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第 89 章

小说:太子裙下臣 作者:长缨止戈
    今日凌晨, 礼部尚书尚在睡梦中,就听下人来报说有几个浑身伤痕狼狈不堪的学子去敲礼部大门, 问他所谓何事,乃是为了科举一事而来,言明科举不公,有学子舞弊。

    礼部尚书登时一个机灵,急忙穿好衣物就去处理,那些学子也不知是招惹了什么人,浑身上下没一处好的地方, 甚至最严重的还在不住的吐着血。

    为首的学子自言来自江南, 想请尚书大人做主, 礼部尚书听着却只觉浑身冰冷, 眼瞧着即将天色大亮, 朝会就要开始, 他生怕这个消息扩散传到宫中, 连忙敷衍地安慰一番, 背地里却是在人离开之后就派人把他们全抓了起来, 押在大牢, 令人好生看管, 急急忙忙进了宫。

    他以为这不过是几个学子自己的行为, 但现在看来、现在看来

    学子聚众大哭文庙

    礼部尚书眼前一黑, 险些要昏厥过去,他面色苍白额上浸着冷汗,艰涩开口“微臣不知殿下何意。”

    “是吗”宋晏储神色平静“原来那几位前去告状却被人关进大牢里的学子, 竟不是尚书大人吩咐的吗”

    关进大牢

    朝堂上下一时哗然,周围的官员几相对视,皆是有些愕然。

    礼部尚书消息得到的及时, 手下的人处理得也是极为快,其余朝臣对这件事尚且不情。此时你一言我一句,看向礼部尚书的目光也都带着几分异样。

    太子一言落下皇帝面色本就难看,又听她说那些学子被人关进大牢,一双龙目瞬间就沉了下来。

    “到底怎么回事”

    礼部尚书张了张嘴,脑子飞快转动,意欲解释,皇帝冷眼看他“你闭嘴。”他转看向宋晏储“太子你说。”

    宋晏储躬了躬身,瞥了眼礼部尚书那越发苍白的面色,讲事情经过原原本本地说了出来。

    那群江南来的学子想来也是抱着玉石俱焚的态度,就算自己不好过,也要给那些所谓的世家身上添上一把火。

    宋晏储本就是想利用他们把事情闹大,却也没想过他们竟然能做到这个地步。先是派人去试探礼部的态度,在未能得到满意的结果之后便在县衙和大理寺前击鼓鸣冤,誓要将此事闹大;同时聚集了一批同样有学问却不幸落榜的学子大哭文庙。文庙内本就有皇家守卫把守,那些人又都是这届科举考生,事情闹的这般大,又岂能不传入有心之人的耳中

    背后之人就算再怎么手眼通天,也不可能面面俱到。

    皇帝听完大手死死地握在龙椅上,面容阴沉,似是幽深的平静下,狂风骤雨正在卷积,下一刻就要汹涌而出。

    大殿内一时寂静,没人敢在这个时候触皇帝的霉头。

    “纪栾甫你好大的胆子”

    礼部尚书瞬间扑通一声,以头抢地。

    皇帝大怒,袖袍一挥,御案上的物什顿时哗啦啦地砸在地上,甚至有的崩的远,直直砸在了他的脑袋上。

    宋晏储离得近,也险些遭殃,她皱了皱眉,动作自然地往一旁动了动,袖手旁观。

    帝王一怒,伏尸百万。那些告状却被关押进大牢的学子只是一方面,更令人心惊的是这件事背后所蕴藏的

    舞弊。

    那些学子既敢成群告状,定然是有所依仗,在这种情况下,身为礼部尚书的纪栾甫非但没有查探真相的念头,甚至把人关进大牢意欲杀人灭口

    皇帝如何不怒

    科举舞弊,是历来历朝牵连最广的祸事之一,更别说这件事还跟皇帝的心腹臣子联系了起来。

    不顾纪栾甫的苦苦哀求,皇帝直接将人打进天牢。若非太子淡淡提醒需细查科举舞弊案背后盘根交错的势力,恐怕纪栾甫此时已经没了项上人头。

    皇帝怒火未平,又令人将会试所取的二百余人全部抓起来,令人细细审问;又着大理寺卿主审此案,刑部从旁辅助。

    大殿之内一时人心惶惶。

    皇帝怒而退朝,召太子及其余心腹重臣商议此事。其余的臣子面面相觑,想起礼部尚书,又想起科举舞弊这件大事,一时沉重笼在心头。

    礼部尚书倒还不算什么,只他一人的话,又哪来的能量胆敢做出科举舞弊之事

    众人心中叹息。

    京城的天,怕是又要变了。

    总感觉太子殿下自江南回来之后,京城就没有过什么消停的时候。

    难啊。

    皇帝亲自下令,大理寺携刑部自是严查细审,一时之间京城之内人人自危。不过是短短几日的功夫,先是礼部尚书,随后礼部其他叫得上名、叫不上号的官员也是该贬得贬、该杀的杀。

    众臣还未松一口气,却不想这还不算完,大理寺的手又伸到其他地方去仔细观察,此事涉及到的,竟不仅仅只是礼部,其余几部,竟或多或少都有官员牵扯其中

    大理寺得了圣上旨意要彻查,那自然是要查个彻底。此事因学子而起,那为首的那些江南学子自是也逃不过。先是京城各部门,再是江南地区的学子,随后大理寺少卿亲往江南。隔着重重山水,江南那边的情景文武百官看不见,但近些日子光是查出来牵涉其中的官员就足以令京城震惊。

    也因此,对这幕后主使更是好奇。

    眼见着继续查就要查到皇家头上,大理寺卿也有些犹疑,毕竟事关皇家名誉,万一做的不好,让陛下不满,只怕他们的项上人头也难保。

    严尚近来又在江南,大理寺卿虽说心中忐忑,可还是小心翼翼地请示了一下皇帝,得到的是皇帝冷冷的回复

    “朕说彻查,大理寺现在是连这些事都办不好了吗可要去幽州同纪栾甫作伴”

    大理寺卿连忙求饶“微臣不敢”

    虽说皇帝心情不愉,但好歹也是得了准话,大理寺卿心里有了底,查探的动作也更加利落起来。

    又过了半月有余,原本该不日举行的殿试也迟迟没有动静。留在京城的学子对京城进来的发生的事也都一知半解,难免有些惴惴不安。

    日子就在这种压抑的氛围下一日又一日的过去,而与外界的紧绷不符的是,近来的东宫倒是一如既往的。太子时不时去见见皇帝,此外,外界的人和事好像都与此处无关。下人们也被上面的叮嘱不要多管闲事,伺候好殿下就是第一要紧事。

    京城内风起云涌,宋晏储心情倒是还颇为不错。

    萧淮近来也因为大理寺对京城的严加查探,去西山的次数也减少了许多。但每次一去,最少也是一日的功夫。

    天色慢慢昏暗,书房门被吱呀一声推向,宋晏储只抬了抬眼皮子,看了眼映着橘黄的夕阳踱进来的人,并未多说什么。

    二人好像形成了默契,宋晏储在书房的时候萧淮虽说非要让她在自己视线可及的地方,但也不会闹她,多是她处理政务,萧淮在一旁看着杂书

    那些以往宋晏储书房里绝对不会出现的东西。

    萧淮对那些所谓的政务没兴趣,更不会主动询问,宋晏储一般也不会同他说什么。只是今日她在看到萧淮进来后微微顿了顿,随后手中的笔轻轻转了转,在一处空白的纸页上随意画了画,在萧淮习惯性扫过一眼的时候忽地开口问道

    “你可有字”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p>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