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七章 相互试探

小说:家兄朱由校 作者:北城二千
    “殿下,都察院驳回了您的就藩奏疏”

    八月二十二,在朱由检公布自己天启二十三年冬至就藩的消息后第二天,都察院率先做出了反击。

    王承恩的话一说出来,承运殿内的曹化淳和陆文昭纷纷停下手头举动,抬头看向了朱由检,似乎想看看自家殿下会怎么做。

    “还有吗”

    朱由检闭目养神,眼皮都不抬的询问王承恩,王承恩摇了摇头“眼下仅有都察院反应。”

    “殿下”曹化淳开口作揖道

    “恐怕各地的奏疏和京城各衙门的奏疏已经在路上了。”

    显然,曹化淳不相信燕山派只能撬动一个都察院。

    以他们的力量,若是真的发难,天下半数官员恐怕都会上疏。

    “只是单纯的上疏,多少人也无所谓,查查他们还干了什么事情。”

    朱由检开口回应,而这个任务自然得交给作为锦衣卫都指挥使的陆文昭。

    “卑职告退。”听到朱由检的话,陆文昭作揖起身,随后退出了承运殿,看样子是准备去忙查桉事情了。

    在他退出后,朱由检也对曹化淳和王承恩说道

    “发令旨,调孙守法、曹勐,及其麾下四骑卫换防京城,将大兴营、宛平营派往凤阳。”

    “此外,上直和北军、西军、东军、南军分别打乱,五军守备以上将领分别轮换其它都督府。”

    “各省兵马司的兵马使、参将、守备、总旗官纷纷换防。”

    “此外,再调吴阿衡、颜胤绍、金铉、杨文岳、沉廷扬、卢象升、戚元弼、戚元辅八人回京。”

    “南昆仑知府阎应元升任南昆仑监察使,锡兰府知府文安之擢升小西洋监察使,再派河西按察使杨畏知前往旧港,任旧港布政使。”

    “顺天知府左懋第派任瀛洲布政使,礼部侍郎黄宗羲调任南州布政使,夏允彝升任齐国长史。”

    朱由检一口气召回了八个在他看来可以稳定大明内部的任,其次又换任了五省布政使,齐国长史。

    看得出,他是担心调回这八人导致海外不安,因此早早安排自己信得过的官员维稳。

    曹化淳闻言记下了所有人名和事情,随后带着手中记下各种事情的手书离开了承运殿。

    在他们走后,偌大的承运殿便只剩下了朱由检和王承恩两人。

    “我有些乏了,先去午睡吧。”

    朱由检伸了个懒腰,随后便走向了承运殿的偏殿内。

    王承恩侍奉他睡下后,转头看了一眼旁边桌桉上那堆积如山的奏疏,不知想到了什么,愣了愣后才摇头离去。

    只是在他离去的同时,东宫不出意外也收到了齐王就藩,以及各省官员被调离的消息。

    对此,朱慈燃自然不太可能就这样坐视不管,而是得想好办法应对。

    “我欲调孙可望回北直隶,眼下的局势,他最少能稳住北直隶。”

    面对刚刚将消息传递而来的堵胤锡,朱慈燃开口说着的同时,也对其它人分别授予官职。

    “张修任天津知县,刘顺任顺天府兵马司参将,堵胤锡任顺天知府。”

    朱慈燃给三人分派了官职,显然是准备牢牢抓住顺天府。

    不仅如此,他也对堵胤锡说道“调孙可望返回北直隶,任通州知县。”

    顺天、天津、通州,前者为京师,后者为天子渡口和京师粮仓,只要这三个地方不失去,那万事都好说。

    “不知燕山派那边是否会阻止”

    张修踌躇开口,但朱慈燃摇了摇头“他们的对手是叔父,我们只是一棋子罢了。”

    “我们要做的,就是守住自己这一亩三分地,别给叔父添乱子就行。”

    说罢,朱慈燃又对堵胤锡开口道“这件事情,必须马上通知父皇。”

    “其次还得派人通知李定国,别让二弟三弟出事。”

    朱慈燃有条不紊的安排各种事宜,做事风格比起当年老练了不少,但比起早在庙堂锤炼许久的成德等人还是差得太远。

    东宫下发的令旨很快被驳回,原因也很简单,他只是太子和监国,所有令旨都需要给皇帝过目后才能下发。

    明明昨日他下发令旨,百官还能有条不紊的执行,但仅仅过了一日,他的令旨便不再管用了。

    这样的局面让朱慈燃做不了什么事情,他只能按下脾气,把令旨派往了南京城。

    东宫的境遇,很快传遍了外廷和皇城,对此众人也并不奇怪。

    齐王和燕山派还没有撕破脸的时候,太子说什么,燕山派官员都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他是太子,他背后有齐王。

    可如果双方撕破脸,那太子就是一枚牵制齐王的棋子,他还能自由出入皇城就已经不错。

    北京城分为外三城,内城,皇城,宫城四重城墙,其中,负责拱卫外三城城墙和城门的是大兴营、宛平营。

    负责内城城墙和城门是兵马司,负责皇城的是飞熊卫,而负责宫城的是龙虎卫和净军。

    大兴营和宛平营的兵力是六千人,北京兵马司的兵力是九千人,这一万五千人是不受皇宫直接管辖的。

    能被朱慈燃调动的,只有作为皇城三卫的飞熊卫和龙虎卫,以及内廷那人数已经被削减为三千人的净军太监。

    从人数来看,双方相近,并且由于飞熊卫、龙虎卫都装备了步枪,因此要比外城和内城的营兵、兵马司精锐。

    兵马司是只能装备燧发枪的,能装备步枪的只有营卫制度下的营兵和卫军。

    这么看起来,似乎如果京城兵马司和营兵被燕山派控制,那京城的内外城权力会很快被剥夺。

    但是别忘了,四骑卫除了出征以外,常年都是驻扎在京城南边十余里外的南苑军营。

    只要京城有事,四骑卫立马就能通知北直隶附近的上直十六卫军,上直拱卫营。

    百王坊的防务,只要四骑卫没有出征,那都是由四骑卫轮换的。

    因此,齐王在城内有一卫五千六百的骑兵部队,城外百里范围内还有不少于五万兵力,不过这群兵马中有多少人和燕山派有瓜葛,那就很难说了。

    当然,成德他们再大胆,也没有撕破脸皮到敢于封锁百王坊的地步。

    但对于朱慈燃就不一定了,只要成德开口,或许朱慈燃的人连皇城都出不去。

    好在现在双方还没有撕破脸皮到那种地步,眼下众人只是有些火药味,但还不足够爆炸。

    朱慈燃的消息被送出了京城,与洪承畴、孙传庭他们乘坐火车前往了南京城。

    孙传庭没有选择留下,因为他在京城毫无根基,留下也没有用。

    只有出了京城,他才能有用武之地。

    这种充斥着火药味的气氛一直持续很久,成德那边也告假沐休了整整六天,一直没有去找朱由检,把事情摊开来说。

    双方的矛盾是很难调解的,想要去齐国的燕山派,早就已经从去年开始,向吏部申请调离了。

    留下来的,都是不想去齐国的。

    他们不去齐国,也不想让朱由检去齐国,如果朱由检想去齐国,他们肯定会阻拦。

    如果拦不住,那他也可以去,但是却不能打压燕山派留在大明的势力。

    燕山派内部官员的想法很简单

    “您齐王要走,我们留不住,但既然要走,大明的事情,您就别管了。”

    当棋子落下,一名与成德促膝下棋的官员开口说出了这句大逆不道的话。

    二人坐在官吏坊成德居所那“狭小”的四分小院里,不紧不慢的下棋,而门口则是站着兵马司的士卒。

    “还是你比较有远见,把人早早就安插在基层,眼下殿下调离中高层将领,对我们的影响并不是很大。”

    这二十四五岁的年轻官员一开口,对面的成德便不紧不慢的下棋,绝了他棋盘上的退路

    “大明要革新,齐王不在的话,便由我等领导。”

    成德目光垂着,看上去有些心不在焉,但语气却十分坚决。

    坐在他对面的年轻官员闻言点头颔首,却又同时不解道

    “既然如此,为何不拦下殿下召调吴阿衡、杨文岳等人回京的令旨”

    “没有必要”成德摇了摇头“五军都督府中,有四成中基层将领都是我们的人。”

    “除了殿下能动摇,其它人来再多也没用。”

    “支持万岁的军队主要是北军和西军、南军。”

    “南军大部分远在海外,西军重兵集结麓川,需要牵制南虏,北军明年就要对河中出兵收复,不可能耽搁。”

    “殿下肯定能猜到我们的想法,他想交权,我不反对,但权力不能授予万岁,而是应该授予太子。”

    成德的语气不容质疑,面对他的话,对面的官员不由笑道“你不怕他们说你假公济私太子可是你的弟子啊”

    “太子干得如何,他们比我更了解。”成德丝毫不乱,但同时他也说道

    “即便是太子,若是违背了燕山的民贵君轻思想,那也可以被废黜。”

    “皇权不能倒,但是可以换人。”

    “碎叶城军中的人传来消息,最少永王、定王比较平易近人,脾气温和,对百姓十分和睦。”

    “你错了”官员摇了摇头

    “殿下可以准许你做许多事,却唯独不会准许你阻拦他交权。”

    “太子有权,但万岁也得有,在殿下心里,万岁比太子、比百姓更重。”

    二人对着话,天空之上的乌云也渐渐消散,露出了官员的全貌。

    “你父亲若是知道你的行为举止,恐怕会闯入我这小院,把这里给拆了。”

    成德有了一丝波动,抬头看着对面的陆元高,很不解陆元高想要的是什么。

    “你虽然也是官学毕业,但你早前处心积虑接近太子,眼下却又倒向我们,你说我该不该信你”

    成德质问着陆元高,对此,陆元高不可置否的说道“我早年确实有从龙之功的想法。”

    “不过陪着殿下出行归来后,我倒是觉得你们提出的民贵君轻不错。”

    陆元高语气一顿,却又续上说道

    “西北百姓疾苦之时,满朝官员却都在歌颂盛世。”

    “这盛世,是他们的盛世,而不是天下人的盛世。”

    “我不是与燕山合作,我是与你合作,就冲你敢于将燕山内部贪官送给我做作为功绩,你就值得合作。”

    陆元高说出了一些不为人知的事情,而成德也略微皱眉,带有不满的说道

    “我把他们贪腐的情报给你,是想让你爹继续坐下去这个位置,等你到了年纪把位置交给你,而不是让他回京城。”

    “现在他回了京城,京城之中的三千锦衣卫就成了变数。”

    “无碍”陆元高见棋局结束,一边清理棋局,一边安抚道

    “京城之中三千锦衣卫,我不敢说全部掌控,但最少七成锦衣卫都会听我号令行事。”

    “不过,我得知道你们到底想干什么,然后才会帮你们。”

    “若是与齐王正面对抗,那我恐怕现在就要去齐王府负荆请罪了。”

    “传了那么多假消息,负荆请罪怕是也无用”成德抿了一口茶,先开局下了一枚黑子。

    “无用也得试试,九死一生总比十死无生要好得多。”陆元高拿起了白子落下,与成德争锋相对。

    陆元高的话里,已经充斥了他对燕山与齐王正面对抗的不看好。

    成德自然清楚,同样,他也不看好燕山派和齐王对抗的结局,因此他说道

    “我知道齐王殿下是什么性格,只要我们不动刀兵,那齐王殿下就不会率先动刀兵。”

    “想要齐王殿下不动刀兵”陆元高忍不住笑了笑,并且说道

    “动刀兵是最快最省事的办法,你们虽然掌握都督府四成兵马,兵马司八成兵马,但如果下面的士卒知道是与齐王对抗,恐怕会瞬间临阵易旗。”

    “更不谈齐王威望天下皆知,只要殿下开口动刀兵,各地百姓一旦得知消息,必然会自发组织。”

    “他们拦不住拱卫营,但他们能抵抗得住兵马司。”

    “别忘了,乌斯藏、河西、漠东等地的各番族都视殿下为菩萨,国朝内部有还有二十余万退役老卒。”

    “殿下,一旦动刀兵,你们都逃不了”

    “那只能说明你不了解殿下。”成德打断了陆元高的话,他平静着与陆元高四目相对

    “当年靖难之役,山东、北直隶百姓十室九空,百万百姓死于战场,数百万百姓化作流民,流离失所。”

    “我等虽比不得成祖文皇帝,但这次的范围更大,一旦殿下要起刀兵,那即便能一日击败我等,也将有十数万百姓殒命。”

    “若是大战持续数月,国朝恐怕需要十数年才能恢复元气。”

    “你用百姓性命做赌本”陆元高下意识摸了摸腰间,却摸了一个空。

    他这举动被成德看在眼里,成德却不慌乱的解释道

    “并非用百姓性命做赌本,而是转告你,动刀兵的结果是什么。”

    “我们想要的,只是一个民贵君轻的天下,皇权可以在,燕山也可以存在,不同的不过是各方手握的权力多少罢了。”

    “我们也并非逼殿下把权力交给我们,而是不希望将太多权力交给太子、万岁。”

    “淮北大饥陕西民变四川绅乱”

    “这一场场动乱拖了殿下多少后退,若是没有这些动乱,国朝能提前数年平定建虏,百姓也不至于遭遇如此境况。”

    “大明要革新,首要革的就是皇家的权力,其次是守旧派的官员。”

    “我不需要殿下分权给我们,只需要殿下什么都不管,这就足够。”

    成德的话不由让陆元高想起了上次陪朱由检出游时山陕百姓的困苦,还有河西、乌斯藏百姓的笑容。

    他紧皱的眉头渐渐舒缓,最后他才开口提醒道

    “皇城三卫,内帑,决策权我只能告诉你这些。”

    “多谢。”听到陆元高的话,成德眼前一亮。

    显然,陆元高所处的这些就是朱由检的底线,而有了朱由检的底线,成德也就能更好的和齐王谈判了。

    “殿下已经把颜胤绍、金铉召了回来,最迟明年六月他们就能到京城。”

    “与其想这些,我看你应该先化解燕山内部的问题。”

    陆元高提醒着成德,成德闻言却摇头道

    “殿下想分化我们,不过我倒是觉得,我能说服颜胤绍。”

    “那金铉呢”陆元高反问成德,这提问让成德不由沉默数秒,随后他才开口道

    “伯玉即便不同意,也不会反对我。”

    “但愿如此”陆元高深深看了一眼,随后起身,似乎不准备把这盘棋下完。

    对此,成德也没有说些什么,而是看着他穿鞋走出了小院。

    “小子还是太过年轻”成德露出一抹笑意,而离开小院的陆元高也乘坐马车返回了陆府。

    来到陆府后,他没有去找别人,当即便去到了书房,在这里见到陆文昭。

    见他回来,陆文昭也连忙起身“如何”

    显然,陆元高所做的事情是他授意的,而成德那句话也代表他心里十分清楚。

    面对询问,陆元高也作揖说道

    “成德他们不准备动刀兵,对于殿下的底线,孩儿也传达给他了”

    “不过从他们的情况看来,孩儿觉得他们确实没有动刀兵的想法。”

    “不动刀兵就好”听到这话,陆文昭松了一口气。

    “我觉得成德应该知道我是殿下派去的了。”陆元高迟疑着说出自己的猜想,不过陆文昭并不觉得奇怪,他安慰道

    “他若是看不出来,也就不配领导燕山官员了。”

    “与其派一个老谋深算的人,让他们胡乱猜想,倒不如派一个容易被看出的人去打探消息。”

    “你做得很好,殿下的目的应该已经达到了。”

    “那之后呢”陆元高不由反问陆文昭,这让陆文昭略微皱眉“接下来的事情,我也不太清楚。”

    “殿下做事总是如羚羊挂角般不可寻觅,打仗是这样,对付这群文官也是这样。”

    “好在成德他们理念单一,要比当年的齐楚浙宣昆、东林等六党好对付多了。”

    “这件事情你不用担心,殿下能妥善处理的。”

    陆文昭安抚了陆元高,闻言他也只能放下心里的不安,在和陆文昭聊了一些其它事情后便作揖退出书房了。

    对于陆元高带回来的消息,陆文昭也没有轻信,而是等到官吏坊里隐藏的锦衣卫将消息通过其它锦衣卫交过来时,他才大体相信,并安排人趁着宵禁把消息送往齐王府。

    在他的安排下,当天夜里朱由检就拿到了关于燕山派态度的情报。

    他在看过之后将消息丢到了火堆里,并且脸上一脸严峻。

    旁边的曹化淳和王承恩见状有些好奇,不由询问道

    “殿下,燕山派态度没有那么激进,这不是好事吗为何您的脸色”

    “如果他们真的不激进,那确实是好事,可他们的诉求真的那么简单”

    朱由检反问二人,随后背负双手在原地思考了一会儿之后才继续道

    “燕山派之中的李德裕、张懋才是什么人,你们比我更清楚,他们当年便叫嚣要在乾清宫逼宫,眼下他们会突然同意我就藩吗”

    “况且,我就藩后,由他们领导大明的国策,这才是我所担心的。”

    “眼下我要的不是激进,而是维稳。”

    “陆元高还是太过稚嫩,他套出的这些消息可有可无,看上去更像是燕山派的缓兵之计。”

    “那殿下,我们应该如何”曹化淳上前作揖询问,毕竟燕山势大已经大到了一种难以一口气祛除的地步。

    去了燕山派,那大明在短时间就成了一个植物人,肌肉萎缩不谈,未来十几年都可能难进一步。

    “要不要先停下明岁西征的事情”王承恩上前小心翼翼询问,但朱由检却毅然决然的否决

    “西征必须进行,眼下是收复河中和领北山脉乌拉尔山脉以东最好的机会。”

    “至于燕山派的缓兵之计暂且不用管,我倒是要看看,他们能缓出个什么东西。”

    朱由检的脸上忍不住挂上笑意,因为眼下不仅仅燕山派需要做缓兵之计,他朱由检更需要缓兵之计。

    今年一过,大旱便即将消退,再也没有如这两年如此严重的旱情,大明的财政也会瞬间好转。

    成德他们可以预判一切,唯独这天灾,他们预判不了。

    即便朱由检他毫无头绪,但凭着这一场天灾,他可做的文章那就太多了,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p>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