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第 104 章

    “去杭州。”弘晙阿哥兴奋地一挥胳膊, 还扑到十四叔怀里玩闹。

    皇上瞧着他们叔侄两个亲近, 哈哈笑, “到了杭州, 不光是西湖风光, 吴山奇山, 还有万松书院。”

    “王阳明先生讲学的地方,弘晙阿哥要好好读书这一路上。”

    弘晙阿哥手上忙乎抓十四叔怀里的一样东西, 还不耽误回头替自己辩解。

    “玛法, 弘晙一直都有读书。”

    亲玛法冷哼一声,“一直都有读书, 推一推, 翻一翻;逼一逼,背一背。”

    十四叔哈哈哈大笑。

    弘晙阿哥小鼻子皱巴, 大大的不服气。

    “玛法弘晙保证背完论语。”弘晙阿哥答应南下一路背完一本论语, 说到做到。

    然而亲玛法不领情,端起来茶杯悠闲地用茶, 语气凉凉,“还有大学、中庸、孟子。五经, 玛法就不要求弘晙阿哥了, 只背四书就好。”

    十四阿哥胤祯爆发出震天大笑。

    弘晙阿哥直接动作静止,反应过来后气呼呼地喊一嗓子“玛法”, 满满的控诉和委屈。

    只背四书就好

    四书啊。

    四本书

    弘晙阿哥顾不得去抢十四叔怀里的小报, 转头去看玛法, 气鼓着胖脸蛋儿, 好不委屈。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僴兮者,恂傈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弘晙阿哥一字一句地背完,然后逐字逐句地解释,从苏州到杭州的一路,虽然还有很有当地的美食用,还有运河两岸的美景看,但是每天真的是“苦学不倦”。

    小嗓门里透着一股子“怨气”,可是弘晙阿哥理亏,弘晙阿哥答应玛法要背书,弘晙阿哥的阿玛天天来信要他读书,弘晙阿哥当然要在到达广东之前,背出来四书。

    五经之名始于汉武帝,四书之名始于宋朝,大学和中庸的篇幅较短,其实很好背,但是大学,论述读书人长大之后的博学之道,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

    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最终成为“四书”之一。成为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弘晙阿哥不喜欢程朱理学,当然不喜欢背诵大学。

    张廷玉老师听完弘晙阿哥的背书,又是小无奈,又是想笑,耐心地讲解。

    “阿哥应该喜欢大学才是,文辞简约,朗朗上口。阿哥一天就背会了。”

    小阿哥闻言,眉眼一皱。

    知道小阿哥“心结”所在的张廷玉老师,差点儿没控制住笑出来,面对小阿哥对程朱理学的不喜,作为当世理学家之一的张廷玉老师真的是苦口婆心。

    收敛表情,谆谆教导“阿哥,大人之学和小儿初学不同,民间儿童大多八岁上初学,主要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之类的文化课和基本的礼节。”

    “十五岁后进入大学课程,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但是不论初学和大学的区别之处,都有博学之意。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是为三纲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为八条目”

    弘晙阿哥安静地听完一番有关于修己和治人的关系,修己和治国平天下的关系,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具有的一致性的探讨,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等等论述,还是不大乐意。

    “弘晙知道,女子有三纲五常,男子有三纲八条。可是老师,男女不是一样的吗为何要求不一样”

    张廷玉老师

    懵了。

    女子有“三纲五常”,没错儿;男子有“三纲八条”,这总结的,也没错儿。

    可是张廷玉老师真的是从没有过把他们并列的想法,也是第一次听到有谁将它们并列地说出来,还问他,“男女不是一样的吗”

    张廷玉老师面对弘晙阿哥求知,好奇的眼神儿,面对弘晙阿哥这双属于孩童的眼睛,天真烂漫,纯净无暇,突然语塞。

    就是民间三岁的孩子,在周围成长环境的影响下,也已经有了男女不是一样的概念,开蒙进学后,压根儿就不会有这样的问题,皇家的阿哥也一样,小阿哥要学习弓马骑射等等,小格格学学诗词歌赋就好。

    可是偏偏弘晙阿哥不一样。

    回过神来的张廷玉老师不知道怎么和弘晙阿哥说,他感觉这是一件大事儿,一件教导弘晙阿哥的大事儿。

    瞧着弘晙阿哥乖巧等候的小模样,心里头酸软一片,直接说道“阿哥提出的问题,老师也不知道,老师没想过。”

    “老师去想想,再回答阿哥,好不好”

    弘晙阿哥点小脑袋,很开心老师没有用“阿哥还小,长大了就知道了”来哄他,很是友好地表示,“好。”

    “谢谢老师。”

    大学的学习告一段落,开始中庸,弘晙阿哥聪明,拿出十分的功夫,两天就完成大学中庸的背诵,论语和孟子他都学得差不多了,顿时浑身轻松。

    弘晙阿哥收到阿玛的来信,一个小雨绵绵的傍晚,迫不及待地拆开。

    阿玛在信里表扬、鼓励弘晙进学,弘晙阿哥小模样骄傲,弘晙阿哥打算写信告诉阿玛,他最近都有乖乖读书。

    阿玛和弘晙“哭诉”自己也不能多吃一颗荔枝,要忌口养身,弘晙阿哥很是心酸,心疼他阿玛的“辛苦”。

    阿玛在信里提出弘晙可以和玛法、额涅要求“劳逸结合”地学习,弘晙阿哥吸吸小鼻子,阿玛最好。

    开心、感动、心酸、心疼的各种情绪交杂的弘晙阿哥,再看到阿玛在信里说,不能对长辈用“不讲道理”的话,立马小跑去找额涅。

    “额涅,弘晙和额涅道歉啊。”弘晙阿哥知错就改,小小的难为情窝到额涅的怀里,但还是很勇敢地和额涅做保证,“额涅,弘晙乖啊。”

    四福晋也刚刚看完四爷的来信,正在琢磨,听到儿子的脚步声才赶紧放好,此刻搂着“乖乖”的儿子,脸上的笑容慈爱温柔,“弘晙乖,嗯,额涅知道。”

    “我们的弘晙阿哥最乖。”

    弘晙阿哥突然小小的不好意思,在额涅怀里蹭蹭小脑袋,抬头“大声”说道“额涅最好,谢谢额涅。”

    说着话,人就跑走了。

    四福晋知道儿子这是去找他玛法“道歉”,望着儿子的背影,笑得一脸骄傲。

    皇上正因为四儿子的来信蒙圈儿,不敢相信四儿子会这般严厉地对待小弘晙。

    六韬幼学琼林齐民要术这都什么这是要小弘晙学成书呆子不成

    虽然皇上也认为这些书很好,应该看,可是他老人家说着对乖孙孙严厉教导,还真没哪回真的“严厉”教导过。

    皇上正纳闷儿,就听到乖孙孙的声音响起。

    刚把信件放好,就见到乖孙孙进来船舱。

    “玛法玛法”弘晙阿哥一溜儿小跑来到玛法这里,发现正在书案后面处理看书,一头扑到玛法怀里,“玛法,弘晙和玛法道歉啊。玛法,弘晙不应该说玛法不讲道理。”

    亲玛法抱住乖孙孙,还没反应过来,就见乖孙孙抬头,他又听到一句。

    “玛法,弘晙喜欢美人儿姐姐,弘晙也和玛法一样不喜欢她们的小脚,弘晙坚决反对美人儿姐姐们裹小脚。下次弘晙看到,一定和她们说不要裹脚。”

    “玛法,美人儿姐姐好看,不裹脚一定更好看。”

    弘晙阿哥在玛法怀里仰着胖脸,信誓旦旦地表示,美人儿姐姐不裹脚,玛法就喜欢了,美人儿姐姐们也更好看了。

    亲玛法明白过来乖孙孙的意思,瞪大眼睛。

    一口气憋住,差点儿没上来。

    这都什么和什么

    四儿子都和儿子说了什么

    皇上那个气。

    气得要好好训四儿子一顿,还要和乖孙孙讲道理。

    “女子的脚,是她们的第一重要所在,虽然玛法下令不许裹脚,可她们一定要裹,玛法也没办法。”

    “因为这世上,她们的脚,除了她们的父母夫婿,其他人不能看,不能说,不能谈及,记得吗”

    弘晙还有这样的规矩

    弘晙不明白,可玛法好像很严肃的样子,乖乖点头,“弘晙记得,脚长在她们的身上,玛法管不到。”

    亲玛法再也忍不住咳嗽几声,轻轻嗓子。

    “弘晙说得对。弘晙和玛法说说,你阿玛还和你说什么了”

    皇上和乖孙孙一番谈话,弄明白四儿子这封信的意思,气得来。第二天听到十三儿子笑话乖孙孙“弘晙的阿玛来信,一定让弘晙好好读书”,乖孙孙特理直气壮地显摆说“阿玛说弘晙要劳逸结合”,更气。

    皇上觉得四儿子又和老父亲耍心眼,哄老父亲开心,但是四儿子不在眼前,皇上气得不想搭理,回信也不回。

    四爷回信是什么皇上日理万机,谁敢去等皇上的回信

    四爷当然不知道汗阿玛和他闹脾气,他原本因为广东的情形打算在广东实施的改革,因为汗阿玛的动作,不得不重新思考。

    改变书籍编辑格式,下令在京的八旗子弟开始学习杂学,学习技艺,经商之道,在扬州给黄履庄家送去银子,在苏州正式送出明显是根据黄履庄的二轮车改进的二轮车

    这一样样的,无不是在告诉天下人,皇上不光是继承华夏文化,还要改进中原文化,这简直就是一枪打中保守派汉家人那颗敏感不安的神经。

    从中原政权正统,满洲蛮夷不合礼制,到大华夏一国大统,中原文化正统,汉家遗民们刚刚开始意识到“国家”和“朝代”的不可同论,但其主张还只是在顾炎武等宋儒文化“叛逆”学派人的口中传播,现在皇上的动作一出,简直

    说一句全国沸腾不为过。

    各家小报上纷纷报道,都猜测皇上是不是因为要派人出海,要和西洋人做贸易,所以才安排出洋的人八旗子弟,学习技艺和做生意

    他们都不敢相信,也不想去相信,一辈子致力于儒家“内圣外王”,辛辛苦苦开辟庙堂程朱理学的皇上,会去给“工”者证名分。

    肯定是小四阿哥喜欢这些物事,喜欢这些杂学,皇上才会对黄履庄改变看法。

    嗯,就是这样,皇上老人家可是一贯主张八旗子弟不得“与民争利”,爱好文人士族的英明皇上。

    什么你说小四阿哥喜欢杂学小四阿哥一个六岁的小娃娃,喜欢杂学怎么了小四阿哥读书那可是一直没丢下,门门优秀,百家姓千字文初学书就不说了,大学中庸这些四书,我们小四阿哥也会背了。

    而且我们小四阿哥还武功高强,打趴下俄罗斯大力士,你比小四阿哥还大年岁,你能不

    老百姓自己给自己找到好理由。

    大清国的文人们苦笑连连。

    皇上当然知道一滴水落到刚刚表面安稳的油锅里,会引起的轰动,这也是他最近一直严厉管束乖孙孙,不让他看小报的原因。

    但是皇上拘束着乖孙孙读书,玩乐项目也是推积木,玩“小钱钱大哼哼”等等,皇上又有了新烦恼。

    皇上听完张廷玉的禀告,和张廷玉一样发愁,不对,应该是比张廷玉更发愁,皇上还记得乖孙孙那句“让满洲的女子和男子一样进学,学技艺”

    乖孙孙对“男女有别”,只停留在表面,在他的内心里,男女根本没有分别,就好像在他眼里,小哈巴,小猫儿也是他的好朋友一样,皇上按按眉心,一时实在没有好办法。

    夏季即将来临,南方的雨季也即将来临,一连好几天细雨连绵,皇上一点儿也没有欣赏烟雨江南的心情,午后休息用茶,和张廷玉对坐,对着发愁。

    张廷玉大人沉思片刻,慢慢说出他这两日琢磨出来的一个原因。

    “臣是认为,小四阿哥的一颗初心,并没有受到成长环境的影响。”

    “小四阿哥学习了男女有别的规矩,知道他大姐夫大白天和侍女亲密接触不合礼仪,于名声上有大碍,所以他直接上拳头,然后众人的注意点,就落在小四阿哥打了他大姐夫的事情上,臣认为”

    张廷玉大人越琢磨越觉得小四阿哥聪明,经过小四阿哥的动作,其他人就是知道了,说起来,也是最多说一句乌拉那拉家没照顾好郡主,没人会再说星德郡马不规矩的事儿。

    “臣认为,小四阿哥有一种天生的直觉,面对问题他直觉知道该怎么做”这很好,这就是天生的明君圣主的潜质,可越是这样,越是让人担心他的看法和思想变化。

    皇上听得点头,他当然知道乖孙孙的聪明,所以他一直很是小心翼翼地教导,就连关内人和关外人几千年积攒下来的仇恨和矛盾,他面对乖孙孙,也给“美化”一番。

    乖孙孙能认可男子纳妾,因为他玛法,他阿玛,叔伯们都这样,但他不能接受别人说他大姐姐不给纳妾就是小气。

    太后娘娘疼小弘晙,疼孙女儿,直接下谕旨表扬一大波京城的大家夫人,女子做慈善,关心被抛弃女婴,就是女子的“大气”之举。直接让四九城的一帮子大男人目瞪口呆。说实话,皇上自己也是目瞪口呆。

    皇上也没想到,会成这样。

    现在四九城的老少爷们都在心里埋怨是十四阿哥瞎折腾,才引起太后娘娘出来护短。皇上一面“同情”十四儿子,一面想笑。

    太后娘娘出身关外蒙古,关外的女子,真的是样样不输男儿,也没有什么关内人“男尊女卑”的讲究。

    生存条件太艰苦,谁有力气谁使,男子们想讲究也讲究不起来。

    至于关外女子压根不知道什么“三纲五常”“女子不二嫁”男子的三妻四妾等等,那也是为了族群的发展,无关关内人的妻妾制度,更无关什么女子“醋不醋”,嫉妒不嫉妒。

    妻子一个人忙不过来,给丈夫纳妾添个家务帮手,一切为了家族的壮大,吃饱肚子要紧,哪有那么多的爱恨情仇

    这样一想来,皇上倒是真的觉得,关内汉人说关外人是蛮夷,挺有“道理”的。

    皇上想着想着,无奈地笑出来,却是没有了以往每一次一想起“蛮夷”两个字的那份不甘、不平、不忿、自苦

    “衡臣,你若是没有好的办法,就直接把中原几千年来,男女制度的演变历史,和小四阿哥讲讲。”

    乖孙孙的认知不同于常人,但他很讲道理,只要他知道,这个“男女不同要求”不是程朱理学的首创,他就不会再去反对程朱理学的几位大家。

    张廷玉大人听懂皇上的暗示,立即大喜过望,但随即他又苦笑。

    “臣担心,臣和小四阿哥讲了,小四阿哥后面还有其他的为什么。”

    皇上一愣,哈哈哈大笑,皇上也爱莫能助。

    运河水缓缓流淌,各种事儿纷纷绕绕,小四阿哥兀自快乐地过他的小日子。这不,随着龙舟慢慢南下,弘晙阿哥没有了背书的任务,正趁着阳光正好,流水潺潺,两岸绿树成荫,白墙青瓦的江南建筑时隐时现

    盘膝坐在甲板上,捧着有关杭州的书籍看得入迷,

    杭州,传说中圣人之一的夏禹南巡,大会诸侯于会稽,曾乘舟航行经过这里,并在此造舟以渡,“杭”是舟的意思,于此越人称此地为“禹杭”,其后,口语相传,讹“禹”为“余”,乃名“余杭”。

    时光慢慢,格外眷顾此风水宝地,钱塘,西湖,灵隐寺陆续出现,到隋王朝建立后,废郡为州,“杭州”之名正式出现,有了最早的杭州城。

    凿通苏州到杭州段的江南运河,自镇江起,经苏州、嘉兴等地而达杭州,全长大约九百里水路,杭州“咽喉吴越,势雄江海”,成为整个钱塘江下游地区的交通枢纽,“水牵卉服,陆控山夷”。

    “骈樯二十里,开肆三万室”;江南列郡,余杭为大。下辖的地方从六县到八县,再到九县,端的一派物宝天华、繁华兴旺的景象,人口在江南列数第一位,每年交上去的税收在全国也是数一数二

    侍卫们的动作都是轻轻的,不打扰小四阿哥看书;魏珠小太监怀揣着最近的小报上来,胆战心惊、偷偷摸摸地上来,轻轻唤一声“阿哥”。

    弘晙阿哥听到呼唤,立马抬头,看到魏珠袖子里露出来的小报一角,眼睛一亮,夹上书签放好书本儿,开始看他的小报。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