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对症

小说:蜀臣 作者:茶渐浓
    有些看似无伤大雅的小细节,在特定的时间里,往往会成为决定全局的因素。

    在旷野中厮杀的汉魏两军,魏军高台上观战的大司马曹真,不明了为何左翼战线竟会攻得岌岌可危;而立于青曲盖车驾上的丞相诸葛亮,则是含笑捋胡,露出果然如此的神情。

    这个关键点,乃是魏军左翼督将赵俨。

    对于魏国庙堂的衮衮诸公而言,职为大司马军师的赵俨,乃是不可多得的英才。自投奔魏武曹操以来,历经三世忠心耿耿,能力出众,可督军护将,亦可牧守一方安宁。

    但对于魏国的士卒而言,赵俨为人不可敬,亦不可信。

    曾经,他受命遣送士卒往汉中郡镇守,卒皆不愿往,他便诈以去留皆对半,邀得半数士卒人心,将不从者胁迫而去。但待到后续大军至时,那些被他许之可留而不往、与他同心的士卒,也尽被他以性命逼迫往汉中郡矣。

    尚有在继杜畿任河东太守时,依律录寡妇以妻士卒。

    他贪功绩,竟征活人妻

    有此人在,士卒们出征需要担忧,战事罢了归到家中,是否会发现妻女已然被赵俨夺走许与他人了;临战时也需要谨慎,不管赵俨所言如何慷慨激昂与信誓旦旦,事后都要会迎来诺言不践的结果。

    此人狡诈,视士卒如草芥

    这是魏国士卒对赵俨的感官,亦无人愿为他死力。

    平时无事之余,以赵俨与士卒们地位的天壤之别,这种矛盾不会爆发。

    但当赵俨亲临督战时,这种矛盾稍加引导,便会如期而至只需持续强攻,赵俨就会因为得不到魏士卒的拥护而无法从容调度,进而被击破

    事无巨细皆躬亲的丞相诸葛亮,对细作打探魏军各将领的消息,早就烂熟于胸。

    抑或者说,昔日马谡在萧关道贪功冒进后,丞相便开始了亡羊补牢。

    不仅对大汉军中各个僚佐的性情优劣多加关注,连逆魏在关中、陇右及河西等地掌控兵马的将率,都暗中通过情报细细分析过,意图有朝一日能对症下药。

    是故,当一直坐镇后方高平城的赵俨,督领兵马入曹真大营后,丞相便不止一次想过,如何将赵俨当成攻破魏军的契机。

    只是两军一直都很克制,未有倾军鏖战的机会。

    如今以退兵之计诱曹真来追击,大战于旷野且赵俨督魏军右翼,正是良机

    所以他车驾刚到,没有什么犹豫,便将全军悉数压上了。

    如何作战,本就在心中推演过无数次了,又何必犹豫

    夫谋事者当怯,成事者当勇。

    未战之前,当多忧多虑、谨慎如怯,尽可能将所有细节都兼顾、所有变故都考虑全面。

    力求一切尽善尽美,让事情如自身所愿的开展至落幕。

    但当付诸行动时,便当勇而无畏、一往无前。

    丞相安排攻击魏军左翼赵俨部的人,乃是句扶。

    从未及弱冠便任职丞相府门督录事到如今领相府参军、官拜破虏将军他,虽然因为家世而高了些,但孰人都不可否认,他官职的每一次升迁都是用命搏来的从征南中到随军驻陇右,他几乎每战都在第一线。

    因为他能得士卒死力,尤善攻。

    自然,以赵俨万余人的左翼,仅仅以句扶本部的三千士卒,不可能突破其阵。

    他只是充当了前部矢锋。

    紧随在他身后的,乃是建号为“青羌”的八千余人。

    从当年讨平南中拔青衣江万余户青羌部落入蜀中、每户征一丁成军到现在,青羌五部仅剩下了三部。

    且其中有一半人,已然不是最初面孔。

    青羌五部与虎步军,一直都是隶属丞相的中军,异常精锐,是故亦死伤甚重。

    光是街亭一战,便十去其四。

    不过,新募了许多士卒的青羌军,反而更加精锐了。

    缘由乃是每每从南中募兵,丞相都勒令僚佐们严格执行授田与免税制度,卒战死亦无忧家人生计。又因募兵迁户的安置地在成都京畿,不管繁华还是法制,都与南中之地不可同日而语。穷山恶水的南中,各部落素重勇士,是故青羌军每有空缺,各蛮夷族人必奔走而告,刺血踊跃,以当募为荣。

    或许,是因为融入了其他部落族人的缘由,丞相将青羌军的建号改了。

    如今建号为“无当”,俗谓之“飞军”。

    因而,魏国的左翼慢慢显露出不支之象,其实并不算意外。

    魏国全军几乎都盯着督领虎步军孟琰的旌旗,皆以为右翼才是汉军想突破的方向。

    连魏大司马曹真看到诸葛丞相还遣了两千羌骑助孟琰时,都是如此以为。

    所以他从中军抽调了机动兵力,暗中安排在右翼压阵,以防万一右翼被冲破阵列时,能够及时支援。

    孰能料到,汉军想破阵之处竟在左翼

    最初,两军催战鼓声雷鸣时,立在高台上的曹真看到了,汉军派遣攻打左翼的前驱乃是约莫三千板楯蛮。

    这群号称“巴郡神兵”的蛮子,临阵必踏地擂盾而歌,最是容易辨认不过。

    而随在板楯蛮之后的乃是一群不打旗号、不闻鼙鼓禁令声的士卒。

    未战就鬼哭狼嚎的用刀刃自刺手臂或是划破脸庞,以自残催勇气,犹如峭壁上愤怒嚎叫的猿猴。

    不必猜测,一看便知乃不服王化的蛮夷。

    是故,曹真还特地遣人去叮嘱赵俨,让其将麾下最精锐的士卒调度在战线前列。

    此是常识。

    亦是敏锐把控战场契机的体现。

    诸蛮夷者,不服王化,勇则勇矣,然而不习军阵之法,皆以丛林狩猎之法厮杀。

    只凭着一股血勇之气,各自为战,在战场上是很难取胜。

    军阵存在的用处,是有袍泽帮忙抵御,有袍泽合力杀敌。彼此依托,将数十人拧成一个人,就如同将无根手指收拢握成拳头。

    彼蛮夷者,人人悍不畏死,摧锋可当前部。

    然而,不可持久

    一旦被抵御过开头几波的猛烈攻击,将战局变成你中有我的胶着,就会暴露出不能协同作战的弱点来。

    进而,任人宰割

    从魏武曹操募兵讨董伊始,魏军历经数十年的征伐岁月洗礼,严苛的军纪以及熟练的军阵配合等,都堪称精锐之师;又兼衣甲军械统一配置,甚为精良,让曹真有足够的自信。只要赵俨能督军缠斗住举秦末以来便有赫赫威名的板楯蛮,再挡住那些蛮夷一刻钟,左翼便可无忧矣

    但事情的发展,却让他匪夷所思。

    赵俨的指挥很得当,但左翼战线的崩解也势不可挡。

    他麾下士卒对阵汉军前排板楯蛮时,战线就有了些不稳。

    那时,曹真不觉得意外。

    他看见那杆绣着“句”字旌旗了。

    就在一个月多前,这位逆蜀的将军,在野外以双方完全均等优劣,堂堂正正将他心腹部将攻得惨败而归。

    赵俨骤然间有些不支,倒也不奇怪。

    不过,他觉得也无需担忧太多。

    觉得以赵俨的兵力,只需时间便可扭转过来了。

    然而,待那些鬼哭狼嚎的蛮夷,在倏然爆发出整齐的爆发出一声“无当”后,事态就直转急下。

    他发现左翼的兵卒,就如同被狂风吹过的麦浪一样,不断俯倒在地。

    仅一刻钟后,战线就被豁开了好几处,被汉军犹如钉楔般死死的楔入战线了。

    若不将这些楔子拔除,战线崩溃是迟早的事。

    赵伯然竟如此不堪乎

    看到这一幕的曹真,心中咆哮着。

    本就蹙眉做肃容的脸庞,更如沉湖般死寂。

    其实,赵俨也是有苦说不出。

    两军夺锋,白刃相接,唯勇耳

    正值壮年的句扶,一如既往的拔刃豕突在前,帅厉着板楯蛮死不旋踵。

    “众将士,随某踏破贼阵,掳将夺旗”

    他脸上满是狰狞,“杀”

    战鼓如雷中,他周边的亲兵部曲,护卫着他的将旗步步向前,嘴里的喊杀声,随着每一次脚步落地而响起。

    “无前”

    “无前”

    也带动所有兵卒的怒吼,让巴郡神兵的勇烈再度一现。

    三千板楯蛮以他为锋矢结成个小阵,以身作则死命的往前突进,意图趁着这股锐气,汹涌突破战线。

    有进,无退。

    但没有上演着挡者披靡、摧枯拉朽的杀戮。

    句扶与板楯蛮被赵俨的亲卫部曲挡住了。

    那是曹真派遣人叮嘱的结果。

    赵俨不敢怠慢,也很慎重,径自竟亲卫部曲当成第一道防线,以期用坚若磐石的现象鼓舞起所有士卒的敢战之心。

    但他的失误,也就在此。

    因为向死而生的句扶部,没有退。

    他们在后面的无当飞军临阵之前,用与敌俱亡的决绝,将赵俨的部曲悉数换掉了;也用死不旋踵的狠厉、一往无前的勇烈,将魏军左翼的士卒也震撼了。

    他们可不是赵俨的部曲。

    甚至,还深深鄙夷与不屑着赵俨。

    若不是受到严苛的军法约束,他们才不想站在赵俨的将旗下作战。

    所以,左翼的结局就被决定了。

    当鬼哭狼嚎的无当飞军终于赶至两军白刃交接处时,他们看到了板楯蛮的悍不畏死,顿时热血沸腾。在穷山恶水里生长的凶狠,不服王化而崇尚的雄性嗜血杀戮基因,在他们魁梧的身躯里弥漫,从胸膛急促冲出口中,化成了凶性大发的咆哮。

    “无当”

    “无当”

    他们口中猛然爆发了自己的建号,越过了板楯蛮的尸体,挤入了白刃交战处。

    冲着最前排的人,还没等靠近,就将伏下了身体,将脑袋藏在了厚厚的铁皮大橹下,猛然发力虎跃撞去,犹如一只红了眼睛的公牛。

    也让魏军士卒有些措手不及。

    在魏国结阵演武中,教导的都是依托行伍小阵型配合作战,几无这种与敌俱亡的战法。

    是故,好多人还没来及反应。

    情急之下,只是本能的驱使下,挥舞着手中的兵刃或用盾牌护住身躯。

    没有什么意外,他们大多数人都被撞了个人仰马翻。

    然后,还没等他们从地上接力挣扎爬起,挣扎要用手中兵刃捅进半个身体压在自己身上的敌人,就觉得身体迎来一疼,失去了力气。

    那是无当飞军藏在厚木盾后面的兵刃,已经趁势捅进了他们的身体。

    但是这些野蛮发力的汉军,也迎来了寒风最后的呢喃。

    半伏在地上的身体,是无法抵御居高临下的刀剑的。

    后续补上战线的魏军士卒,也将兵刃扎进了他们脖颈或肩膀,为袍泽报了仇。

    而他们,也很快被紧随其后的汉军用木盾给挑开了兵刃,然后就是刀刃在眼中迅速的靠近、变大。

    杀人,然后被杀,反反复复。

    这些在穷山恶水中练就坚韧信念、果腹都需以命相搏的蛮夷,为了家人得到蜀中肥沃良田、让子女不再重复自己人生,在战场上义无反顾的奏响了死亡旋律。

    视死如归的喊杀声,扑倒在地的悲鸣声,永无休止。

    此刻的战场,犹如炼狱。

    入目皆是残值断臂,殷红的鲜血和裸露出皮肉外的惨白骨头。

    入耳皆是鼓声如雷,喊声不绝,将不停死去人儿的悲惨命运,直达天听。

    “杀”

    “杀”

    趁着无当飞军冲在前面,放缓脚步喘息的句扶,原本都有些疲惫了。

    但看到了这一幕又再度激昂,暴吼如雷的揉身挤入战线。

    白刃战时,也有“兵贵胜,不贵久”之说。

    汉军士气一直高昂、死不旋踵,且又有将率身先士卒;而魏军士卒在面对无尽的死亡,又因为对督将赵俨的不满,战线慢慢就摇摇欲坠了。

    赵俨虽不恤士卒,但将略不缺。

    他见到战线有不支之象,便当即拔刃号乎向前。

    “死战”

    他知道此刻局势,唯有自己拔刃奋勇向前,激励起兵卒们的酣战之心,方是能保住战线不破。然而,他不知道的是,在亲卫部曲死伤殆尽后,他的死战激励对那些魏军士卒而言不过是噪音。

    半刻钟后,他的战线被突出数个豁口,且呈现慢慢扩大之势。

    此时,曹真看到了。

    他没有当即下令从中军调遣别部去救援。

    而是先看了看右翼的战况,然后双眸精光闪烁不定。

    因为丞相的中军已经动了。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