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7 章 插曲

    “知归你既囊中羞涩,同我说一声就是了。”出了书画铺子,张宥方才开口。

    方才在铺子里他不好说什么,免得耽误谢拾与掌柜谈成生意。出了铺子他可就有话要说了。好歹是同舍三年、相交八年的交情,难道谢拾还拉不下脸找他应急不成

    至于谢拾怎么突然急需用钱谢家并非大富大贵之家,纵然谢拾上京赶考带了不少银钱,却禁不住只出不进。从前住在湖广会馆,好歹还能省些花销,如今搬出去,租赁房屋,雇佣下人桩桩件件都是开支,恐怕他的钱囊已是渐渐撑不住了。

    张宥如此想着,当下掏出荷包。

    “不用不用。”谢拾伸手阻止他的动作,“子宽误会了,我手头尚且宽裕。真有吃紧之日,不用你说我都得找你打秋风。”

    见他神态轻松,还有心思开玩笑,张宥尴尬地咳了一声“看来是我想多了”

    “倒也不是。”谢拾贴心地解释道,“京城居,大不易,我这是未雨绸缪,以免坐吃山空。况且我本就有练习字画的习惯,只需偶尔挑一两幅发挥出众的寄售罢了。”换句话说,他甚至不用额外耗费精力。

    闻言,张宥若有所思,心底生出几分蠢蠢欲动或许他也可以试着“自力更生”

    倒不是完全不依赖家里供养,张宥自认办不到。毕竟他当前的主要任务是科举,精力不该被消耗在无关之事上。

    反正张家家境殷实,养一个他绰绰有余。像这样偶尔赚点零用,于张宥而言倒可一试。

    谢拾对张宥的想法一无所知,他默默盘算一番自己的财产情况,逐渐心满意足。

    首先是家里的分成。

    谢家从镇上到村里的生意都有谢拾的技术支持,当初谢大有还在时,二老便将三房分帐定得明明白白。其中,技术入股的谢拾永久占一成收益。

    此番他上京赶考,不止带上了这些年攒下的银子,长辈们担心不够,好说歹说又让他提前支取了三年的分成带上严格来说,这笔钱算是从全家人的积蓄里支取。

    其次则是小说话本分成。

    二姐谢兰的新书长生梦算是与谢拾合著,约好收益七三分,谢拾占三成。考虑到谢拾入京后有所不便,肖瑞云还特意替他立了契书,如此谢拾随时都能凭契书到任何一家贩售长生梦的书肆取钱。

    最后,谢拾本身还有一份细水长流的收益。

    相较于小说话本,有助于举业的“教辅书”才是大齐图书市场上的王者,从三年童试两年模拟到三年乡试两年模拟,随着谢拾在科场上连战连捷,从小三元到解元、会元、状元,昔日出自他手的两本教辅书大卖特卖,收益水涨船高。

    谢拾已经开始琢磨,什么时候抽空再出一本三年会试两年模拟,并对另外两本书精修一遍,集齐一套三册出版。只稍稍一想,他仿佛已看见银钱如流水般涌来。

    与之相比,贩售字画的收益不过是外快。除非他

    特意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只是在练习之余偶尔出手,也算是一笔额外收入。

    盘算完收入,谢拾又盘算支出。

    乔迁新居,不说每月的租金和日常花销,只说做饭、洗衣、打扫等杂活,谢拾不可能都交给石头一个人,他索性雇了几个人,签了活契,每人每月工钱近一两。

    加之谢拾从不亏待自己的嘴,不管在家还是在外,想来吃食上必定是支出的大头。

    如此一进一出,不求大富大贵,算来在京城生活下去不成问题,谢拾已然知足。

    眼看饭点将至,他大大方方一挥手“日前才发现一家食肆,滋味独到。今日我请客,带子宽你一起尝尝老板娘的手艺。”

    张宥素知他从不信口开河,于吃食一道又是“老饕”,闻言眼前一亮,迫不及待地跟了上来“今天我可要大饱口福了”

    二人行过几条街,又拐过一个弯,路过一家老字号当铺门口时,一道行色匆匆的人影从当铺中走出,险些与张宥撞在一起。

    说时迟,那时快。

    谢拾伸手抓住张宥的胳膊往旁边一拉,后者得以稳住身形,另一个人却无有这般幸运,脚下一个踉跄,几两碎银摔了出来。

    这人连忙蹲下身去捡银子。

    “这位兄台没事罢”

    谢拾关心一句,回过身来正欲帮忙,不料听到他声音的人却像是触电一般,胡乱将碎银往袖中一收,不曾答话一句,被鬼追似的匆匆跑走。

    谢拾“”

    他满头雾水地收回目光,暗道一声怪人。倒也没将此事放在心上,转身继续上路。

    张宥面上却若有所思,走出几步,他突然一拍手“那不是龚兴源吗”

    他回身又看了一眼,语气愈发笃定“我说怎的有几分眼熟,今日他换了一身打扮,遮遮掩掩的,我险些没认出来。”

    “竟然是他”

    谢拾细细回忆,也反应过来。

    反应过来后便是惊诧,方才龚兴源可是从当铺里出来的“龚兄已然困窘如斯既如此,何以依旧留在京师未曾返乡”

    等等,哪里不对他不是知州之子吗总不至于来京城一趟便耗空了钱囊罢

    “我倒是略知一二”

    张宥不曾通过会试,这些日子算是清闲,也就知道了许多谢拾不知道的小道消息。

    他轻咳一声,似乎感觉背后议论人不大好“我只听人提了一嘴,都说是从龚家下人嘴里传出来的,龚兄尤且不知”

    “听闻龚兄虽是知州之子,却非嫡非长,当年上学堂的机会都是姨娘求来的,中秀才后尚且风光了几日,此后二十年不中,便成了笑话。这些年全靠姨娘妻子供他读书,儿女都节衣缩食若非一朝中了解元,龚知州对他刮目相看,此番他上京赶考,只怕难有前呼后拥的排场”

    至于龚兴源何以短短时日便沦落到典当物什,谢拾回忆起此前在湖广会馆所见所闻,对方

    日日宿醉而归,还传出不知真假的风月谣言,倒是对这个结果并不意外。

    二十年不得中举,一朝桂榜夺魁扬眉吐气,本是意气风发上京赶考,誓要进士及第,没成想会试泡汤,又自甘堕落,掏空了钱囊,难怪他迟迟不肯也不敢返乡。

    想通此节,他神色染上几分不豫。

    京城居,大不易。龚兴源目前显然没有自力更生的意思,离下科会试尚有四年,他继续滞留京城,只能指望家里年年给他寄钱。

    龚知州给予庶子的支持终归有限。倘若不知俭省,岂不是又靠家中女眷供养

    谢拾不免为她们叹息一声。

    不独龚兴源,不知多少读书人背后都倾一家之力,若然将来出人头地,有所回报也就罢了。似他这般,岂非虚耗一家心血

    都说美食能疗愈心情,此言不假。

    被某人败坏的心情终是被美味佳肴疗愈,坐在不大的食肆里,随着热腾腾的饭菜不断将香气送入他的鼻间,谢拾食指大动。

    张宥亦是大赞,尝了一口鱼羹,他连道这一趟没有白来“果然滋味独到”

    突然忆起那些年出现在致知集上的美食赏鉴谢知归强推,他一时忍俊不禁。

    乐极生悲的结果就是呛了两口水。

    谢拾见状,故意打趣道“别急,食肆不会长脚遛走,也不必担心我的荷包。说好了我请,子宽大可敞开肚皮慢慢享用。”

    “什么啊,我是想到”张宥缓过来,一时失笑。他说起某人当年在致知集上连发美食美景鉴赏,引得不少人纷纷跟着打卡的旧事,“府城那些酒楼食肆,至今掌柜的都还惦记着打听你的消息呢。”

    闻言,谢拾惊讶之余,忍不住生出几分小小的自得“当初作文不过由兴而发,不想还能为父老乡亲们做出别样贡献”

    或许之后还能来一份京师美食美景鉴赏

    他的嘴角不由自主上扬。

    一顿饭吃完,已是傍晚。

    回家路上经过湖广会馆,二人在会馆门口道别。目送张宥踏过会馆门槛,谢拾转头招呼发呆的“小尾巴”“走了,石头。”

    “哦,是,公子”

    石头回过神来,应声追上。

    两人一前一后踏着夕阳而过。谢拾眼角余光瞥见一道人影在不远处一堵墙边徘徊。

    走近一看,不是龚兴源还能是谁

    龚兴源似有察觉,抬眼朝这边看来。

    四目相对,氛围莫名尴尬。

    谢拾犹豫再三,上前,直视龚兴源“许是我多管闲事,龚兄若是心气已失,不如及早归乡,免得累及妻儿。若是仍有举业之望,该当自食其力,振作奋发才是。”

    这话出口,谢拾自己都觉突兀,有“好为人师”之嫌。然而不吐不快。一天遇上两回,就当是上天都在鼓励他说出来罢。

    龚兴源脸上顿时露出愠怒之色,想到会馆中不少士子明里暗里的议论,他不快道“谢兄六元及第,自是风光无限。龚某区区举人,尚且不必状元郎来怜悯罢”

    言语夹枪带棒,自贬又自傲。

    “龚兄误会了。”谢拾自觉“挑事”在先,一笑而过,“是我多言。只是念及家中高堂,以己度人,不愿龚兄自误罢了。”

    天下可怜人不知凡己,举人已是“肉食者”,有望做官,哪里轮得到他怜悯

    所怜者其家眷而已。

    龚兴源怔然无言。

    谢拾自觉一时冲动交浅言深,只想赶紧回家,他举手作揖道“龚兄,失陪了。”

    他转过身,却听身后的龚兴源突然开口“昌平侯府二公子方天纵,谢兄当心。”

    嬴天尘向你推荐他的其他作品

    希望你也喜欢</p>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