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秦家族人

小说:古代科举之路 作者:木子金三
    秦家院子里的热闹持续到天黑, 期间秦遇跟族长商议好了开宗祠祭祖的时间。

    晚上,院子里终于只剩张氏跟她儿子两个人,张氏才能询问一些问题。

    不过大多都是关于秦遇的, 秦遇也尽量捡有趣的说给他娘听。

    关于贡院里有考生因病去世的消息, 秦遇隐瞒了。

    但张氏还是从儿子的只言片语中了解到乡试艰苦。她伸手摸了摸儿子的脸,试探道“这次多在家里待一些日子吧, 好好养养。”

    秦遇本来想说, 过一段时间他可能会回府学,主要是看看能不能在府城或者郡城那边找一位学问高深的先生,拜在其名下学习。

    但是他突然发现,自从他念书后, 开始还好, 在镇上念书,但后来去县学, 府学, 他跟他娘就聚少离多。

    若家中有人陪他娘还好,可他娘就一个人, 又一心挂念他, 实在心苦。

    秦遇应下“好。”

    张氏一下子喜笑颜开, 高兴的手舞足蹈,他们又说了一会儿话, 张氏才恋恋不舍的去休息。

    张氏的豆腐铺子还是关着, 她在跟儿子一起清点礼物。

    “这个木盒子看上去好名贵。”张氏笑道。

    她打开之后, 发现是一方砚台, 张氏对这个没有研究, 但是一眼也能看出这砚台很好。

    秦遇抚摸着砚台, 感受着指尖传来的细腻“这是苏家大哥送我的端砚。”

    当时苏秀才还说这东西不贵重, 他居然信以为真。

    张氏看了一眼儿子脸色“这很贵吗”

    秦遇把五指张开。

    张氏哑然了。

    秦遇细细把玩着这方砚台,心道,这么贵的东西,用起来心里压力都很大啊。

    之后张氏特地给这砚台做了个柔软的布包,唯恐放书箱里磕着碰着。

    他们又接着看其他东西,张氏看到一个小盒子,心想这盒子这么小,不知道里面装的什么。

    结果一打开,发现居然是一只绞丝银手镯。

    张氏哭笑不得,对儿子道“谁这么粗心大意,居然给你一名男子送”

    她话音戛然而止。

    其他人当然不会给她儿子送手镯。

    秦遇摸了摸鼻子,“之前不小心混到里面去了。”

    绞丝银手镯是后来他中举,掌柜给他送贺礼,秦遇手里有钱了,才回去买的。

    他转身去把最初买的银簪拿出来,一起送给他娘,“看到合适,就买了。”

    “娘戴上算了,我给娘戴上吧。”

    张氏飞快低头,恍若配合,其实她只是想掩饰自己通红的眼眶。

    她知道其他人背后怎么说她的,以前说她命硬,把夫家人都克死了,留下一个儿子也病殃殃的。

    娘家人也听信其他人的话,认为她克亲,不愿跟她来往。

    后来,她好不容易守住豆腐铺子,把儿子拉扯到五六岁,看着小家伙的身体一天比一天好,她心里又高兴又自豪。

    看,谁都说她不行,说她这辈子就这样了,但她不认命

    后来她把儿子送去念书,其他人又说她把钱往水里丢。

    但是她的儿子太争气了,狠狠给她涨脸。

    结果又有人说,秦遇这么出息,又长的清俊,以后肯定会娶官家小姐。人家千金小姐看得上你这个村婆子

    如果说之前,张氏都能硬气的怼回去,一点都不虚。可是说到儿子的娶亲之事,她表面不承认,但心底深处确实慌了。

    人都说,寡母带大的儿子最依赖母亲,可她家的孩子就不一样,从小时候起,她的儿子就特别独立,她其实都隐约感觉的到。

    就算以前一些日常,当时没觉着什么,后来儿子离家,她一个人闲下来时独自琢磨,也琢磨出味儿来了。

    银簪在发间别好,秦遇又拿起手镯,往他娘手上套。

    然后退后两步,眼里有些惊异,“添了两样首饰,娘看起来真的不一样了。”

    张氏吸了口气,笑道“哪里不一样,我不还是你娘。”

    “我意思是,戴上首饰,娘更有气势一些。”秦遇上下打量他娘,唔了一声“我说难怪还缺点什么,原来是缺对耳环。”

    他有些懊恼,“我怎么把这茬忘了。”

    张氏摸了摸自己的耳垂,她有耳洞,不过很多年没戴过耳环了。只是偶尔会背着人,偷偷把耳洞那里堵塞的秽物弄出来,那保留下来的耳洞,仿佛她少女时候残留下来一点微不足道的念想。

    秦遇以前看到过那一幕,那个时候他才六岁,当时他是真的心疼他娘,甚至想过,如果他娘改嫁会怎样,他当时的想法是同意。

    因为一个女人单独拉拔着儿子,真的很苦。

    这种苦,不仅仅是身体上,更多的还是心理上。她没有寻常妻子被丈夫的关爱和呵护。

    秦遇总想用儿子的那份给她补上。

    张氏哼了一声“娘都一大把年纪了,还打扮什么。”

    秦遇摸着下巴认真思索,然后诚恳道“大概是,我觉得娘打扮一番很好看。”

    “娘换一身新衣裳吧,新首饰配新衣裳更精神。”

    张氏摆着手说不用,结果下午就换了新衣服,跑去找方氏聊天,之后还在镇上逛了一圈,当天晚上,大家都知道秦举人给他娘亲自挑选买的首饰,可孝顺了。

    平时一些说闲话的,也笑盈盈的夸她好福气。

    张氏只觉得扬眉吐气,神清气爽,让她当即做十板豆腐都成。

    回来两三天后,秦遇提上礼物去拜访谭秀才。

    谭秀才看到他,心情也是五味杂陈,他把人带到书房,拍着秦遇的肩膀,笑道“当初老夫只觉得你跟其他孩子不一样,但那时老夫也没想到你能有今日这般出息。”

    “好,好,好”

    像他这样以严肃示人的夫子,难得这么喜形于色,一连道了三个“好”,可见有多么震惊和自豪。

    天知道,秦遇中举的消息刚传回来的那天晚上,他一宿都兴奋的没睡着,连他的老妻都忍不住笑话他。

    谭秀才留秦遇在家吃午饭,午饭时,喝了不少酒,秦遇作为晚辈,自然也跟着喝了。

    他走出谭家门时,脑袋都有些晕乎。他第一次发现,读书人也挺能喝酒的。

    好吧,在郡城时,那些中举的新举人不也一杯接一杯喝吗。

    秦遇暗道,他这酒量以后得好好练练。不然若是在外面喝醉了,恐怕会酿出祸事。

    他在外面慢慢走着,路过的人都跟他打招呼,秦遇点头示意,其实他连对方的样子都没记住。

    “秦遇,秦遇。”熟悉的声音传来。

    赵锦堂跑过来,笑嘻嘻道“你怎么在这儿呢。”

    秦遇眯着眼看他。

    赵锦堂愣了一下,然后捂着肚子哈哈大笑,“秦遇,你是不是喝醉了。”

    “没”秦遇弱弱道。

    赵锦堂伸出两根手指“那你说是几。”

    “手指。”

    赵锦堂“噗哈哈哈哈哈。”

    他上前一步,扶住秦遇“走吧,我带你回去。不然晕在路上就出糗了。”

    秦遇听进了,又好像没听进。软软的靠在赵锦堂身上。

    赵锦堂咕哝“你这身边还真不能离人。哎,那什么,那个叫秦秀生的,怎么没在你身边。”

    “他回家了。”

    秦秀生回去后,被家里人团团围住,问他在郡城好不好,他连连点头。

    他还带了点心回去,家里人问他哪来的,是不是把带去的钱花了,秦秀生老实说,点心是秦举人给的。

    他还想把钱还回去,其实他心里也很紧张,他回家前,就把郡城带回来的货物倒卖了,因为时间急,他要价不高,但这一趟也赚了一百文。

    这是他第一次单独赚钱,又藏了私,没有交公,他的心都在颤抖。

    他爷爷把钱收了回去,因为其他几房都在看着。儿孙多了,就是如此,明面上哪怕一针一线,都的说个清楚明白。私下里就看各自本事了。

    秦爷爷问秦秀生以后打算,秦秀生一脸不好意思的对众人说,秦举人还算满意他,他以后就跟着秦举人了。

    他父母倒是很高兴,他婶婶也不知玩笑还是怎么,对他道“秀生虚岁都十七了,一般儿郎这个时候都成家了。秀生不想讨个媳妇儿暖被窝,三年抱俩吗。”

    他尴尬的不知怎么接话,最后他奶把他婶婶呵斥了一顿,这事才了了。

    秦遇之后又提上礼物去了里正家,秦怀铭家,赵家,然后等他忙的差不多了,开宗祠的时间到了。

    那天,他娘也跟着去了,但他娘不被允许进去,只能跟其他人一样守在宗祠外面。

    秦遇心里有点不舒服,但是以他现在的能力,又不能改变这个现状。

    他给秦家祖先上香,然后就听着族长和族老在旁边吹捧他,真是臊的慌。

    午饭,他和他娘在族长家吃的。

    他们走后,其他人就去了族长家,问族长有没有在秦举人面前推荐他们家里的娃。

    那可是举人啊,能跟在举人身边,稍微得举人指点一下,以后怎么也能考个功名回来,光宗耀祖啊。

    族长抽着旱烟,板着脸,有一个算一个,通通骂了回去,还警告他们安分点,不然别怪他这个族长无情。

    秦族长心里算盘打的啪啦响,秦遇太超乎他的预料了,比他想象的还要能干,看秦遇这架势,以后怕是还要往上蹿,他们老秦家以后,很大可能会真的出一位官老爷。

    那他们整个族群都跟着受益,他怎么可能会允许族人去拖秦遇的后腿。

    举人名下减免赋税的田地比之秀才又增多了,连免徭役的名额都又多了一个,还不够这些人知足,真是欠敲打,回头他得去跟族老们合计合计。

    现在族里有些人发飘了,得抓个典型来立威。

    秦遇不知这些具体的事情,但秦崇恩告诉了他,族里说话有分量的族人对他的态度。秦遇心里确实松了口气。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