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第98章 公元前1755年

    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

    汉谟拉比首先同意了一项律令, 允许奴隶自赎其身。

    这项律令是悄然颁布的,是在几户想要为奴隶赎身的奴隶主面见汉谟拉比,亲自递上请求之后, 汉谟拉比点头同意的。

    这些奴隶在偿还了自己的身价之后,可以成为自由民阿维鲁,与原先的主人家签订雇佣协议。他们一般吃住用都还要靠主家,因此工钱少得可怜。

    但是, 有了自由民的身份, 可将来能够拥有自己产业的指望,他们此刻的心态已经无比满足, 能够干劲十足的去干活儿了。

    风声一旦放出来, 立即又有尊贵的阿维鲁跑到汉谟拉比面前, 警告汉谟拉比这个先例一开,恐怕会很快引起大贵族的反弹。

    谁知汉谟拉比当即甩出一条限定条件这些“赎身”的奴隶,祖辈都是巴比伦的自由民。

    在汉谟拉比建立巴比伦王国之前,两河流域曾经经历过一段频繁的战乱。各城邦之间, 各城邦与赫梯之间, 都发生过无数次战争与劫掠。

    发生劫掠之时,人口是被作为最重要的财富被抢夺来,抢夺去。很多巴比伦人被抢劫到了邻国, 沦为奴隶,随后又被转卖回巴比伦。这意味着巴比伦人正在奴役自己的同胞,奴役他们曾经的邻居、友人,甚至是亲戚。

    因此汉谟拉比理直气壮“王为什么不能让这些人重新成为巴比伦的自由民他们本来就是。”

    尊贵的阿维鲁们无法反驳,但是他们敦促汉谟拉比在律令上增加一条限制条件只有曾经的巴比伦人自由民才能为自己赎身。

    汉谟拉比从善如流地接受了。

    殊不知, 这已经为奴隶到自由民的阶层跨越打开了一条通道。

    很快, 汉谟拉比又增加了一条律令“在国家需要时, 王有权征用瓦尔杜服兵役,征用的瓦尔杜能够抵充税金。”

    大贵族们对此并无太多异议在他们看来,瓦尔杜是可以与白银划等号的。既然王同意用人抵充税金,那他们也没有什么可不同意的。

    但是在贵族们的视野之外,还另有一条律令是专门颁给军方的“服满兵役三年的瓦尔杜,可以转为自由民阿维鲁。其妻子与子女,一并获得自由民身份。”

    另一条通道也打开了。

    汉谟拉比双手托着写满了律令的泥板,问他身边那个“笑嘻嘻的小坏蛋”“这正是你想要的吧”

    伊南微红着脸点点头。

    她在这个时空的目标并不是见证奴隶制的消灭,在现有的生产关系下,完全消灭奴隶制是不可能的。但是上升通道已经出现,阶层矛盾出现缓和而且这些与她在这个时代的观察目标法律的出现,息息相关。

    “希律,你准备的怎么样了”汉谟拉比问面前一步远的地方,躬身站着的黑袍礼官。

    “禀报王,所有的习惯法已经都整理出来,您以前的判例正在整理并提炼。”希律朗声回答。

    自从他回到巴比伦之后,就已经将“正义之门”的差事都交给了身边其他的礼官,自己则专心整理相关法令。他的目标是,整理出一套,可供礼官处理投诉、判决案件时参考的完整法令文件。

    “不是这个,是问你,你打算拿自己的穆什钦努身份怎么办”

    汉谟拉比似乎对希律正在做的这件事并不怎么感兴趣反正有希律在,一切都交给他便是。

    希律吃惊地抬起头,眼神飞快地在汉谟拉比身后的伊丝塔小姐脸上扫了一眼。

    自从汉谟拉比允许奴隶赎身之后,就有很多人猜测,王会不会允许穆什钦努也自赎其身。

    但穆什钦努与奴隶的情况还是不尽相同。他们是王室的从属,没有拥有不动产的权力,但是因为帮助王室打理财产,他们的生活事实上也能过得很富裕。

    然而地位低下自不必说,当初希律在萨米耶王子面前曾经受过折辱,那是每个穆什钦努都需要忍受的。

    如果希律选择自赎其身,成为自由民阿维鲁他就可以风风光光地迎娶伊丝塔小姐,但同时他就必须要辞去王室礼官的职位。因为所有的王室礼官都由穆什钦努担任,以保证他们对王的绝对忠诚。

    希律想了想,低下头对汉谟拉比承诺“尊敬的王,希律暂时不想有所改变。”

    “希律手上有极为重要的工作,现在只想埋头做事,眼中也只有那些差事。”

    伊南站在汉谟拉比身后,听见这话,心中微微震动。

    获得更高的身份、过上富足的生活,迎娶心爱的女人希律明明面对这样的机会,却直言放弃。他知道他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完成。

    “让正义之光照耀大地,消灭一切罪与恶,使强者不能压迫弱者。”这一句誓言,希律并不只是说说而已。他是真的在践行。

    伊南顿时笑了,她果然没看错这个男人。这个世上,如果有谁能独力完成编纂法典的伟业,那必定是希律,除了他之外,再没有人能够担起这个重任,完成这项伟业。

    汉谟拉比奇怪地望望身后的姑娘,又望望希律,咳嗽了两声说道“奇怪王原本以为”

    汉谟拉比原本以为身边这两个小的两情相悦,毕竟他们合作无间,彼此能够心意相通。

    但是他问起此事,却一个说自己只知道干活不想其他,另一个却眼里流露欣慰这不大对啊

    只见希律的腰更弯了些,他诚恳地解释“事实上,希律一无所长也只能做做那些与律令相关的差事。”

    伊南望着希律,心知他这番话并不是在自谦。

    希律是强大的,也是卑微的。他充满勇气,也心存恐惧。

    直到此刻,她才觉得自己差不多真正了解了希律这个人。

    “随你们,随你”汉谟拉比高兴地挥挥手王本来已经觉得没什么指望了,现在却发现并不是那么回事。

    这么说来,他膝下那些王子,竟然还有些希望

    汉谟拉比回到巴比伦之后,很快迎来了巴比伦历的新年。

    伊南的腕表上更新了时间,现在已经来到了公元前1755年。

    老国王的身体越来越不好。他频繁地生病,越来越离不开人。

    越是这种时候,老国王对自己的继承人人选就越感到迷茫。

    “王多么想再活五百年啊”汉谟拉比有一回当着伊南的面感慨道,“巴比伦王国就能永远繁荣,永享盛世”

    伊南这话听着好耳熟。

    “究竟怎样才能将王国妥善地延续下去”汉谟拉比问伊南。

    偏巧伊南知道答案需要制度,制度可以帮助维持稳定的社会秩序,直到生产力推动生产关系再一次发生改变。

    但是汉谟拉比满心里想的却是其他“伊丝塔啊,王的那些不成器的儿子,真的没有你能看上的吗”

    伊南微笑着摇摇头。

    她知道汉谟拉比事实上有心把她嫁给某一个王子,这样事实上他就等于把整个王国都交到了她的手上。

    但是她不能做这种承诺,她不知道什么时候腕表上又会推送倒计时。目测她本次观测任务的进度,距离结束应该也不远了。

    老国王哀声叹气,去叫人把占卜师请来。

    “王要问一问神明的意思。”

    占卜师到来,一眼瞥见了室内的伊南,立即尖声说“室内的女眷请自动屏退。”

    伊南险些笑出声这个占卜师生得尖嘴猴腮,穿得花里胡哨,刻意装扮出一副神神叨叨,能与“神明”沟通的模样。她对于这种无端端就把女性排除在外的“神棍”并没有什么好感,临走时索性瞪了对方一眼。

    占卜师是个瘦小的中年男子,他被伊南瞪了一眼,一时间竟觉得目眩神摇,几乎无法自制。

    汉谟拉比哼了一声,问“怎么了”

    占卜师当然不能说他见到美人然后色心大动,只能面带惊异地说“那名少女那名少女,十分不同。”

    汉谟拉比深深地叹一口气,说“王早已知道她十分不同,但现在说这些又没有什么用。”

    “请你替王问一问神明的意思。”

    时下在巴比伦,占卜相当流行,大到王国的国运,小到日常琐事,皆可占卜。

    这位占卜师虔诚地应了一声“是”,就盘膝在王面前坐下,双手在胸前紧握,虔诚祷告,然后再把他随身携带的“道具”都拿了出来。

    占卜师在王庭中的水磨石板地面上铺开了一幅地毯。然后取出了一枚骰子,和若干代表自然界各种事物的棋子十二枚。

    他将十二枚棋子摆成了一个圈,然后依次掷出骰子。

    占卜师用的骰子不同于普通人游戏喝酒猜拳时用的六面骰子,这种骰子是二十面的。

    占卜师每掷一次骰子,就将圈子中的某一枚棋子移动位置。掷过十二次之后,十二枚棋子就在占卜师面前形成了一副特殊的图景。

    占卜师耐心端详这幅场景,越看越是惊讶。

    汉谟拉比觉得他脸色不对,连忙问“怎么了”

    占卜师惊得面无人色,颤声说“伟大的巴比伦的王啊,小臣这里,像是收到了神的谕示。”

    汉谟拉比轻哼一声,心想叫你来就是为了请教神明的意旨的。

    谁知那占卜师突然一推身体,改坐为跪,趴在地面上,双手张开,大声说“神明的谕示是真神已经悄然来到了巴比伦”

    汉谟拉比又惊又喜,扶着座椅站起身,双脚一软又坐了回去。

    “真神真的来到了巴比伦是木星之神马尔杜克吗”

    占卜师望着面前的棋子分布目瞪口呆,摇头说“不是是来自另一个城市的守护神。”

    “另一个城市的守护神”汉谟拉比陷入沉思。王伸出双手,支撑住自己的额头,随后将头深深地埋在双臂之间。

    巴比伦城市之外,几乎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信奉的神明,作为城市的守护神。

    可是来到巴比伦的真神,竟不是巴比伦自己的守护神马尔杜克吗

    过了好一会儿,汉谟拉比陡然抬起头,问“你确定”

    占卜师赶紧摇头他一个搞算命的,哪儿能确定任何事

    “小人,小人今晚再观察一下星象再确定一下”占卜师见到汉谟拉比面色不善,赶紧这般说。

    夜间观星的结果帮助占卜师“确定”了他的结论,并且具体指明了“另一个城市”的方向,巴比伦的东南方。

    “王这次出巡,正是从那个方向回来的。原来王就是从天而降的真神”占卜师一时激动,双手将高帽给汉谟拉比戴上。

    汉谟拉比抬脚便踹“滚”

    他是不是真神,他自己能不知道

    占卜师麻溜滚了,留汉谟拉比一人,独自坐在王庭里,对着漫天的繁星,坐了一夜。

    第二天,汉谟拉比便命人请伊丝塔小姐来到宫中。

    “伊丝塔小姐,王想要请您指点迷津。”

    面对这个年轻女人,王这一次显得十分友善,友善而恭敬,不再如父祖辈那样亲切,也不再叫她“笑嘻嘻的小坏蛋”。这令伊南扬了扬眉毛,感到十分好奇。

    “去年在夏宫之中,您曾经向汉谟拉比提过,这世上,只有王一个人,拥有神授的王权。”

    汉谟拉比谦虚地自称其名,这令伊南更加惊异。她听说了王请占卜师晚间占星的事,因此很想知道现在汉谟拉比的态度,是否与昨晚占星的结果有关系。却没先到汉谟拉比先提起了那件旧事。

    “汉谟拉比想向您询问的是,怎样才能向世人证明,汉谟拉比手中的王权,是神授的”

    伊南眼珠一转,头脑在飞快地思索汉谟拉比已经掌权数十年,带兵东征西讨,整个巴比伦王国在他治下俯首帖耳。世人都早已相信,汉谟拉比正是木星之神马尔杜克在人间的代理人但他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

    汉谟拉比看她的眼神就已经知道她读懂了自己,晓得自己这个问题并不是为自己而问的。

    汉谟拉比想要问的其实还是那个问题他手中这样神授的王权,如何才能够世世代代地流传下去。

    他那些不成器的子孙后代们,如何才能凭借祖先的智慧,继续妥善地治理这个国家,让它按照现在的状态,继续这么走下去。

    他将双手叠放在膝盖上,郑重向面前的女人躬身。

    这已经是王能够做到的最高礼节。

    “美貌而聪慧的伊丝塔小姐啊,汉谟拉比诚心请您赐教。”

    望着苍老而谦卑的巴比伦王,伊南实在不忍心拒绝,于是开口“有两个方法。”

    “第一个方法,是铸币。”

    “铸币”

    “是的。”

    目前整个两河流域,都已经脱离了古老的实物交换“麦元”体系,开始使用贵金属作为货币。货币的使用靠称量,人们使用巴比伦铸成的统一规格的“砝码”,来称量白银或者黄金的重量。

    现在市面上已经出现了一些首饰作坊铸成的“舍客勒银”,把白银分割成接近一舍客勒的“标准重量”,这已经基本成为“钱币”了,但是它和后世的“钱币”还有些差别上面没有币值,也没有发行人的具体信息。

    “您可以在这些银币表面压铸上您的头像,在银币背面铸上神明的头像或者标志。”

    “这样,只要人们使用这些银币,自然而然地能够感受到,您与神明之间的联系。”

    这其实不是证明,而是教化,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思维强化,甚至是一种“洗脑”,让人们在日常使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这个观点,一天一天地反复强调。

    事实上,很多古代的统治者都是这么做的,效果也是立竿见影毕竟“钱币”在古代社会的影响力,并不亚于金钱本身。

    “好”汉谟拉比凭空想象了一下这件事的难易程度,确认他能办得到,他的子子孙孙也能办得到。

    能够被铸在钱币上,与神明“背对背”,这似乎令汉谟拉比更多了几分底气。他看着伊南的眼光十分信服,因此也更加期待她说的第二个方法。

    “第二件是,希律”

    汉谟拉比扬起头“希律”

    “希律现在正在编撰的法典。它应当成为神明赐予王的法典。”伊南说。

    “法典”

    “您可能不了解,希律收集了两河流域大大小小的城邦所有的习惯法,对它们进行了筛选,去除了重复和不合适的内容;又整理了您以前处理过的一万多件判例,再加上各项原则,最终汇聚而成一部几乎能指导所有人一生的律令典籍”

    “这段时间里,希律已经将这些内容应用在巴比伦的正义之门和王国里其他城市。现在不止是他,由他一手训练出来的其他同僚,也一样能够按照这部法典上的内容,排解民间的纠纷,处理各处发生的案件。”

    伊南说着说着,心头也难免激动。

    她这次岂止是见证了“汉谟拉比法典”的诞生,她几乎是亲眼见证了“法律”的诞生。

    “所以您需要一个契机,将这部法典用时间无法磨灭的形式将它记录下来,授予它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整个王国所有的国民都熟悉它,遵守它。”

    “将这部法典颁行天下的那一天,人们就都会明白,这是神明赐予王的,王据此行使伸张正义、赏善罚恶的权力。”

    因为身份的差异,这部法典终究不可能被称为“希律法典”,而只可能是“汉谟拉比法典”。

    但希律本人付出了无数心血的这部法典,却会因为依托汉谟拉比之名,得以传世。

    “如果人人都能遵照法典上的法律,行使权力,承担义务。王国里的不公将会慢慢被消除,犯罪将不再孳生。巴比伦王国的国力将会变得强盛而不再会被削弱,汉谟拉比王之名,将流传千古。”

    “最要紧的是,有这部法典在,事实上可以解决您选择继承人的问题但需要您提早做准备。”

    伊南向汉谟拉比神秘一笑,随即行礼,转身离开。

    汉谟拉比错愕不已,半天才明白过来王室也是一个普通的家庭,王位的传承也一样需要遵循法典上的规则,才不致与神性相冲突。

    他立即转身回居所去,思考许久,在短短一天一夜之间,做出了很多决定

    他宣布让膝下无子的王后认下两个妾室生的儿子做养子。这两个王子年纪都不大,但正是聪明伶俐,好学上进的个性。看情形,教一教,就算不是天纵奇才,但也一定比萨米耶那几个年长的王子要好。

    第二件事是就是下令铸币。为此王室收购了一家铸币作坊,由这家作坊研发铸币的技术,以期能够将标准的一舍客勒银轧成统一大小的银币,并且在银币的正面与反面分别印上汉谟拉比的半身侧像和马尔杜克的神像。

    在银币上印制头像的效果且不必说,但是人们都觉得王室肯定不会偷工减料,由王室铸出来的货币必定是标准成色的一舍客勒银。

    于是,这边银币还没铸出来,巴比伦的人们已经在翘首期盼,等着把自己手里的白银拿去“兑换”这种王室颁布的“银币”。

    等到银币铸出,人们把玩着精美的银币,看着上面轧印出来的头像与神像,虽然不明白是什么,但都觉得很厉害。

    最后一件,是汉谟拉比王找来了王国内最好的石匠,从北方山区采购了最好的玄武岩石柱,宣布将希律整理出的全部“法典”内容,都刻在岩石上。

    这样的岩石总共有十二枚。石匠们要用刻刀将这些楔形文字一笔一划地全部刻在高大的玄武岩上,工作量巨大,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

    但是汉谟拉比非常坚持他要求石匠们先将在一枚玄武岩石柱上刻出“法典”的全文,但同时在每一枚石柱的顶端,都刻上一副石刻浮雕画。

    画面上是站立的汉谟拉比,从端坐着的神手中接过一枚象征权力的短杖。

    这些石柱上的浮雕画里隐藏着一个秘密除了亲手雕刻的石匠之外,就只有汉谟拉比知道。

    十二座石柱之中,有一座石柱上的浮雕画,授予汉谟拉比权杖的,是女神。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p>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