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第 112 章

    第一百一十二章

    攻城之战如火如荼。

    聂延璋与恪王分别坐镇各自营内, 随时听禀战况。

    到底是聂延璋这边好消息多,探子几度来报,九门全部守得是固若金汤, 恪王的军队一点都攻不上来。

    不久后, 来了一道预料之中的坏消息。

    探子说“太子,逆王以火箭烧城了。”

    幸而这件事早就预备了应对之策, 虽是坏事, 倒也不至于于事无补。

    聂延璋道“吩咐城内所有兵士帮忙灭火。”

    有人领命而去。

    城中兵士提水灭火, 城中百姓早已提前备好了水, 烧着的屋舍很快被浇灭, 火势短时间内就被控制住了。

    恪王焦急地在营帐里等消息。

    探子一来, 他就追上前去问“烧到他们后方了没有攻破城门了吗”

    探子惶恐道“回、回王爷, 没有。后方的火很快就灭了,反倒我们遭到了火攻, 不得不退后。”

    恪王越发惶恐, 这一战,比他想象中的艰难多了,完全没有出其不意,也没有半点其他的优势。

    他闭着眼给自己顺了口气,挥手说“去, 再探, 再报”

    另外几道门的探子也一一赶过来,没有一道门讨到了好处。

    战事足足持续了一天一夜, 两军皆疲。

    照这样下去, 援军和补给都是问题。

    恪王已经在担心补给的问题,他跟众幕僚商议过后,拟定随后撤退去通州, 免得先等来了聂延璋的援军,将他们正好一网打尽了。

    幕僚退下后,他仍旧心中没有把握,聂延璋布防太过诡谲,如果通州也早已被聂延璋控制了,此去通州弹尽粮绝,岂不是自投罗网

    去或者不去

    元若娴端了一杯酒给恪王,温柔地说“王爷,为今之计,攻正阳门已是没有指望了,需得找出九门之中最薄弱一门,集中力量冲破那道门,才有一线生机。”

    恪王觉得这个主意可行,他接了元若娴手中的酒杯,一饮而尽,着人去打听各个城门的布防情况。

    最后得知,应该是德胜门最薄弱,由金吾卫看守,且镇守之人只是区区状元郎王右渠,只是个初入茅庐的文臣罢了。

    元若娴说“看来太子在城中是无人可用了,否则也不至于用王右渠这种没有资历的人。”

    恪王点了点头,吩咐下去“再拨三千人马去德胜门。告诉承平侯,攻不下德胜门,提头来见”

    元若娴愣了一下,守德胜门的竟然是魏锋程

    她微微低头,想起了偷偷离开承平侯府那日的情景当时侯府里谁也不知道她要随恪王一起离开,魏锋程跟他母亲、妹妹依旧对她冷脸相待。

    现在他们的境地不可同日而语了,魏家人都不知道死哪里去了,魏锋程还在前线卖命博从龙之功,而她却陪着恪王在这营帐之中饮酒。

    元若娴笑了笑,等这一仗打赢了,便是她扬眉吐气的时候了。

    皇城内军机处。

    聂延璋听大臣汇报各处守城情况,伤亡与弹药的损耗比预计之中还要更多。

    杜行渊出银钱制造的那一批火器弹丸已经消耗殆尽,京城库房里的红夷大炮不能用在这种时候,毕竟城外还有无辜的百姓。炸毁了屋舍,受苦受难的还是百姓,大臣们都不同意这么做。

    更漏滴滴答答,时间一点点流逝。

    这座孤城显得越发孤单沉寂,短暂的胜利后,大家都开始担忧,究竟哪边的援军会先到

    再拖延下去,破城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聂延璋一天一夜没合眼,眼下正闭目休息,但他气息并不轻浅,众人知道,他并未睡着。

    王侍郎有些沉不住气,在静谧的衙署里轻声问道“殿下,穆国公与刘襄,可与殿下有约定过归城时间”

    聂延璋缓缓睁开眼,眉宇之色凝重。

    陈福端了一杯茶过来给他润嗓子。

    聂延璋喝下一口茶,又抚摸起拇指上的玉扳指,淡淡地说“先等到明天天亮。吩咐下去,让各门尽量拖延时间。”

    “是。”

    太子口谕传到各大门楼。

    德胜门楼上,王右渠与金吾卫共同镇守,迎战一天一夜了,丝毫没有出错。

    虽然他们这一处兵力的确最为薄弱,可仍然十分安定。

    只不过大家都很疲倦了,听传令的人说,还要一直拖延下去,心中都觉得很苦。

    要知道,他们这道门太过薄弱,如果遭遇劲敌,比别处艰难得多。

    金吾卫指挥使狠狠地撕咬了一口馕饼,他望着天,只期盼着天快点黑,再快点亮起来。

    王右渠则慢条斯理地吃着馒头。

    金吾卫指挥使嚼馕饼的时候,不忘窥探远处魏锋程兵马的动向,他遥遥看见魏锋程手底下逐渐增加的兵马,大惊失色地喊道“郎中,不好魏王八手底下似乎多了很多人马”

    他们这道门本身就是勉力固守,敌军陡然新增几千兵力,他们恐怕固守不住了。

    金吾卫指挥使忍不住又啐了一口“他妈的,好的不灵坏的灵,人倒霉喝凉水都塞牙”

    王右渠接了远观镜观看,的确有新增人马,人数还不在少数,少说也有两千多人。

    副指挥使凑过去看了几眼,着急地问“王郎中,现在怎么办要不要去禀了太子请求支援”

    王右渠忖量片刻,摇了摇头说“现在城中各处兵力都很紧张,要不到支援的,而且也来不及了。先等一等,他们攻城了一天一夜,一定要修整,我们等入夜。”

    德胜门镇守的金吾卫们,便耐心地等待着入夜。

    天色刚黑,金吾卫指挥使就坐不住了。

    王右渠与金吾卫指挥使商议好了一个计策。

    金吾卫指挥使听完心惊胆战,眼皮子半晌合不拢。

    王右渠问他“不知指挥使觉得可行否”

    金吾卫指挥使重重地点了点头,说“老子这就带兵出击不行也得行”

    夜深时分。

    德胜门城门开了一人宽的缝隙,金吾卫指挥使带着兵悄然潜入敌军附近,分成十个小队,绕着敌军来了个夜间袭击。

    此时,魏锋程与张士等将领正带着人马修整,许多人还在昏昏欲睡之中,周围突然显了兵刃,各个惊慌失措地操起武器,却在漆黑的夜里不知道东南西北了。

    眼见遭了袭击,魏锋程不知金吾卫指挥使到底带了多少人来,连忙下令“退后十里扎营退后十里扎营”

    号角声响起,魏锋程准备带兵后退十里。

    金吾卫指挥使见好就收,立刻带着几百人的小队撤退。

    张士直觉有些怪异,他走到魏锋程跟前说“侯爷,不可撤退请允许属下乘胜追击如果他们真的兵力充足,不会只是惊扰了我军立马撤退,这是他们的障眼法正好现在德胜门已开,下官愿整兵立刻进攻”

    其他将士亦劝道“侯爷,左先锋说的有道理。不如让他去试一试。”

    魏锋程冷静了一下,决定采纳张士的意见,让张士整顿人马追击金吾卫。

    金吾卫指挥使带着几百人还没回城内,便见身后来了以张士为首的追兵,指挥使吓得头皮发凉,骑马边跑边骂“他娘的,追这么急他娘的,快他娘的跑快进城”

    张士犹如饿狼见了羊,拼命地追赶,一边追一边扯着嗓子喊。

    眼看要追到德胜门前,张士即将要破城了,魏锋程也追了上来,居然下令停止追击。

    张士不明所以,但军令不可违,不得不带兵撤退。

    金吾卫指挥使在千钧一发之际安全退回德胜门外,几百兵士躺在地上喘气。

    王右渠在门内接应他们。

    金吾卫指挥使冲王右渠抱拳,只说了一个字“服”

    王右渠弯腰扶了指挥使一把,指挥使借力起来,与他一同再上门楼。

    副指挥使还不知道王右渠为何下令让指挥使偷袭魏锋程,用远观镜看了半天,欣喜地说“王郎中,他们又退了”

    指挥使也看了一眼,哈哈直笑。

    王右渠说“天亮之前,他们应该都不会再来了。”

    张士退兵之后,憋不住直接逼问魏锋程“侯爷,大好时机,您为何让我退兵”

    魏锋程冷眼瞧着张士,说“如果德胜门当真防守最薄弱,他们凭什么敢偷袭就为了冒险使用一招障眼法他们只是在引诱我们进攻罢了,如果我们追上去,正好被他们一网打尽”

    张士还欲再分辨,若此刻不进攻,便是错失良机

    魏锋程打断他“好了今夜全部就地休息,明早清晨继续进攻”

    张士不服,胸口憋得难受。

    右先锋过来劝他“别执着了,侯爷不会继续进攻了。你难道看不出来么”

    张士心烦地问“看不出来什么”

    右先锋有意避忌着,生怕被魏锋程听见,小声说“你当着那么多人的面说要带兵进攻,当真攻进了城门,首功便是你的。”

    张士愣住,心中越发郁结难平。

    深夜,张士气得睡不着,连夜骑马跑去恪王营帐附近,想禀明了这事。

    不过小小先锋,恪王如何会见他

    人都没到恪王跟前,就被打发走了。

    走之前,还听说恪王在营帐里与承平侯夫人行云雨之欢。

    张士捶胸顿足,恨自己跟错了人,受人一撺掇竟然投了叛军,却不想太子手底下这么多能人。

    他回到营地,彻夜难眠。

    等到天一亮。

    张士打起精神想再度随军攻城,天空上燃起一道漂亮的信号弹。

    两边兵马全部仰头看着北方天空上的信号弹,纷纷猜测起来,这到底是哪一边的援军。

    恪王出了营帐仰头,看到陌生的信号弹,浑身发冷。

    陈福扯着嗓子吵醒了聂延璋“殿下,闻世子来支援了”

    周一至、王侍郎、元永平等人纷纷惊醒。

    “援军来了”

    “太好了援军来了”

    聂延璋出了军机处,看着天空上又燃放起的信号弹,顿时明白了元若枝的用心他给元若枝的护身符,她竟又送还回来了。

    作者有话要说  新年快乐

    下一更五号六号,一共两万字的更新。,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p>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