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144

    这话, 夏谦语气虽然有些不若往常明朗, 但却让黎青颜心头又重重跳了几下。

    好像是看到了夏谦的另一面一般,有些霸道, 又有些傲气, 还有点孩子气。

    黎青颜不由想,难道谈恋爱时候的夏谦同正常时的他不太一样

    不过, 想到自己恋爱时和正常时也不太一样,遂不过一会,黎青颜便释怀开来。

    而这边, 因为黎青颜手指伤口的缘故, 夏谦倒是把“不让黎青颜刺绣”一事, 暂且先搁置,从袖口里,掏出一盒白瓷小瓶,往黎青颜手指上倒出了一点透明的液体。

    十个指头皆是弄完, 才是罢休。

    见夏谦动作,黎青颜知道, 夏谦该是在同她上药, 但上完药之后,她十个指头并无任何变化, 神色有些奇怪。

    “阿谦,你给我上的是什么药”

    夏谦这才抬了抬眼皮, 回道。

    “类似于美容养颜消除疤痕一类的药。”

    想着想着, 夏谦又把药瓶拿了出来, 往黎青颜方向推了推。

    “脸上也可以用的,我师父说,若是女子用以擦脸,可保四十宛如二八。”

    黎青颜一听,瞳孔一下子放大了些,眼神落在桌上的白瓷小瓶上,眼底有些微热。

    这这不就是现代的祛皱祛疤一类的护肤品吗

    而且还能保证四十岁像二八年华一样

    效果可比现代宣传得天花乱坠的昂贵护肤品还要来得厉害。

    因为是太叔子言明,黎青颜很是相信这一类在了扮演高深莫测角色说的话。

    手指左右动了下,眼神看向白瓷小瓶有些炙热。

    索性,夏谦也懂黎青颜的想法。

    “阿颜且好生收着吧。”

    黎青颜眼珠转了转道。

    “那怎么好意思。”

    话虽这么说,眼神却快黏在小瓶子上了。

    最后两人半推半就,还是把瓶子给到了黎青颜。

    当然黎青颜后尾更是信誓旦旦保障说以后夏谦的荷包她都包了。

    当时夏谦的脸色不免有些黑沉,他明明初心是不想让黎青颜碰刺绣受伤的。

    不过,这回黎青颜是看了出来,再三保证绝对注意不会伤到手,才得了夏谦勉勉强强的同意。

    接下来,两人正式开始准备看戏。

    黎青颜先前同秋平说的话,并不是假话,她可是真得了烟雨先生给她派发的任务。

    今日本是早定好同夏谦约会的日子,谁料临到头前两日,烟雨先生却说这日想带她去观景体悟生活。

    这也是烟雨先生同黎青颜的授课内容之一。

    不得不说,烟雨先生虽是个古人,但教书方式有些却比现代的还要新颖,让黎青颜受益颇多。

    好比,这一回的“观景体悟生活”。

    讲的就是三个方面的内容感受,观景,体悟,生活。

    观景,观山川之景,观河流之景,讲究舒展洗涤心灵,保持住学习该有的精气神,同时从景色之中,感触触动,从而做下文章。

    生活,便是游走于市井乡野,或是听一段时政,或是听一段江湖趣事,再或者去了解一段过往的案卷,抑或是只是简简单单喝完粥,从这生活中的小事大事,去觉出有趣有意义的想法。

    体悟,便是这两者的基础上,从浅层次的想法,追逐拔高,往更深层次的想法去理解,从而提高人的思想高度。

    三者是相辅相成的作用,有点类似于黎青颜现代所知的“1 12”的概念模式。

    而且烟雨先生还是照顾到方方面面,既超脱于俗世,又融情于凡尘,最后再去学着升华。

    因为黎青颜现代本身也是一个教育工作者,所以在一方面接受烟雨先生的教导同时,也会从自身从业的角度,去看待烟雨先生的教学模式,两种完全不同的体悟,让黎青颜对“育人”本身又有了很多新的体会。

    总之,成为烟雨先生的关门弟子,倒是一件真正极其幸运的事。

    不过,这一回的“观景体悟生活”,黎青颜倒是没法去。

    虽她热爱学习,可早先既然答应了夏谦,断不可改。

    再者,她只是一个普普通通偶尔想谈谈恋爱的优等生。

    为了恋爱,荒废学业,黎青颜本来心头是有点不太舒服的感觉,但很快这不舒服的感觉,在烟雨先生布置了一轮作业后,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黎青颜还记得,当时她腆着脸去同烟雨先生请假,烟雨先生问了问原因。

    黎青颜倒不是说去玩了,只是说同夏谦提前约好。

    当然这理由黎青颜也是硬着头皮说的,毕竟你竟然为了一个夏谦,敢放烟雨先生鸽子,这放在外人眼里,完全是会令人震惊的事。

    黎青颜原以为烟雨先生会劈头盖脸对她一顿骂来着,谁料,他听完之后,只是微微捋了捋胡须道。

    “既然你要去悦游原,便去听个戏,论一下戏吧。”

    黎青颜大松了一口气,没被烟雨先生臭骂已是万幸,至于作业,留就留吧。

    可黎青颜觉得没什么,夏谦听完烟雨先生的布置,清冽干净的眸子倒是微微凝滞,嘴角下抿。

    将烟雨先生破坏他约会的事,暗暗记在心头。

    下回,可得好好找这位老先生喝喝酒才是。

    值得一提的是,烟雨先生最不喜欢喝酒。

    所以,眼下,黎青颜便是要完成烟雨先生的任务。

    梨台一般一下午会有三场戏。

    烟雨先生的意思,是她随意摘取一段戏来论便好。

    黎青颜想先琢磨一下这三场戏都有哪三场,才好提前做好选择,论哪一场戏。

    与此同时,两人亦从屋内,走到了外面的木质阳台栏杆边上,以此能更好地看清底下上演的戏。

    然后她侧头问了问身旁的夏谦。

    “今日这三场戏,方才你可有听梨台的下人提及”

    黎青颜说着说着,恍然间想起,一路走来都没有看到听到哪里有今日戏目的信息。

    夏谦一听,倒是有些哑然。

    “阿颜看来真是不常听戏,便是我出身江南,也知梨台之戏,戏目从不会在开场前露出,也由此梨台之戏更为受人关注和期待,甚至坊间还有盘口以梨台所演之戏目来开赌,听闻有那常年看戏的客人,因此得了不少金钱,倒也颇为奇趣。”

    黎青颜还真是第一回听说,只觉这梨台的做法有些意思,颇有几分巧思,有点像现代社会招揽客人的独特营销手段。

    不过在这里便是能看到,足以证明这背后的老板十分聪明。

    于是,黎青颜赞叹了一句道。

    “梨台老板,心思着实巧妙。”

    话音一落,一旁的夏谦,不知为何,轻轻地勾了勾唇。

    没过多会,梨台倒是陆陆续续进来了不少人,将底下的散座,甚至于黎青颜楼下的那些包厢做的满满登登,这架势,颇有几分黎青颜在现代看相声的感觉。

    只是台上没有桌子。

    不过,奇怪的是,其他楼层的包厢都满了,偏他们这层的包厢,就只有黎青颜和夏谦两人在,这让黎青颜莫名有一种包了一整层“甲字房”的土豪之感。

    但却不知,为何其他“甲字房”无人。

    黎青颜正想着是不是梨台最近达官贵人来的少了,还是今日世家子弟小姐们有什么活动,没多少人来此看戏,耳边便听到夏谦清朗的声音。

    “阿颜,开始了。”

    黎青颜瞬时将目光投在了底下的高台之上。

    这第一场戏,倒是十分经典的开场,就连现代的黎青颜一看都知道是什么戏

    窦娥冤。

    讲的是寡妇窦娥,被无赖陷害杀害无赖的父亲,昏官毒打窦娥,她依旧不招,结果昏官毒打窦娥的婆婆下,才导致窦娥屈打成招,认了罪,判以斩首。临刑前,悲怆的窦娥,极其愤怒又悲痛。所以,她许下三桩古怪的誓愿一是斩下她头的刀口血要溅挂在旗枪上的白练,一滴血都不落地,二是六月夏日,大飞雪,三是窦娥所在之地大旱三年。

    窦娥冤屈实在太过,终使这三桩古怪的誓愿一一实现,最终凶手也得以严惩。

    黎青颜匆匆看完这一场戏,倒是同话本子里还原得所差无二,而且最为精髓的是在六月飞雪那一段,天空中还真飘着雪下来。

    甚至离得近的观众们,还能感受一阵凉意,神色颇为惊奇。

    黎青颜和夏谦在高台之上,看不真切,但古代可没有人造雪,这点黎青颜十分明白。

    所以只奇怪道。

    “明明不是雪,为何会让前排的观众们感受到凉意呢”

    这话落在了忽然进来,给两人换茶的小厮耳里。

    小厮笑了笑回道。

    “这位客人有所不知,我们梨台的戏,讲究一个真,所以,这雪是采集了细小的白花,剪成小雪粒的模样,然后静置在冰库里,待演出之时,再快速取出,作为道具洒落其下。”

    时近秋日,冰价不贵,但夏日可不一般,黎青颜略挑了挑眉。

    “你们夏日亦是如此”

    小厮脸上笑容不变。

    “自然。”

    黎青颜不由咋舌梨台老板的大手笔,花那么多钱弄一冰库,就是为了给道具降温。

    不过,能在悦游原建一个唱戏的梨台,还屹立这么多年,经久不衰,这幕后老板恐怕也非富即贵。

    但好似并没有人清楚梨台幕后真正的老板是谁,明面上的那位,底细倒是清楚,不过是一位曾经的红角。

    但要说一唱戏的红角,能有如此大手笔,黎青颜是不信的。

    任谁都是不信的,

    所以那位“红角”老板,大家也都知道不是真正的老板。

    可这么多年,谁也没能打探清楚梨台背后老板的底细,倒是越发为梨台增添了几分神秘。

    思绪回笼,黎青颜虽然惊诧了一番,梨台老板的大手笔,但琢磨了下窦娥冤这场戏,不是太戳她的心思。

    虽然窦娥冤这场戏,极其突出了窦娥的女性身份,但主旨还是讲的是官场罪恶,百姓无处伸冤的悲惨境地。

    也是一个很好的论点,只是不太符合今日黎青颜的心情,总感觉过于沉重了些。

    便是论戏,也要讲究个缘分,论她想论的戏之主题。

    黎青颜想了想,在稍坐片刻后,便开始等待第二场戏的开始。

    说缘分,缘分便到。

    这第二场戏倒是极其戳黎青颜此刻的心思。

    是西厢记。

    讲的是,书生张生与相国小姐崔莺莺在丫鬟红娘的帮忙下,冲破各种阻挠,终成眷侣的美好爱情故事。

    划重点,爱情故事。

    黎青颜下意识瞥了身边的夏谦一眼,对嘛,这才是适合两个热恋中小情侣该看的戏。

    古代之戏,如同现在的电影。

    爱情片自然是小情侣们的首选。

    虽然这里没办法看电影,但既然是约会,黎青颜还是想看一些像是小情侣该看的戏。

    看来,她今日运气不错,梨台正是上演着她所期盼的爱情故事。

    黎青颜下意识勾了勾唇,却没看到一旁的夏谦也微微弯了弯唇角。

    看来,阿颜很满意他选的戏目。

    嗯,他选的。

    谁也不会想到,梨台背后的真正主人,便是黎青颜身边看似单纯无害的“夏谦”。

    而他当初接手梨台,是将梨台用以收集情报而用。

    这事,知道的人不多。

    而烟雨先生同夏谦熟悉,知道梨台是他的,所以先前插了一个窦娥冤的戏目进来,想让黎青颜论这场戏,没曾想,被黎青颜嫌弃太过沉重。

    而西厢记倒是夏谦选的,不是为了让黎青颜论戏,只是说两人到底是第一次约会,总该有这些才对。

    夏谦的所作所为,不过也是为了让黎青颜不会败兴而归。

    其实,表面上这场约会,是黎青颜在安排,其实,两人都为了有最完美的约会体验,暗戳戳动了不少心思。

    果然,黎青颜一场西厢记看下来,嘴角止不住略有上翘,尤其是张生和崔莺莺最后成亲的那一幕,眼神划过几分激动,如果不是为了维持原身高岭之花的形象,她都想去挥舞着荧光棒在台子底下疯狂打ca,虽然古代没有荧光棒,她去鼓个掌还是可行的。

    太久没看电视剧的黎青颜,难得在一个古代戏目里感受到追“荧幕c”的乐趣。

    黎青颜一边看着底下的男女主角绽放出一点点微不可见的“姨母笑”,一边同一旁的夏谦道。

    “崔莺莺穿上大红嫁衣可真好看,难怪张生对她一见钟情,几番惦记,阿谦你说是与不是”

    “不是。”夏谦回的简洁而明快。

    黎青颜下意识愣怔转头。

    “嗯”

    不解夏谦为何否定。

    明明就很好看啊,阿谦的审美怎么跟她不同步呢

    黎青颜心头一堵。

    似乎感受到自己将美好的东西要跟男朋友的分享,却被男朋友无情批判的挫败感。

    但夏谦的下一句,却让黎青颜瞬间开心,开心到什么都想不起来了。

    因为夏谦说

    “阿颜穿上大红嫁衣才是最好看的。”

    “谁也比不得。”

    两个第一次谈恋爱的男女,说到婚嫁之事,虽是偶然,也不由让反应过来的两人同时有些脸颊泛红。

    但很快又被二人掩饰了过去,不得不说,有时候黎青颜和夏谦默契起来,还真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竟然同时起了一个“今天天气挺好”。

    对比好似快要下雨的阴雨云,这个理由真是蹩脚到不忍直视。

    幸而第三场便是来了。

    说到这第三场戏,夏谦脸上难得的羞涩微滞,这倒是底下人新写的戏本,不是先前那两出经典戏目,而是他们梨台的人自己写的戏,这是梨台的又一个传统,每三个月会出一台自制戏,这也是另外一个同别的戏园子不同的地方。

    更是受到观众们最为期待的一场,毕竟是完全预想不到的剧情发展。

    所以,慕名前来的观众自然也多。

    如果黎青颜知道这点,就不会怀疑“甲字房”无人,是因为达官贵人少了。

    这些达官贵人们,如今全部挤在了“乙字房”,也是“甲字房”下面一层。

    理由是,“甲字房”在装修,才免于达官贵人们闹场。

    事实上,“甲字三号房”的位置,巧妙而又隐蔽,能纵观俯瞰底下的全部,却又不会被旁人发现,即使是站在阳台的黎青颜和夏谦。

    而黎青颜尚且不知,“乙字房”如今有一位她完全没预料到的人出现。

    端庄大气的芙蓉面,于室内悠闲地喝着茶。

    直至身边的丫鬟提醒着,下一场便是第三场的重头“自制戏”时。

    元瑾芙才让丫鬟取来面纱,戴在面庞之上,走到了阳台。

    今日不巧,“甲字房”在装修,不能去最好的“甲字三号房”观戏,有些影响元瑾芙的享受。

    她不若别的大家小姐,私下爱摆弄花草女红,元瑾芙就一个比较符合夫人们的爱好

    看戏。

    其实话本子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但眼看的和耳朵听的,似乎更加形象生动。

    这也是元瑾芙爱看戏的原因之一。

    早先,她便知道今日梨台有“自制戏”,这便舍下一众贵女的无聊聚会,转道来了梨台。

    没过多会,第三场的戏便拉开了帷幕。

    只是元瑾芙一开始一脸期待,看到最后,却是失望之极。

    只觉这完全不是梨台“自制戏”该有的水准。

    言语间,便是要起身去找管事,问问这是什么情况。

    写的是什么烂本子

    事实上,这一场讲的是一个自小喜欢读书的女子的故事,读书其实对于古时女子是锦上添花的东西,便是未出阁时以才学立名,能得一声“才女”称呼,但在出嫁之后,能否主持好中馈,才是最得看重的。

    可这个女主角是真喜欢才学,所以在其母亲,让她学习管家之术,放弃书本时,女主角并不愿意,所以,她嫁过去后,虽然才名了得,但不会管家,无法成为男人背后坚实的后盾,夫妻感情也日益减淡,最后落得夫君寻美妾,自己抑郁而终的下场。

    表面上好像只是一个普普通通女子的一生的故事,但事实上这个本子添加了很多写作者的个人情绪,比如极力夸赞主持中馈之术,反衬才学之于女子的无用。

    也许主笔者一开始的初衷,是希望女子们看到这出戏后,能更多地好好去学习中馈之术,为以后做贤妻良母做打算,但却拿才学做了踏脚板,这是让自小爱读书的元瑾芙不能忍。

    才学怎么就成了无用之物是,女子一生的追求是其为嫁人,但以元家对元瑾芙的疼宠,给予了她寻常女子未曾见过的世面和眼界。

    主持中馈,自然是要学的,可读书对于元瑾芙而言,更是像呼吸一样的必须物,甚至如果说嫁人,便要元瑾芙不读书,那她绝不会去嫁人的。

    当然,这是基于元瑾芙有一个强大的家庭背景,即使混吃等死当个懒姑娘,也有人能养得起她。

    而元瑾芙嫌弃这个本子烂,还有个原因是因为这个本子的结尾,女主角的夫君另娶了一门填房,这位新上任的继室,是个主持中馈的好手,没过多久就把家里打理的井井有条,夫妻感情逐渐和睦,收获了圆满大结局。

    怎么有才学却无主持中馈能力的女子,就无法收获幸福了呢

    这在元瑾芙看来,略带几分歧视之意。

    正巧那个主笔者被元瑾芙叫了过来,为其避嫌,主笔者在外面阳台,而元瑾芙则在里面屋内端坐,中间还有丫鬟传话。

    丫鬟很快传达了元瑾芙的意思。

    “为何如此贬低有才学而无主持中馈能力的女子”

    那位主笔者虽然想敷衍而过,不想得罪元瑾芙,想着就认个错得了,谁料元瑾芙非要听个明白原因,主笔者没招说了实话。

    “女子嫁人自古以来便是头等大事,若一味追求才学,而不学中馈之术,自然难以家庭和睦,而且才学在嫁人之后,只得平添个夫妻情趣,教习子女,凸显名声,问其根本,完全无实质之用,到底过于虚浮。”

    主笔者的意思很简单,才学对于女子锦上添花可以,但若是本末倒置则不行。

    元瑾芙听到前半句,虽然听着不舒服,但到底可以理解,但后面半句,说才学完全无实质之用,元瑾芙略微有些忍不住了。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p>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