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8 章

小说:大汉第一太子 作者:时槐序
    刘据转身离去,深藏功与名。

    当然他懂得什么叫言而有信。答应的事就要做到。说好将手中剩余的眼镜赐出去就会赐出去。

    但有弹幕提醒,他在赐给谁上面夹带了点小心思。

    先选取度数差不多匹配的,然后尽可能挑其中家财一般,无力研制玻璃的;或是大嘴巴爱炫耀喜嘚瑟的。

    如果大家都没有便罢了。个别有,其他人无。尤其有的人还老是在你跟前跳来跳去地碍眼,你能不抓心挠肝那怎么办呢唯有更积极研制玻璃。

    完美。

    刘据喜滋滋,剩下的事就不用管了,等着结果便是,转头乐呵呵去同少府商讨博望苑修建事宜,浑然不知自己随手一个东西一个举措带来了怎样的反响。

    玉兰阁。

    侍女陪着刘闳在殿前平地玩耍。屋内,王大郎与王夫人闲话。

    王大郎瞧了眼窗外,感慨道“一段时日不见,二殿下又长高了些,竟能独自奔跑了,跑得还挺稳当,方才还唤臣舅舅呢,吐词清晰利落,字正腔圆。听说已认得字了”

    王夫人轻笑“只是几个简单的字而已。”

    “二殿下将将一岁余,能有这等表现,已足见聪慧。太子被称为神童麒麟子,可当年似这般大的时候”

    话说到一半惊觉不妥,悻悻闭上。

    可王夫人却是明白的。刘据这般大时走路不及刘闳,说话不及刘闳,更别说认字了。

    “闳儿有着优于常人的聪慧,我是既高兴又担心。”

    王大郎迷惑不解。高兴他能理解。毕竟谁不想有个机灵的孩子,而且陛下不喜愚笨之人。唯有聪慧才能得其宠爱。可担心是为何聪慧莫非还有不好

    王夫人叹道“兄长觉得,皇后一脉或许不介意宫中有其他皇子出生。但仅限于平庸皇子,若这皇子聪慧过人呢

    “宫中现今就太子与闳儿两位皇嗣。闳儿表现得越好,便越惹眼。若是兄长,会如何抉择

    “是赌一把,什么都不做,自信闳儿长大也比不过自己,成不了威胁;还是趁闳儿年幼,未曾长成,扼杀一切可能,杜绝隐患”

    王大郎神色倏变。

    王夫人又道“皇后以温和贤良著称,但能在废后的重重刁难下全身而退,在波云诡谲的后宫中脱颖而出,十数年保有陛下心中一席之地的女人,便是当真贤良,又能贤良到哪里去。

    “我九死一生诞下闳儿,对他寄予厚望。他便是我的命。我不敢赌,也不能赌。所以闳儿这份聪慧劲头,我是想藏一藏的。兄长莫要在外大肆宣扬。”

    王大郎点头表示明白。

    闲聊完毕,王夫人问起正事“兄长今日前来,可是为琉璃”

    “是。太子的竹简我那日也誊抄了一份。家中诸人都看过了,却不知该不该做。今儿听闻一则消息,眼镜的神奇已被众人得知,谁都想要一副,甚至为此开出了上万钱的价格。”

    上万钱,这可不是个普通的数字。

    王夫人挑眉“兄长想试试”

    王大郎很是心动,却又犹豫“想同妹妹讨个主意。妹妹常伴陛下左右,可有听说些什么按照竹简之法,能行吗”

    “我不知道按照竹简之法是否可行,但确实能一试。”王夫人想了想言道,“陛下对太子口中无色澄澈透明的琉璃很重视。我猜,琉璃或许不只能解决眼镜问题,恐还有其他妙用。”

    她深吸一口气“这是个绝佳的机会。”

    一旦成功,就能得陛下看重。高官厚禄不在话下,还能让陛下记在心里。如此她们就有了晋升的资本,有了登天的基石。

    王大郎却另有顾虑“琉璃制作素来艰难,这般尝试,耗费恐怕不低。”

    王家虽然不穷,这些年因着王夫人也捞了不少钱,可毕竟底子薄,比不得底蕴丰厚的大家族,只怕耗不起。

    “我们没有,旁人有啊。”王夫人嘴角微翘,“去找田家王家。我们与王家还连了宗认了亲的呢。琉璃之事,他们定也是要试的,不如大家一起合作。”

    太后生母曾有过两次婚姻,初嫁王家,生王信与太后;二嫁田家,生田蚡田胜。

    田家王家指的便是这俩。当初也是太后做主,以都是王姓为由,让他们与王家连宗认了亲。如今明面上,他们也唤盖侯王信一句伯父。可到底不是亲的,田王两家自己就有此财力,怎会愿意他们横插一脚

    王夫人轻笑“太后在时,田家王家最是风光。田蚡更是做到丞相,一门鼎盛。

    “随着田蚡亡故,太后薨逝,如今两家除了王信有个盖侯的名头,你见还有谁能拿得出手便是陛下待之也大不如前。你可知太后临终前曾留下遗愿”

    这点王大郎是不知的。

    王夫人继续说“太后弥留之际所在意之人,子女中陛下已为帝王,平阳、隆虑、南宫皆是公主,权势地位在手,不必忧心。

    “唯独修成君,非皇姓,乃她入宫前与民间丈夫所出,与陛下到底隔了一层。太后恳请陛下善待修成君,并善待修成君的子女。

    “另外太后也猜到自己去后,田王两家恐会衰落,故为了维持娘家尊荣,向陛下求了一门亲事。让陛下日后选一公主嫁入其娘家,以保富贵。

    “至于是田家还是王家,亦或哪位小郎君。太后没提,便是给陛下考量的余地。

    “太后言辞恳切,声声泣泪,都非过分要求,陛下如何能不应只是彼时公主们年岁都不大,便没有宣扬。”

    王大郎讶然。

    王夫人起身走到桌案前,打开其中一个匣子,慢慢一匣子珠宝“这是近日王家托人送来的。眼见卫长鄂邑诸邑都已长成,到了说亲的年纪,王家自然想把事情早点落定。”

    王大郎眼珠转动“那这公主”

    “田家王家这辈,老的老,小的小。年岁上能匹配的唯有一个王充耳。王充耳既无将相之才,又无宋玉之貌。王家

    现今的门第也就那样。他们倒是想要嫡公主,可皇后怎会愿意”

    也便是说,只能是鄂邑。可即便是鄂邑,也是皇女,有封地有食邑的。王家不亏。

    王夫人勾唇“所以你只需大胆去同王家提合作之事,王家必会答应。顺便转告他们,他们所求我应了。只是太后故去数年,此事陛下没主动提,不知是何态度,我需找机会先探探口风,徐徐图之。”

    事情太容易办到,可显不出她在这份同盟中的重要性。

    王大郎心领神会,笑道“臣知道该怎么做。”

    北门甲第一隅,赵宅。

    赵婴齐手中也拿着一份从东宫誊抄来的竹简,他不懂此道,看不太明白,可瞧着上头条理清晰、罗列整齐的一条条一项项,甚至重要之处还有注解与补充,便知太子是花费了心血的,并非胡乱写写。

    再看身边桌案,上头摆着一柄放大镜,一个指南针,一套马具,旁边还有另一份竹简记录。

    记录中排在前的自然是劁猪与黑室养鸡,其次为新式桌椅与点心吃食,其下还跟着马球、舞狮。

    心腹侍从忍不住感慨“大汉太子可真能折腾,偏偏他都能折腾出名堂来。吃喝玩乐之物便罢,似指南针马具等东西,带来的价值不可估量,举足轻重。

    “他才几岁,这么小年纪,怎么就有这么多想法呢他弄出来的这些东西,多少才名远播、能力卓绝的人都办不到。但他就是可以,就是有这份能耐。

    “有这般出众的儿子,也怪不得陛下千般疼宠,万般喜爱。不但各种封赏,上林苑随他去,还专门为之修建博望苑。”

    侍从是真心好奇,也是真心佩服。

    然赵婴齐的心情就有点复杂了。他也是佩服的,可佩服之余,又有些羡慕与嫉妒,还有点遗憾,心中不自觉生出几分酸楚“大汉陛下当真好命。”

    好命到不但坐拥万里江山,权掌天下,富有九州,还生出这么个惊才绝艳的继承人。

    刘据不过六七岁便有此等成就,往后发展必定不可小觑。

    他也有儿子,还有好几个,但都普普通通,说不上愚笨,也谈不上聪慧,不论读书识字,还是骑射娱乐,皆平平无奇。

    真要说起来,最能拿得出手的竟是不知是不是他血脉的刘繁。

    想到此,赵婴齐顿住,转头询问侍从“南越那边可有新的进展”

    “暂时没有。但上回繁小郎君来信时便说已经收拢了我们的余部,拟定了计划,并在宫里做了布置,只等时机成熟就能行事。如今想来该快了。”

    赵婴齐点头。

    刘繁也不过十来岁,孤身入越仅半年,能做到这个程度已十分不易。当初来信定下一年之期,一年内必让他归国,他是不太信的。

    但观目前发展,刘繁所做种种,竟大有可为,指日可待。

    此等心性手段,或许不能与刘据类比,却也是人群中的佼佼者,比他其他儿子要

    强上许多。只是

    赵婴齐眼眸深沉,幽幽发问“你说,他真是我儿子吗”

    侍从愣住,不知如何作答,只觉无语至极。

    跟刘陵鱼水之欢、甜言蜜语的人是你,儿子是不是你的,你不清楚,来问我我怎么可能知道

    侍从踌躇着,几番犹豫,再三思量,才勉强想好措辞“繁小郎君的眼睛与主子十分相似。”

    这是实情,却也只是眼睛。所以是与不是,只能凭赵婴齐自由心证。

    赵婴齐一叹,心头寻思着,或许是吧。毕竟刘陵如钓鱼般钓着的男人不少,但真正与之有染的,除自己外,似乎唯有张次公。

    刘陵是个傲气的人,不是谁都配让她生孩子。即便这个孩子是为她自己所生,对孩子生父的要求也绝不会将就。此人身份不能低,地位不能低,血脉也必须高贵。

    张次公是不够格的,并且刘陵勾搭上张次公是在近几年,时间对不上。

    这么看,确实是自己亲子的可能性高。

    但刘陵那个性子,鬼知道她还有没有别的野男人

    他们之间谈不上什么深情厚谊,不过露水情缘,各取所需,互求刺激。对她暗地里那些龌龊事,他并非全都知晓,相反不知道的更多。譬如造反,东窗事发前,他就全然不知。

    不然他是嫌南越死得不够快,还是嫌自己命太长

    所以这孩子是不是他的,他真不能确定。

    思来想去,赵婴齐决定,不急,再看看。

    但鉴于刘繁出色的表现,赵婴齐心中的天平还是不自觉倾斜了些,他放下竹简,吩咐道“将这些东西送往南越吧,一并交于繁儿。”

    “诺。”

    南越,国都。

    当日摆在赵婴齐面前的东西,如今已摊在刘繁身边。

    桑枝神色沉重“我们不过离开中原半年多,大汉竟生出这么多变化。这位大殿下可真是个能人。”

    “现在不该唤大殿下,而应唤太子了。”刘繁指了指赵婴齐传来的信件,上面赫然写着刘据被册立为太子一事。

    桑枝点头称是,却并不在意。刘据是太子还是大殿下,都不打紧。要紧的是刘据弄出来的这些东西,其作用其功绩影响深远。

    刘繁手指敲击着桌面“不会只有这些。”

    桑枝一愣“小郎君此话何意”

    “其他先不论,姑姑觉得指南针与马具如何”

    问完,不待桑枝开口又自问自答“此二者都可用于战事。若我是陛下,定会秘而不宣,待他日战场上来个出其不意,让敌人措手不及。”

    桑枝想了想,蹙眉道“也不一定。此物可用于战事,却并非只能用于战事。若秘而不宣,便不能问世,等于放弃了其他用途。

    “战事不常有。若一二年,或是二三年不打仗,马具与指南针便都不用了吗再有,即便等着战事用,也唯有第一场战役可出其不意

    ,余者敌军知晓,心中有底,也变失了惊艳之效。

    “更重要是马具需训练配合,一旦全军骑兵装备上,动作太大,难以做到密不透风,总会有风声传出。

    “而两军对战,具与指南针虽重,但关键还在我方兵力,将士之才。所以若为一场战役埋没此二物数年,摒弃其他,也不大妥当。”

    刘繁点头“确实如此,可我总觉得事情没这么简单。阿母提过,她在长安曾见到有东西升天。

    “具体是何物,怎么做到的,阿母不知,后来一问,竟无人知晓,无人察觉,仿佛那日的情景不曾出现过。

    “这情况若不在京中便罢,可长安乃天子脚下,阿母还说那东西仿佛是未央宫方向飘出来的,如此是不是太不寻常了点”

    桑枝心头一紧,疑惑道“小郎君怀疑朝廷还有除这些物件之外、真正秘而未宣的东西仅凭翁主所言猜测吗可翁主也就那么一提,后来也说许是看错了。”

    看错了

    也有可能,但真的只是看错吗

    刘繁目光扫过桌上的一应东西,最后落在竹简之上“并非只有阿母所言这一处疑点,还有琉璃。

    “太子说眼镜放大镜所用之材不是琉璃,却又说琉璃可解决眼镜放大镜的用材问题。既不是,如何解决而眼镜放大镜用的又到底是什么

    “以长安传来的消息,目前朝廷的风向,皇帝与太子的态度。琉璃只是娇奢享乐之物,即便能解决眼镜之事,如何能让皇帝与太子这般重视”

    桑枝怔在原地。

    确实如此,一个琉璃,何至于这般重要,除非它还有别的用途。又或是琉璃与所用来制作眼镜的材料背后有其他奥秘。

    桑枝蹙眉“可惜翁主故去,淮南一脉的势力被连根拔起,我们早年安插在京中的探子都被清理。要再重新培植不那么容易。”

    刘繁沉思一瞬,吩咐道“我如今在南越已站稳脚跟,不需要这么多人护持,派个人去中原,私下搜查当初是否有人侥幸逃脱,将之收拢重整。

    “另外传信南越太子,他就在长安,让他多关注几分,比我们要便利。南越国小,不可与大汉匹敌,向大汉称臣纳贡便罢,但他必然不希望还要一直遭受东边闽越的威胁。”

    大汉以南有诸多小国,目前国力最强者便是闽越。

    当年若非闽越攻打南越,南越不会被逼向大汉求援。求援后,闽越的威胁虽暂时解除了,却引来大汉天使传召,南越王赵胡不愿上京,才将赵婴齐送入长安。

    可以说,南越与闽越不合,赵婴齐深恨之。

    若大汉真有利于南越之物,赵婴齐必然也会想拿到,以强自身国力。赵婴齐没有对汉之异心,但不代表他不想力压闽越,一雪前耻,争做南方第一国。

    想了想,刘繁又道“一年之期已过大半,南越这边我们也该找机会出手了。事情越快办成越好。赵婴齐在长安十年有余,总有些人马与布置。他若归来,必不会再回长安。这些

    人马,我们就可趁机接手。”

    桑枝哑然。

    3时槐序提醒您大汉第一太子第一时间在更新,记住

    来南越后,刘繁收拢赵婴齐旧部,已私下借助赵婴齐之子的身份将一些人据为己用;现在又盯上了他在长安的人这是可着赵婴齐薅吗

    刘繁嗤笑“姑姑以为阿母为何要带我去认父他既是我阿父,给我点东西怎么了他其余儿子都不怎么样,难得有我这么个睿智机敏有本事的,他不给我想要给谁父子俩何必分得这么清呢。”

    给点东西这语气可不只是想要一点。

    桑枝听出其言外之音,瞳孔震颤,恍然大悟,却又越发惊疑不定“翁主安排赵婴齐做退路,让小郎君来南越,并在南越留下可用之人,是想让小郎君必要时取其而代之”

    刘繁轻笑“若不然呢姑姑以为阿母是让我来屈居人下,苟延残喘的吗还是说姑姑觉得单凭一个赵婴齐之子的身份,我在南越就能过得好”

    桑枝哑然,确实这非翁主的性格。可若是如此,另一个问题油然而生。

    “那么中原这边”

    桑枝欲言又止,话语断绝,但其意自明。

    刘繁不答,反问道“姑姑,阿母在世时,是如何交待你的”

    “翁主令属下照顾好小郎君,辅佐小郎君,一切皆听小郎君安排。”

    刘繁点头“这便是了。阿母没有对你提其他要求,对我也没有。她心里清楚,南越国小,与大汉实力悬殊。她败之后,我们在中原势力尽去,想要再谋大业难上加难。

    “可她又知,人生在世,许多事情并非全以成败来论。所以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交代,便是将选择权交到我的手中,由我自己来定。

    “若我不愿冒险,可以就此收手,居南越国主之位,也能逍遥自在,余生无忧。若我有更大的想法,南越虽不可与大汉匹敌,却也大有可利用之处。”

    桑枝心头狂跳“那小郎君想选哪条路”

    刘繁顿住,眼中划过一丝迷茫,双手不自觉蜷曲成拳,然后又缓缓松开“阿母崇尚人生就该轰轰烈烈,无论输赢,都当为心中梦想竭尽全力拼搏一把,哪怕赌上所有。可我我”

    刘繁深吸一口气,苦笑道“我终归没有她这般的魄力。”

    飞蛾扑火,无惧生死。但他做不到。

    “可是姑姑,阿母的尸骨还在长安,不知可有人收敛,可被人糟蹋。”刘繁遥望北方,“我总归要回去一趟的。

    “就算大业无望,不代表我们什么都不能做。阿母死了,凭什么害她的仇人却越来越好”

    他的视线划过京中送来的信息,眸中隐含泪点又暗藏无限恨意。

    刘彻,刘据。一个是将阿母逼上绝路之人,一个是害阿母密谋暴露之源。

    他痛失慈母,凭什么这对父子却能其乐融融,欢声笑语,父慈子孝

    长陵邑。祁家。

    祁元娘仔细研究着手中誊抄的竹简,将其

    重要处圈出来,与此前搜罗总结的信息一一对比,细细思量,重整合并。

    这事十分繁琐,祁元娘做得很认真,且极有耐心。

    她从清晨忙到夜晚,又从夜晚忙到清晨,金乌西坠又东升,天际再次泛起鱼肚白,最后一个字落笔,她终于自案牍抬起头来,伸了个懒腰,嘴角挂起一抹欣喜的微笑。

    银柳端着早食推门而入,一边摆膳一边劝说“知道女君在意琉璃之事,可再如何也该以身体为重。哪能忙起来连饮食睡觉都顾不上,怎生吃得消”

    祁元娘莞尔“我省得了,往后一定注意。”

    银柳无奈,每回都是这般,嘴上应着,下次却不一定做得到,只能化为一声重重叹息。

    祁元娘握住她的手“我知你关心我,为我好。可祁家现今风雨飘摇,有子弑父一事,即便我这几个月处处行善,挽回的声誉也有限。

    “祁家本就不复祖上荣光,而今更是连这点贵族地位也眼见要保不住了。我身为祁家女,掌祁家事,怎能让祁家就此衰落我有责任挑起这份重担,将祁家撑起来。”

    银柳不解“不是还有柏山吗柏山今非昔比,得太子看重,有他在,外人多少会给祁家几分面子。”

    祁元娘摇头“可我不想一直靠柏山。”

    银柳愣住。

    祁元娘继续“柏山对我的情意,我心中明白。他在我最艰难的时候陪着我,鼓励我,帮助我,为我付出良多,我欢喜他,感激他。

    “但我不可能一直依靠他。银柳,当初中意我、求娶我的人不少,你知道我为什么坚定选了彼时寂寂无名的柏山吗”

    银柳歪头“因为你们两情相悦”

    “是,但不全是。”祁元娘摇头,“更因为我发现他能够懂得我,理解我,支持我。

    “他不会阻挡我前进的步伐,不会成为我成长的障碍,不会妄图折断我的翅膀,让我变成柔弱的娇花,然后以爱之名将我呵护在羽翼下。”

    祁元娘站起身,望向蔚蓝的天空,那里有飞鸟翱翔。

    “银柳,我希望日后旁人谈起我,言辞中提及的不只是夫家妇,还是祁家女,是祁元娘。我叫祁元娘,永远叫祁元娘,不论是否出嫁。我不想变成某门某氏,不想失去我的姓名。”

    银柳怔在当场。

    多少女子出嫁后能被人记住她的姓名。她自此从了夫家的姓氏,再没有名。

    女君只是想留住自己的名字,多简单的想法。可男人不必做任何事,天生能有;女君却要去付出千百倍的努力,还不一定能如愿。

    想到这点,银柳心中生出五分悲凉,三分迷茫,还有两分说不清是什么的东西在心底抓挠,好似被桎梏的困兽,想要冲破樊笼;又像深藏在泥壤的种子,企图破土而出。

    “柏山现今愿意无条件帮助我,支持祁家,焉知往后呢”

    银柳讶然,祁元娘轻笑“我并非不信柏山,而是世事难料,人生无常。我可以信他,但不能过

    分依赖他。我不想只做雄鹰身后跟随的云雀,我也想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柏山越来越得太子看重,往后前途无量,地位也会越来越高。有他在,祁家确实能挺过风雨,保有现今的尊荣。

    时槐序的作品大汉第一太子最新章节由全网首发更新,域名

    “可若一直这般,祁家还姓祁吗如此不只我是依附于柏山存在,就连祁家也是。那还是我熟悉的祁家,是我想要的祁家吗

    “不,那不是。若真如此,我不是挽祁家于狂澜,而是陷祁家于深渊,我将成为祁家的罪人。

    “银柳,不该是这样的。我不该这样,祁家也不该这样。所以,我得自己有立得住的本事与手段,即便没有柏山,也能让祁家屹立于世。

    “我希望我与我的夫君能相辅相成,守望相助;希望我们合是万重山,分是参天树;希望我们的孩子会以父亲为荣的同时,也以母亲为傲;

    “希望随我之姓的子女不会因祁姓而自卑自怜、闷闷不乐。我想告诉他们,祁之一姓,是光辉,是荣耀。这个姓氏带给他们的应是欢喜与自豪,而非羞耻与难过。”

    好一番剖心之言,银柳大受震撼。

    她好似突然理解了祁元娘的选择,也恍然明白了她为何会放弃更容易的大道,去走一条更艰难的狭路。

    银柳情不自禁站起身,伏地跪拜“银柳无甚才能,却也愿肝脑涂地,助女君一臂之力。”

    祁元娘将她扶起来“你我是姐妹,非主仆,何需行此等大礼。”

    银柳面上笑着应了,心中却明白,自祁元娘在路边捡到她,救下她之时,她便已认她为主,决定此生追随,永不背叛,刀山火海,义不容辞。

    祁元娘亦明白她所想,轻轻拍拍她的手,无奈摇头。

    她觉得银柳只是遭逢大变,亲族皆灭,心有彷徨,不知何去何从,把在最绝望困苦之际出现的自己当做人生的光。

    她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不知道往后的路该怎么走。

    既如此,不妨留她在身边,让她先跟着自己。日后的事慢慢来,不必急。她总会找到人生新的方向。

    祁元娘拉着她重新入座“先用食吧。吃完我们就去琉璃窑。”

    银柳愣了片刻,随即转为欣喜“女君摸索出制作方向了”

    “太子给的东西很好,综合此前我们数次烧制的经验,以及搜罗到的一应资料,我已有些想法,不过还待尝试。”

    这便是心中有点底了,银柳十分开心。

    祁元娘的目光落在誊抄自东宫的竹简上,她知道,单凭琉璃是不够让她鼎立门户,达成目标的。但这可以成为一块敲门石,一块帮她敲响太子门第之石。

    她得让太子看到她的价值,才能谈其他。

    所以,这个机会她必须抓住,这块石头她一定要啃下。</p>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