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新工作

    和之前面试一样,林青青和高主任谈得很顺利,定下当天就上班的事。

    谈完之后,高主任带林青青下楼看了一圈,向同事们介绍她的到来。售货员对顾客爱答不理,对同事倒是挺热情,更别提这位同事还是主任带来的,因此林青青很快和大家通了姓名。

    青山供销社门市部共有两层,一楼是五个柜台,卖日杂用品。二楼同样有五个柜台,其中服装占据两个柜台,布匹和鞋子占据一个柜台,化妆护肤品占据一个柜台,值得一提的是,二楼卖的化妆护肤品都是盒装或者袋装的,论斤卖的便宜货在一楼。另外手表自行车电风扇缝纫机等科技展品占据一个柜台,不过这个柜台手表自行车长期缺货。

    逛完门市部,高主任带林青青认完人后,又带她去各办公室转了一圈。

    三楼除了高主任的办公室外,还有三个办公室,其中最大的办公室坐了四名员工,其中三个是采购部的,一个管后勤。旁边两个小办公室,一间是财务部,只有一名员工,另一间也是综合办公室,坐的是工会和妇联的人,因为单位小,这两个组织都只有一个人。

    高主任带林青青去门市部的时候,大家还不觉得什么,每一个进来的售货员都是这样,要先熟悉一下供销社里有哪些柜台,顺带着认认同事。只是一般带新入职的售货员巡柜台的是后勤工作人员,带林青青的是高主任而已。

    但三楼办公室里的人态度就不一样了,门市部新来人,后勤顶多带他们转一圈柜台,很少会特意把人带到楼上,让每个部门的人都认一认,更别提带人的还是高主任。

    门市部觉得高主任带林青青认人是因为她今天心情格外地好,而后勤又在忙。但办公室的人却知道,高主任从没带过新员工认人。

    高主任带着林青青一回办公室,隔壁工会妇联的人都过来了,向后勤徐芳芳打听“林青青她是什么来头怎么是高主任亲自带她”

    徐芳芳也一头雾水呢,她只知道今天门市部有个新员工入职,但高主任为什么这么重视她就不清楚了。徐芳芳打开自己桌面的文档,从中抽出林青青的资料,说道“

    是革委会家属安置办那边推荐过来的人。”

    听说是家属安置办,大家更疑惑了。

    这个部门他们都知道,是靳市政府和军区商议后成立的,专门服务于军人家属,为她们安置工作。但军人来自全国各地,军人家属也是一样的,大多在靳市没有根基想到这里,又有人问“她是哪里人”

    “石城来的。”

    知道林青青的确是外地来的,采购部何同志问“那高主任为什么这么重视她”

    大家都沉默下来,他们怎么会知道原因嘛

    大办公室议论林青青的时候,她和高主任也谈好了接下来的工作安排。

    接下来九天,高主任会安排她在门市部九个卖不同产品的柜台试工,然后由她自己选定柜台。接下来三个月内,她要是能将柜台营业额做到现在的三倍,高主任就剩她做门市部经理。

    做到现在营业额的三倍,听上去好像不高,因为青山供销社的生意并不好,每月营业额连家属院里的供销社都比不上。

    但要知道家属院供销社的客户群体是几百户军人家庭,而家属能够随军,军人级别基本是副营级以上,一个月工资加津贴有一百多。而且军嫂随军能安排工作,所以军人家庭多是双职工,夫妻俩一个月收入少说一百四五。

    而青山供销社的客户群体则是几百户家住郊区的普通百姓,其中大多拖家带口,一户五六七八甚至九十个人,职工能过半家庭就很好过了。而这时候工厂二级工工资也才每月三十六到四十块,工厂双职工家庭收入也就在六十到八十之间,更别提好些家庭都是单职工。

    这样一算,青山供销社的客户群体消费水平就要比家属院供销社低一大截,更别提军营里还有上万士兵,都是家属院供销社的隐形客户群体。

    当然,随军家属也有去青山供销社买东西的,但这是少数,因为两家供销社卖的产品差不多,要是有在家属院供销社买不到的东西,大家更愿意去市里百货大楼。

    所以青山供销社的困境是,客户群体小,消费水平低,且产品单一没有竞争力。

    但要说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也不是,林青青穿来后也去过不少供销社、饭店

    、招待所等国营单位,就像她穿越前知道的一样,这时候这些单位的工作人员比客户还横,懒得搭理人算是好的,还有言语恶劣,甚至凶人的。

    在这点上,青山供销社门市部的售货员也不例外。

    谁买东西愿意受气呢只是大环境如此,所以不得不忍受而已。这时候有一个人服务态度格外好,林青青觉得这会成为一个突破点。

    但这还不够,能决定营业额能否翻倍的只有竞争力,而产品单一的问题目前肯定是解决不了的,所以提高竞争力得从别的地方下功夫。

    至于从哪方便下功夫,就需要深入了解过每个柜台的情况后才能下结论了。

    确定工作安排后,高主任带着林青青下楼,她选定的第一个柜台主卖日杂用品,守柜台的正是林青青之前来面试,带她上楼的售货员,名叫周晓芳。

    听高主任说让自己带新人,周晓芳心生警惕。

    虽然她对顾客爱搭不理,但她对自己的工作还是挺满意的,以往新人过来都是直接安排到柜台,乍然让她来带,难免怀疑周主任是不是想让人顶她的岗位。

    只是当着高主任的面她也不敢说什么,老实说道“我一定好好带林同志。”

    等高主任一走,周晓芳就拉下脸坐回自己的位置说道“现在也没人来,我没什么好教你的,你自己熟悉柜台里的东西吧。”

    “谢谢周姐。”林青青像是没察觉出来周晓芳的不高兴,走进柜台真跟她说的那样开始熟悉产品来。

    不过产品熟悉也不光是看有什么和外包装,价格也得了解,所以林青青时不时就要问一下周晓芳产品价格。周晓芳刚开始还回答,但越说心里越觉得憋气,在林青青问起散装土酒价格的时候,就有些不耐烦了“你看你的,老问我干啥”

    “您是前辈,知道得多,我这才刚来当然得向您学习了。”林青青仍是那副带笑的模样。

    她这话说得谦虚,周晓芳神色稍微好了点,但隔壁柜台的售货员看热闹不嫌事大,问道“小林同志,高主任为啥让你跟着周同志学习难道是想让你接手周同志的柜台”

    听见同事的挑拨,周晓芳好缓和的脸色又拉了下来“你说的

    什么话我在这里干得好好的,高主任怎么会让别人接我的工作”

    “没错,周姐干得好好的,高主任怎么会让我接手她的工作”林青青附和说。

    一时间一楼门市部的售货员全看过来“那高主任怎么让你跟着周同志学习”

    林青青装作恍然大悟,失笑说道“你们误会了,高主任是让我先每个柜台轮转一遍熟悉情况,再看安排到哪个柜台。”

    “那你也要跟着我们学”管糕点糖果柜台的售货员问。

    “是啊,高主任说让我每天一个柜台轮转完,也不广我这样,以后新人来了都这么安排,等轮完柜台再安排工作。”林青青说道。

    周晓芳知道林青青不是来顶自己工作的,心里放松不少,问“那你想去哪个柜台”

    林青青想了想说“这得看高主任安排,不过我听高主任说了,咱们门市部是十人的编制,现在是少了个人才招我进来。”

    这也就是说,不管她去哪个柜台,其他人工作就算有调动也是在门市部调转,不至于被排挤出去。

    一时间大家心里都松了口气,只要工作不变,那去哪个柜台都挺好。甚至原本对自己所在柜台不那么满意的,像烟酒柜台的售货员,因为卖的是包装好的烟酒,不像其他柜台还能偷着打点酱油土酒回去,实在没什么油水,心思就活动起来了。

    还有像周晓芳这样管着日杂用品,油水看着挺足,但羡慕楼上管布料的时不时能拿回家点布头,看林青青的眼神温柔不少“高主任既然招了人,肯定是有安排的,小林你继续熟悉产品吧,待会要是有人过来你来招待,有不熟悉的问我。”

    原先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也说“没错,有不懂的你尽管问,咱们都是同事,不用客气。”

    林青青笑着说“那就麻烦各位了。”

    说开以后,林青青的熟悉工作就顺利多了。这次周晓芳不但没有不耐烦,还恨不得手把手教她。

    产品差不多熟悉后,有人进来了,是个半大少年,来打酱油的。

    这时候散装的酱油和醋都没有防腐剂,打回去只能吃五到七天,时间长了容易长白毛。再加上这时候的人吃油节省,所以少年只打一两酱油。

    这时候供销社用的都是公平秤,不像电子秤那么方便,一两酱油很不好称。所以虽然知道打一两酱油是很寻常的事,就是售货员自己打酱油也不会多买,但当她们成为售货的一方时,态度就不耐烦起来,说话也有些不好听。

    因为有之前打酱油的经历,少年说自己打一两酱油的时候语气有些忐忑,看都不敢往柜台看。

    但出乎意料的是,这次柜台里的售货员没有对他恶语相向,反而笑着找他要酱油瓶。少年先是愣了一下,又很快回过神来,连忙将手里的酱油瓶递给林青青。

    林青青先称酱油瓶,然后再打酱油称重,因为第一次打酱油掌握不好份量,所以她调整了好几次。这期间少年看起来更紧张了,时不时偷瞄她一眼,见她脸上没有丝毫不耐烦,才渐渐放松下来。

    称好酱油,林青青找钱给少年,并在他带来的本子上写下记录让人离开。

    少年走后,周晓芳压低声音教导林青青“其实你用不着对人这么客气,你越是这样,别人越看你好欺负,这种打一两酱油的,我平时都懒得理他们”

    “毕竟是个孩子。”林青青浅笑着说道。

    话虽然这么说,接待第二个、第三个客户乃至后面所有客户的时候,她依然保持微笑服务。周晓芳刚开始还劝林青青,到后来就懒得管她了,只关注她价格有没有记错,钱算没算错。

    关注下来周晓芳心里也有些诧异,因为林青青不但记下了所有产品的价格,还不用算盘就能算出需要的钱。

    于是趁着人少的时候,周晓芳又问“你算钱怎么这么快完全不用算盘”

    “主要是今天来的人买的东西都不多。”林青青呃了声说。

    周晓芳回想了一下,今天来的人在她们柜台的确买的东西不多,最多也就三四样。但她已经习惯了算盘,让她心算她短时间内真有点算不清,又劝林青青“虽然你心算准确,但我觉得你能用算盘还是用算盘比较好,免得哪天一着急算错了。”

    “我实话跟您说吧,其实我不会用算盘。”林青青老实交代。

    周晓芳心里也不惊讶,她进供销社前也不会用算盘,说道“我教你怎么打吧。”

    林青青顿

    时眉开眼笑“谢谢周姐。”

    “嗐,咱们都是同事,你跟我客气啥。”周晓芳笑道,拿起算盘边打边跟林青青说口诀,一遍过后问,“记住了吗”

    “差不多。”林青青沉吟说。

    “那你来试试。”周晓芳将算盘推给林青青。

    林青青拿着算盘打起来,因为才刚记住口诀,她打得不算快,中间时不时要停下来想想,但不管快慢,算盘是顺利打下来了。完了后林青青问“周姐您看我打得怎么样”

    “还成吧。”周晓芳心情复杂说道,她当初背了一星期才勉强将算盘打下来,没想到林青青不到半小时就记住了。

    但她转念一想,这样也好,林青青早点学会,自己也说不定能调个柜台,便说“接下来再有人买东西,你就用算盘算价格吧,先熟悉熟悉。”

    林青青一口答应下来“好。”

    后面再有人来买东西,林青青就不再心算了,直接用算盘。其实她打算盘还没有心算来得快,也没那么准确。但林青青知道做柜台少不得要用到算盘,与其这时候偷懒以后手忙脚乱,还不如现在老老实实把本事学会。

    所以她很沉得住气,一直克制着用算盘而不用心算,所以到下午下班,她算盘已经打得很熟练了。

    作者有话要说二更,,,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p>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