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比赛(一)

    在今天的比赛之前, 各地已经进行过初赛,最终经过层层选拔,才推出这40强。

    比赛要求虽然是18岁以上即可, 但参赛选手的年龄大多集中在20到40岁之间。

    要么是刚学成,想通过比赛一鸣惊人, 给自己找个好工作;

    要么是对现有工作不满意的,希望通过这次曝光改善一下。

    别的不说, 在场八位评委名下都有产业,或自立门户,或是所在餐厅代表。

    只要能接到他们的橄榄枝,也算职业生涯的大跨步了。

    根据规则,每个选手可以带一名助手。

    而在这群中青年中, 两位奶奶级人物组队,难免有点格格不入。

    评委手边都有一台平板,里面收录了各位参赛选手的个人资料。

    廖初拿起来看了下,发现28号奶奶叫赵亚妮, 已经61岁了。

    而她的助手, 也有58岁。

    韩景跟其他评委也不大熟, 就探过身子来, “我看了那么多届烹饪大赛了, 还是第一次见这么大年纪的”

    廖初嗯了声。

    韩景又感慨道“能进决赛,挺不容易的,可接下来”

    两位老人没有接受过任何专业培训, 之前也没什么从业经验

    而且烹饪比赛是限时的, 老年人的体力和反应速度根本不占优势, 估计够呛。

    随着主持人一个手势, 后方幕布缓缓拉开, 露出摆满各色食材的巨大货架群。

    以及考题

    主题是团圆,选材不限,要求两个小时内五道菜。

    现场立刻响起嗡嗡的议论声。

    有相互认识的评委,也低声交谈起来。

    一般烹饪比赛中,往往会给出有限的几样食材。

    但今天,竟然另辟蹊径,几乎你能想象到的食材,现场都有

    选材不限,看上去好像特别自在,给足了选手们自由发挥的空间,但就像食客们说“随便”一样,反而是最不好处理的。

    因为在国人眼中,几乎所有东西都能入菜

    光是从海量食材中选取最合适的,这一步就要耗费大量时间。

    而两个小时五道菜,时间也相当紧迫,对选手的整体安排和统筹能力要求相当严苛。

    可以说但凡中间有一步错了,也几乎没有从头再来的机会。

    第一场就这样,接下来几场还了得

    好多没经验的年轻选手,肉眼可见的慌了。

    本以为会有考官圈重点,没想到一开考,所有的都是重点

    恐怕光今天这一场下来,选手们之间就会拉开明显差距。

    短暂的沉默过后,十多位选手一拥而上,纷纷朝着鲍鱼、人参、和牛、鹅肝等昂贵食材下手。

    货架上的食材以惊人的速度减少,而当过半选手返回时,两位奶奶才慢吞吞抵达。

    她们似乎已经商量好了,先拿了一条胖头鱼,又取了一方豆腐。

    鱼头汤,廖初瞬间给出答案。

    中规中矩,比起燕翅鲍肚之类的珍馐,着实有些不起眼。。

    不过“年年有余”,如果做得好,或许能脱颖而出也未可知。

    再然后,就是一条五花、一只鸡,外加一些蔬菜和配料。

    不光廖初和现场评委关注,就连直播间好多人也都在讨论那两个奶奶。

    “好着急啊,奶奶们走快点啊,我看好多组都已经起锅烧油了。”

    “还是安全第一吧,万一摔一下可不是闹着玩的”

    “感觉她们的食材没什么特别出彩的地方啊,能不能行啊”

    “哈哈,奶奶们好可爱啊,我姥姥也是每天这样挎着篮子逛街的。”

    “呜呜,我想我奶奶了”

    当比赛现场的各个角落都忙碌起来时,奶奶们才回到自己的位置。

    然后一出手,众人就都惊了。

    这架势,这麻利劲儿

    能闯进决赛的,果然都是一把好手

    两个奶奶先处理食材。

    刚还有点颤巍巍的小老太太,一站到灶台边,竟神奇地不同了

    赵亚妮赵奶奶眯起眼睛,抓起剪刀,噌噌噌刮鱼鳞。

    眨眼功夫,一条鱼就被刮得干干净净。

    刮下来的鱼鳞都规规矩矩落到垃圾桶里,一片漏网的也没有,直接省去了打扫的时间。

    接下来的开膛破肚冲洗都看似缓慢,实则有条不紊,效率极高。

    就连旁边两组选手,也注意到了这边的情况,时不时抬头望一眼,口罩上方的眼中明显流露出惊讶。

    直播间弹幕划过

    “哈哈哈,他慌了,他慌了”

    “看见了吗剪刀刮鱼鳞才是正统”

    “这一幕太熟悉了,我奶奶就是这么干的,刮完鱼鳞直接倒过头来开膛破肚,特别好使我爸和我姑姑也都跟着学的”

    韩景也有些惊讶,“可以啊,那几个名校毕业的小年轻还真未必比她们利索。”

    “这并不奇怪,”廖初平静道,“她们这代人大多从很小就开始操持家务,几十年的经验是什么学校培训都比不上的。”

    韩景一愣,还真是。

    老一辈人为了精打细算,为了在最短时间内做出一大家子十几口人的饭,什么阵仗没经历过

    别说俩小时五个菜,真逼急了,十个菜都不是问题

    整个烹饪过程中,两位奶奶很少交流,但她们的默契却无人能敌,往往对方一个眼神,另一个就知道她要什么。

    如此一来,极高的效率很好地弥补了年龄带来的动作迟缓。

    几位摄像师扛着设备到处走,随着根据主持人的要求时不时来个特写和短采访。

    这也是考验。

    不少选手心态不过关,主持人刚一过来,还没说话呢,自己就乱了。

    弄碎食材的,打翻盐罐的,五花八门。

    来到赵奶奶那里时,主持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

    “阿姨,咱这里配了好多刀,您为什么要自带剪刀刮鱼鳞”

    根据规则,选手们可以提交一种常用工具,大多数人都带了自己的惯用菜刀。

    唯独这位赵奶奶别具一格,是把一看就很有年代感的剪刀。

    赵奶奶笑呵呵举起剪刀,“这还是我结婚那年的陪嫁,四十多年啦,好使”

    镜头中的剪刀被擦拭得干干净净,除了刚刚冲过的水渍外,没有一点铁锈,显然是主人经常保养的结果。

    刀刃雪亮,菲薄,但跟把手比起来,明显要短了不少。

    看着这把剪刀,人们眼前仿佛能浮现出一幅幅画面

    四十余年来,赵奶奶每天都认认真真打磨剪刀,磨啊磨啊,青春洋溢的大姑娘就渐渐磨成了白发苍苍的老太太。

    随着铁锈一起被水冲走的,还有岁月。

    小小一把剪刀,或许也见证了一个人的大半生,一个大家庭的兴衰。

    主持人又问了两个问题,还想再说时,却见旁边那个助手奶奶摆了摆手,又指指上方光源,一副忍你很久的样子

    “小伙子,你挡光了啊。”

    主持人一愣,讪讪地挪开,“对不起啊。”

    场内场外顿时笑作一团,附近几个摄像师也跟着抖了两下。

    线上大幕都快笑疯了

    “主持人这是我万万没想到的。”

    “哈哈哈笑死,奶奶们本来就眼神不好,你还过去挡光黑幕啊”

    在赛场溜了一圈,主持人又过来采访评委。

    先是八名专业评委,廖初是最后一个。

    直播间直接就沸腾了

    “特写多给这个帅比特写”

    “屏幕有点脏,我舔舔”

    “哈哈哈哈感觉坐在他旁边的两个好冤枉啊,其实也不丑,但对比之下,效果就很惨烈。”

    “我统计了下,前面七位评委的特写时长都差不多,大约在50秒左右,但这个帅比,足足有一分零七秒”

    “绝望了,这看脸的时代”

    “楼上醒醒,人家是典型能靠脸,却非要靠真本事吃饭的。”

    吱吱立刻在护法群里发出出击信号

    “同志们,冲啊”

    排面走一波

    话音刚落,弹幕瞬间密集。

    而这其中,某位会员的红色加粗特大号闪光字体尤为醒目

    “廖老板为你痴,为你狂,为你哐哐撞大墙”

    胡顺把截图甩出来,“这谁发的”

    众人都笑疯了,纷纷表示不是自己。

    几秒钟后,宋大爷冒泡,“我。”

    短暂的沉默过后,众人整齐刷屏

    “大爷牛逼”

    “大爷牛逼”

    “大爷牛逼”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