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苗头初显

小说:古代科举之路 作者:木子金三
    契约书后, 秦遇再休假回家,就将他跟苏家大哥的合作,悉数告知了他娘。

    张氏欢喜的不知如何是好,原本她还担心家里的钱不够, 以后儿子赶考怎么办, 没想到转眼间, 儿子就带给她这个好消息。

    “遇儿。”张氏抬手捂住脸, 随后放下来,重重呼出一口气,笑“你怎么就有那么多稀奇古怪的点子呢。”

    秦遇略心虚, 含糊道“书上看的。”

    “我觉得可行,就说给了苏家大哥听,后续一应操作都是苏家大哥做的。”

    张氏嗔了他一眼,然后又美滋滋的乐起来。

    秦遇要外出求学, 所以把契约书交给他娘保管。张氏拍着胸脯保证“放心吧, 娘一定给你放好。”

    因为有了这笔长期的收入, 张氏紧绷的神经松了些,她最近确实干活很拼。

    秦遇知道他娘的性格, 正好借着契约书的由头, 又劝了他娘几句, 让他娘保重身体为先。

    这一次, 张氏爽快的应下了。

    两人终于说起其他事, 说来说去, 就说到了秦怀铭身上。

    秦怀铭今年下场考试了,听说勉强过了县试, 但府试直接被刷下去了, 秦遇之前回来时还宽慰过对方几句, 秦怀铭心态还行,回来后继续努力念书。

    “阿铭那孩子现在可刻苦了,据你方伯母说,深夜时候,阿铭屋里的灯还亮着。估摸着是攒了一口气,想明年能过府试。”

    秦遇蹙眉“熬到这么晚”

    张氏点头,“你方伯母愁啊,以前阿铭不认真念书,她愁。现在阿铭拼命念书,她也愁。”

    她叹了口气“果然这世上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总有这样那样的不足。”

    秦遇沉默了。

    他知道秦怀铭应是受了刺激,天天待在谭夫子的私塾里,感受还不那么明显,一旦去参加县试,府试,跟好几百人一同比较,自然会紧张忐忑。而考试的时候,心态其实也占一定的比重。

    “我明天去看看他吧。”秦遇道。

    张氏“好。”

    秦怀铭升了甲班,也下过场了,所以谭夫子现在并不要求秦怀铭每天必须到私塾。

    秦怀铭就在家里自学,偶尔也跟其他人出去讨论,都是他县试时候认识的读书人。

    遇上学习中的不明之处,他记载下来,再去私塾请教夫子。

    秦遇过来的时候,秦怀铭正在答一道经义题,可是他苦思许久,都没有头绪。听到下人通报,他赶紧起身迎了出去。

    “遇弟,锦堂。”

    赵锦堂快走几步,伸出拳头捶了他一下,“你这个大忙人,想约你一回可不容易,我就只好和秦遇登门了。”

    秦怀铭不好意思的笑笑,然后带着他们二人进了屋,没一会儿,下人呈上茶点。

    赵锦堂毫不客气的拿了一块糕点吃,秦遇则在秦怀铭的书桌前驻足。

    秦怀铭也跟过来,苦恼道“我实在不擅长经义。”

    同样的题目,其他人都答得好好的,他就答非所问,或者答得很浅显。

    秦怀铭估计也是很苦闷,这会儿见到秦遇,小小的倒了一番苦水。

    秦遇静静听完,并不打断,也没有出声安慰,这个时候,什么都不如倾听有用。

    果然,等秦怀铭说完了,他脸上的笑也真实些,不再夹杂着苦涩,他摸了摸后脖子,讪讪道“遇弟,让你听我碎碎念了。”

    秦遇摇头,简单安抚了几句,就直入重点,“铭哥,其实你自己也有所觉,你之所以经义不好,一是审题不精,二是对四书五经的内容理解的不够。”

    秦怀铭垂下眼“我也知道,可就是读了很多遍,背的滚瓜烂熟,但有些东西还是不明白。”

    那失落的情绪透过话语传了出来。

    赵锦堂拿着糕点,吃也不是,不吃也不是。

    其实赵锦堂连秦怀铭都还不如,但是他就没有这种急迫感。他做不到苦读至深夜,好在家里人也不逼他。

    赵父现在更多的注意力都在小儿子身上,赵锦堂不但不吃味儿,反而窃喜。

    看赵锦州那架势,以后肯定比他出息,他们赵家在这一代稳了。对,就是这么佛系。

    所以,现在他跟秦怀铭都没有以前那么要好了,秦怀铭太忙,赵锦堂很难约他,而且,他靠近秦怀铭,会被对方的情绪感染,他有时候都会莫名其妙焦虑。

    他其实隐隐有种感觉,如果他们两个之间还像如此,以后肯定会渐行渐远。

    秦遇不知道赵锦堂脑子里的百转千回。他指着桌上的经义题,给秦怀铭讲了一遍大意,然后又教他怎么答会更好。

    秦怀铭听的认真极了,好不容易理顺这道经义题,又把之前攒的问题,拿来问秦遇,不知不觉就到了晌午。

    午后,赵锦堂忙不迭溜了,秦遇跟秦怀铭一直交流到黄昏,秦怀铭才恋恋不舍的送他离去。

    秦遇喉咙又干又痒,张氏心疼的给他熬了一碗银耳汤。

    一碗汤水下肚,秦遇好受多了,“谢谢娘。”

    “谢啥呀。”张氏搬了张凳子坐下,问他“明天就是你最后一天假了,你打算怎么过。”

    “我跟锦堂约好去殊安寺,未时几刻回来,就不出门了。”

    张氏听到前半段还有些落寞,听到后面的又高兴起来。

    “你明天想吃点什么。”

    秦遇想了想,道“吃鱼吧。我回来做也成,娘帮我买鱼就行。”

    “你一男子进什么厨房。”

    秦遇笑笑“我又不是没进过,再说娘不说,谁知道。”

    “就你理多。”张氏哼了一声,但心情却是极好。

    次日,秦遇带走了小毛驴,和赵锦堂一起出行。

    当他看到赵锦州时,秦遇居然有一种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感觉。

    赵锦堂无奈道“自从他知道我要跟你一同出门,就死活要跟来,我也没办法。”

    秦遇莞尔,对赵锦州招招手,小孩儿先害羞的看他一眼,然后羞答答的走过来,紧紧抓住秦遇的手,“秦哥哥,好久不见。”

    “好久不见啊锦州。”

    赵锦堂白眼都快翻到天上去了,就受不了赵锦州在秦遇面前一副面孔,在家里又是一副面孔。

    赵锦堂很喜欢小毛驴“秦遇,我能骑它吗”

    小毛驴当即偏开脑袋。

    秦遇忍笑,他顺了顺小毛驴的毛,小毛驴才不甘不愿把脑袋转回来。

    秦遇对赵锦堂道“一刻钟。”

    赵锦堂喜不自胜,连忙应好。

    他赶紧爬到毛驴身上,视觉顿时拔高,他得意极了,“秦遇,我觉得驴比牛好,我坐牛车都没这好玩儿。”

    秦遇不理会,一手牵着毛驴,一手带着赵锦州,温声道“累了跟秦哥哥说。”

    “好。”

    小镇到殊安寺有一段距离,走了三分之一,赵锦州可怜巴巴喊累,秦遇单手把他抱进怀里。

    赵锦堂目瞪口呆,话都说不利索了“秦遇,你你”

    秦遇回望“怎么了。”

    赵锦州小手圈住秦遇的脖子,鄙视了亲哥一眼。

    赵锦堂围着秦遇绕圈,忽然伸手摸上了秦遇的背,隔着长衫,手下的肌肉紧致结实。

    他爆了口粗,惊道“秦遇,看不出来啊你。”

    赵锦州不满“哥哥不要说脏话。”

    赵锦堂都不搭理他,又想捏捏秦遇的胳膊,秦遇躲开了“会痒。”

    赵锦州还在他怀里呢。

    赵锦堂乐道“别看我比你大,说不定我还没你结实,真神奇,你以前那么弱不禁风。”

    秦遇嘴角抽抽。

    赵锦堂摸着下巴,又打量秦遇的脸“好吧,你现在这张脸看着还是文弱书生型。”

    秦遇不跟他争辩,“走吧。”

    之后赵锦堂过一会儿就问秦遇累不累,累了就他来,或者把赵锦州放驴子背上。

    赵锦州都烦了,“哥哥不要说话了。”

    “你一个小屁孩儿,还敢管你哥,什么时候毛长齐了再说这话吧。”

    秦遇见他越说越离谱,唤道“锦堂。”

    “知道了知道了。”

    秦遇换了只手抱赵锦州,安抚道“你哥哥不是那个意思。”

    赵锦州趴在他肩膀咕哝,引得秦遇又拍拍他的背。

    很快他们到了寺庙山脚下,赵锦堂把弟弟接了过去,等爬上山累的呼哧呼哧大喘气“赵锦州,你这个臭小子,你踏马怎么这么重。”

    “哥哥弱鸡。”

    无情一刀插入赵锦堂心口,差点没把他气晕。

    秦遇手落在赵锦州头上,语气有些严肃“锦州,你哥哥虽然嘴上抱怨了两句,可上山这一路,是他实打实的把你抱上来的。”

    他没有直接说赵锦州不对,而是阐述事实。他也没把握,这么小的孩子会不会理解,但是赵锦州早慧,所以对于这类聪明孩子,秦遇选择跟他们讲道理。

    秦遇的语气都不算重,但是对于一直享受秦遇温声细语关怀的赵锦州还是有点委屈,也有点无措。

    但他偏头看了一眼自己亲哥哥,赵锦堂额头都是汗,脸也泛着红,还在甩胳膊。

    他突然就有点内疚,几步上前抱住赵锦堂的腿,仰着小脸道“哥哥对不起。还有,谢谢哥哥抱我。”

    赵锦堂顿住,缓缓的低头跟赵锦州对视,本来就红的脸更红了些。

    他几乎是有些慌乱的揉了揉弟弟的脑袋,然后哈哈笑了两声“哎呀,你这么正儿八经跟我道歉,让我怪别扭的。”

    “行了行了,哥大度,原谅你了。”

    秦遇含笑道“那我们进庙吧。”

    他们到处看了看,然后就去寻住持,可惜住持又出门了。

    秦遇有些遗憾,退而求其次,询问僧人能否买一些贵寺的石榴。

    他今日特意带毛驴来也是为此,回程路上能驮东西。

    僧人很痛快的允了,还帮他们挑选又大又红的石榴。

    正好赵锦州饿了,吃了糕点有点干,赵锦堂当即给他破了两个石榴,还恐吓他不准把籽咽下去,不然肚子里会长树苗。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