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

    王治之先生没有理会傅山老先生的“倚老卖老”, 他一边远望无逸斋周围因为种满了菜园、桃林、稻子,显出的一派田园村舍风光,一边放声吼着他的秦腔。

    “忽然间一个突然, 鸟儿啁啾, 鸭子撒欢打滚还治通舟;突然间一个忽然,沃野平畴,湖泊星罗棋布一望滟滟”

    欢快高亢的吼声,就好像这长春园的瀑布一样激昂雄壮, 听得傅先生也坐不住,干脆取过一个板胡, 一边拉,一边吼起来当前大清国最为流行的秦王破阵乐, “四海皇风被, 千年德水清;戎衣更不著,今日告功成。”

    尖细清脆的板胡声极具穿透力, 让胤礽在前来无逸斋的路上就大致的听到。因为大家的欢乐心里也泛起一丝丝愉悦的太子殿下,想到四弟今儿早上懂事体贴的道歉,还有眉宇间的坚定之色,就更为舒畅痛快。再想到太子妃在背后的功劳, 心情就好像这东方天空的朝阳一样, 鲜亮瑰丽。

    等他来到无逸斋,发现距离讲学时间,还有十五分钟,提前到来的众人不是在拿着扬琴、羯鼓、笛、琵琶等乐器伴奏助兴, 就是一起像模像样的走着队形,跟着吼秦王破阵乐。

    一个个文人大臣们做着披甲持戟的样子,在同僚们的伴奏下,一会儿摆成一个圆形,一会儿摆成一个方形,他们还兴致勃勃的分成三队,一队模仿大唐战车的模样,两队站两边,像个簸箕伸出两翼、作成打仗的态势,交错屈伸,首尾呼应,好不乐乎

    被众人的激情感染,心痒难耐的太子殿下顾忌着他变声期的嗓子,实在是不敢大声吼出来,只得拿起一个小锣随着节拍敲打起来。

    闻声而来的阿哥们,以及越来越多的文武朝臣们,自觉的按照乐舞图的队形站好,一时间无逸斋的吼声直震屋瓦。

    遥想当年,秦王李世民大败了叛军刘武周,巩固了新建的大唐政权,大唐士庶歌舞载道,军民一起为他们英勇过人的秦王大唱赞歌,“受律辞元首,相将讨叛臣。君看偃革后,便是太平秋。”

    玄武门外的国宴上,一百二十名乐人在宫廷乐队的伴奏下,舞的气吞山河。大鼓震天响,传声上百里,气势雄浑,感天动地。百官看了都激动不已,兴奋异常;外国的使者听了都禁不住跟着手舞足蹈。

    可是如今的大清人吼秦王破阵乐,不光是喜欢它的婉转动听,高昂激越,更是一种失而复得的喜悦。

    去年春节的时候,胤礽陪同他的老师们观看民间艺人表演的秦腔杜子美游春图,听到傅山先生他们都因为秦王破阵乐曲谱的失传连连叹气,就让嘟嘟搜索了一下这个乐曲的历史。

    当他知道,倭国使节在大唐女皇时期,曾经把秦王破阵乐的全套曲谱带回国,还保存完好后,就让阿嘞尼大人想办法从倭国使节手里给挖了出来。

    前朝时期花蕾出绽的梆子调,在这个百花齐放的盛世,随着大唐最辉煌的乐章秦王破阵乐的回归,在“慷慨悲壮、喉啭音声、有阳刚之美、有阴柔之情”的前朝“康王腔”的演绎下,一时间风靡整个大清国。

    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百姓齐吼秦腔。

    苍凉悲壮的“秦风”,撕心裂肺的诉说着,古华夏人两千年来筚路蓝缕的血泪奋斗史,历代英雄壮士凭着他们骁勇剽悍的血性,在金戈铁马的杀伐之世,纵横驰骋,给老百姓打下一个个安身立命、安居乐业的家国天下。

    声势浩大,气势不凡的吼声从无逸斋里头传出来,据此不远处,一墙之隔的西花园里面,正领着众位才女在这里乘船游玩的太子妃自然是听得清晰。她想到太子殿下的小嗓子每次都让他只有伴奏的份,嘴角轻挑,微微笑了出来。

    建筑疏朗、环境幽深、具有自然情调的水景园西花园,和它的主园、淮北第一水园畅春园一样,也是以水势胜出。以桥廊穿插,小桥回护,水光花色,交相辉映,通过一水贯通的水路将全园各景点贯穿在一起。

    众人一边欣赏着西花园的美景,一边听着这些大臣们的吼声和乐器演奏声,一个个都是眉眼舒展、含笑不语。太子妃稍一琢磨,对于今儿的诗作主题也就有了主意。

    “前两天藤萝日报按照新式白话题材写了一篇小诗歌,民间的反应非常好。今儿我们就围绕大清国的这股秦王破阵乐风潮,也写一首白话小诗歌。不限制格式,也不要求押韵对称等等,大家尽情发挥。”

    大家伙儿闻言,当然是连连说好。这个新式诗歌的通俗易懂、自由发挥模式,不光是民间老百姓喜欢,年轻的学子们喜欢,对于心思活泛的人,或者说对于初学汉家文化满人来说,更是不要太妙。

    只要文采好,就可以随意发挥,没有以前那些平平仄仄的要求,读起来还朗朗上口,回味无穷。

    给旧式诗歌注入了新的活力不说,更是一下子打开了旧式诗歌的框架,打开了天下文人的思想束缚。

    当然,也有人反对,认为这是不遵循祖制。结果引发好多年轻学子写诗歌诘问,什么是祖制诗经是不是祖制各民族的民歌是不是祖制难道华夏几千年的历史,就唐诗宋词是祖制

    养成天天看藤萝日报习惯的大清国老百姓更是不服。太子妃写给我们这些听不懂之乎者也的人看的,你们这些酸夫子不喜欢也不要叨叨吆。

    于是那些保守派文人的反对声浪,就被掩盖在年轻人和老百姓们你一言我一语的呼声中。

    于是大清国的白话诗歌,就以这么一个喜闻乐见的开头,开始了它的大发展。

    只听年轻的宗室福晋董鄂氏接口道“这感情好。新式诗歌写起来就是舒坦。说起来,藤萝日报那首赞美河豚救人的白话词,是真的好,家里不认识汉字的老人一听就懂,都特别的感动。太子妃,我们今儿写的好的话,能有机会登上藤萝日报吗”

    太子妃听完董鄂氏噼里啪啦的一番话,看着她热切期盼的眼神,又瞅着众人纷纷心动的模样,笑着答应,“应该有。抄写房会收集所有合适藤萝日报风格的文章,只要符合某一天的主题,一般都会被采用。”

    这下众人的兴致更是高昂。即使她们不能像男子一样用自己的真实姓名投稿,笔名无人知,能上藤萝日报也是一种巨大的心理满足。更何况,藤萝日报的稿酬可是天下出名的高。柴静仪先生和朱柔则先生对视一眼,眼里是同样的跃跃欲试。

    等到九点半一到,太子殿下开始他的讲学,太子妃她们开始写诗,畅春园的众人都是激情四射、神思涌动。紫禁城里头,当然也是和乐融融。这不,皇贵妃娘娘就接待了难得登门的惠妃娘娘。

    两位脾气相投的娘娘东拉西扯的寒暄一番,终于说到了主题。

    “皇贵妃娘娘,这次真是多亏了你出手,否则还不知道要闹成什么样。妹妹不怕别的,就怕影响了六阿哥的前程。”

    皇贵妃娘娘小口品着毓庆宫送来的奶子茶,轻笑摇头。

    她身上担着管理六宫的职责,一直都有关注德嫔的一举一动,德嫔刚刚开始动作的时候,她就收到了消息,只是碍着两位小阿哥的情绪,一直没有动作。昨晚上四阿哥来到景仁宫,娘俩都是交心的彻谈一番,皇贵妃娘娘今儿一大早就雷厉风行的出手。

    “惠妃妹妹,你这个谢意我只能领一半儿。”

    惠妃娘娘含笑说道“这里头还有什么道道还请皇贵妃娘娘明示。”

    她自己有儿子,就算没有儿子,她也不会做出抢别人儿子的事儿。她也从没阻拦过六阿哥和德嫔亲近,更没瞒着六阿哥什么。可是德嫔这次实在是太过心急了些。

    祖宗规矩,易子而养,孩子养在其他人那里的妃嫔多得是,就她德嫔可怜

    就算是没有内务府那档子事儿,以她的出身,这次南巡也不会有她。太子殿下的小姨母平妃、孝昭皇后的妹妹熹妃、太皇太后的娘家人宣妃都自觉的没有跟去南巡,更何况是其他人

    眼瞅着六阿哥这些日子的烦闷不安,惠妃娘娘心疼的同时又气的慌,天底下有德嫔这么做亲额娘的吗一点儿都不顾忌儿子的前途,想着法儿的利用他们的心软孝顺。

    可是不管她怎么气愤,皇贵妃娘娘一直没有表态,她也不敢逾越,只好一直忍着。今儿一收到消息,皇贵妃娘娘干脆利索的处理了德嫔手底下得用的一些宫人,还发话让德嫔老实的抄写佛经,她就安耐不住的来到了景仁宫道谢。

    虽然皇贵妃娘娘是为了自己的职责和四阿哥,可是她也是受益人之一,当然要表示一下,哪知道这里面还有她不知道的事儿。还有哪位主子伸手相助了不成

    “昨晚上四阿哥到我这里之前,去了毓庆宫。”

    惠妃娘娘闻言,立马一脸欢喜的笑了出来,“是妹妹愚笨了。”

    这个宫里头能给四阿哥和六阿哥操这个心,还能让他们听话的人,还真的不多。

    太皇太后这些年越发的老迈了,没有天大的事儿发生,大家伙儿谁也不敢打扰她老人家静养。皇太后天天顾着玩乐场那边的小阿哥们,忙得很。皇上嘛,他应该还没有主意到这些小事,如果是他知道了,肯定不能轻饶了德嫔。

    剩下的人里面,也就是太子殿下和太子妃了。

    “皇贵妃娘娘你可能不知道,我家那个大儿媳妇,我都快对她失望了,居然还能被太子妃给调教出来。你看她现在那个自信的小模样,将来他们出宫开府,我真是放一百个心。”

    “太子殿下和太子妃的为人,真的是让人心服口服。既然这次还有他们的帮助,那我们就去毓庆宫叨扰一番如何妹妹听说,太子妃在西花园领着人作诗,十一点就回来。现在正好十点半,我们慢慢走走逛逛”

    皇贵妃被她引起了兴致。她们以前碍着身份,都不踏步毓庆宫。可是现在孩子们都大了,她们也都慢慢的老了,这些规矩就不用再怎么顾忌。就算是被皇帝表哥知道了,也顶多是她们一番,他还能拿她们这些老人怎么着

    “说起来,我也想去看看毓庆宫的鱼儿和水藻好久了,四阿哥经常跟我念叨。择日不如撞日,那我们就去”

    “去。我们都这把年纪了,让自己活得舒坦点儿才是正理。正好去见识一番毓庆宫大名鼎鼎的鱼儿们。”

    想到宫里头有人说,太子殿下养他的那些鱼儿们、水藻们,就好像其他男子养他们的宠妾一样,老姐妹俩就忍不住的相视一笑。

    大阿哥今年就到圆房的年龄,四阿哥也要开始选福晋,太子殿下和太子妃再过两年也到了圆房的年纪。她们现在是婆婆,很快就是祖母。循规蹈矩了一辈子,现在才明白过来,那些虚头八脑的规矩礼仪压根儿就不要在意,只要大面儿上不错就行了。

    再说了,皇上也就是对着她们耍威风,对着格格们,尤其是太子妃这个儿媳妇,那简直就是慈父。只要她们对太子殿下和太子妃尊敬爱戴,他就算知道这个事儿,也一准儿无话可说,最多郁闷的瞪两眼。

    于是皇贵妃娘娘就和惠妃娘娘一起,慢慢的逛到了毓庆宫。恰巧那时候太子妃刚刚从西花园回来。

    太子妃笑吟吟的把她们领进来后殿,心里头对于她们的来意已经有了大致的猜测。毕竟,今早上皇贵妃娘娘的动作根本就没有避着任何人,满宫里头,该知道的主子都知道了。

    “贸然来叨扰太子妃,万望勿怪。早就听说了毓庆宫的鱼和海藻。今儿兴致起来,就和惠妃娘娘一起过来见识一番。”

    “可不是这么说嘛太子殿下喜欢养海鱼、海藻,太子妃天天在藤萝日报上宣传爱护大自然,爱护大海,爱护珍惜鱼类。六阿哥还经常念叨毓庆宫的鱼,臣妾一直都在好奇,这海鱼都长什么样儿,这么吸引人”

    “皇贵妃娘娘、惠妃娘娘,听说这次南巡会去港口,我们正好有机会开开眼界。”

    本以为她们就是来发表一番感谢词的太子妃,拿出哄太皇太后的那张灿烂笑脸和她们高兴的寒暄着,心里头却是惊讶。

    这些娘娘们都是怎么了怎么都越活越年轻,越孩子气贸贸然的就来到毓庆宫不说,难道真的就是来看鱼和海藻好吧,你们高兴就好。

    把两位娘娘引到小花园里头,眼见春兰姑姑正领着宫人送上来点心奶子茶,太子妃就尽职尽责的给她们介绍,这两年她被太子殿下科普过的鱼类和藻类。

    “皇贵妃娘娘,因为这里的水源是淡水,所以很多都是淡水藻类,或者是极易存活的海藻。你们看那个蓝蓝的线粒体,它叫蓝藻,毓庆宫的空气这般清新,基本上是它的功劳。唯一的缺点就是繁殖太快,一不注意池塘里面就是铺天盖地的蓝。”

    皇贵妃娘娘听到这里,一脸享受的做了个深呼吸,语气感慨,“确实是比其他地儿好,没想到小小的蓝藻还有这般功用。”

    太子妃笑了笑,“我也是慢慢的接触到大自然的神奇。”又指着另一丛形态美丽,叶型舒展的红色水草接着解说,“它叫雪花圆叶,也叫宫廷草,生长迅速,特别容易成活,顶端还会开花,白色的小花儿,像穗子一样。”

    惠妃娘娘来了兴趣,“太子妃,这个容易存活”

    她的储秀宫里头正好有个小池塘。

    “嗯。惠妃娘娘若是想要,晚上让宫人把苗儿送过去。皇贵妃娘娘如果有兴趣,可以在书房里头弄个盆,养养蓝藻或宫廷草,经常换水即可。”太子妃善解人意的开口。

    皇贵妃娘娘满脸惊喜,“太子妃,还可以放到房间养”

    “可以。把盆子简单设计一下就好。”

    惠妃娘娘也是一脸发光,“太子妃,那这些鱼儿那也可以吗”

    太子妃点头,“有些鱼儿可以放在小盆里养。”

    皇贵妃娘娘和惠妃娘娘对视一眼,都一脸期盼的看着她。太子妃察觉到她们眼里的浓浓兴致,蓦然发觉到,华夏人的鱼类盆养时期,好像要被她提前二百年弄出来

    因为想到大清国要引领这个世界的水族养殖艺术,心情特别好的太子妃,当下就语气轻快的继续给她们介绍,这个是可以吃的石花菜,那个是海中的清洁工兼职肥料狐尾藻两位娘娘听得津津有味,惊叹连连。一直到快到太子妃的午休时间,约好了下次再来,才结伴离开。

    理所当然的,等到太子殿下讲学完毕,回到毓庆宫午休后醒来的时候,就被自家太子妃分派了一个任务,把鱼缸给设计出来。

    胤礽微微一愣,随即就点头答应下来。大清国电力设施已经基本上成熟了,鱼缸所需要的人工照明、通风、过滤、水温加热等等设施,应该都没有问题。

    “太子妃怎么突然想起来要弄鱼缸”

    太子妃一边手脚迅速的给他系好辫子上的小麒麟玉坠儿,一边神情兴奋、语速极快的解释了今儿皇贵妃娘娘和惠妃娘娘的到来。

    “藤萝日报经常宣传要保护大海的干净,爱护各种鱼类,合理捕杀。老百姓看的多了,就都对这些鱼类很感兴趣。可是并不是每家都有一个池塘或者靠近河边湖边的。所以我感觉,鱼缸会得到老百姓的热情追捧。”

    太子殿下微笑,“太子妃这些年来坚持不懈的引导大众舆论,保护和爱护环境,实在是功劳甚高。如今有此结果,当是可喜可贺。”太子妃听了这话,骄傲的扬起小下巴,你知道就好。她这般辛苦,都是为了谁吆

    嘟嘟使劲的甩着鱼尾巴,“主人,主人,快和太子妃说谢谢。”

    太子殿下一心二用,一边教育嘟嘟非礼勿视,一边配合着太子妃的动作伸胳膊伸腿。

    “哪里有非礼没看到太子妃为了主人这般尽心尽力,主人快说谢谢吆,快说谢谢吆”

    胤礽正要教育它,奈何他又想到嘟嘟越来越有灵性了,不能像以前那样粗暴地关小黑屋,就轻轻的皱起了小眉头。太子妃发现他对着镜子小眉头微蹙,有点儿纳闷,就伸手轻轻的戳了戳他的脸颊。

    脑袋里是嘟嘟哈哈哈大笑的魔音,眼前是太子妃疑惑不解的眼神,太子殿下蓦然发现,他好像不知道怎么解释。

    眨巴一下眼睛,太子殿下颇为无辜的说道“太子妃,孤刚刚在想着,怎么感谢你才好。”

    太子妃忍禁不住的笑了出来。这个呆子,她要他什么感谢。不过,如果他非要感谢的话,也不是不可以

    大眼睛里光华闪动,两颊泛起红晕,她想到了自己大婚前的那个小小的愿望。他们现在已经满十四岁了,应该可以亲亲额头以下的部位了吧

    奈何太子殿下因为她脸色羞红,又想到去年那个事儿,瞬间收敛神色,语气及其严肃的说道“这个暂时不行。太子妃乖乖的,换一个其他的要求。”

    还没想好怎么表达出来,就突然被严词拒绝的太子妃两眼发呆,回过神来后,顾不上羞涩,伸手对着他那张俊脸就是一通蹂躏。

    亲亲眼睛都不行。可恶的呆子嗷太可恶了。

    可是不管她怎么愤愤不平,怎么折腾,呆子太子殿下只是乖乖的任由她出气,就是不松口。

    小两口这么一通闹腾,就耽误了几分钟时间。还好太子殿下虽然呆了一些,却是从不缺少理智,俩人卡着晚膳的时间点到了乾清宫。

    一家人安安静静的用过晚膳后,得到消息的康熙皇帝也忍不住问起了关于养鱼盆子的事儿。

    胤礽没想到皇阿玛守着这么多池塘湖泊,也会对鱼缸有兴致,就细细的解释道“皇阿玛,养鱼的盆子,一般是用透明玻璃缸,简称鱼缸。在鱼缸里头饲养金鱼或者其他好养活的鱼儿,摆放在室内,以起到观赏的作用。”

    “它不仅是可爱的鱼儿们的小家,更是一家人共同的生活享受,比如一家人一起喂养小鱼儿,近距离观看它们的成长等等。尤其是对小孩子而言,他们可以通过饲养小鱼儿,学到很多知识。”

    旁听的小阿哥们,自觉还属于小孩子的他们,眼睛刷的亮起来闪闪的发着光,满脸的兴致勃勃。他们可是惦记着太子二哥满池塘的鱼儿,惦记好久了吼。如果可以在屋子里养一条自己最喜欢的小金鱼,想想就觉得兴奋吼。

    “在鱼缸里根据自己的爱好,布置山水景色,可以说是把灵动的水文化引入室内。而一款与居室整体格调水乳相溶的鱼缸,对于家里没有大院子,或者院子里没有水池的家庭来说,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喜好水文化的康熙皇帝听到这里,当然也是兴趣浓厚。

    “正好趁着我们南巡期间,让工部,钦天监等各部官员好好规划规划,看看要怎么在室内放置鱼缸,南巡回来就开始布置。”

    “皇阿玛,南三所。”阿哥们纷纷对着康熙皇帝露出热切的眼神,不要把南三所忘了。

    作者有话要说  嘿嘿嘿,不知道有关鱼儿事儿的亲们,可以看看前几天修改后的159节。 因为根据读者的提醒小修了一番,所以今儿又有了灵感。鱼缸吼,亲亲的小鱼儿吼。虽然本人养啥死啥,可是还是爱。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p>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