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共此灯烛光

    郭延铠和赵季青插手西北, 不仅仅是重新整理出军队的实际名册人数这么简单。

    赵青漪还根据夏州大营的日常和自己领兵远行军时的日常, 制定的详细的军队扎营和行军时的数据化用度参考。有这样的参考, 朝廷就可以做出全国各地军队消耗物品的预算,很大程度上防止贪污和浪费。

    她在夏州大营和右神卫军嫡系建立了士兵委员会监查制度,每一个军选十名士兵委员, 以不记名选举产生,任何人不得连任。人员代表必须同底层士兵, 每两年轮换,其过程军官不得插手。

    士兵委员会每年向枢密和兵部上报将士兵吃穿用度、兵械消耗情况、兵员数目和薪俸发放情况,防止如李业之流喝兵血引发兵变误国。

    但是同时,赵清漪主张提高武将驻边津贴,越荒凉危险的地方, 津贴越高, 每年按级别还可以明确的领一笔探亲费和安家费。

    前一条士兵委员会制度还是遭到不少朝臣的反对, 但赵清漪对皇帝说“本朝防止武人作乱, 而用更戍制度。我觉得这只是治标不治本的政策,而且造成了将不知兵的尴尬。而士兵委员会制度, 直达朝廷中央, 就是每一个士兵都清醒地知道自己领的是朝廷和皇上给的俸禄。他们就算遇到上官不公或者扣了薪俸,第一时间想的也不是兵变造反,而是向朝廷申诉。这上下的沟通路径是通的, 有什么祸根就不会堵着,大周江山才能稳固。”

    皇帝当然不是傻瓜,知道这种事有利的地方, 可是正因为上下一通,那些指着军饷发财的官员必定反对。

    于是赵清漪提议西北和右神卫军试行她所提议的制度,等发现问题改善后再推广。

    郭延铠看看自己嫂子,感觉这次回京来,自己本来得意立下大功的,在皇子王爷也是属一属二的了。没有人在他这个年纪能做出更大的功绩来。

    可是这次御前述职奏对,自己又败给了嫂子。他刚刚和父皇讲了一些西北民情、军情和官员情况,又讲了自己领兵的感悟。

    但嫂子详细的军队日常运营的用度数据,这些极有参考意义。她还思考到了军队中的不稳定因素和改进制度,这目的是加强父皇对军队的控制。

    郭延铠只得奏道“父皇,儿臣此次去了西北,却也明白,如李业之流再奸滑,底下的将士却极少有人想反叛朝廷的,只要不短了他们生活的粮饷,他们就安安心当着朝廷的兵。而底下的人不从叛逆,叛逆就没有根基。是以嫂子的提议全是为了大周社稷,儿臣也愿助嫂子一臂之力。”

    郭延崎道“那明年开春,你们先在神卫军中试试吧。西北那边既然有了推行新法的一会儿基础,朕就先准了,这事儿就交给太子。”

    郭延锦站在一旁,这时被点名,忙道“潘大人才干卓著,他人又在西北”

    郭永崎深吸一口气,说“太子,你怎么能丝毫没有了斗志你看看你八弟和你媳妇,魏肃的事与你没有干系。”

    郭延锦说“他是我亲舅舅,我我总之对不住他,父皇,儿臣求求你,你饶了舅舅吧,当初他怕是为了大局。”

    郭永崎道“朕只让他在家闭门反醒,明年再说”

    郭延锦说“可是如今御史都在弹劾舅舅,父皇请看在母后的份上,饶他一命,别的儿臣不求了。”

    郭永崎看着他自责又战战兢兢的样子,又想着现在其他几位王爷的势力都集中落井下石。本来他想要“赵季青”功成身退,但是太子此时要是没有个臂膀,会被他们咬死,所以才继续让“赵季青”存在。

    郭永崎说“太子妃,好好照顾太子,你们都跪安吧。”

    郭延锦、赵清漪、郭延铠从延福宫出来,郭延铠的王府没有建好,成亲要等明年了。但他身上有职,进出宫廷也随意,此时不想回皇子所窝着就和他们出宫。

    郭延铠也劝慰了郭延锦一句,郭延锦面上只挂着一抹尴尬的笑。

    郭延铠反而不好再劝,又问赵清漪“嫂子有那么多主意,路上还留心那些细节,都藏着不与我说。”

    赵清漪道“三日前我派人去左神卫军请你议事,你不在。”

    郭延铠才想起当日是九皇子找他去看自己在修建的王府,还偷偷商量过未来王妃的人选问题。

    “那你可以在别的时候找我的嘛。”

    赵清漪笑道“咱怎么知道我们的英亲王大人有没有诸葛亮的品质,三顾茅庐就能来,只怕要六顾王府,有这个时间,我自己一个人干完了。”

    郭延铠被流氓嫂子揶揄,说“说啥子哩还有,你可别乱叫,我还是郡王。”

    郭延锦这时却微微笑道“八弟有这才干,立了大功,自然能封亲王了。”

    赵清漪也笑盈盈地说“封亲王好,这娶进来就是亲王妃了,不是郡王妃。只不过小八要搁到十八岁才娶亲,也是迟了。”

    郭延铠有些害羞,红了红脸,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是个童男子。

    郭延铠道“谁稀罕了,也不知父皇会指个什么人嫂子,要不你帮我挑一个”

    郭延锦微笑道“宫里有诸位娘娘呢,哪里轮到婉妍给你挑了。”

    郭延铠一击掌,叹道“她们的眼光我才不放心呀”

    “你确定,你放心我给你挑”

    “你该不会挑一个像你一样无赖的吧”

    “想多了吧”

    郭延铠想了想,说“要不,嫂子把初六送我吧。”

    “初六又没有卖身给我,她跟着我是她自己也想来玩玩。我有什么权力决定她的事。”

    郭延铠委屈“凭什么都有自干五来给嫂子当丫鬟。”这些新词,熊孩子还学到不少。

    装逼乾坤组可是卖相好,并且精于轻功和音律,初六既然是坤组之首,当然是综合指数排首位的。

    郭延铠原来以为初六和六二是两个少年,她们天性聪颖,扮少年也是有样学样,得赵清漪七八分真传。

    但是回程路上,初六来了月事,到树林中方便换洗,郭延铠刚好也去方便,那时初六幸好已经穿好裤子了。

    但是郭延铠过去一看,有血,还有丢在地上的“绷带”,惊叫说“初六,你受伤了”

    初六“”

    “我给你看看”

    “滚”

    “你你把话说清楚我一片好意你怎么骂人呢”

    初六尴尬得要死,就要走,郭延铠是拉住人的袖子不依不挠的,初六气上心头,就给他尝了连环腿,还扫到了命根子。

    初六哪里管他是什么王爷,除了赵清漪,她不把任何朝廷中人放在眼里。

    何况是她鄙视的猪哥郭延铠。

    郭延铠怀忿在心找了赵清漪理论,说她的下属太不像样了,又告诉她说初六受伤了。

    后来赵清漪弄清楚怎么回事,才委婉地表示初六是女生,郭延铠要有君子风度,他又没有造成重伤残疾。

    郭延铠听到“重伤残疾”才能理论也是醉了,这护短霸道成这个样子。

    郭延铠一点都不大度,就想将人弄来,然后展露男子的威风霸气,丫鬟女人之类的就得听话。

    然并卵,回京都后,他通常也见不着人了。

    赵清漪和郭延铠回到东宫,用膳后共守灯烛光。

    正值年底,白天还暖,可是入夜后气温降得很快,此时虽然关着窗门,烛影仍然像是被屋外的寒风震动了似的。

    听得外头的急风,郭延锦叹道“又是一年了,岁月无情。”

    他竟不知这一年是怎么过得,只能老老实实,因为他明白,如那几位王爷,每每吃相难看,事实上都被郭永崎厌弃。

    这东宫却是他的牢笼,他渴望飞出牢笼展翅翱翔。他是不是该感谢父皇要保他,而让赵清漪当了赵季青。

    可是却让他夫妻长时间分离,为了权力和自保,他也不敢提什么生儿育女。

    赵清漪却豁达许多,说“岁月无情,相聚就是有缘。”

    “婉妍,你后不后悔嫁给我”

    “我从来没有嫁给过你。你我现在的身份,根本也没有选择。听说越压抑的人越渴望权力。你在这太子的位上呆了这么久,该是很想当皇帝吧。”

    他俊目温淡,看着她半晌,淡淡道“是。”

    “左右你近几年是不能当皇帝的,何不花时间去认识一些,社会发展规律。从秦朝以后,王朝更叠,至长者不过三百年,究竟是为什么。从古至今,因为天下情势不同不断改革创新制度,你将来当上皇帝后,为后人留下什么,你死后史书上记载什么。”

    郭延锦道“如果不能当皇帝,想这些有什么用”

    “等你当上皇帝再思考这些,你也只是一个很普通的皇帝。你现在不会受害,是该跳出权术的眼光看待天下了,耐心积累你的学识、眼光、计划。所谓权谋,说难听一点,到底只是同一个王八池子撕咬罢了,能跳出池子才是龙。”

    “如此,皇帝还是个苦差。”

    “你想当昏君和大权旁落,当然可以当酒色之徒。”

    郭延锦坐下来,笑着说“罢了,有你陪我,苦就苦点吧。”

    看着灯光下的美人,他还能守这一段时光。

    赵季青的身份还是保密了六年,这六年里,郭永崎还是多次错开几个王爷和赵季青碰面的机会,又警告过知道秘密的诚王。

    也是这六年里,赵季青她位居右神卫军都统,练出了一支虎狼之师,军演时,京都其它军队无一个是对手,因为军队制度的建设逐渐显出效果,加封“镇国将军”爵位。

    永盛二十六年,西羌新皇登基第二年,稳定联合内部,整军备武,卷土重来。

    赵季青和郭延铠请战,两人是老搭档了,左右神卫军带兵出征,而太子亲抓军备和粮草。

    细过近两年的苦战,大周军队由赵季青和郭延铠亲率来去无踪的特种精骑兵,运用一些赵季青训练出来新战法渗透偷袭、洗掠补给、设陷阱、下毒,以及亲巧携带的新武器,把驻地靠近大周的各效忠西羌王的部落打得七零八落。

    这种以国力财政为基础,“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积累两年,西羌王近处可用之兵越来越少。西羌人口本来就少,没有人,怎么占地,没人没地何成国

    到永盛二十九年,镇国将军赵清漪亲率神卫军和西北军攻破银川城,西羌灭亡。

    西羌少许残兵西逃北窜,大漠无垠,朝廷对此却没有办法了。

    朝廷在银川设了归化军路,命姚荣为归化军路的节度使,节制原来整个西羌境内的军队,而布政使则另外委派。

    郭、赵二人在回朝之前,赵清漪收到郭延锦的密信,皇帝身体越来越差了,如今就想他生个儿子,赐了两个良媛给他。

    皇帝也有意让她恢复身份回朝生皇孙。想让她以军功抵了蒙混满朝的事,虽然这事皇帝也有份,但是朝臣知道一定都是说她不对的。

    按说她的军功封国公都是足够了,而郭延铠也足够封铁帽子王。

    赵清漪想到朝廷圣旨上的意思,跟着她这么多年在一起的将领,都要驻在西北,确实是除掉她的兵权,让她回去当太子妃了。

    便在给郭、赵二人践行夜宴上恢复了女儿装扮,除了郭延铠,满场呆若木鸡。

    还是郭延铠说“赵季青本是女子,是我的嫂子,三嫂,太子妃。因父皇惜才,本来想她在禁军中指点武艺的,后来”

    后来的事大家都明白了。

    这么多年的上司,好兄弟,师叔祖,居然是女郎

    姚荣在军中多年,姚芙如今牙齿无碍在诚王妻妾中混。

    诚王对他也有拉拢之意,但是姚荣并不看好他,如果不效忠太子,姚荣也会选顶头上司郭延铠,实力显然比诚王大。这种从龙,胜算还更大。

    仕途通畅,他也并不贪一个国舅之位。

    国舅又不是官位,不能世袭,况且也不一定是他外甥当下下任皇帝。

    此时姚芙曾对赵清漪受宠当上太子妃的种种愤怒漫骂,姚荣也只觉得是妹子娇宠太过,女人心眼小。

    赵季青只怕从来没有把她小姑娘的一句话放在心上,不然当年自己微芥之时,对方知道他的身份不会毫无芥蒂。反而因为是“同乡”,说着淮南口音的官话都觉得亲近。

    一起共事这么久,他的功绩和官场人脉都是建立在“郭延铠赵季青”集团上的,哪里能因为一个后院娇纵的妹妹而放弃自己的所有,去拼命怼自己的上司之一就算要背叛,也要足够的好处,并且给他信心能瓦解这股势力。

    所以姚芙当年的不甘不平的态度,姚荣也没有放心上。

    郭、赵回朝,皇帝撑着身子上朝,灭国之战,是世宗之后第一武勋,自然要大肆封赏。之前留在西北的将领都升官了,这时回来的郭延铠被封铁帽亲王。

    可是朝上却没有宣读封赵季青爵位的圣旨。

    皇帝问“赵季青骑射武艺如何”

    众臣称“世难有敌手。”

    皇帝问“治军才干如何”

    众臣称“本朝卫、霍。”

    皇帝说“不对,本朝木兰也。”

    太子上前说“赵季青是孤的太子妃,我们夫妻因国事分离多时,终可团圆了。”

    满朝哗然,赵文广当廷昏倒,马上抬上去看太医。

    但是此时也没有人有底气出列指责赫赫武勋的赵季青。

    朝廷是个现实地方,最讲究实力时机,礼教最森严的明朝还能有秦良玉,本朝礼教还不是很森严。

    作者有话要说  还有后记番外。

    我想写悲剧,最符合皇帝人设。

    当然不是女主伤心于男人出轨、小三抢人什么的,她永远没有这个闲心。

    是另一方面的悲剧,是政治理念和环境,是帝王阴狠的心理和赵永没有屈服的心的冲突。这显然更有深度,但是怕被读者敲死。

    赵永远不会收拾钗环,守着后宫,得意于男人的宠爱,以他为天。

    不会苦求“一生一世一双人”,互相尊重仅是在一起的基础配制、基本条件,不用强求。男人反对就是彼此不合适,就像是一个中国的建交基础一样,做不到就断交,中国从不啰嗦。

    你不错,我更不差,你君临天下,我天地浩荡。

    当然也有金大腿的关系,不过也并不是有金大腿的人就能成功。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p>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