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3. 第 893 章 程澜看看高煜,“……

    程澜看看高煜, “我有心带他们去贫困县看看,但又担心沿途的治安。”

    最近车匪路霸事件频发,偏僻一些的省道、国道治安很成问题。

    高煜道“这个想法不错, 我和你们一起去不能真把他们养成了温室之花。至于治安, 多带些人手吧。我就不信哪儿还敢有割据一方的势力。而且,就是北京也有恶性刑事案件发生。不是躲在这里就太平了。”

    残忍的1992年京城76案才过去两个多月。案件性质特别恶劣,激起了民愤。公安加紧破案, 八月的时候罪犯已经被枪决。

    受害人是一个七岁的小女孩。

    身为有女儿的父母,高煜和程澜看到新闻都十分的愤慨。同时加强了对悦悦和程程姐弟的保护。

    程澜想了想,既然如此带她们去贫困县看看也好。

    “你真能请到假啊”

    “能。国庆一天,周日一天,再请几天探亲假。”

    回到家,矮脚马已经运到了,据说中午还有些不适应。但这会儿已经在马厩你吃嫩草了。

    退伍的保安里也有当过骑兵的, 便负责养马。送马来的深圳的饲养员也会待一段时间交接好了再回去。

    程澜对程程道“小马刚换了新家,恐怕还不太适应。要不你先跟它们培养一下感情等一下小朋友们到了,妈妈让人到这里来找你。”

    程程看看马,“好吧。”

    他留下来给在饲养员叔叔教导下给小马喂草、喂盐巴。

    高煜问悦悦,“你下午的安排是什么”

    既然要学那么多东西, 应该不会因为弟弟生日的关系就免掉了。

    “先练习半小时瞄准。然后再练半小时的永字八法。吃过晚饭休息半小时, 跟奶奶练半小时的舞蹈基础, 再跟老师学半小时钢琴。”

    至于习武,那是晨练时的事。

    “好, 那爸爸陪你去程程, 妈妈留在这里陪你。”

    程程一边试探着喂马一边点头。

    程澜告诉他,“再过三四年,你也要上这些课外的辅导课了。”

    陆续就有人到了, 除了程澜和高煜的朋友,程澜还让程程自己也邀请了一些小客人。

    他请了三个在幼儿园的同学,还有两个之前一起军训过的战友,男女都有。

    他们来看到程程在喂马,也都高兴得凑过来在旁边看着。

    饲养员看马儿吃得还算温顺,便让他们排着队都来喂了喂。

    然后又让他们轮着牵矮脚马散步。

    “不可以骑么”

    程程道“小马今天刚到新家,还不习惯。以后再来骑吧。”

    然后康庄、小鱼儿等人也纷纷抵达。

    球球还是坐在婴儿车里被邱妈妈推着的。他们一家是打车过来的。

    程澜看马丹阳的身材已经完全恢复,身上没有一丝赘肉。这是这半年的运动强度又都恢复了啊。

    高灵和高灿自然也来了。

    高灵看到满院子的小朋友,想起顾盼有些黯然。

    高灿道“盼盼在三叔、三婶那里,一定过得很好的。再说,你不是马上要出国进修了么,也没法把他带在身边的。”

    301肯定有出国公费进修的名额,今年其中一个名额被高灵争取到了。

    她这三个月工作态度真的非常端正,而且之前立功是实打实的。

    她想争,这机会落到她头上就基本是十拿九稳。

    国庆之后就要准备出发了。

    高战清和吕芳也觉得,这种情况下她出去进修半年也好。

    把心思放在工作上,争取进一步。

    不过,早点想通就好了。也不至于和顾堰走到这无法回头的一步。

    高灵对高灿道“我那个房子,你跟着大嫂卖的时候替我一起卖掉。我已经把该写的委托书那些都弄好了。”

    “好。不过如果没卖在最高点你可不能怪我。大嫂都说除非是从未来穿越回来的,不然根本不可能踩得准。”

    肯定谁都想卖在最高点啊,但这谁说的准啊

    大嫂说她的目标是平均价格能到最高的七八成。

    现在卖也能赚30万了,她姐就能把大伯、大伯母的钱给还上。

    真是想不到啊原本以为30万是天文数字的,毕竟如今她们的工资一年就三千多。

    只靠工资得挣八十年

    那会儿她们跟着大嫂买房的时候,总价10万。首付的3万基本都是和父母借的。

    那是父母一辈子的积蓄啊

    结果就买一套房首付三万多,月供一千出头再花个两万左右,就能赚到30来万。

    这房地产改革可真太好了

    她们姐俩在这儿说,高战清听到了不免好笑。

    樱花国的那些照片他是看得触目惊心的。真的是都顾不上幸灾乐祸了,就怕华国回头也出现这样的场景。

    上万人在大街上睡着,然后天台上跳楼的人也越来越多

    他看看两个孙女还有赶回来的杜娟。

    杜娟是跟领导争取了一个出差的机会回来的。

    高战清伸手点了她们三个,“你们三个,跟我过来一下。”

    三姑嫂面面相觑,不用她们帮忙招呼一下客人么

    高战清道“来得人不算多,你们大哥、大嫂,还有大伯、大伯母、悦悦、程程足够了。”

    她们仨便跟着高战清到了隔壁他住的院子。

    吕芳正准备过去呢,看他们过来了便道“什么事急着这会儿说啊”

    高战清道“我本来不想多过问的。但刚路过听到灵儿和灿儿在商量卖房子的事了,老二、老三那里也没拿出个章程来。你给老二、老三打电话。正好他们媳妇儿也都在。用两个电话打,让他们都听听。”

    吕芳心头一个咯噔,然后按照他的吩咐同时拨通了两部座机电话。

    相当于让二房、三房开个小会。

    两边很快通了,高战清道“杜娟,你和高煊的首付、月供都是你们自己筹的是吧”

    杜娟点头,“是的,首付是我和高煊的多年积蓄。月供大半是我在供,高煊主要负责生活费。”

    他这么一问,高灵和高灿也反应过来了,“爷爷,您是说卖房子赚的钱不归我们自己所有”

    高战清道“首付是你们父母的多年积蓄,你们的弟弟们难道没有份么一家子骨肉,不要为了钱搞得心存龃龉。要怎么分配,你们两房各自商量。有什么事说在明处事关切身利益,各自都有发言权。最小都上高中的,即将成年。好好的解决这个事”

    一开始吧,高濬和马理惠,高璿和三婶覃敏确实是打着半借半赞助两个女儿的主意。

    但如今真的涨太多了。投入五万左右,净赚三十万啊

    就算算上将来卖房时的过桥费,也就六万吧。

    这样的暴利,三个小的难道就不会有意见

    那是一辈子靠工资都挣不到的钱。

    他们两对夫妻,其实也在商量。毕竟当初女儿是打的借条。

    高煊自己买了,没用家里的份额。

    可高灵还有两个弟弟,高灿也还有一个弟弟。

    他们三个如果一分钱都分不到,将来买房子又很困难的话,确实难免心生不满。

    尤其现在搞房地产改革,将来没有福利分房了啊。

    单位工资又那么低,靠工资买房估计真的难如登天。

    那看着两个姐姐只因为比他们早生几年,早参加工作可以办月供而获取了这样的暴利。是要不平衡的啊。

    高战清道“具体怎么分配,你们自己商量吧。嗯,杜娟,你也跟我们一起过去。”

    杜娟点头,“哦,好的。”

    公婆的钱都借给小姑子高灿买房了,聘礼给了六千。

    这钱她没能带得回来,所以舌头短了三寸。

    但高煊也嘀咕过,说同等家庭条件的人家,怎么也能给儿子、媳妇一笔生活启动资金。

    甚至聘礼一般也不只那一点。

    那样就不用他们夫妻刚结婚就分居两地,去挣香港的高工资了。

    结果父母攒的两万多都借给高灿买房了。

    就算是老大,当年方奶奶不也给买了华侨公寓的那一套房作为婚房就写在大嫂名下么。

    那就是长房的聘礼了。

    虽然说大嫂挣钱太厉害,显得这套房不算什么。

    但如今也要值二十来万。

    如果大嫂只是京大的老师,这就很不错了。

    高灵和高灿只能各自去拿起话筒和父母沟通。

    她们父母的意思也是应该分一些给弟弟们。

    出去之后高战清还道“她们自己就没想过这茬,主动提一下”

    他路过就听到俩丫头在高兴赚了大钱。

    吕芳道“毕竟当初说的是借。不过一家子搞得贫富差距太大了是要失衡的。尤其这钱还是靠着父母的积蓄赚的,消息也都是从澜澜那儿来的。大家确实都有资格分润。不患寡而患不均嘛”

    这还亏得高灵离婚了,高灿还没有结婚。这件事就在兄弟姊妹间解决是最好的。

    不然还得牵涉到她们的爱人。

    高战清没再说什么,他觉得长房在钱上头做事就很漂亮。

    尤其是在给高灵出治疗费用上头。

    但这话他傻了才会在吕芳面前说。那不是挑事儿么

    高战清道“澜澜卖的时候,让她们不要多拖。别这会儿钱怎么分都商量好了,回头房子砸手里了。”

    高灵和高灿那里其实心头有有些犯嘀咕。这是投资,如果没成功逃顶,三个小的给他们分担风险么

    但是,未来她们都离不开家庭的继续支持。

    商量的结果很简单,她们各自的爸妈明显也是想过这茬的。

    说是如果成本是六万,那他们借的三万按兄弟姊妹人头算,其他的谁承担的算谁的。到时候按比例分。

    高灵这边,两个弟弟说知道她得还大伯和大伯母的钱。

    之前要是拿不出来也就算了,但既然卖了房子拿得出来那就先还给大伯、大伯母。

    至于他们以后买房子不够,高灵到时候再给凑一凑就好。

    高灿这里她又没有这样的压力,就是除开高煊剩下两个按比例分。

    这还是把高煊电话打通后,他点头之后的结果。

    高灵原本就知道自己没法靠这套房发财,心里的失落感还不多。

    尤其两个弟弟说,钱先凑给她还给大伯。也还是比较重视亲情。

    而且,到时候他们买房子不够,她当姐姐的给凑一凑也是应该的。

    她现在医院的工作做不了,但诊所她开起来了。

    奶奶没事会过去帮忙解决一些疑难杂症,日子久了诊所的名气就出去了。

    奶奶没空,干错打电话请了两个老同事出山。两位老医生按单双日子在她的诊所出诊半天。

    如今她诊所的生意可好了。

    每个月挣三千应该不在话下。

    人有钱了,就不会太过斤斤计较,整个人都会很舒展。

    不过,确实这也都是靠的家里的资源。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p>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