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一章 琐事

    周澜客观的说道“因为很少见先生提笔所以更加稀有。”

    姜常喜听明白了,突然就觉得这画好珍贵“这画,怕是值些银子。”

    周澜“虽然用银子来定位俗气了些,可确实价值千金。”

    姜常喜直接上手把两幅画给收了“留起来,以后万一有为难找窄的,还能换银子呢。”

    周澜下定决心,为了不让这两幅画面世, 也不能让家里有个凳高走低的时候。

    周澜瞧着媳妇,扯着画作“我,我收着就好。”

    姜常喜“你的库房我进去也不用怎么费事的。”所以谁收着都一样。

    周澜很固执“我自己收着就好,先生送给给我的。”

    姜常喜瞧着周澜立刻毁尸灭迹的神情,叮嘱了一句“提醒你一句,都是银子, 你可不能败家。”

    周澜有点委屈, 大过年的招惹谁了“以后我的书画笔墨会比先生的还值钱。”

    姜常喜“那就等到以后你的笔墨值钱了再说,这个不能毁了。”面子都已经丢了,银子可不能再丢了。

    所以为了那么点银子,媳妇坚决让这画作存在吗

    周澜扎心了,忍不住询问常喜“我同银子你更喜欢哪个”问完后就有点后悔,不敢掂量。

    姜常喜抬头,愕然的看向周澜,为什么能问出来这种问题“你怎么会问这样的问题”

    说完人家就走了,让她怎么回答,很伤夫妻情分的。

    周澜心说好在媳妇还知道我不是能用银子衡量的呢,心里突然就舒坦多了。

    天知道姜常喜表达的是,你怎么一点自知之明没有,你拿什么同银子比。又是一个美好的误会。

    所以不需要解释的时候,千万别解释。就这样挺好。

    怕先生无聊,姜常喜特意让大贵准备了馅料,请先生一起去灶房包饺子。

    新年吗,人口少, 那就把活动安排起来,好歹热闹一些。

    先生嗤之以鼻, 君子远庖厨,他老人家可不稀罕这份热闹“灶房那种地方”

    看看大弟子,算了,还是要给女弟子面子的,先生好歹算是跟着过来了“看看就好。”动手那是不可能的。

    于是,周澜把先生的笔墨纸砚再次带上了,大不了您继续作画呗。

    好吧,气氛还是很好的,尤其是有大利这么一位丫头的存在,气氛总是透着轻快。

    不过先生的注意力都在大贵师傅身上,毕竟大贵师傅包饺子的手艺太招眼了,尤其是那饺子包的让先生想要入画。

    先生手痒,不想掉价去跟着包饺子,那就只能作画了。

    年夜饭的时候,先生还说呢“从来都不知道过年还有这些讲究。”还是有点意思的。

    周澜原本也不知道的,那不是姜常喜说的有吗,内宅夫人当家,夫人说如何自然就如何的。

    然后先生说了“成亲也时间不短了, 赶紧生个娃娃, 省的咱们师徒三个人大眼瞪小眼的, 半点意思都没有。”

    姜常喜就这么猝不及防的再次被催生了。过年都不消停。

    周澜表情羞涩, 挡在媳妇的前面“成亲也没有多久。”

    先生不以为然,要个孩子而已“怎么还给你们十年八年的准备呀。”

    周澜抽抽嘴角,先生再说他们有无后之忧“那倒也不用。”

    先生瞧不上弟子了,你羞羞涩涩地做什么,还不如自家女弟子坦荡,不知道的以为生孩子的是自家大弟子呢。

    先生对着自家男弟子满脸的嫌弃“腼腆的过了。”

    周澜就不想说,您才让两个弟子摔跤,即便是有了,那也危险呀。

    想到这里,周澜都后悔了,万一呢,以后可得小心一些。一眼一眼的看向媳妇的肚子。

    先生这个万年老光棍显然没有想那么多“年后的打算你们可是想好了。”

    周澜这才回神,认真的同先生说道“弟子肯定是要下场的,总要一试的。”这三年努力不懈的读书,为什么,总要看看效果的。

    姜常喜跟着就说到“若是夫君有幸上榜,弟子愿意陪着先生同夫君一起去京城会试。”

    先生都没想到,女弟子竟然愿意跟随“放的下这些庄子,作坊了”

    姜常喜傲娇了“弟子这两年也不是白瞎功夫在这上的,弟子在与不在,作坊都能正常运营。先生您就放心吧,弟子去京城闯名号去,不会给您丢脸的。”

    先生倒也不是这个意思“也不用那么努力,别管闯什么样,记得别报先生我的名号就好。”

    对女弟子先生没有什么要求的,从头到尾就这一样。

    姜常喜腆着脸皮,给自己遮羞“先生对弟子寄予厚望,弟子明白的。”

    先生没忍住又问了一句“你哪看出来的”告诉先生,先生改正。

    姜常喜“孙猴子的师傅不就是这样说的吗,后来才有了齐天大圣。”

    对于弟子讲过的西游记,先生还是记得的,可他真没有这意思。只希望女弟子安安分分的别惹事就成。

    姜常喜“先生不用解释,弟子明白您的用心良苦。解释等于掩饰。”掩饰就接近事实了。

    先生索性不为难自己了。弟子内心的强大,先生也不是头一次认识到了。女弟子是个又想法的,自己说不说,都那样,改变不了什么。

    师徒三人守岁,先生到底年岁大了,盯着周澜写了两篇文章就去休息了。

    所以对于读书人来说,守岁都这么具有读书人的特色。过年同平日没什么不一样。

    小夫妻二人在一起大眼瞪小眼,姜常喜“听二姐夫他们说,这好文章总是要酝酿一些时候的,你这般生成速度,会不会有质量上的瑕疵。”尽量委婉了。

    周澜觉得这个还要感谢媳妇当年的指点“先生倒是没有这么说过。可能是那时候刷题刷出来的速度。”

    至今还保持着呢,破题,做文章,每日都要两篇以上。

    姜常喜心说,所以锅是自己的呗。

    周澜“夫人放心,不敢说状元,榜眼、探花,可为夫怎么也会在一甲榜单。”

    如今的科举制度还不是很完善,除了前几名,余下的在榜单上就好。

    本章完

    ibiqu,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p>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