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知道嫌弃旗头搭配新式服装难看了, 当初不是折腾的挺起劲的吗”康熙皇帝抓住机会, 嘲笑儿子。

    当前京城这些满人女子,大多还是有着老祖宗的爽快利索性子,都特别的喜欢方便利索的新式服装,但是她们也同样对冬装里的各种美丽多姿的旗头, 大拉翅情有独钟。

    羽绒服,长裤, 大风衣配合着各种各样的旗头,大拉翅的画面, 就跟故意逗人乐呵的杂耍班子一样,特别的滑稽好笑, 真真是让他万分的看不下眼。

    小太子摸了摸鼻子, 打心眼里觉得皇阿玛批评的正确。

    当初因为顾虑皇阿玛的感受, 和当前人们的接受程度, 小太子的冬装一书中, 在任何的后世男女服装款式需要搭配的发型方面, 确实都是谨慎再谨慎的。

    男装方面,除了在千篇一律的金钱鼠尾上多加了一些头发, 有了历史上清朝后期的大辫子雏形外,小太子几乎不敢有任何小动作。

    可是在女装方面, 他到底是没忍住, 在把剪短发,做烫发染发的相关发型全部剔除了以后,就将所有大清女子保养的乌黑亮丽, 柳丝一样轻柔飘逸的长直发,能梳起来的发型,都给画了出来。

    甚至包括,现在让他自己看了都有些后悔的,历史上清朝后期的小两把头和大拉翅,以及后世经过艺术创作,发明的那些清丽脱俗,美丽动人的花式旗头。

    当然,汉家女子的情况看起来非常不错。配合各式各样做工精致的簪子,钗子,花钿等等饰品做出来的发型,都非常的好看,和新式服装也是百搭。

    “皇阿玛,儿臣也没有想到会有这个情况,当时就是随手画上了,压根儿没想到大家会接受的如此良好。儿臣现在每每看到,都会感到那么一点点惭愧内疚。”

    “哦,现在是不是又觉得,你乌库嬷嬷和皇祖母的大辫子盘头,简单朴素的包包头非常的养眼”

    小太子使劲的点着头,表达自己的认同。他每次看到三姐姐五姐姐穿着羽绒服,顶着色彩嫔纷的旗头,都觉得十分“辣眼睛”。可不是只有在慈宁宫和慈仁宫的时候,才能养养眼吗

    “还好,宫女们都天天穿着素色的旗装,配上雅致清爽的旗头样式,还是挺漂亮的。”

    康熙皇帝故作惊奇道“是哦难得朕的太子还有点儿审美。皇阿玛还以为你对人的服装发型,就和五官外貌一样,统统视若无睹,没有反应。”

    小太子又尴尬的摸了摸鼻子,心里默默的反驳,却是没敢说出口。

    虽然现在民间已经有男子留起来大辫子的发型,自家皇阿玛也没有对此多说什么。可是朝臣们,尤其是宗室皇亲,小太子和他的兄弟们,还是跟着康熙皇帝老老实实的留着金钱鼠尾。

    导致哪怕是对人穿衣打扮向来不以为意的小太子,现在看着他们和镜子里的自己,每天甩着那一丢丢细细长长的,能穿过铜钱眼儿的老鼠尾巴,配合着新式服装,都感觉到有点儿不好意思。

    “朕会安排内务府尽快的在京城开几家烫发店面,你给阿茹娜画几个简单大方,能搭配新式服装的女子烫发发型,让她明儿就开始出版推广。记得,要保留我们满人的传统发型特征。”

    “儿臣遵命。皇阿玛,儿臣先告退。”

    “恩,去。有些你已经学会并且记住了的章节,就直接让两位老师跳过去,不要有顾虑,要明白他们都是来陪你读书的,不要因为他们学的慢,耽误你自己的学习进度。”

    “儿臣明白了,皇阿玛放心。”

    小太子安心去上课,康熙皇帝也无心再继续欣赏荷花。

    他对于三格格和五格格这两个女儿冒昧的去打扰太子,找太子要法子做生意,并不生气。年轻孩子嘛,看到兄弟们都有事情做,自己出宫长了见识,难免的就起一些心思。可是他却无法接受两个女儿的冒失和浮躁。

    五格格还好,性情温柔无争,没有三格格打头,她就算有想法也没有那个胆量。可是三格格却是被他宠的有点儿过于好强,自视太高。这大半年也没见她沉下了心,好好跟着阿茹娜学习如何做事儿。

    当然,他对于太子所说的,直接拒绝三格格和五格格的几个原因,都觉得很有道理。虽然他知道,三格格和五格格只是要挂个名头而已,所有的事儿都是有下面的人给操办妥当。

    回到乾清宫后,康熙皇帝到底是没忍住,吩咐梁立功到荣妃那里传个话,让她这个做亲娘的,好好的管教管教,变得有点儿心浮气躁,眼高手低的三格格。

    于是,下午的时候,和五格格一起从宫外“抄写房”回来,一脸闷闷不乐的三格格,又迎来了她的亲娘,荣妃娘娘劈头盖脸的一顿训斥。

    “额娘,女儿不服。下午大格格把女儿说了一顿了,现在额娘也来骂女儿。女儿哪里做错了大哥和三弟的西洋酒楼,不就是当初太子二弟给出的主意,他们才想到去和西洋人搜集西方美食的资料引起的吗”

    平时安安静静,清淡平和的荣妃娘娘,看到自己捧在手心里疼爱的女儿跪在地上,噘着个嘴,一脸倔强不服气的小模样,真的是被气出来了真火。如此的冥顽不灵还不服管教,怪不得皇上都看不下去了。

    深呼吸几下,压住起伏不定的胸口,低声解说,“额娘且问你,你大哥和三弟,每天学习苦读四书五经,练习骑马射箭,还跟着太子殿下到内务府帮忙了大半年,你有学过什么”

    “额娘再问你,你和五格格现在能这么自由快活的出入宫门,在抄写房跟着大格格做事,是不是太子殿下的功劳可是至今为止,你可有做出什么成绩来回报太子殿下”

    听到这里,三格格强撑着的那股硬气,在自己亲娘洞察一切的眼神里,消失的无影无踪,挺直的肩背也塌了下来,眼眶发红。

    静默半响,三格格忍不住的和亲娘诉说自己心里的委屈,“额娘,女儿不擅长诗词,也不喜欢天天作诗看书那些。”

    三格格无精打采,委顿在地,没有一点儿平时的自信飞扬,甚至要哭出来的模样,已经让荣妃娘娘软了心肠,开始心疼起来。

    此刻听到她可怜巴巴的开口解释,就更忍不住了,伸手把三格格从地上轻轻的拉了起来,又温柔的给她理了理有些乱了的衣裳。

    “额娘一个深宫妇人,不懂太子殿下的那些大道理。不过额娘听你三弟说过,太子殿下让他在做好平时的功课之外,还要好好的发展一下爱好,兴趣,特长这些。”

    “额娘问你,抄写房里面所有的事儿,都没有你感兴趣的吗或者说,有哪些方面你能做的比其他小姑娘更好的如果都没有,那额娘就帮忙去求皇上,或者让你三弟去求求太子殿下,给你另外找事儿做。”

    三格格低着头,小声说道“今儿大格格说女儿比较适合做管事。前几天抄写房就已经定下来了,要在京城地面上,自己建设一个新的报房。大格格想让女儿负责此事。”

    “那不是挺好大格格欣赏你的能力,直接让你去负责一个新的报房。不光能让你跟着老管事学学经验;还能让你尽情发挥自己的管理才干。”

    看到三格格嘟起小嘴,一脸愤愤不平的模样,荣妃娘娘叹了一口气,“去年,大阿哥和三阿哥在内务府帮忙的时候,那就类似于传话跑腿的小工。”

    “为了把太子殿下吩咐的差事做好,不管哪里需要人手,只要他们会做的,就直接过去伸手帮忙。空闲的时候,就和管事们认真的讨教这些事物的细节流程,好方便他们以后更快更好的做事。”

    “再加上还有白天的那些功课,大阿哥和三阿哥兄弟俩,每天晚上回到南三所的时候,都是累得直接倒在床上呼呼大睡。”

    “今年进玩具处跟着那些大师们学习,也是做正经的弟子姿态,和其他学生一样,恭敬谦虚着,不敢有任何轻狂。他们弄的那几个酒楼,虽然有你们外祖父家帮忙,可是自己也是努力的学习各种经营管理。”

    “不是额娘偏心只帮你三弟,却不帮你出钱开店。而是额娘也和太子殿下的想法一样,你现在根本没有那个能力。”

    “现在大格格让你一开始就做了管事,管理一家新的报房,你居然还不满足额娘倒是觉得大格格是看着你的身份和太子殿下的面子,才会如此抬举你。”

    荣妃娘娘当然想的明白,心思灵透周到的大格格这是觉得,太子殿下如此不留情面,直接的拒绝三格格不大好,怕影响到他们的姐弟关系,才会想到这个管事的事儿,安慰一下女儿。可是她的傻女儿吆,居然还没回过味儿来。

    “额娘,大哥和三弟真的每天都那么辛苦吗”

    三格格虽然知道,太子二弟性格古板端正,绝对不会让皇家阿哥到内务府去白挂名头,不做正事。可是她不知道,大哥和三弟居然会需要如此辛苦,真的跟个学徒小工,从头开始什么都要学,什么活儿都要做。

    “做事就是做事,不讲任何人情面子。你看皇上和太子殿下,都是每天认认真真,忙忙碌碌的不停。”

    “大阿哥和三阿哥刚刚进内务府帮忙的时候,因为什么都不懂,犯了不少小错误,也曾经耽误了一些小事情的进度。如果不是因为他们太子殿下给安排进去的,那些老管事根本就不会耐心的教导他们。”

    “如今你都读完论语了,应该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师”。孔圣人都如此谦虚了,何况我们不管什么高低贵贱的,这大清哪个行业不是要有师傅领进门才行既然能有机会学习,当然是要做出认真学习的姿态。 ”

    “前几天,因为你三弟没做出来算学题目,老师要打哈哈珠子的手板。结果你猜怎么着,我们的三阿哥,麻溜的伸出自己的手心让老师惩罚。”说到这里,荣妃娘娘忍不住的笑起来,对于儿子的懂事很是欣慰。

    “他和额娘说,宁可他自己被狠狠的打几下,也不敢让哈哈珠子替他挨打。因为啊,他怕他的太子二哥知道后,会觉得他没有男子汉的担当。当然,老师不会真的痛打他,最后只是轻轻的用板尺,拍了他手心几下。”

    三格格听了这番话,难为情的钻进亲娘怀里,撒娇起来。“额娘,女儿错了。不知道太子二弟有没有生女儿的气女儿想去和太子二弟道个谦。”

    “太子殿下没有生你的气,只是觉得你还需要多学习,更稳重一些才好。你啊,安心的把大格格交代的事儿做好了,太子殿下自然就看在眼里。”

    “不过,今年你可以多给太子殿下做几身衣裳赔赔礼。” 荣妃娘娘抱着女儿摩挲,很开心女儿能相通,没在心里和太子殿下生出疙瘩。

    “额娘也知道那个卷发棒和吹风机的事儿,这宫里的大小主子谁不心动可是你看,有谁敢去和皇上还有太子殿下撞木钟了”

    “内务府做出来的新物事,都是有皇上统一安排的。可不是你一个小小的格格能随意开口的,记住了吗”

    “女儿明白了,记住了。谢谢额娘教导。”

    就这样,一件有可能造成小太子姐弟不和的小事儿,就这么皆大欢喜的过去了。

    三格格就此认真努力的跟着老管事学习,尽职尽责的打理好,报房里面各项具体琐碎的大小事务。

    随着后来藤萝日报的大发展,不知不觉的,她也就成了闻名中外,少儿皆知的“报房大佬”。以一介女子之身,统领着大清境内境外几百家大大小小的报房。

    一直到多年以后,在一次兄弟姐妹的聚会中,三格格满心感慨的说起来这件事儿,小太子才知道,原来当年他的皇阿玛和阿茹娜格格,默契的联手,给他收拾了这么个小尾巴。

    当然,大家伙儿都对于这个,因为太子殿下太过直白耿直引发的“小尾巴”,后来的一系列发展也是忍不住的惊叹连连,啧啧称奇。

    做完一天的功课,小太子回到毓庆宫梳洗完毕,先是把明天和四位先生见面的时候,要说的事儿都一条条的列下来,做好准备工作。接着就拿起内务府加急制造出来的铅笔,和画图工具,开始和嘟嘟交流,合乎自家皇阿玛要求的满人女子新发型。

    当然,在看这些资料的时候,小太子也把所有现在能用到的理发工具都给画了出来,比如用来打理卷发的大梳子,用于拉直头发的电夹板,各种功能不同的小剪刀,分工不同的一些小夹子等等。

    还有几种用来软化头发的发膏他也把做法步骤写了出来,打算明天交给每天孜孜不倦的研究新的洗护用品的内务府洗护处。

    第二天晚膳后,小太子按时的在毓庆宫等来了他一直想见的万斯年先生,以及顾炎武先生的三位嫡传弟子。

    此时此刻在万斯年他们四个人的眼里,鼎鼎有名,如雷贯耳的满清储君,当真就是一个切切实实的天上“金童转世”的福娃娃模样儿。全身上下金灿灿的,和透过窗户玻璃的照射进偏殿的几缕阳光互相映衬着,闪闪的发着光。

    虽然福娃娃的脸上好像才刚刚开始长肉的样子,脸型分明,脑袋后头甚至还顶着一根细长的小“老鼠尾巴”。

    可是,架不住太子殿下的脸蛋儿长得好,康熙皇帝把儿子养的好啊。在其他人的身上特别明显,奇丑无比,“毁人不倦”的金钱鼠尾,到了人家小太子的头上,就变得很可爱,很亲切了有没有。

    “万先生,孤对于你的史学研究和很是钦佩,也很是认同你的一些修史观点。因此一直以来,都非常想见一见你,和你当面请教。” 胤礽满脸诚恳的说道。

    虽然在原来的历史上,有人因为万先生不慕名利的人品,直接拿着他的对于明史的研究成果署上自己的名字。但还是有人洞若观火的发现了此事,耿直正义的站了出来,指明其剽窃行为。

    “谢太子殿下赏识。”

    “先生大才,该得到天下人的褒奖。不知道四位先生,有什么事情需要和孤讲请四位先生尽管直言。”

    四人对视一眼,由文平之先生作为代表回答,“太子殿下,吾等冒昧的来见你,首先是代我们的恩师顾炎武先生,以及黄宗羲先生,王夫之先生,和你表达一下他们的感激之情。”

    “老师和另外两位先生,都非常的喜爱太子殿下送给他们的手表,几乎都是日日不离身的佩戴。”

    “无妨,几位先生都是胸有万水千山,腹有经书典籍的救国良才,饱学之士。这些都是皇阿玛和孤应该做的。文先生请继续。”

    “谢太子殿下。吾等还想和太子殿下确认一下,这次根据你亲自定稿的律法条文稿件,修订大清律的事儿。”

    “不知道太子殿下是否知道,现在朝廷和士林,乃至天下万民,对此事的激烈反应”

    四双眼睛齐齐期待的注视着他,却又好像怕吓到他这个小孩子一样,收敛了全部气势,让胤礽没感觉到压力,反而是觉得挺熟悉。

    这幅样子,可不就是和四弟五弟每次有事求他,却又担心打扰到他不敢说出来,只好热切的看着他的小眼神一模一样吗

    胤礽估摸着,四位先生应该都是和黄履庄,戴锌差的情况差不多。一心钻研学问,胸怀坦荡却又有着满腔的报国热情,都是非常可爱的赤城君子。

    眼里及不可察的闪过一丝笑意,小太子却又瞬间记起他那专门破坏气氛的桃花眼,努力地控制自己的面部表情,保持住严肃的神色。慢声回答“孤对于四位先生的抱负胸襟,学问主张,都曾经做过一些细致的了解。”

    “今儿既然是四位先生专门来问孤,孤没有不回答的道理。那些争执不休,孤知道不知道,都没有什么关系。”

    “如四位先生所说,朝野上下,甚至是天下万民都知道,都参与进来,就足够了。”

    反正不管是谁反对,也不管反对者是怎么“以死相逼”的,要去撞御门的大柱子。总之,现在修编的新版本大清律的基调,就是要抬高一下“农工商”的地位,再削弱一下“士族”们的特权,没有更改。

    所以小太子很是认同自家皇阿玛的做法儿,你们吵,闹,越激烈越好,都狠狠的发泄出来后,不管一开始是怎么坚决反对的,后面都会慢慢的接受现实。

    四位先生不由的同时互看一眼,原来他们这两天猜测的方向是对的。当今皇上要的就是这么个混乱不堪的场面。皇上最近的连番举动,也正是三十六计中的第二十计,浑水摸鱼。

    现在朝野上下动荡不安,多股力量互相冲突,弱小的力量比如“工商阶层”这时都在考虑,到底要依靠哪一边偏偏士大夫阶层内部又分为两个对立的派别,每天争斗吵闹不休。

    即使现在士族阶层明白过来,他们是被皇上戏耍了一通,可是既然一开始被皇上蒙蔽没有察觉,现在说什么都是迟了,大局已定。

    皇上成功的把水搅浑,当然是要顺手得利。岂会放过这个“随而取之”的机会

    “吾等感谢太子殿下的信任,和直言相告。”说完四位先生一起鞠躬行礼答谢。

    就和他们之前没有因为小太子年幼,就在气势上欺压他,或者是在言语上设置什么陷阱,和小太子套话一样。此刻他们也没有把小太子此番真诚的据实已告,当做是理所应当,小儿无知失言。

    他们是真心的感激,小太子对于他们人品学问的认可,以及这种坦诚以待的态度。

    “四位先生不用客气。孤明白,这一千多年来,一直是儒家统领天下发展。导致“农工商”尤其是“工商”阶层,社会地位非常的低下。”

    “即使现在颁发了法令,也无法改变人们根深蒂固的观念。可能几百年,几千年后,他们也无法达到和“士”族阶层同等的社会地位。”

    这个方面小太子是深有体会,他上辈子的星际时代,也还是一个等级分明,有层有次的社会。

    “但是,孤希望做到的是,至少让他们在这同一片华夏大地上,有个一席之地,给他们一个可以自由呼吸的生活空间。而不是以往那样,没有任何人身安全保障的“儒家士族统领天下”。

    “在一些具体条文的小细节上,孤也同意,根据当前的现实情况,稍加妥协缓和。孤对于华夏两千年来的“天人合一”治国思想和律法思想,一直是非常的认同。”

    古华夏人向来讲究“情,理,法”,和“天理,公道,人心”的“天人合一”法律思想。小太子当然对此深以为然,毕竟人是富有感情的灵长动物,而不是只能按照条令动作的器械仪器。

    大清国的每一个案子,不管等级大小,都是要根据律法条文以及各种相关案例,反复的琢磨研究,认真尽职的综合考量,才能够定下最终那个,尽可能合乎社会人情法理,又尽可能公平公正的判定。

    当然,徇私枉法,没有良心的官场败类除外。

    “太子殿下请放心,吾等定不负皇上和太子殿下的期望,拼上身家性命也要达成此事。”

    说到这里,感觉谈话进行的很融洽的文平之先生等人都觉得,可以事先和小太子打个招呼,让小太子和皇上求个情。

    于是四位先生又一起起身,行了一礼,“吾等另外有一件事情,想先和太子殿下求个情。”

    “四位先生请讲。”

    “谢太子殿下。近日会有一些南方文人赶来京城相助吾等。他们久居乡间,有些散漫。如果有什么冲撞或者是失礼的地方,还请皇上和太子殿下大人有大量,不要和他们计较。”

    “吾等会尽力和他们说明情况,约束他们的言语行为。”

    文平之他们是真的害怕,好友们收到信后,满腔热血的赶来到京城相助大业,却在这多方人马的争执中,按奈不住心里多年来积压的悲愤之情,做出了什么当满人统治者不满的事情,给下了大牢。

    但是徐元文大人也不敢就此事和康熙皇帝明着求情,昨晚上聚集了十来个志同道合,相交多年的同僚好友,一起商议过后,就决定今儿个看情况而为。

    如果见面后一切顺利,谈话投机,就在一向仁厚友爱的小太子跟前,先给南方的友人们求个情。如果发现见面后气氛不大好,那也就只有一声叹息了。

    这次修订大清律乃是一桩千古盛事,其他的个人私事只能是尽人事听天命。为了确保大清律能如期修订完成,并且在大清境内顺利的施行下去,哪怕是徐元文大人他们自己的身家性命,也是要排在这件大事的后面。

    只不过,他们毕竟都是正人君子,对于自己借着太子的年幼心善,就顺杆爬的提要求这件事儿,到底是觉得有些不好意思,因此几位先生的面部神色上,都有些愧疚的不自然。

    作者有话要说  亲们,看文后和在下说说你们的感想哇。 么么哒呀。亲们。 谢谢。 鞠躬。 按个爪,撒朵花儿吆。 么么哒。 鞠躬。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p>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