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二更

小说:八零女书记 作者:米迦乐
    不过宗齐光显然不愿意提, 张兰莛也不会主动说,她只能把这份好奇憋在心里。

    回了阜成门小院,宗齐光才说“哥哥考虑的是对的, 你要小心一点。”

    “这不就是明哲保身的那一套吗”

    “这叫谨慎, 小心驶得万年船,懂不懂”

    “太小心了吧我就是做一点最基本的工作,稍微高深一点的也轮不到我们学生参与啊。”

    “嗯,我会注意的,你要是不想继续待在档案室了,我给你找点别的事做。”

    “到时候再说吧, 我先把手里这个案子做完。”

    同寝但没有同住过的室友吴婧是中文系的,她也是个积极分子, 也刚交了入党申请书。她所在的中文系也给她安排了找档案的活儿。

    这天下午, 吃过晚饭, 宗齐光去打篮球了,姜明光回寝室看看。不能说大学四年连室友的脸都对不上吧。

    吴婧来开了门, 姜明光惊讶的问“你怎么哭了”

    再一看,吴婧和其他几个女孩都眼圈红红的, 她更奇怪了, “出什么事了吗”

    吴婧勉强一笑, “没有。”小心的关好门。“我们正在正在看一份档案。”

    “谁的”吴婧一说她就明白了, 别说,那些右派里真的很多下场极惨, 不知道怎么死的,也不知道死后怎么处理的遗体。

    “你看看吧。”吴婧塞给她一个作业本。

    档案肯定不能随便带出来,吴婧便用作业本手抄出来。

    这位学长是个女生,出生于1932年, 亲舅舅参加革命很早,曾任江省的我党负责人,牺牲的也很早,1927年死于“四一二事变”,尸首沉在长江,再也找寻不到;母亲在解放前是少有的女性企业家,暗中帮助地下党,捐钱捐物捐药;父亲留学英国,回国后担任过一些国民党政府的职务,也曾经帮助过一些我党地下工作者;学长也能算是个富二代,白富美,接受过极好的教育,15岁就瞒着父母为组织工作,可以说觉悟很高。

    手抄档案中有不少同学师长对其的评价,称其“娴静似娇花流水,行动似弱柳迎风”,又称其为“燕园林妹妹”。学长原本随父姓彭,解放后毅然跟不够进步的父亲决裂,去掉父姓,改“彭令昭”为“林昭”。

    同学的描述可能也说明林昭的身体并不好,并且素有才华,毕竟不是人人都能跟林黛玉“碰瓷”的。

    林昭1954年以江省文科第一考进圆明园职业技术学院,填报志愿中国语言文学系,成了中文系才女。她的志向是成为当代最优秀的记者,选择了新闻专业当时新闻跟中文还没有分开。

    命运的转折发生在1957年5月底的一天。

    有人贴出了本校第一张大字报,因而成为了人民群众的对立面,东大门外的马路上成了一个群情激昂的场所,林昭跳上桌子,问出来“我们不是号召党外人提意见吗人家不提,还要一次一次地动员人家提。人家提了,怎么又勃然大怒了呢”

    现场群众记下林昭的一言一行,当时有人质问“你是谁你叫什么名字”

    林昭问“你是谁你有什么资格问我”接着她又说“我可以告诉你,没关系。武松杀了人还写杀人者打虎武松也,何况我还没杀人。你记下来,我叫林昭。林,双木之林;昭,刀在口上之日”

    人们为了她的敢说而静默。她稍停,又说“告诉你今天刀在口上也好,刀在头上也好,既然来了,就不考虑了”

    这位勇敢说出“刀在口上之日”的学长,在这天晚上写下了“党啊,你是我们的母亲母亲应该最知道孩子的心情尽管孩子过于偏激,说错了话,怎么能说孩子怀有敌意呢”的日记。

    之后,更说出了“我的观点很简单,就是人人要平等,自由,和睦,和蔼,不要这样咬人”这样的“真话”。

    在特殊年代,说真话的反而成了阶级敌人,这是多么可笑又可怕的事儿啊

    档案很厚,以至于吴婧抄了整整一本作业本。其中收录林昭的“罪状”,很多日记,群众的检举信和“划清界限”的公开信等等。

    客观的说,学长很天真,换个人很可能就认罪了,但她从不曾认罪,始终认为自己没有错。对呀,说真话怎么成了“错误”呢这是多么荒谬的事情啊

    1960年,林昭因某事被捕,她的父亲当时是“历史fan革命”,已经跟她母亲离婚,在街道接受群众监督改造,靠糊火柴盒为生,听闻爱女入狱,几天后自杀身亡。

    数年后,林昭死后,其母精神崩溃,流浪街头,最后死在沪城街头。

    平反是板上钉钉的事情,这是时代的悲剧。以林昭的文化素养和见识,做新闻记者会是一个“敢说真话”的记者,成为学者也会是个认真的学者,一定会在新闻界或历史、文学界有姓名。

    女孩子们哭得稀里哗啦,为学长感到惋惜和不平。

    但斯人已逝,我们能做什么呢

    吴婧说“学长是榜样,过去的损失已经无法挽回,只希望国家的未来越来越好”

    姜明光深表赞同,“错误是很可惜,但正因为错过,现在才更应该吸取经验教训,避免再次犯错。我相信国家是会越来越好的,人民会越来越富裕,国家会越来越强大。这一点一滴需要人去做,不做,就永远不会改变和改善。”

    “你说的很对。”另一个女孩说。

    “我觉着一个人的力量太少也太小了。”又一个女孩说。

    “一个人的力量是小,但无数个你我、无数个林昭便能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将来我们不管做什么职业,都是在为这个力量做出贡献。”吴婧说“勿以善小而不为,也不要轻视自己,女孩子一样能够做出大事业”

    吴婧跟学长很像,也很理想主义。但理想主义并不是贬义词,相反,“理想主义”才是人类的“灵魂之光”。

    我们都是国家的主人。

    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宗齐光说“吴婧可比你进步多了。”

    “哎呀怎么地”捶他一下,“我还不够有觉悟呀”

    “有有有,有觉悟的很哎,你要不要进校刊编辑部”

    “校刊哪一本”有好几本校刊呢,有学校党支部主办的,有学校共青团委主办的,也有院系自己主办的院刊,但一般都叫“校刊”。

    “燕园。”

    “你可以啊,进了学生会,变成有权阶级了。”本科生不到8000人,是因为正常招生这才是第三年。

    宗齐光嘿嘿一笑,“没有没有,我刚进去,说话不响,不过你要进校刊还是没问题的。”

    “我才大一,现在去校刊是不是太资浅了”

    “你笨了吧我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

    恢复高考后的这一批学生,大多数都志向高远。进了大学就等于有了铁饭碗是生存需要,跟远大志向并没有冲突,媒体上、大学中,热烈讨论的也都是“我们要往哪里去”的宏大论题。

    特殊时期打乱了国家发展的步伐,导致经济倒退,闭关锁国,对外形象也相当糟糕。

    这是一个百废待兴的时代,也是一个有无限可能的时代。

    经过3年的讨论76年到79年,当代大学生们已经基本认可了要从基础抓起,要从基层做起的路线。除了普通大学的基础学科之外,师范类院校是几乎所有省市考生最青睐的学校,进了师范院校,国家全包,师范生甚至还能省下生活费寄回家。

    “教育为先”是中国人的共识,只要能让孩子读书,稍微有点脑子的家长都会尽量支持孩子求学女孩子除外。

    吴婧认为应该从基层抓起,要让学校挨家挨户去跟失学儿童的父母谈话,免收少收学杂费,尤其是女孩子。

    吴婧也是城里孩子,实际也没有真的下乡体验过。

    “你要知道那些家长的想法,懂得要让孩子上学的家长就已经算是有点文化了,我国的文盲率还是很高的,30岁的文盲大概有10”姜明光不确定的说。特殊时期也导致基层工作很难做,很多统计数据都没有,比如文盲率,比如识字率。

    识字率的标准其实很低,国际通用的“识字”的定义是“15岁以上合法劳动人口能读写本国官方语言”,识字率顾名思义统计的就是该国能够“读写官方语言”的人数,识字率反应的是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和发展水平,新中国成立之初,识字率只有10,文盲率高达80以上。

    中文由于是象形文字,有识字和书写的双重难度,跟字母语言相比,难度大增,计算识字的标准也是全球最高。

    “很简单的事情,读了书就好找工作,文盲谁要呢就是去当个跑堂的,你连菜名都不认识,你也做不了这份工作呀。”吴婧说。,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p>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