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九章:愁云惨淡

    第三百零九章愁云惨淡

    而此时,大魏的朝堂里,却格外的冷清,魏帝高坐龙椅,脸色阴沉的可怕。

    满朝文武皆低着头,连大气都不敢喘一下,武威王魏齐也站在一旁,不说话,眼观鼻,鼻观耳,耳观心。

    天子一怒,伏尸百万,这时候谁都不敢触天子的眉头,前几天有人不信邪,现在脑袋还在城门上挂着。

    妻子女儿发配到官窑为妓。

    “你们倒是说话啊”

    大魏天子沉声开口“朕养你们有什么用,你们难道除了张嘴吃饭之外,就不会做一点有用的事情吗

    朕每年给你们发这么多的俸禄,难道就没人能替朕解忧吗”

    “砰”

    案牍上的卷宗被一巴掌打翻在台阶下,魏帝浑身颤抖“都睁大你的眼睛看看,这是大明今年的粮食产量,比去年翻了三倍。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概念吗整整三倍的粮食产量,你们知道现在我大魏每天都有百姓越过边境,逃到大明吗你们知道我07大魏已经连续两年粮食减产吗”

    魏帝几乎是在咆哮。

    “回禀陛下,依臣之见,大明粮食产量暴增,实则是因为北境挖渠引水,开拓荒地,又有各地虚报产量,才会如此夸张,断不能轻信。”

    一个年迈的老臣道“而我大魏,连续两年干旱,许多地方都颗粒无收,减产也在情理之中,绝非人力所能扭转。”

    “借口,全都是借口。”

    魏帝在内心怒吼,随即无力的瘫坐在龙椅之上,挥了挥手,招来殿前司人员。

    “啪”

    一个油布袋子被扔在大殿里,两个侍卫拿出长刀,将油布割出一条口子。

    里面的东西洒出来,一颗颗灰白色的颗粒,就好似粗砂一般。

    伴随着一股刺鼻的味道,让众臣子纷纷皱眉。

    有人道“这是何等污秽之物,这般恶臭,快些拿走,免得污了大殿,惊了圣驾。”

    “诸位大人请慢。”

    殿前司的密探开口解释“这东西名字叫做化肥,虽然闻着臭,却是宝物。”

    “什么宝物。”

    有人好奇。

    “大明就是靠着它在一年之内将粮食产量翻了三番。”

    密探道“根据我们得到的消息,所有使用化肥的地区,今年的粮食产量是去年的两倍,甚至有的地方能达到三倍。”

    “假的吧。”

    有官员不信。

    “就算是神农在世,也不可能有这种东西。”

    “愚昧。”

    魏帝破口大骂“一群饭桶,废物。”

    直吓的殿内群臣心惊胆战,瑟瑟发抖,一顿大骂将火气出的差不多了。

    才铁青着脸“你们谁能制作出这种化肥,朕可以给他封侯拜相。”

    那些大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他们谁懂这个别说化肥,恐怕连菜地都没有去过,连种地怎么种的都不知道。

    都是一群世家主,生来就锦衣玉食,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魏帝等了半天,硬是没有一个人站出来。

    “你们殿前司能不能弄到配方。”

    他只能将希望寄托在这种方式上,虽然不光彩,但至少有用就行。

    “陛下,拿不到。”

    密探苦笑着摇头“就这包化肥,都是我们从黑市上买回来的。

    所有的化肥,都由官府亲自运输发放,并且各个环节都有锦衣卫和六扇门跟随。

    而他们生产化肥的地方守卫更是严格,比大明皇宫都要森严,除了有精锐士卒看守之外,还有大量的江湖高手坐镇。

    殿前司为了拿到配方,已经损失了上百名精锐密探,可最后连打入那些化肥工厂内部都没有做到。”

    没有人会去质疑殿前司的能力,但他们失败了,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他们的对手太强。

    “那些武林高手哪里来的。”

    魏帝问道。

    “武林盟。”

    密探苦笑。

    “该死的,那些江湖人不是向来桀骜不驯的吗怎么会甘于成为朝廷鹰犬。”

    魏帝怒骂。

    “昭告天下,谁能造出化肥,朕拜其为相,封侯爵。”

    “还有你们这些世家,都给我老实一点。”

    魏帝眯着眼睛,恐怖的杀机弥漫“大魏要是没了,你们也会死无葬身之地,大明的土地上,没有你们生存的土壤。

    当然,要是你们不老实,朕也不介意学学大明的科举改制。”

    这已经不是敲打,而是直白的威胁,连三岁孩童都能听懂。

    很明显,魏帝选择了一条和大明截然不同的路。

    大明做的是削弱世家,改革科举,兴办教育,防止土地兼并。

    短短几年时间,现在大明境内,世家的势力已经微弱到极致。

    甚至可以用苟延残喘来形容。

    而恰恰相反,大魏则是选择扶持世家,通过整合世家的力量来维持国力。

    也就意味着魏帝已经向世家妥协,刚才的话是威胁没错。

    可追根究底,是世家的快速膨胀,已经在威胁到了皇权的地位。

    这是魏帝所不能容忍的事情。

    几乎在同一天,同样的事情也在后唐的朝廷上400演,让人惋惜的是,北魏和后唐都走向了同样的路。

    他们正在背离九州的大势,天下苦世家久矣。

    他们妄图活在自己的荣光之中,以为现在的大明只是昙花一现。

    很快就会土崩瓦解,殊不知,大明早就和他们不在一个维度上。

    初秋降临,天气渐渐凉起来,忙活完秋收之后,几乎家家都堆满了粮食。

    面对这种丰收年头,由朝廷和各地官府出面,以市价购买百姓手里的余粮,将其储备起来。

    其一是朝廷自用,各地官府,军队都要吃粮,其二则是用来防备灾荒之年。

    其三则是防止百姓将余粮卖到后唐和北魏去。

    各地官府皆颁发法令,严禁大宗私人粮食买卖,不管是卖粮,还是卖粮,都必须要经过官府的资格查验。

    尤其是对各地的粮商加大监管力度大增,在这个时代,粮食就是天下人的命。

    也是朝廷的命脉所在。

    必须控制在朝廷的手中。

    丰收之后,百姓将余粮卖给官府,手里有了钱,自然就带动其他行业的繁荣。

    百业兴旺,税收也跟着增长,最终绝大部分钱还是会回到朝廷的手里,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p>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