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

小说:江春入旧年 作者:老胡十八
    奶孙两人家去后,王氏也未与家人细说白日江春救人的事,只晚间与江老伯提了提,道“我看春丫头是棵学医的苗子嘞,可惜托生在了我们这样的人家”。

    江老伯断然道“别想那些虚的了,日子都会好的,以前你不也愁家穷得揭不开锅,怕娃娃养不活吗现在不也个个生儿育女了。”

    “得得得,打住,你可别跟我提生儿育女了。你看看老二媳妇,说起话来嘴皮子跟刀子似的,我说都说不得,一说就撺掇着老二那个霉乌龟指没出息、怕老婆的男子来给她抬头了。嘴上本事了得,身子骨却是没个动静,这夏丫头都快六岁了,她肚皮子还没动静”

    这种话,江老伯自是没办法接嘴的。

    “也就是我这种老婆婆了,以前吃够了恶婆婆的苦,对她们都忍着让着,跟亲闺女似的要是别的婆婆,早闹出多少事来嘞”

    这倒是真的,王氏虽对杨氏至今没有生下孙子颇有微词,但却是不会因此刁难、苛责她的。

    且说江春回房后,先拿出今日的五两五钱银角子来,找到准确定位,挖开上次埋下的油纸包,合在一起也有七两银子了,相当于现代七千多块钱了,也是可以做点小生意的了。

    江春再将五十五文的散钱与第一次的两百文一起,藏在了床单下稻草里。藏好了钱,才能睡得安心。

    接下来两日,她都是白日做活时,趁着大人不在家,去剜点儿蛤蟆菜,捡点儿银杏果,晾晒干再藏起来。

    日子很快,转眼就到十五这一日。

    因中秋自古以来都是备受中国人重视的传统节日,本地还有说中秋这一日不能出去碰露水、不能碰到蛇,否则一年的背时倒运的说法,故村人们都不用下地干活。

    所以,江家今日是不吃早食的。

    但江春还是得早早起床。因为家里养了猪鸡,猪粪还好,在圈里攒个几天,高氏几人就会背到田地里去,给土地施施肥。但这鸡却是放养的,走到哪拉到哪,那鸡粪不及时清理,气味也是很臭的,江春受不了,自是要起来趁早收拾干净的。

    因家里是泥土地,表面总是浮着一层细细的泥土,扫帚直接扫上去必将搞得尘土飞扬,所以江春一般都会先撒上一层水,待泥土将水气吸附得差不多了,再扫起来就会干净很多这都是古人的生活智慧。

    扫出来的鸡粪,江春则是将它倒在后院的菜地里,也算施肥了。

    门前的石榴终于红了,这里中秋节有吃石榴寓意多子多孙的习俗,江老伯终于准许文哥儿摘下几个孩子垂涎已久的大石榴了。

    另两棵枇杷也有些黄了,只枇杷是金贵水果,卖了也值些钱,故江家的枇杷历来都是舍不得自吃的。

    中午全家随意吃了点儿糙米饭配南瓜汤,因为不用下地做活,大家都特意把肚子留到晚上。

    吃完午食,江家三兄弟跟着爹老倌砌猪圈,怕以后小猪仔一日日大起来了,这竹篱笆围得墙挡不住了,万一哪日攻破篱笆,出去把后院的菜园子给祸害了,那可就得不偿失嘞

    高氏几妯娌,因高氏灶上手艺了得,自是跟着王氏造饭。杨氏和张氏就在家收拾屋子,把屋内上上下下打扫一遍,仅有的几样家什擦洗一遍也就完了。

    王氏先去水缸里把养着的几尾活鱼捞起来,杀了去鳞,清理内脏,洗退干净,倒上老伯的黄酒腌上个把时辰。再将五花肉切成拇指大的小块儿,准备做红烧肉。割了把新鲜的韭菜来准备炒两个鹅蛋,还摘了三条丝瓜,配着昨日买的嫩豆腐烧个汤也不错。最后还破例拿了三碗白米出来,蒸了一锅香喷喷的白米饭。

    几个小的刚吃了石榴,又进灶房打转,奶奶王氏笑骂一阵将他们赶出去。

    等开始炒菜就没江春什么事了,王氏负责烧火加柴,高氏掌勺蒸煮煎炸,一时间,灶房里充满了食物的香味,而且都是些平日一年到头吃不了两次的好东西。

    终于,太阳快下山的时候,小娃们盼着的饭菜出锅了。

    几个大人合力将饭桌抬到院子里,几个小的忙前忙后搬出凳子和草墩,几个媳妇端上了红油亮的红烧肉、清爽鲜香的水煮鱼、喷香的韭菜炒鹅蛋以及丝瓜豆腐汤,菜盘子虽不多,但分量十足,保管大家吃得肚饱肥圆。

    菜上齐了,奶奶王氏先对着大门的方向跪下,嘴里念叨着些什么。江春凝神一听,翻译成白话文大体是“感谢观世音菩萨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列祖列宗保佑,能够让我们吃饱穿暖,我们将给你们多些供奉,多烧些纸钱衣裳,恳请诸神和列祖列宗继续保佑我们老江家,保佑老江家风调雨顺,无痛无灾,大人勤劳肯干,小儿健康聪明,媳妇多子多孙养猪猪顺利,养鸡鸡顺利”一系列。

    江春佩服王氏的记性

    几个小的眼巴巴的望着,待王氏终于念完了这些“经”,已经是迫不及待了。

    江老伯先动筷子道“开吃吧”,全家老小就动起来。

    江老大依然只顾着高氏,好在江春和文哥儿都大了;江夏自是不必说,得了二婶真传的。倒是军哥儿,三叔家两口子经了上次的事儿依然没长教训,只得江春盯着了。

    眼看着他吃完了一碗白米饭并不少肉菜,还要再去添第二碗,江春忙假意道“军哥儿,待会儿奶还要给我们吃栗子嘞还有白饼,我要把肚子留着嘞”

    虽然他不晓得“栗子”“白饼”是什么,但感觉挺好吃的样子,于是只得恋恋不舍的放下了饭碗。

    好容易众人吃完了饭,春夏两姊妹收拾干净桌子,洗刷好锅碗瓢盆,难得地,全家老小坐一起聊起了天。

    倒是军哥儿,一心只想着吃栗子和白饼,虽然不会说话,但只要奶奶进了屋子一趟,出来时总会被他盯上,见每次都是空手出来的,小脸难掩失望。

    好不容易熬到天黑,月亮慢慢升起来了,几个小儿的食也消得差不多了。王氏招呼着三个媳妇抬出香案来,插上三柱清香,摆上栗子、核桃、石榴等各色果子并白饼,对着月亮跪下,开始给“月神娘娘”祷告起来,内容依然同前,只换了祈求对象,不过也是“换汤不换药”。

    其后吃栗子什么的江春就不太感兴趣了,因为晚食吃得不少,现在这小身板再吃就容易胀气了况且她又不馋这些零嘴,倒是便宜了那三姊妹,可以吃个尽兴。

    吃完好吃的,月亮越升越高,时辰也晚了,众人洗漱一番也就陆续睡了。

    至此,江春过完了穿来的第一个中秋节。

    其实,江家的习俗与后世江春家的也差不多,江春姐弟俩小时候最爱过了,有最爱的板栗红烧肉吃,有无限量的糖果,还有各式各样的月饼。尤其豆沙馅儿的月饼是她的最爱,每次一口气儿能吃下两三个。

    母亲曾笑着打趣,江春就是得了爸爸的真传,因为江爸爸也是无甜不欢的,吃月饼非得捡最甜最腻的吃,吃汤圆也是要吃甜得齁人的也不晓得,没了自己,爸爸妈妈的中秋节过得怎么样了。

    第二日,便是十六了,金江有八月十六出嫁姑娘回娘家的风俗。因王氏娘家早没人了,故能回的就只有三个儿媳妇了。今年江家存了几文钱,几个儿媳妇终于能带点正经节礼回去了,故几个小的都能跟着自己娘老子去外婆家一趟。

    早早起来,王氏就蒸了一笼麦粑粑,大家随意吃了点儿,先往田地里去一趟。几个儿子把该挑的水挑满,媳妇子将卫生打扫好,两日的猪草找够,快十点多三个儿媳就可以回娘家了。

    今日江春姐弟俩自是要跟着高氏回去的,江春已经想念半月未见的老人家了;文哥儿自是冲着高力去的,但江春没给他说的是,舅母刘氏的娘家也在那附近的村子,很可能小高力也跟着去自己外婆家了。

    母子三人带上两斤糕点和红糖,提着只唯独给高家准备的两斤花雕酒,顺着上次江春走过的路,说说笑笑,倒是走得快。个把时辰就到江边了,因这十几日来都没再下雨,河水没涨,石墩儿都还在,也倒是方便。

    今日的苏家塘格外热闹,路上不少穿红戴绿的小娃娃,手里攥着糖果跑来跑去,仿佛空气中都弥漫着一股甜丝丝的味道。

    待三人到高家的时候,却是少见的寂静。只见外婆苏氏正坐院子里纳鞋底儿,力哥儿也无精打采的独自一个在玩弹珠,倒是高老头和舅舅不见。

    见到姑娘外孙回来,苏氏也是高兴的,只那份高兴也没维持好久,总一副担忧的样子。高氏忙问这是怎了,怎力哥儿没跟嫂子往他外婆家去。

    苏氏叹了口气,“唉,是你嫂子身子不太好,就没去。”

    “嫂子平日不都好好的嘛,怎这节骨眼儿上不好了”

    苏氏环顾一周,见小江春正竖起耳朵听着呢,那种事不好在小娃面前讲,自是拉着姑娘进屋说话去了。

    可惜小江春还没听出来舅母到底哪不好呢。

    看着高力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江春只得从他那里打探了。

    “力哥儿,你怎没去你婆婆家嘞”

    “我阿嬷病了走不动嘞,我也背不动她等我再多吃几碗饭,快点长大就能背着她去嘞。”

    江春这楼歪得

    江春忙拉回来,“舅母怎了”

    小高力看看身边没大人,方才小声道“我见我阿嬷昨日流了好多血嘞,奶说小妹妹没了,我也没见着小妹妹啊我要见到,定得拉着她,不让她走。哥哥整日只会看劳什子的书,一点儿也不好玩,我要跟小妹妹才好玩”

    原来,舅母流产了。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p>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