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心黑

    正月很快就过去,数九连天也数到了七九与八九。

    按照往年的惯例,七九的时候,临江县这边的那条大江就已经冰雪消融了,江滩上都不会结冰,完全可以行船,八九的时候燕子都会从南边飞来。

    可这一年的七九与八九还在飘着鹅毛大雪。

    有人前一年不信邪地种下了冬小麦,眼下眼看着已经到了冬小麦发芽的时候,结果地皮还被雪覆盖着,刨开雪一看,别说种子发芽了,前一年种下的种子都被雪埋着捂烂了。

    老祖宗说的是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可上一个冬天不只是给小麦盖了三层被啊,那是三天两头就给小麦加被子,哪种小麦能顶得住

    冬小麦没种出来,很多地方的老百姓就开始忧心,并且寄希望于种植其它的粮食。小麦种不出来,高粱总能吧,实在不行玉米也成,喝玉米糊糊也能管饱

    可甭管种什么,都得老天爷开眼,不要再没完没了地下雪啊

    老百姓们整天都眼巴巴地看着天上,就盼着那雪能够少一些,最好是连着出许多天的大太阳,把地上的雪都给化上一化,好让他们把种子种到地里头去。

    这么一等,就在等待中过了二月,三月也跟着过了大半。

    下雪的次数倒是稍微少了些,但一旬里肯定还是要下一两场雪的,太阳隔三差五出来一次,天气总是灰蒙蒙的。

    最让老百姓心寒的是,下雪的次数虽然少了,但天气却没有转暖,冷意依旧直钻骨髓。

    夏家庄与李家庄的好些人家索性都放弃种自家的地了,他们安安心心在夏晚棠的那农场、牧场、鱼塘中干活,妇孺们也没闲着,为了赚点儿买炭石的钱,夏家庄的妇女小孩都把周围的地皮给掀了一遍,所有能拔下来的草都被薅走编草席了,甚至还有人进山去薅。

    雪下的次数少了,路自然就没那么难走了,不需要像之前一样每天都得扫雪,往来的游商也渐渐多了。

    只是有别于去年那些游商们来买无骨鱼、买锦鲤以及买棉布与棉花时的情况,原先那些游商们穿的都挺简单,只要冻不着,就会尽量少穿,可今年来的游商却是个个都把自己裹成了球,恨不得将被褥都给裹在身上。

    夏晚棠听游商们说,那些被富贵人家养在池塘中的锦鲤基本上都冻死了,许多富贵人家已经派人打听了,说是等天气转暖之后,第一时间就得买到新的锦鲤,好放到池子中去养着,那些游商们还让夏晚棠提早准备好锦鲤,可别等到富人们要买的时候却一条都拿不出来,到时候这送上门的买卖就做不成了。

    带这些口信儿过来的游商不少,夏晚棠听的时候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完全没把这些游商的话当回事放在心上。

    这小冰河期至少也得三年才能过去,她还能在鱼塘中闲养三年的锦鲤锦鲤到了该出塘的时候,就得出塘,否则就会养的体态臃肿,美感与口感都会丧失。

    夏晚棠想着,等什么时候吉凶镜显示这一场小冰河期要过去了,到时候她再养殖锦鲤也来得及。

    当务之急主要还是养殖肉食鱼类。

    无骨鱼名声在外,游商们得知夏晚棠的鱼塘里还产出无骨鱼后,纷纷前来采买。只不过如今这冰天雪地中的采买方式也与之前不同,之前是准备好带盖子的水桶,将捕捞上来的无骨鱼放到水桶中养着,无骨鱼好动,水桶上面的盖子时常打开几次,给无骨鱼透透气,多数鱼都不会在路上被闷死。

    而如今,游商们带走的都是冻鱼将活蹦乱跳的鱼儿从鱼塘中捞出来后,放到水桶中蘸一次水,往门口站一遍,再蘸一次水,再往门口站一遍接连来个三四次,鱼儿就会被冻成硬邦邦的冰鱼,好似穿了一条冰衣一般。将穿了冰衣的鱼儿丢到完全放置在露天中的水桶中,用不了多久,冰鱼的里里外外就都会冻得梆硬一片。

    因为夕夕渔场连着产出了不少鱼的缘故,夕夕渔场跟着升了好几级,不仅可以再次缩短鱼类养殖时间,而且还解锁了不少新的鱼种。

    夏晚棠这次选择的是一种名叫清江鲟的鱼,同样是无刺鱼,只不过同无骨鱼相比,清江鲟的肉质自带一定的咸味,属于半海产,而且清江鲟的肉质要比无骨鱼的肉质略微肥厚一些,更适合炖鱼汤吃。

    夕夕农场也跟着升了许多级,夏晚棠为了让自家农场表现得不算太过惊世骇俗,拿出了许多本地人见都没见识过的主食品种,而且还再次囤地,扩大了耕种面积,这样才没有浪费夕夕农场的种植加成。

    至于夕夕牧场,夏晚棠有想过专程养殖鸭子与大鹅,毕竟羽绒服的保暖性也远胜于棉衣,可是考虑到羽绒服的制作工艺实在复杂,夏晚棠只能作罢,专心将夕夕牧场用作肉食养殖。

    除了冻鱼之外,冻肉也成为了游商们喜欢采买的东西。

    这年景不大好,外面冰天雪地,养在院子里的牲畜就算有一身皮毛,那也很难活下来,唯一能存活下来的就是鸡了,放个箩筐在屋子里,只要人冻不死,鸡也不会被冻死,而且鸡与鸭不同,鸡没那么吵若是在屋子里养鸭子,每天嘎嘎嘎能烦死人。

    像猪这种生物就更不适合养在屋子里了,臭烘烘的,若是把猪养在屋子里,那屋子人就别想着住了。难不成还能为了养猪单独点一个炭石炉子给猪取暖

    眼看着家里的囤粮所剩无几,老百姓心中积聚的怨气越来越多,东鲁这边的民风尚好,虽然有民怨,但没闹腾出什么大事来,可紧邻着东鲁的幽州就不一样了,据李淳奕所说,幽州那边已经出现了不止一股民间起义的势力了,那些人说是因为昏君无道才引得上天震怒,唯有打进汴京城,将昏君从龙椅上赶下来,这样才能平息上天的怒火,才能让太阳出来。

    李淳奕心有戚戚地说,得亏临江县老百姓的日子还能过得下去,没出现什么义军,不然他很可能要像幽州那些赈灾官同僚一样被义军拉去杀头祭天了。

    汴京城内高居庙堂之上的那位也心急啊,关键时刻,他想出一个骚操作来你们不是说上天震怒是因为我是昏君那我就找钦天监的人往外放话,说上天震怒是因为刁民作祟,然后再拉出几个义军起势之地的赈灾官来杀头平息民怨,杀鸡儆猴的措施之下,还有几个人有胆闹事

    至于这些东西究竟是不是钦天监测算出来的,那不重要,皇帝让钦天监测算出什么结果,钦天监就得测算出什么结果,否则就砍了这一群人的脑袋,换一些有眼力见儿懂得审时度势的人上来当钦天监监正。

    汴京城内的朝廷鹰爪出手,以雷霆之势将那些闹事的义军全部处死,再将起势之地的赈灾官全族上下都拉去砍头闹哄哄的幽州很快就冷静下来。

    李淳奕同夏晚棠说起这些时,脸色煞白一片,“怎么能这样,因为一个地方闹事,就杀了那么多的人如今人人自危,县衙之地举报成风,但凡有人敢说一些大逆不道的话,立马就会被人举报至县衙,轻者挨板子,重者直接下到大狱中去。”

    夏晚棠心里跟着凉了三分,但她理智犹在,能看出庙堂之上的那位是什么想法,也借此看清了汴京城内那些权贵的真实态度。

    天灾降下,粮食定然要减产,分到每个人口袋里的粮食就指定会变少。权贵们手中掌着银两,但真正掌握粮食的却是农民,农民们眼看着粮食产不下来,会舍得拿粮食换银子吗

    不会。

    真到了那个时候,只能去抢,去掠夺,去以权势压人。而这样做的话,势必会引起反抗。只要农民反抗,就会有冲突,冲突就一定会导致血光届时,就算权贵拿到了粮食,那也难免会背上一世的骂名,遮羞布也会被扯下来,再也无法满口仁义道德地去站在道德的至高点上贬低他人。

    那些权贵们深谙一个道理,当粮食不够天下人吃时,解决办法只有一个,那便是死人。只要人死的足够多,人死到余下的粮食够大家吃了,那便姑且算是死够了。

    多么残酷,多么鲜血淋漓。

    夏晚棠摒弃了心中的所有想法,留一片空白的内心,她同李淳奕说,“做好自己的事情就是。外地受灾,临江县目前看着影响还不算太大,你试着推广一下棚屋,看能不能让老百姓在各家自己搭建棚屋,就算种不了别的粮食,种点地瓜这些还是可以的,还有小葱与蒜苗,家里都能种。”

    李淳奕眉头紧锁,道出了自己的担忧,“我担心临江县这边受灾不严峻的事情传出去后,会有灾民涌过来凭我们那小农场小牧场,在临江县看着挺大,但同汹涌的灾民洪流比起来,根本不是一招之敌,轻而易举就会被冲垮。而到了那个时候,临江县便危如累卵了。”

    夏晚棠嘴角一抽,心里憋出个坏主意。

    临江县变成了香饽饽,整个清平府都跟着受益,清平府那么大,拿清平府来当垫背的,应当不影响吧

    她给李淳奕出了个主意,“你去给府赈灾官写一份折子,陈明棚屋室内种植的利弊,力争将棚屋室内种植给推广出去。这样一来,老百姓手中的吃食或多或少都能添上一些,就算真有流民冲来,那也是朝着清平府去的,落在临江县头上的流民压力就会少上很多。”,,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p>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