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第九十四章

    即使是那个挣扎着非要提问的男生,也被杜以宁毫不藏私的直言不讳惊到。

    见到名人后血气上涌导致的激动渐渐平缓,他看着杜以宁的眼神不再是“研究对象”、“知名企业家”,而是一个认真在和他们分享自己成功经验的“老师”。

    书本的确是前人的经验汇编,但赵括尚是纸上谈兵,他们又怎能不睁开眼看这个在“败家子”的几番动作下愈变愈好的社会

    “杜总”

    抿了抿唇,举起话筒,他认真地和杜以宁对视。

    “感谢您为这个社会的付出与努力,也谢谢您在这次演讲里的认真分享。能有您这样老板,我觉得,是败家子的荣幸,也是整个社会的幸运。”

    别看杜以宁面上装得多冷静,实则心里慌得一批。

    临场她也编不出什么太漂亮的话,整个人仿佛上课被老师抓起来提问,绞尽脑汁回答却不知道对错,且连老师对自己滤镜深浅都不知道,就更没什么安全感了。

    听男生这样说,她虽然有些不好意思,心里却也终于松了口气。

    还好还好,蒙混过关了,不用连夜逃出这颗蔚蓝色星球。

    她的地球人身份艰难保住了。

    原本没有提问环节,但既然这个头都开了,后面便又有几个学生站出来提问。

    而万事开头难,成功糊弄了一个学霸,杜以宁自然也有信心糊弄好其他的学霸。

    她的回答,理论内容并没多少,更多是结合自身经验以及“败家子”的项目去分析。

    但理论本就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她这样的回答反倒更让在场同学们觉得茅塞顿开。

    最后,主持人上台,对杜以宁忙里抽空来首都大学进行分享的举动表示感谢和荣幸。

    “其实我也下载了小石头历险记这个游戏。虽然里面的数据库确实帮我省了很多钱,但另一方面,我也一直觉得败家子是不是专注走良心路线了。就是不管做什么,都坚持诚信生意,鸡汤归鸡汤,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办法。”

    “但杜总显然不是个只会寄望于旁人的人。”

    他坦白道,笑得感慨。

    “您确实相信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却也不论做什么,其实已经事先构想好大家的反应,不会让自己陷入无助的地方。要不是早先查过资料,知道您是金融专业的,我们都要以为您是修的心理学。”

    杜以宁

    虽然他真的高估她了,但有一说一,她这从心理学专业的广芬茹那儿学的洗脑赵叔,确实还挺好使。

    这一点,端看台下一众嗷嗷直夸她的新鲜出炉迷弟、迷妹们那脸上和“败家子”一众员工如出一辙的神情便知。

    至此,这次演讲便结束了。

    说好的小型分享会猛然变成万人听众的大型演讲,管理学院的院长不好意思地和杜以宁道了句歉。

    想到学校那群平日总是乖乖的小崽子们今天难得欢呼雀跃的模样,他又有些好笑地摇摇头,话语中带了几分艳羡和赞扬“你是个很有人格魅力的企业家。学校的孩子们都很喜欢你。”

    能做到院长一职,除了资历,学术方面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考核标准。

    既然是被管理学院邀请来开讲座,杜以宁查教师信息时自然也是主要查的管理学院,对院长的学术成果深感震惊。

    再加上她全程是“偷师”的学生心态,就像读书时和老师私下聊天被夸,整个人陡然害羞。

    “其实也没有是大家对我宽容。首都大学的学生们都很可爱。”

    “那可不是”

    听着他们的对话,一个校学生会的学生忍不住插了下嘴。

    “我们之前开过很多演讲和分享,经常是根本坐不满人,有时候为了人数过得去,还得找各班分配名额,或者强制部分班委去听。可你这次开讲座,我们礼堂的座位不仅全都坐满,甚至好多学生自发跑过去。要不是到了时间外面的门就被关上,还能有更多人来”

    这个学生是“败家子”的忠实粉丝,和杜以宁的关系有点像粉丝和爱豆。

    尽管杜以宁对她并不怎么了解,但她对杜以宁早就熟悉得不行,连杜以宁爱吃什么水果都知道,早在得知杜以宁会来首都大学开分享讲座时就兴奋地连着好几宿没能睡着,此时一个兴奋便没忍住“漏”了自家学校学生们的老底。

    这个情况其实每个学校都有。

    毕竟,学校安排讲座是一回事,学生感不感兴趣、乐不乐意去听是另一回事,这和学生考进来的成绩高低并不存在必然关系。

    但再怎么大家心知肚明,这个学生这般直白说出口,多少还是会让学校领导有些尴尬。

    金融学院院长立马重重咳了两声,反应过来的女学生赶紧闭嘴。

    说话间,几人已经走到了图书馆入口处。

    首都大学的图书馆很出名。

    之前,简志勇和管理学院的学生会主席联系时有过暗示,说杜总对贵校图书馆很感兴趣,想着到时候可以蹭点便利让老师们直接现场推荐学习资料,当天回公司就能让杜总争分夺秒地开始学习。

    杜以宁读书时就咸鱼,很少去图书馆,一进这种“学习圣地”瞬间觉得自己仿佛是去西藏布达拉宫顶礼膜拜似的,整个人都被知识淹没。

    走在各院系老师、领导旁,也是全程保持微笑,礼貌应答,完全没有主动提出话题或问题的时候。

    相处这么长时间,简志勇对杜以宁的性子也比较了解,一见她面上挂这个岿然不动的微笑模板,就知道自家杜总到底年轻,脸皮博,约莫还是不好意思提关于来求学习资料的事。

    快速往前迈进两步,走到杜以宁身旁,礼貌地和几个老师打了声招呼,她先是把首都大学的人文环境和师资力量都大力夸赞,而后才在校领导们愈发展颜的笑容中把自家杜总想多学点理论知识,希望能得到金融学院各位老师指点的事说了下。

    “别看我们杜总如今已经是个市值千亿的大公司董事长,其实只是个普通本科学历。没读研,本科学校也只是二本,坦白说,师资力量确实很一般,理论基础也你们懂的。”

    “这段时间,我们公司出了很多新项目,其实正是最忙的时候。只是杜总觉得实践经验重要,理论也不能缺少,希望可以得到首都大学各位老师的一些理论指点,比如看什么书,或布置一些案例让她分析当然,我们杜总理论水平有限,希望各位老师把她当作一名靠幸运上来的研究生新生就好。”

    身为“败家子”的第一名员工,既是董事长特助也是元老,简志勇前些年在杜氏当边缘人的自卑心态已然完全消失。

    即使是在说自家董事长并不那么卓越于人的学历和理论短板,面上笑容依旧温婉,语声大方,端得一副素质良好的精英模样,让人感慨不愧是能在大公司工作的人。

    为人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

    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尽管有了职位高低的区别,但对于好学者的欣赏都不会变。何况这个好学者还是早就有实践成功经验,和他们理论派完全可以互帮互助的企业家

    再加上杜以宁一直表现得很乖,显然是个好相处的性子,一时间,各学院老师点头应下的回答此起彼伏。

    “哈哈哈哈哈哈,杜总年少有为,都事业有成了还不忘继续提升自己,不愧是能把败家子短时间做到这么大的成功人士。”

    “当然没问题。能有机会教杜总理论,说出去还是我们沾了光,倍儿有面子。”

    “杜总,我女儿是你粉丝,能不能等会儿帮忙合照再留个亲笔签名啊我保证一点都不带藏私地教你”

    甚至有一个长发披肩,身着浅紫色网格裙的女老师温柔看向杜以宁,眉眼弯弯,直接伸出橄榄枝“我是首都大学金融学系主任和教授,现在基本都带博导。但如果是杜总,我想,我很愿意为了你去申请一下硕士生导师的名额。”

    另一地中海老师登时笑骂“好啊,刘梅,当着我们的面就在挖墙脚人杜总只是谦虚说把她当研究生,又没说真的要考研。”

    转头,他反倒自己也一模一样地朝杜以宁递了个橄榄枝。

    “杜总,我和你说,这家伙可是他们系出了名的案例狂人。你要是进了她名下,不说多忙吧,起码你们公司的各个项目绝对会在她论文上频繁出现,就等着成为学术界的典型案例吧。要我说,你还是来我手底。我是管理学院的副教授,带硕士生经验特别丰富,保证你理论吃得透透的,论文也发到手软。”

    其他老师见状也赶忙出声,生怕自己不表态,到时候万一杜总学着学着真决定考研,选导师的时候没自己的份。

    “小杜,我记得你是金融专业的吧考研最好还是不要跨专业,本专业理论基础肯定好啊我本硕博全是金融专业的,绝对理论基础扎实,能带得好你”

    “正好啊我最近就在研究你们败家子的新项目。小杜你跟我吧,我带你写论文,争取等你考完研面试了都是手握论文的人,怎么样”

    “败家子员工的高效和自觉已经达到管理学有可研究资料以来数得上的高效率,极大引起了管理学领域对人文因素的重视。我觉得小杜来跟着我们研究管理比较重要,这可是对学科都有推动作用的”

    这么说也就罢了,为证明自己是认真表态而非暂时的客气,他们还特意和杜以宁加了联系方式,当场就发过去几本自己觉得最好的参考资料与最近在做的项目。

    学赶紧学

    学到手了就来报我的研究生,懂了吗看明白这波明示了没

    只是想着临走时再随便留一个老师联系方式,私下佛系慢慢再问,结果猝不及防被全校最牛的老师们团团围住的杜以宁

    卧槽简志勇这是帮她“偷师”吗分明是强迫她去读1对多,且是她一个人对多个老师的魔鬼补习班啊

    这家伙要不要这么坑老板

    在杜以宁的首都大学演讲之行结束后,便趁着国庆假期,带着各自的学生组团来了败家子总部做调查,各种拍照和找资料。

    但这不是关键,关键是这些老师似乎是觉得打扰了她心里过意不去,一个两个地全到杜以宁的董事长办公室“一小时游”起步。

    问她书里的理论,看她吃透多少。

    查那些留下的问题她现在是如何解答的,脑子里新学的知识是否整理成体系。

    最离谱的是还要让她自己用理论分析自己公司的成功,美名其曰“你的公司当然你自己最了解”,然后拿着她的答案一脸兴奋地离开,要把她的回答用在自己论文里的意图掩饰了和没掩饰一样。

    就连那些不知道到底应该称作“学长学姐”还是“学弟学妹”的在校生也和他们老师一样,个个手里都抱着用来记录的本子或录音笔,逮住她便问题不断。

    杜以宁从一条只会咸鱼躺的菜鸡到满脑子“彼得原理”、“风险测度”等理论,只是去了趟首都大学“偷师”的差距。

    好不容易送走这群“十万个问号”,她整个人直接瘫倒在办公室的长沙发。

    背部是软软的触感,心里是学习的痛苦,只想对简志勇唱一句“我想问天问大地,或者迷信问问宿命”。

    公司这群拖油瓶,果然是她躲不掉的上辈子孽债吧,,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p>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