住了。”

    纳兰老师枯瘦的手无力地握住小学生的手,这是他人生中最大的“放不下”,可他相信,他的小学生一定会做到。

    康熙四十五年十二月二十八日,纳兰容若辞世,临终遗言“你们都不要伤心,也不要害怕。我一生圆满无遗憾,一定会转世投胎。”

    目光转向保康,亮亮的“小阿哥长大了。”

    含笑而逝,面容平静安详。

    所有人都安安静静的,安安静静地给他送行。

    一种超脱生死的安静和平静。

    保康静静地看着,和他老师的家人一样,即使没有礼仪限制,他也哭不出来,伤心不出来,好似你但凡有一点点伤心,就是打扰到他的“投胎转世”,就是让他走得不安生。

    保康就看着,老师的两个儿子安静地安排“报丧”;看着纳兰家的族老手捧家谱,在“纳兰容若”的名字旁画一道黑杠“报庙”

    纳兰家门口竖起来七尺高的红布幡,告诉世人纳兰容若的去世。

    隆冬季节里,丧礼有条不紊地进行,“绊脚丝”“攥铜钱”“倒头鸡”、入殓、停灵转眼就到最为隆重的“哭七关”“哭九场”。

    “哭七关”是哭离别之情,“哭九场”那就要哭得有声有韵,哭得内容都是去世之人生前的种种好处,样样优点。

    就听东棚西棚两伙儿丧事班子卖力地吹吹打打,段子、相声、空翻、柔术等等绝活层出不穷,围观的人兴奋地给予阵阵掌声和喝彩声,家人们深情哭喊,动情哭泣。

    “阿玛啊,慈爱的阿玛,儿子永远记得阿玛手把手教导儿子读书写字;阿玛啊,严厉的阿玛,儿子永远记得阿玛教导儿子人生道理”

    “岳父啊,睿智的岳父,女婿永远记得你的教诲,您是那么的宽宏大量,你是那么的英武不凡,你主持改革骁骑营”

    保康和“哭九场”的亲朋好友们站在一起,安静地听着一段段“有声有韵”的唱哭,脑袋里一片空白。

    听到老师的几个儿女哭到最后伤心难以抑制,“您老人家永远离开我们,您可知道啊,儿女们的心里有多么的难受,千言万语还没和您说”

    看到他们披麻戴孝满身哀戚,情到深处五体投地,满脸泪水;看到在场的人们受这种气氛影响,也都禁不住黯然泪下

    出殡,保康一大早领着一伙儿外姓亲友到纳兰家的坟地“打井子”,一锹土、一锹土挖到二尺八寸,这是他能为纳兰老师做的事情,给老师造一个“幸福的好房子”。

    送葬,孝子将布幡从木杆上取下来,举起布幡走在灵柩前面作为引路,摔丧盆,吹喇叭抢撕九尺布幡唯一的陪葬品,纳兰容若少年时期打猎的一把弓箭。

    葬礼结束,七日除服。保康的脑袋还是一片混沌般的空白,清清用他抢来那一块碎布幡给小弘晏做衣裳,贴身穿着。

    “弘晏阿玛的老师,保佑弘晏一生无邪不侵,不做恶梦哦。”“吧唧”一下亲一口。

    长到五个多月的弘晏人小聪明,一眼看到他衣服上的小补丁,一把抓住“哦哦哦哦”

    清清就乐呵“和大师们衣服上的补丁不一样哦,这是布幡”

    弘晏水洗黑葡萄一样的大眼睛忽闪,一会儿看看他额涅,一会儿看看衣服上多出来的小补丁,继续咿咿呀呀“哦哦哦哦”

    “哦哦,哦哦。我们弘晏说话真好,来和额涅学,布幡”

    弘晏听到额涅的话,一屁股坐起来,口中跟着额涅“哦哦”,小身体一个利索的翻滚,正好翻到他额涅的怀里。

    他兴奋地朝额涅“啊啊”,一手抓着自己衣服上的“小补丁”,一手抓着红色的小布老虎,朝他额涅显摆。

    “嗷呜嗷呜”

    “嗷呜嗷呜弘晏最乖,听到阿玛说老虎嗷呜就记住了。”亲额涅连夸带笑,听得弘晏更是开心地“嗷呜嗷呜”。

    安静的清华园,午时的太阳光浅淡却又温暖,一种浸透到骨里的温暖。清清给儿子穿好衣服出来寝殿来到园子里,晒太阳,玩布老虎、拨浪鼓、意大利小丑

    周围的宫人一边看着他们玩耍,一边因为他们之间的温暖乐呵。小弘晏玩得开心,感受到周围人欢乐的气息开心地发出一个“啊”听得他们都笑出来,他额涅也笑得特畅快。

    五个多月的小娃娃,能坐稳当,眼睛也能看清楚,分得清人脸,还正式迈入咿呀学语阶段。喜欢学大人说话,喜欢说话喜欢动来动去,对什么都好奇

    小弘晏随了他阿玛的康健聪慧,更是个中翘楚。他不光对人的情绪敏感,他还手眼腿脚特协调,一眼看到喜欢的玩具,一把抓住,玩起来特专注。

    他额涅清清就感觉,儿子就是那小金童转世,小天使下凡,美好的让她不停地感恩各方神灵。

    她不光通过儿子的一天天变化,好似看到爷当年的模样性情,听说很多有关爷的小趣事儿她还觉得,和爷一起养儿子的每一刻,每一件小事,都是自己重新成长的过程。

    事无巨细地亲自照顾着孩子,这是直接甩手给嬷嬷们无法体会到的感情,累一些,但充实。伴随小弘晏一天天长大,会抬头,会翻身,会抓会看她就感觉自己的身体也舒展开来,五感也延伸开来

    从瑞亲王和她的第一次见面,无数次“约会”,定亲,大婚,出游到有孩子后“老夫老妻”的日子,一起守着儿子成长的欢愉她脸上的笑容收不住,心里眼里的幸福溢出眉梢眼角

    “额额额额”

    弘晏稚嫩的呼喊声响起,喊得还是“额额”亲额涅立马回神,面对她儿子亮晶晶的大眼睛,立马抱着儿子“吧唧”亲一口他的小额头“额涅抱歉,额涅想弘晏阿玛走神儿”

    无数的未尽之言、无尽的情意绵绵,是那份明朗的小小声的幸福“额涅就是感叹你阿玛这是养着两个“孩子”那,额涅才体会到额涅很幸福”

    小弘晏哪里听得懂他的眼睛里,世界从模糊变成清晰,从黑白变成七彩,可不管什么时候,他都可以感觉到阿玛和额涅身上的气息,暖暖的、亮亮的,此刻他额涅浑身亮亮的发光,比平时还亮,更喜欢。

    “额额额额额涅”小弘晏在他额涅的怀里扑腾,高兴之下无意识地喊出“额涅”两个字,可把他额涅乐坏了。

    “弘晏会喊额涅了,真乖,弘晏再喊一声额涅”

    “额额啊啊”

    “是额涅阿玛”清清惊喜之下抱着儿子,脸对脸,口型对口型。弘晏果然跟上“额涅阿玛”

    “哎”清清大声答应着,尽管知道这个月份的小娃娃只是无意识地跟着喊,可她还是激动的难以克制。

    “吧唧”一下又亲儿子一口,母子两个脸贴脸一起傻乎乎地笑“我们弘晏最乖,我们弘晏棒棒哒。”

    弘晏感受到他额涅的激动,笑得见牙不见眼,长长的眼睫毛弯弯,和他阿玛一样弯弯的两道小刷子“啊啊哒哒”

    “啊啊哒哒额涅陪弘晏去玩小火车好不好弘晏的阿玛给弘晏做的小火车哦,咔嚓咔嚓哒哒”

    “咔咔咔咔”熟悉的音节让弘晏的身体很自然地动起来,手脚一起动起来,打拍子一般。

    清清实在忍不住哈哈哈大笑“我们弘晏跳的真好,咔咔咔咔”

    这头母子两个各种玩具摆出来玩得忘乎所以,那头忙碌的保康丝毫不知道他错过儿子的第一声“阿玛”。

    快速处理完一大通事务,正要回去和媳妇儿儿子一起午休,收到直郡王的加急信件。

    直郡王保康弟弟,见信如面,大哥在苏禄这里非常好小弘晏会说话了吗上次送回去的鲜果子吃的好不喜欢的话大哥再给你们寄送。

    大哥来到这里,大力打压一通后,改革进行的非常顺利可能是这里人的性情原因,他们没有自己的政权,相对容易外来势力,也不是,他们本就是中原政权属地,一大部分是福建人广东人。

    大哥要和保康弟弟说的是另外一件事,哎大哥也说不清楚。大哥憋心里好久了,这马上要离开苏禄群岛,还是和保康弟弟说一说。

    按理说大哥在这里主持摊丁入亩,整改各种农奴庄园,那是真的非常顺利按理说大哥应该很开心的,可是,大哥总觉得哪里不开心。

    处理这些繁琐的日常事务,一个头两个大。看那些农业、商业、工匠方面的书籍,更是眼冒金星,恨不得昏过去才好,每次都是强忍着。

    这些事儿,应该是太子处理的最为顺手。哎,大哥第一次知道,大哥在外头打仗的痛快,伤亡数字很低很低,朝廷要付出多少。

    盔甲和火器等等就不说了,粮草、衣服、药材哪一样不是要保证到位这些对于一场战事的作用,不亚于一个元帅的指挥水平,将士们拼杀的勇猛。可这些物事的来源,是这么的“辛苦”。

    是的,辛苦。以前大哥天天看着,太子天天做宫里头协助汗阿玛处理这些“鸡毛蒜皮”的事儿,就觉得他天天无所事事,就比那四九城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斗鸡遛鸟强那么一点点

    大哥现在明白,这真是辛苦。对于大哥来说,宁可去战场拼刺刀打近战,那也不想日日月月年年做板凳上面对这些密密麻麻的文字。

    你都不知道这日子有多恐怖一天到晚坐下来,大哥这脖子,这腰,这腿,浑身上下那个僵硬,一动这骨头就“咔嚓咔嚓”脆响,到训练场长跑三圈出一身汗才是活过来

    大哥可算是体会到汗阿玛的辛苦,体会到太子的不容易。保康弟弟啊,大哥不是当年鲁莽单纯的时候了,大哥一有空就琢磨,越琢磨越觉得,自己有一丝丝那啥了

    可大哥都进行到这一步了,马上就到人生梦想能不能实现的关键时刻了,大哥追求一辈子的梦想,哎

    保康细细地看完这封信,不敢相信地,又从头到尾看一遍,确认这是大哥的亲笔信,没有被绑架没有突然犯老年痴呆,惊吓地凝眉沉思一会儿,他就忍不住哈哈哈大笑。

    太可乐了,哈哈哈,哈哈哈。

    纳兰老师临终之时,最放心不下这个“诸皇子争皇位的局面”,一有精神的时候就殷殷切切地叮嘱他

    皇上福寿绵长,作为一起长大的老伙伴最了解皇上的性情,作为一个实权王爷手握兵权,千万不要对皇位起来心思引起皇上的忌惮,更要谨慎防范其他人的谗言陷害。

    保康知道纳兰老师的担忧,也知道他汗阿玛对于权力的那份“真爱之情”,更知道万一有谁给他的宫里放一身龙袍的百口莫辩

    可这,瞧瞧他大哥的来信,哈哈哈哈,保康不要太乐呵。

    他对皇位本就没有心思,太子对“皇太子”的位子不再执着,他大哥也明白做皇帝的辛苦压根非他所喜欢,只是还困在“多年梦想不舍得”这个节点上

    哈哈哈,哈哈哈。

    他当时在汗阿玛的面前推荐太子去东北,推荐他大哥去苏禄群岛,是顾虑这两个地方形势复杂,对于大清又太重要,好吧,他确实有要他们都体验一番做“土皇帝”的辛苦

    哈哈哈,哈哈哈。

    不管怎么说,大哥用武人手段直接镇压住苏禄群岛的形势,将改革进行下去还有这么一番“感悟”,实在是可喜可贺。

    哈哈哈,哈哈哈。保康出来玩芳斋还是大笑不止,来到澹宁居给他汗阿玛请安,笑;来到春晖堂给他皇祖母请安,笑;来到寿萱春永殿给他额涅请安,笑;回来自己的清华园,还是笑

    皇上瞧瞧熊儿子笑得小模样,一定没有好事。

    皇太后保康今儿高兴她也高兴,晚膳后领着孩子们看马球去。

    皇后听听她儿子这个魔幻的笑声,难道弘晏会喊“阿玛”了不成晚膳后和儿媳妇一起教弘晏说话。

    王妃爷你知道弘晏会喊“阿玛”了吗爷,今儿弘晏会喊人了。

    弘晏“啊啊啊啊”

    保康“”

    “儿子,来喊阿玛,来喊阿玛。”“儿子,来喊阿玛,来喊阿玛。”瑞亲王快乐大师保康,午休之前的所有时间,就是不停地教儿子喊“阿玛”。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