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身孕

小说:古代科举之路 作者:木子金三
    晋江文学城独发

    毛驴现在有十岁了, 对于自己的名字有特别的偏好,以至于它为什么那么喜欢“馒头”,一直都是个谜。

    秦家族长开宗祠的时候, 依然只有男丁进入, 女眷都在外面。族长只是在祖宗面前说了一句,秦遇把媳妇儿带回来了。

    仪式结束, 秦遇携妻子和他娘去了族长家里。用过午饭后, 秦遇就提起了办族学买族田的话题。

    他现在手头宽裕些,还是愿意照顾族里。族里好了,也不会给他生乱。

    秦崇恩也在, 他意思是他们家经商,手里银钱也宽裕, 愿意多出一部分钱。

    其实这事早两年就可以做, 但是这一辈最出息的是秦遇, 所以要秦遇领头才行。

    当初秦遇回京,除了升官,天子还赏赐了他金银, 再加上他出去办差一年多近两年, 核算下来的月银是一笔可观的数字。

    还有铺子收入,苏家那边的分成, 以及年关时候,下面送的碳敬,他攒了一笔钱。

    碳敬, 他是一群人中收的最少的, 其他人还以为他刚来, 胆子小。秦遇只是有点过不了心里那关。

    不收, 就不合群。所以收多少, 就要好好衡量。

    经过一番商量后,秦遇个人出一百六十两,言书从她嫁妆里出四十两,张氏出十两,共计两百一十两。

    秦氏族人有点懵,这是个怎么说法,不都是一家人,怎么还单独拿出来说谁谁出了多少两。秦遇就解释了一下他娘和妻子被封敕命夫人,得赏赐的事。

    其他人大惊,顿时看张氏和言书的眼神就不一样了。

    然后秦遇又强调了一遍,言书出的银子是从言书的嫁妆里拿的,是言书的一份心意。

    这下其他人哪里还有不懂的,连连对言书表示感谢。

    之后秦崇恩出二百两。秦秀生家出了十八两,秦一安和秦小山家也各自出了十五两。

    倒不是他们抠,而是他们出太多了,会让其他人没面子。之后秦氏其他族人,家里松快点的,都多多少少出了钱。

    最后族长总共集到了四百八十两,倒是个吉祥数字。

    上等田现在十六两银子一亩,中等田十三两银子一亩,下等田十两银子一亩。比起前些年,价钱是往上涨了。

    族长想了想,对众人道“中等田和下等田各买十亩,上等田买五亩。”就要310两银子。

    这样还剩下170两银子,族学的地点要考量,买地,不过应该不会超过十五两银子。建造时候,族里的男人可以去帮忙,能省一部分。

    之后添置桌椅,笔墨,桌椅可以自己做,笔墨就选便宜的,也要不了多少钱。

    贵的就是书籍,和请先生的钱,但也在可以接受范围内。七七八八加起来,估摸着也要去掉十几两银子。

    这样也还剩一百出头的银子,族长考虑到秦小山以前的情况,就说再拿一部分钱,帮助族里的孤寡老人和失怙失恃的幼儿。

    最后剩下来的,就当做之后族里子弟读书努力的奖金。族长保证会做好每一笔账,然后问其他人有意见没有。

    众人都表示没有异议。

    秦遇看着富有精神气面貌的族长,心想族长应该是长寿之人,有他管着族里,秦遇以后也没有后顾之忧了。

    趁着还有几天时间,秦遇给三字经,千字文都做了注解,还挑灯编写各种防骗事例,以及一些基础的“常识”。

    族长感动极了,对秦遇连连道谢。

    然后族长跟秦遇说起秦秀生的事,秦遇早就有心理准备,所以秦秀生留在老家科举,他一点都不意外。

    秦小山和秦一安仍然跟着他,临走时,秦一安拍着胸膛保证“爹娘,你们放心,明年,最迟后年,我肯定把媳妇儿给你们带回来。”

    秦秀生有些不舍的送别他们,秦遇拍拍秦秀生的肩膀,鼓励他“秀生哥,好好考,你可以的。”

    秦秀生这几年跟着秦遇也攒了一笔钱,足够支撑他考到院试了。等秦秀生成了秀才,后续自然有别的赚钱渠道。

    这几年,秦秀生学的可不仅仅只是书本知识,人情往来,还有杂七杂八的技艺都学了,秦秀生品性又不错,总归日子不会难过的。

    秦秀生看着秦遇的脸,喉头一堵,“此去一别,我们不知何时再见。”

    “秀生哥,我们总会再见的。”

    秦遇挥别其他人,和家人坐上了牛车,小毛驴在旁边跟着,背上驮了一些包裹。它像是明白以后都可以跟在秦遇身边,嗯昂嗯昂叫的可高兴了。

    秦秀生看着秦遇他们远去的身影,心里生出一股巨大的不舍和失落。

    今日一别,他和遇弟以后再难回到从前了。

    秦秀生他娘叹道“人都走远了,我们回去吧。”

    秦氏一族往回走,秦秀生他娘说着秦秀生年纪也不小了,该相看亲事了。

    族长问“秀生,今年你下场吗”

    秦秀生点头。

    秦秀生的爹娘都欢喜起来。其他人颇为羡慕。

    秦遇他们到了县城,先去戚家拜访,随后又知会了县尊大人一声,他们要走了。之后又去寻了苏家大哥。

    有时候见面能增加的感情,不是书信能比的。

    秦遇他们送了礼出去,临走时,又收到了不少礼。

    这下再没有其他人要拜访了,他们去了郡城,之后转水路,一路北上。

    因为他们多了一头驴,上船时还另外交了一份钱。

    秦一安和秦小山从外面端了饭菜进来,船上吃的最多的就是鱼了。先前还好好的,这一次秦一安刚把鱼肉放上桌,言书就忍不住干呕。

    见她那般难受,秦遇让秦小山他们把饭菜先端出去,秦遇扶着言书,“阿书,你怎么样”

    张氏看着言书,脑中灵光一闪,上前激动的抓住言书的手“阿书,你,你那个准不准。”

    言书脸色微红,但随后摇了摇头“我以为是赶路的原因。”

    对这种桥段,秦遇以前在电视剧上看过不少,但真发生在他身边,他还是有点懵,他低头看着妻子,声音都有些飘忽“等船靠岸,我们下船找个大夫看看。”

    言书轻轻应了一声。

    这本来只是一件单纯的好事,但张氏无意道“馒头还真是个宝,这厢接回来,阿书没多久就有身孕了。”

    言书攥着裙摆,没吭声。秦遇劝道“娘,也或许是阿书晕船呢。”

    “我和阿书还年轻,迟早会有孩子的。”

    张氏刚想反驳,但见言书垂眸不语,话到嘴边又改了“是是是,是这个道理。”

    为了不给言书压力,张氏心里憋着,但时刻都盼着大船早点靠岸。

    三天后,大船终于靠岸,张氏急吼吼跟着秦遇和言书去医馆。

    阿珠这次没有跟着回来,言书不想给秦氏族人她“摆谱”的印象。毕竟张氏身为婆婆,身边都没带仆人。

    秦一安留在船上看驴,秦小山跟着秦遇,顺便提东西。

    张氏跟人打听哪里的医馆好,结果语言不通,秦遇出马说官话,很快得了指向。

    张氏笑道“我也在京城一两年了,说出来的官话就是不对味儿。”

    言书宽慰道“没事,娘多说些,时间久了,自然就好了。”

    半刻钟后,他们进了一家来往人很多的医馆,他们排队,终于轮到秦遇他们了,秦遇扶着言书坐下,他和张氏一人站言书一边。

    秦遇对大夫道“我内子有些不舒服,劳烦老先生为我内子看看。”

    张氏也道“老先生,请您好好看看我儿媳妇。”

    大夫听懂了张氏的话,有些诧异,大概是少见婆家这么心疼儿媳妇的。

    老大夫给言书号脉,面色严肃,秦家三人都大气不敢出。

    少顷,老大夫道“有两月身孕了,只是胎像有些不稳,老夫给你开些安胎的药。”

    得到确切答案,张氏喜笑颜开,“怀上了怀上了,真的怀上了。”

    她拉着言书的手,“之后你什么都不要做,娘来。”

    “等会儿我再去买些零嘴。”她盘算着具体买些什么东西,一个人兴奋念叨。

    秦遇歉意道“阿书对不住,还好发觉的早,不然谁想到后果会怎样。”

    言书抚摸着自己的腹部,也有点后怕。

    秦遇他们去隔壁拿安胎药,后边排队的人看着他们,因为离的近,自然听到了张氏的话,对言书忍不住露出羡慕。

    他们从医馆出来后,张氏紧张道“阿书,你累不累啊。”

    言书摇头,“我在船上待久了,这会儿出来走走,反而舒服些。”

    “好好好,那你慢慢走动啊。”张氏叮嘱了一声,然后拿着钱袋子去周围的铺子买东西。

    她根据过往经验,买了一些梅子,果脯,枣子,肉干等等。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