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去岳阳》(三)

小说:独立电影人 作者:superpanda
    2015年1月, 北京。

    谢兰生在床上睁眼, 发现竟是下雪了。

    今年初雪来的真晚。

    纯白雪花一片片落, 如婚纱一般轻盈,把一切轻轻罩住。太阳早已高高挂起, 一缕一缕的太阳光从雪花的间隙漏出来,金丝银线缠在一起, 又清冷, 又温柔。

    谢兰生掀被起床,感觉腰上有点儿疼。四十多了,莘野还跟二十几的男人一样,年复一年不断确认谢兰生完全属于他, 可谢兰生40以后却承受不住,偶尔腰酸。

    院里发出一些动静, 谢兰生便踩着拖鞋走到窗前向外头看。

    这一瞧, 他就笑了。

    冬季空旷的前院里, 莘野正在中央地上用脚踩出“i”“心”“u”三个单词。中间的“ove”是一颗心。

    此时,他正站在心尖儿上,扬着颈子向楼上看, 还笑。

    谢兰生的唇角一撩,披了件呢子大衣,一圈一圈转下楼梯,打开大门走了出去。

    他在莘野面前站定, 笑问“四十几的老年人了, 嘛呢这是不害臊吗”

    真是

    谢兰生他常常感觉, 年过四十的莘影帝在生意场更游刃有余,更成熟强大,可在家里却活回去了,有点儿跟小孩子似的。他二十几的那些年里尖锐、嚣张、不可一世,三十几的那些年里沉稳、老道、异常精明,可现在却带着一股十分矛盾的统一。

    莘野也笑了,垂着眸子。

    他还是那样英俊,并没有因漫长岁月而淡去一分一毫。谢兰生每一次看到ceo们的活动照,都会觉得,他老公真是帅出单独一档了。

    谢兰生把自己的唇缓缓缓缓地送上去。他抬手搂莘野脖子,呢子大衣落到雪地上。

    两人吻着对方的唇,只觉得柔软甘甜。

    一吻结束,谢兰生还搂着莘野脖子,挂在莘野身上,望着对方,两脚轻轻向前面滑,踩着雪,腿从莘野两脚之间一点一点地滑出去,直挺挺地,自己身体一点一点地向后倒。

    他一点都不担心。莘野肯定会搂住他。

    果然,莘野搂着他的腰,问“干什么呢”

    谢兰生说“打滑儿呢。”

    莘野深深注视着他,一点一点半跪下来,让谢兰生滑得更深,帮他玩儿,帮他开心。

    最后,莘野把谢兰生搁在刚掉落的大衣上,自己则是轻轻覆上,在北京的初雪清晨,在刚画好的心形当中,两人狂热地接吻。

    初雪还在静静地下。他们两人在心形里边,四只脚下是心形的尖儿,彼此搂着,舌尖交缠,这热度让粘上来的雪也迅速地融化了。

    许久之后两人分开。“宝儿”“贝儿”不嫌臊地又说又吻了好半天,莘野才望着谢兰生被自己吮到鲜红的唇,道“起来吧,别凉着了。”

    谢兰生的眼睛清亮“嗯。”

    “今天打算干什么去”

    “我上午去艺联那边。艺联要开发布会了,加盟影院需要整理,首批片单也要筹备。下午去新未总部,他们马上要搞一个互联网的文艺影院。”

    “嗯。”

    太忙了。

    不光操心自己的片子,还要操心文艺电影,甚至是整个“电影”。

    谢兰生这领军人物已经当了二十年了,文艺电影的下一辈没人赶上、没人接棒,也不知道谢兰生是非常幸运还是不幸。

    他在1999年就建了两个电影论坛、组织了各地观影小组,分析经典文艺电影,教育受众、培养市场,2002年又搞了自己的“独立影展”,直到2006年才完全交给周维维,2003年还弄了一个文艺影院,让人观影、发问、讨论在对导演的支持上呢,谢兰生从1999年起就举办定期“导演聚会”,大家互相观摩作品,提出建议并且讨论,又在2003年时成立基金、开工作室,资助、投资他喜欢的文艺电影优秀项目,他还开办业余课程,培养青年导演,去年年中又答应了王先进当北电教授,每一年的每个学期集中授课8周左右,还带研究生

    在做这些的同时,他还要拍自己的片子。

    莘野是真心疼他。幸好,谢兰生并不需操心他电影的出品、发行,因为一切有莘野。

    “好了。”莘野拉着谢兰生手,把他从雪里拉起来,“换套睡衣再吃早餐。”

    谢兰生笑“好。”

    回去换了一套衣裤,谢兰生又从二楼的次卧窗户望向那个“i 心 u”,在架子上拿了相机,撩着唇角拍了几张,打算放在“日记”里头,当作纪念,随时回顾。

    照片上,白茫茫的雪地中间是偌大的“i 心 you”三个单词,而心尖向内的一部分被压出了一小片空地,他们曾在那儿接吻。

    谢兰生觉得,他跟莘野在一起的每天每分每秒,不管是不是平淡的,他都是雀跃的,一件非常小的事情就能让他觉得这一天、这一分这一秒与以往是那样不同,有特殊的意义。

    吃过早餐,休息了会儿,莘野先把兰生送到全国艺术电影联盟,才又掉头去深蓝影业。兰生自从出了车祸,就几乎不碰车了,或者是请莘野接送,或者是请司机接送。

    兰生走进“艺联”的办公室。

    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马上就要宣告成立了,他们这些共同发起者正在做最后冲刺。艺联最初的牵头人是中国电影资料馆,也就是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但它联合了百老汇电影中心、发行公司华夏电影、最大院线“清臣电影”,还有兰生的工作室现在也是有限公司,共同参与这个项目。

    目前,清臣电影等等院线纷纷加盟了“艺联”,首批加盟的电影院来自全国31个省,只没覆盖打到港澳台。在合同上,100家电影院都保证,至少拿出一个影厅每天放映三场文艺片,每周放上10个黄金场,这个规模在建立后还会渐渐地扩大,艺联初步的打算是先扩张到400个影厅。

    这个计划会在某个国际电影节上被发布。电影局一直以来对这个项目十分支持,还委托了中国电影资料馆做市场调研,下个月,川局会在启动仪式上宣布艺联正式成立。

    其实早在2014年,电影资料馆就成立了“艺术院线项目组”,它本想建完整院线但却发现并不现实中国面积实在太大,艺术院线风险过高,而且中国人均银幕数量已经基本达到饱和,再来一堆新增银幕对于市场也是浪费。后来,2014年年末,北京推出一个项目,选了三家影院,固定影厅固定时间进行主题电影放映,有文艺电影,有少儿电影,这给了资料馆启发,开始寻求“加盟影院”。

    “好,”在开会时,谢兰生又最后确认,“选片委员会的名单应该没谁想补充了就定下了”

    其他的人纷纷点头。

    委员会会每期选片,谢兰生是总负责人,名单里面包括学者、影评人、策展人等等,放映片单主要涵盖经典电影、上映过的文艺电影、中国以及欧美日韩比较新的文艺片,满足观众不同口味,毕竟,有人喜欢看经典片,有人喜欢看新片。他们打算在发布会一个月后公布首批片单。这里最好的消息是,“全国艺联”的引进片不占现有市场配额,也就是说,引进片有数额限制,而“艺联”可突破限制。

    “我认为啊,”谢兰生说,“艺联注重艺术水准,在选片时,不要以票房为主。选片委员的老师们要对主题、价值、审美、手法等等项目打分,再考虑下这些电影的前沿性跟创新性,在国际上口碑如何,与引进片区别在哪,独不独特综合考量让咱们的受众见见与众不同的好作品另外啊,我想,在国别上也要注意,别总盯着美国、日本,也多看看其他国家,尤其一些冷门国家。”

    “对。”中国电影资料馆馆长孙xx点头,“放评审评分比较高的,跟其他片不一样的,平时不大能见到的。川局也是这个意思。”

    “嗯,”对于这个全国艺联兰生真的花心思了,他又兴奋地提建议,语气仿佛年轻十岁,“咱们还要多多举办一些影展以及活动,活动不一定是关于电影的,还可以是艺术的音乐的,绘画啊雕塑啊,琵琶啊、古筝啊、甚至可以是登山啊、潜水啊、珠宝啊、首饰啊,让城市的文艺青年乌泱乌泱过来参加,从而对主办方的文艺电影产生兴趣”

    其他人也挺用心的“对对对,谢导这个想法好。”

    “还有,我们也要考虑考虑加盟影院的运营。如果感觉某部电影的票房会非常可怜,就限制场次、提高上座,比如,一周只上一场这样。让电影院既能拿到精神上的满足感,又能获取物质上的东西。咱们不要盲目追求艺联屏幕加盟数量,因为这样肯定就会降低单厅的盈利了,要一步步来,踏踏实实走。”

    有人笑“谢导真挺厉害的啊,周到”

    谢兰生也又笑了笑。

    他本来就能混社会,跟着莘野又学到更多。

    接着他们进入会议要确定的其他议题“分线配合长线才行,艺联电影平均上映的时间先定四个月吧。“目前影院的服务器只能存储十部片子,而艺联的发行模式会给影院加重负担,我看咱们是不是能给大家配新服务器,或者开设一个云端”

    简单回顾今天开会的几个主要议题后,最后,中国电影资料馆馆长孙xx又打气道“我对咱们这个项目的未来是很乐观的。现在,已经有些美国片子联系咱们艺联了,因为各大电影院线对他们并不感兴趣,他们本来已经放弃在中国进行公映,可是见到艺联成立他们又想试试看了另外啊,市场也比以前好了。现在不有点映a吗大家想要什么片子平台就放什么片子。我研究了下,他们放过文艺电影,还不少,这说明啊,电影观众自下而上也在争取文艺片。”说完,他竖起了一根手指,“我的想法是,一年内,艺联要上专线电影。”

    专线电影,那就是指只在“艺联”上映的片,分线发行,不大规模铺开,只做小规模上映。

    让文艺片能对接到感兴趣的小众观众,这是必然要走的路,也是艺联成立目的。全国公映对文艺片可能是种资源浪费。文艺电影上座凄惨,任何人都知道这点,非大导的文艺电影根本无法获得机会。院线经理先看卡司,不认识的一律ass,根本不看主题、剧情。

    “那”谢兰生看看大家,“那,我也贡献出来一部给艺联的专线电影吧。”

    大家“”

    谢兰生说“我下部片,一天,只在艺联公映好了。”

    “不是,谢导,”众人竟然开始劝他,“您的片子没必要啊。您的片子全国公映票房少说也一两亿的。咱们艺联在全中国现在只有100块屏幕,一场最多一万人次,几十万票房,一天两场、场场爆满,100天才能到一个亿。您先算算这笔账吧大规模上更合适啊”

    “不用。”谢兰生笑,“艺联需要大导支持。我想推广咱们艺联。下部片子的总票房我不认为是主要的。我也会跟我团队说一天未来要走的路,想加入就加入,不想加入就不加入。”

    “可出品方不会干的一天还是深蓝影业”大家知道,2003年后,谢兰生的电影全是深蓝影业给出品的。

    “没事。”谢兰生的唇角笑容竟荡起了一丝温柔,“在哪上映我能做主。深蓝莘总没意见的。”

    “呃”他亏钱也没意见吗

    谢兰生又重复了遍“他不会有意见的,我保证。”

    “那,”见谢兰生心意已决,中国电影资料馆馆长孙xx十分温和,也在笑,“如果谢导真的愿意让新电影只做专线,全国艺联的推广就势必会简单很多了。您回去再商量商量,我在这先谢谢好意了。我们等着最终消息。”

    谢兰生说“行。”

    大中午时谢兰生在门口串吧随便吃吃,就又跑到了“新未”去了。

    “新未”目前是中国的三大视频网站之一。三大视频平台背后各站着个it巨头。他们引流并且砸钱,正把控着影视市场。

    而最近呢,“新未视频”希望开个互联网的“文艺影院”。

    去年年末,网络大电影的概念一夜之间如火如荼。“网上看电影”也成了肉眼可见的趋势,而“新未”则是这一波中最积极的视频网站。

    谢兰生到新未总部,两手揣着一步步走,新未影业一个姑娘已经站在大门口迎了。她一见到谢兰生来便把他带上33楼,带到一间会议室里,端茶倒水了好半天。

    几分钟后,几个老大才呼啦啦地全走进来,其中就有新未的sv,新未影业的ceo文远。

    谢兰生并不具备一般导演的不善言辞,他们几个“谢导”“文总”“您好您好”寒暄了通,好半天才进入正题。

    文远说“我们搞这网上文艺影院,一方面是想要帮助文艺电影长久生存,另一方面是想要塑造我们公司品牌个性,就是有情怀、有担当。我们目前一边儿在购买中外电影版权,另一边儿也想投资,帮助一些好片子用线上 线下的模式分担压力,甚至只用线上模式获取收益、收回成本。当然了,后者一般是进不了电影院的优秀作品。”

    谢兰生点了点头。

    “这个还在筹备阶段。”文远笑笑,“老实说啊,谢导您来联系我们,还主动说想试试线上 线下的新模式,我们感到非常意外。”

    “嗯,”谢兰生十指交叉,说,“新导演的新作品想进电影院太难太难了。而且,就算进了,文艺片对电影观众的吸引力没那么高,要非爱好者花几十块去电影院十分困难,因此,我觉得,几块钱的网络点播对导演们是个机会,他们可以回收成本,可以继续拍片,而低廉的尝试成本也有助于获取观众、培养市场。我想,对新未来说,受关注的新片子是最好的推广方式。”

    谢兰生是非常希望“网上影院”能成功的,而不是因没有流量被资本给扫进垃圾堆。他觉得,如果他能帮忙引流,让这影院好好发展,并在未来上线更多国内外的文艺电影、购买更多中小导演电影版权,就皆大欢喜了。

    文远说“谢导一心为电影着想,这跟新未是一致的。说实话,在听说您想试试线上 线下的新模式后,我思考了很久很久周一晚上一夜没睡。”

    谢兰生很清楚对方这完全是在胡扯淡,只是笑笑。

    “我认为,对双方最有利的可能是这样一个模式。”文远说,“如果新未只买版权,等谢导片子下线,我们这再上线,就没什么吸引力了。因此,我们希望谢导加入新未原创这个计划,当新未的文艺首投。”顿顿,又道,“这个计划是这样的,新未公司独家投资、独家发行。新未需要独家投资,这样才能有掌控权。我们可以决定发行,比如,在院线上7天后就到新未上网上文艺影院,我们自己掏钱补贴受损失的各电影院,比如提高他们的分成同时,线上线下举行联动,做一整套营销方案。目前为止新未还并没有决定首投电影,谢导您是比较合适的,我们真心欢迎您来。我们这边可以将制作费的20、院线收入的20、网络点播的25作为分成给谢导您,这个条件绝绝对对是非常有诚意的了。”说完大笑,“我们应该是要亏的,就当发展文艺电影了。”

    “”谢兰生说,“联合投资、联合制作、联合发行不行的吗我保证,我的公司与深蓝影业不会干预新未这边的策略的。”

    他知道,新未可能真会亏的。新电影的成本算4000万,新未需要出5000万,可他们却只能拿到院线票房的20左右,撑死了2000万,想不亏,还需要靠网络点播再吸引来众多用户一个点播4块钱也要1000万人购买观看才能补上这个窟窿。看来,新未主要还是想花钱吸引目光、赚个吆喝,靠自己的新片子打开局面,甚至一飞冲天。

    而自己呢,会有1000万的“工资”,还有票房分成、点播分成,这里外里可以到手4000万以上都说不定。

    真不愧是“三巨头”呢。

    太壕了。

    那边,文远又露出一个礼貌、抱歉却又强势的笑容来“谢导,独家投资、独家发行是新未的既定策略,首部电影就破例这实在是说不过去的。而且,新未集团绝对具有独家投资的实力,我们确实不希望跟其他公司扯皮磨合。”

    “可是深蓝”兰生说到这儿停了。说也没用,对方肯定不会动摇的。

    “谢导,”平台方面十分强势,又带着点表面上的友好,“我们相信,线上 线下的新模式能突破您的观影人数记录。粗制滥造的网大都动不动有千万点播。千万点播,是您以往观影人数的一半了。哎,这样吧,新电影的海外收入新未这边一分不要,怎么样”

    谢兰生想想,觉得自己真想试试“线上 线下”的新模式,帮助平台推广推广这个网上文艺影院,叫它不要失败,不要被扫地出门,让更多的青年导演能拿投资或卖版权,也让他们能被观看、能被讨论,同时,也让更多电影观众尝试一下“文艺电影”。

    再说,对方提的这些条件的的确确颇有诱惑力。

    不过,这样一来,他的创作会受限制。

    想了想,谢兰生问“新未不会干涉制作吧”

    “合同上面肯定会写新未可以修改方向。”对面文远还是在笑,“不过,谢导您是大导演啊,我们这边基本不会自不量力指手画脚的,您放心。”

    谢兰生也别无选择,除非彻底放弃,只能点点头“好吧。既然这样,那决定了在艺联上的那部片就不合适了。不过,我会拍个新电影的,我已有了初步想法。正好,那个比较适合艺联,这个比较适合网络,不冲突。”

    文远兴奋道“那太好了叫什么呢”

    谢兰生说“叫去岳阳。”

    他在心里叹了口气,想,一年拍摄两部片子,多少年没有过了。

    真是一个大挑战。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