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二章 蓝田美玉倒当得起吾儿云旗的人

    第191章 蓝田美玉倒当得起吾儿云旗的人

    太阳已经升起,关家军正在紧张的准备,明日一早他们就要进攻襄樊。

    就在这时,响起了清脆急切的马蹄声,关平翘首相望,远远看着几匹马疾驰而来,只见马匹上的人影逐渐清晰,是廖化

    而他的身边还有一个年轻的、略显肥胖,却依旧风度翩翩的公子。

    很明显,两人是星夜兼程而来。

    关平自言自语道“廖主薄怎么来了”

    这一句话脱口,关平立时惊呼,“难道是四弟那边出事儿了。”

    却见廖化与那年轻肥胖少年驾马行至关平的面前,两人同时翻身下马。

    “长公子,关公何在”

    “在中军大帐。”

    关平指了指大帐的防线。

    廖化颔首,当即深深的吸了口气,与诸葛恪对视一眼。

    诸葛恪微微凝眉,他知道,作为“云旗公子的人”,真正的挑战要来了,关公这根虎须,这次他将替云旗公子去触碰,乃至于去拔下来

    想到这儿“咕咚”一声,诸葛恪难免咽了口口水。

    他紧跟廖化的步伐,一并往中军行去。

    关羽的青龙偃月刀长九尺五寸,重八十二斤的。

    此刻就伫立在中军大帐中。

    这柄通身碧绿,绿中泛着血迹殷红的青龙偃月刀,如今也有着属于他的故事与传说。

    相传,天下第一铁匠选择在月圆之夜打造它。

    完工时,突然风起云涌,从空中滴下一千七百八十滴鲜血。

    当地方士分析,这是青龙的血。

    而这一千七百八十滴鲜血悉数坠入这“宝刀”之中。

    所以,这青龙偃月刀之名由此而来。

    乃至于有说法,青龙偃月刀,从铸造到封存,势必要杀一千七百八十人

    而青龙偃月刀就像是拥有灵魂的器物,他会自己去选择自己的主人。

    所以,它在拥有了巨大力量的同时,也拥有最完美的主人,得到最大极限的发挥。

    此刻

    关羽罕见的于中军大帐中挥舞起青龙偃月刀。

    碧绿色的刀身,冷气森森映出诸葛恪那惊白了的脸。

    刃口上高高的烧刃中间凝结着一点寒光,仿佛不停的流动,更增加了锋利的凉意

    “咚咚”

    随着刀柄重重的砸在地板上,发出那低沉、厚重到极致的声响。

    廖化感觉他就快尿了。

    诸葛恪却尤自直面关羽的目光。

    只是也就在这一刻,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迫感,这是在东吴时从未有过的。

    仿佛世间一切在这青龙偃月刀面前,在关公的目光里,都犹如蝼蚁一般。

    也直到这时,诸葛恪才能最切身感受到

    曾经,关四公子敢让关公下罪己书,那是是拥有何等的胆力与勇气

    “诸葛小子,你,再说一遍”

    伴随着青龙偃月刀的寒芒与关羽眼中的杀气,关羽那犹如在寒冰中浸泡了万年的话,一个字一个字的涌出。

    压迫感十足。

    就在方才,诸葛恪跟随着廖化进了中军大帐,也如愿见到了关羽。

    廖化方才介绍过诸葛恪,诸葛恪就直面关羽的目光,将关麟嘱咐的话悉数吟出。

    换来的,自然是关羽雷霆版的震怒。

    他接过周仓手中的青龙偃月刀,重重的砸在地上,场面威慑群小,无比震荡。

    “关公,这诸葛公子乃第一次见关公,难免”

    廖化本想替诸葛恪说话。

    哪曾想

    诸葛恪直接站出一步,再度迎上关羽那冷凝的目光,与此同时,他的目光也如火炬般燃烧了起来,仿佛要与关羽一决高下。

    “何须再说一遍”

    “果然,云旗公子说他看穿了关公,一点没错。关公还真是赢了一场小仗,斩了四个无关痛痒的将军,就开始嘚瑟了,就自以为天下无敌了”

    “原本云旗公子说关公攻襄樊会败的很惨,会身首异处,会让关家军悉数倾覆,我还觉得云旗公子严重了,今日一看,呵呵云旗公子哪里是严重了,简直是太保守了,依我之见,如今的关公,不听劝谏,一意孤行,最后的下场,何止是身首异处,怕是连整个荆州都要拱手让给那曹操”

    这

    关羽也没想到,这位诸葛瑾过继给孔明的儿子,竟在他的目光下,在他那青龙偃月刀之下尤自骇然无畏。

    尤自什么都敢说

    这份勇力与胆气,让关羽恍然如亲眼看到了他的儿子关麟关云旗

    昨日维之学那臭小子,今日这诸葛恪竟也学那臭小子,关某在这臭小子的眼力,就这般好欺负么

    心念于此,关羽的目光更冷。

    此时,因为听到大帐内的争吵,关平、关兴、关银屏、关索也纷纷涌了进来

    而他们涌进来的一瞬间。

    正见到父亲关公一个抬手,左腿瞬间绷直,身形暴起前突,握住刀柄的右臂青筋突显。

    肩膀、大臂、小臂、手腕甚至手指一齐发力,刹那间将青龙刀挥出

    这是势大力沉的一击。

    只一个瞬间,犹如一道耀眼的光芒,诸葛恪感觉他的浑身都被刀光所笼罩。

    他甚至没有反应过来要闪避,就这么呆呆的,任凭这青龙刀劈落下来。

    只带光芒泯灭,青龙偃月刀的锋芒在他的面门前方才停止。

    “呼”

    “呼”

    诸葛恪连连大口的喘气,他一副惊魂不定的样子,他感觉嗓子已经不受控制的干涸、沙哑了。

    他能感受到那青龙偃月刀压下的一瞬间,那道的恐怖劲风,几乎要将他撕裂。

    “你为何不躲”

    势大力沉的一击在诸葛恪的面门上戛然而止。

    刀锋后,关羽的声音传出,一如既往的冰冷,仿佛能将忤逆他的一切化为冰晶,然后用手捏碎。

    呼

    诸葛恪的心头再度呼出一口长气。

    这一刻他想到了临行前,关麟对他的嘱咐。

    “琅琊少年哪,对付我爹,你务必语气一定要足够冷,足够狠,伱要气场上压住我爹,就跟我亲口说一个样儿”

    足够的冷足够的恨嘛

    要在气场上压过关公么

    诸葛恪的心头不住的喃喃。

    他冷笑如冰,他的眸子再度直视关羽的眼芒,这一刻的他,发现关羽的眼芒已经没有方才那般让人恐惧、摄人心魄了。

    “呵呵”诸葛恪冷笑一声,他泰然的抬起头,迎着那青龙偃月刀的刀锋,他朗声道“云旗公子说了,我我是他的人,关公不敢将我怎样”

    这

    很明显,就这一句话已然有些震慑到关羽了。

    他那丹凤眼刹那间眯起。

    很明显迟疑、犹豫了一下

    云旗的人么搬出云旗来压关某么

    “哼”

    一声冷哼,关羽冷冷的说,“别以为,你被过继给了孔明,我就不敢动你”

    “关公耳朵似乎并不好使啊”诸葛恪一如既往静静地开口,似乎完全没有情绪的起落。

    他在努力呃试着做到关麟口中那所谓的冷,所谓的狠。

    “我何曾提到过家父,我明明说的是,我我诸葛恪是云旗公子的人关公不敢将我怎样”

    诸葛恪胸脯笔挺,展现出的,就宛若“壮士当唱大风歌,宵小之辈能几何”的气场。

    又如那“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

    一干关家子女都看呆了

    特别是关平与关兴。

    他俩不可思议的望着诸葛恪。

    望着这位诸葛军师的继子;

    望着这自诩为“四弟的人”的琅琊少年,心里不住嘀咕着

    他他疯了么

    先是关索,又是这诸葛恪,只要待在四弟身边,就就都吃了熊心豹子胆了么

    此时的关羽,他那冷冽的眼芒持续了好一阵,终于他的眸光松动。

    “呲”的一声,他收回了青龙偃月刀。

    他望着诸葛恪道“好一个蓝田美玉,如此胆气,倒是配得上做孔明的儿子,也配得上成为吾儿云旗的人”

    关羽将青龙偃月刀抛给了身侧的周仓,眼眸中多出了几许对诸葛恪的赞誉。

    是个有胆魄的年轻人。

    “关公”诸葛恪还要开口。

    “在关某决定要军法处置你之前,速速从这里出去关某可以当做什么也没有发生。”关羽的语气已经平静了许多。

    他不想在这个云旗刚刚立下大功的时候,与他起太剧烈的争执。

    既是他的人,就算了

    “诸葛元逊”

    廖化已经去拽诸葛恪的肩膀了。

    “我不走”

    诸葛恪哪里肯走,这是关麟交给他的第一个任务。

    这是他了解关麟,了解他与关麟之间眼界差距的最直接的途径。

    他怎么可能走呢

    “晚辈斗胆替云旗公子问一句,关公还是要执意打襄樊么”

    诸葛恪的一句话让关羽心头微微一震,他想到了,曾经那一个个与儿子关麟针锋相对、争的面红耳赤时的画面。

    比如

    那父亲还是不给孩儿一个屯长之位咯

    孩儿再问父亲一次,孩儿只要那虎豹骑缴获的一千甲、一千兵器、一千马,父亲给还是不给

    想到这儿,关羽的喉咙无法遏制的哽咽。

    他甚至想到。

    这诸葛恪既是云旗的人

    那这一个问题的后面,势必还有更凶猛的行为与举动。

    如果是云旗,他一定一定会这样做。

    可是,已经到这份儿上了,关羽岂能认输

    “关某说过,明日一早急攻襄樊,此为军令我关家军上下,素来军令如山”

    也不知道是因为露怯,还是别的原因,关羽特地多补上一句解释的话。

    “在那曹贼回援之前,关某有把握,将此襄樊就收入囊中”

    “既如此”诸葛恪从怀中直接取出了那封关麟交给他的竹简,“云旗公子吩咐,晚辈不敢违抗,若关公执迷不悟,云旗公子命晚辈念出他这一封信笺”

    诸葛恪一边说,一边迅速的将竹简展开。

    这竹简,他也是第一次看,而他不假思索的就念出了第一句话。

    “孩儿既能料到那文聘烧船,就能料到老爹你若征襄樊,势必大祸临头当然,父亲什么性子,孩儿在清楚不过,孩儿越是这么说,猜父亲定然会执迷不悟”

    “父亲愚昧无知,枉顾三万关家军将士之性命,枉顾三万关家军背后十万家眷之期盼,枉顾荆州之安危,枉顾大伯兴汉之大业,孩儿观父亲要亲手葬送了这一切,迫不得已,孩儿只能再不孝一次,请父亲再下罪己书告罪于天、告罪与”

    诸葛恪是以关麟的口吻念出。

    而这封信件只一个开头脱口。

    整个中军大帐尽皆哑然。

    静谧

    一时间,这里陷入了落针可闻的静谧。

    特别是关羽,他那通红的面颊,这一刻已经有些发紫,他的脖颈处青筋毕露。

    关麟永远有这么一份能量。

    他只要寥寥几句话,就足够让关羽的心情刹那间从晴空万里到乌云密布,再到火山爆发。

    就足够让关公一瞬间激荡出无与伦比的愤怒,然后将这份愤怒化为滔天的烈焰、

    一波、一波、一波的在胸腔中涌动,呼之欲出。

    可偏偏

    这是关麟的信笺。

    就在刚刚关麟还立下大功。

    就在刚刚,还因为他的预判,而让襄樊局势大好,不夸张的说,如今的局势是云旗为他关羽争取过来的呀

    这一刻,关羽很难受,他的心哇凉哇凉的,就好像心中堵着一块巨大的冰。

    任凭他的青龙偃月刀有多大的威力,任凭他心头的火焰有多么的炙热,可这块儿冰就是坚如磐石

    就是无论怎样也无法融化

    张仲景要携带弟子认主。

    需知,两汉时期的认主,类似于春秋时期的门客,但忠诚度却又要远远的高于“门客”。

    类似于武人中的“部曲”与主人的深度依附关系。

    若然背叛,会遭受世人的唾弃。

    至于这“认主”的风气可以追溯至战国时期,信陵君能够号令的食客有三千,他的这股力量通常可以左右国势

    秦国丞相吕不韦也曾经罗致门客三千,这些门客合作编纂的吕氏春秋至今尚存。

    说到三国时期,济南刘节“宾客千余家”,山阳李典“宾客数千家”

    这种深度依附关系的“主宾”,往往是可以作为这些家族私人武装的。

    乃至于孙策成为折冲校尉以后“宾客愿从者数百人”。

    这就相当于,孙策原本的宾客中,有数百直接认主,成为了孙策的部曲。

    三国志的记载,当时所有的“名宗大族,皆有部曲”。

    甚至,“捕王侯宾客,坐死者数千人”,相当于主人被发现有罪当罚,这些宾客、部曲是要一同收捕的。

    也正是因此,认主是一种极其深度的捆绑关系

    当然,这些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张飞将张仲景、貂蝉、王叔和、杜度、韦汛带到驿馆,带到关麟的面前时。

    “啪嗒”一声,除了张飞以外的所有人都跪了。

    而随着张仲景陈明来意,关麟下意识的就摆手。

    他咋能收张仲景做“部曲”呢

    张仲景是医圣啊,是万民的敬仰所在,他若做了关麟的部曲,那当世之中,得有多少人暗中戳关麟的脊梁骨啊

    想想都可怕。

    当然,认主关麟是拒绝的,但将张仲景拉拢到身边,还是极有必要的。

    故而,关麟表现的极为客气,他一把抓住张仲景的手。

    “仲景神医说笑了,我乃晚辈如何敢成为前辈的的主人这传出去成何体统啊别人还以为我关麟又是恶少行径,携恩狭报逼迫仲景神医认主呢”

    却在这时,张仲景松开了手,然后恭恭敬敬的退了一步。

    他一言不发,却先是举手加额如作揖礼,勉力弯腰,这叫鞠躬;

    然后,他直起身子,双膝同时着地,缓缓下跪,手掌着地,额头贴在手掌上,这叫拜。

    然后直起上身,同时手举到齐眉的地步,需知道,这不是举案齐眉,这叫兴

    鞠躬;

    拜;

    兴

    这一套动作下来,算是极其郑重的“认主”拜礼了。

    而随着张仲景的这一番操作

    关麟发现,他方才说的话,这位仲景神医是完全没有听进去。

    而随着张仲景这么做,貂蝉、王叔和、杜度、韦汛也纷纷如此行礼。

    先鞠躬,再拜,再兴

    这还是关麟穿越到这里以来,第一波认他为主的。

    一股不知所踪的紧张感席卷全身,关麟是目瞪口呆,且惊且疑,一时间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恩公啊”待得所有弟子行礼过后,张仲景一双眼眸,已是赫然通红。“方才我在官署门前提及,恩公对我是救命之恩,这份恩当报,吾义女不明真相,敲响登闻鼓,害恩公名节受损,这份罪当罚”

    “可若只是如此,我张仲景是欠恩公一条命,或许会报恩,却绝不会认主。可若是再加上恩公的才学,恩公胸藏的医书千卷,呵呵我张仲景行医半生,如何看不出,那千金方,那唐本草的博大精深,又岂是山野村医能够编纂而出公子对医理、药理见解之非凡,让我佩服不已,如此才学我张仲景身为杏林中人,如何能不趋之若鹜此为报恩,此为赎罪,此亦为品学恩公之医理啊”

    惊讶不说,单单听到张仲景要学自己的医理,关麟就觉得怪怪的。

    他虽是后世中医学专业的学生,但无外乎是多背下了几本医书、药书。

    这些在后世一点都不值钱,会背的人多了

    中医真正值钱的是师徒弟子间手把手的传承,是丰富的行医阅历与经验

    谁曾想,他背下的这些医书,在张仲景眼里却是无比宝贵的财富。

    他关麟倒成奇货可居了。

    所以

    关麟始终觉得,他的医术就是给张仲景提鞋都不配。

    突然,变成人家张仲景主动给他提鞋,这就多少有点

    咳咳

    当即关麟不好意思的轻咳出声。

    “恩公不必多虑。”张仲景的话还在继续,“我张仲景今日携弟子、义女认主,并非是我等下贱,也并非是我等自轻,恰恰相反,乃是我等作为杏林中人,以济世苍生为己任,恩公胸有方剂万千,却未入杏林,此为杏林之损失”

    “我不敢奢望恩公入杏林济世救人,我也能感受出来,恩公必是在用另外一种方式,救济苍生我更不敢偷学恩公之方剂,于是只能认恩公为主,求为恩公效力的同时,习得一方半剂,也让恩公的医术能够在杏林发扬光大,让杏林中人更多的救人于疾苦”

    “我张仲景一生所求,乃治病救人,依附于恩公,既能报恩,又能救人、更能使恩公方剂流传于世,造福万万千千之黎庶,如此何乐而不为呢”

    听到这儿,关麟面色微变。

    张飞却听得热血翻涌,连忙嚷嚷道“云旗你特娘的今儿个怎生扭扭捏捏的,就不是认你做师傅认你做义父主仆而已门客而已,仲景神医都说到这份儿上了,至于这么犯难嘛”

    张星彩也望向关麟的,亦是一副期翼的眼神。

    像是劝他接受。

    话已经说到这份儿上了,关麟觉得再推迟就显得有些装逼了,人家张仲景都自降身份,他还总考虑着戳脊梁骨的事儿,格局就小了。

    再说了,无论是救法孝直,还是两年后的东方世界的那一次“瘟疫”大劫

    张仲景此人,至关重要啊

    心念于此,关麟总算开口,“既仲景神医坚持如此,我若再推迟就显得矫揉做作了,不过我倒是要与仲景神医约法三章”

    “主公但是无妨”

    “仲景神医切莫称我为主公,认我为主是仲景神医执意如此做,可对外,仲景神医只需唤我云旗即可,莫要喊什么主人、主公的,让我爹、三叔、大伯听到笑话,至于仲景神医的弟子,可唤我一声公子,既已是自己人就都莫要见外,而我则称呼仲景神医为先生,称呼诸位为师兄、师姐”

    “如此条件,若仲景神医不答应,这认主之事就此作罢。”

    说到底,这世道“主公”这俩字能乱叫么

    叫不好,脑袋就没了。

    “这样么既主呵呵,既云旗公子这样讲,那我与一干弟子遵守既是”

    张仲景拱手,连忙更改了称呼。

    “还有一点”关麟眨巴了下眼睛,他郑重的问张仲景,“我有一个想法,将所有荆州杏林中医术高明之人均收编入官府,在各郡县开设官医署,能一日医治成百上千人,凡是诊断费用、药材费用,由医署定价统一管理,统一培训,医署中的医者均享有官籍身份,不再私自牟利,由各地官府发放俸禄仲景神医觉得是否可行”

    这一番话,关麟表情严肃,问的是一本正经。

    是啊

    奇货可居的张仲景如今机缘巧合之下已经成为了关麟的门客。

    那关麟可太有兴趣在荆州与巴蜀搞出点动静了。

    整合杏林资源。

    搞一个官方背景的“医院”

    搞出一批医术精湛,有官府编制的郎中、大夫

    再由关麟医学教材书籍,由张仲景负责培训,那这岂不就是神医训练营

    而这一套组合拳打下去。

    或许,两年后的那场大瘟疫,对于曹魏,对于东吴是大祸临头,可对于蜀汉就能够轻而易举的化解。

    需知

    在历史上,原本三国的博弈中。

    曹魏之所以资源上总是源源不断,蜀汉的资源总是极容易匮乏,除了一个矿打九个矿外,最重要的就是人口。

    而对此,曹操简直发挥出了极其“不要脸”的精神。

    那就是每到一处,强制将本地的百姓移民到他的地盘。

    就比如汉中,曹操打下来以后,将张教主的八万多教徒迁到了洛阳和邺城,非教徒者更是几近搬空。

    而在古代,往往大规模的徒民,大量的人口就会死在路上。

    迁入关中的人也会不满,好不容易在汉中扎下了根,那边气候与生活也不错,你说迁就迁日你曹阿瞒大爷的。

    另一方面,迁入地的原住民也会怨恨,别说古代,就是后世一个城市大规模的迁入农民工,官老爷都要头疼,如何安置了。

    方言、习惯、约定俗成的规矩都要磨合,少不了几万张怨声载道的嘴。

    但是曹操的态度很明确,你们迁移的路上爱死不死,爱怨恨不怨恨,反正能多迁入曹魏地盘一个百姓,他曹操就不亏。

    哪怕是死在路上,也好过在巴蜀为蜀汉的大业“添砖加瓦”。

    基于曹操的这个“非常”手段,曹操越打,人口越多,蜀汉的则越打人口越少,到后面生产力与兵员,自然严重不足

    而觊觎这个问题。

    关麟就琢磨着,有什么办法能让这些百姓想方设法“偷丶渡”回来

    至少目前为止,关麟能想到的就是医院,大疫来临之际。

    哪里医疗资源丰富,哪里能救命,那百姓们不用宣传,就是不要命了也得往那儿迁偷着也要迁

    这是没有选择的选择。

    倒是张仲景,听过关麟要“整合杏林”的想法,他露出一脸的惊愕装。

    旋即反问“云旗公子当真要如此做么”

    “当真”

    “此事颇为大胆,我也不知这些杏林之人作何感想”张仲景顿了一下,“我倒是能将他们聚集起来”

    不等张仲景把话说完,关麟豁然起身,“这就够了,只要能聚集起来,那我有办法让他们加入官医署”

    关麟的眼眸中金光闪烁。

    就宛若,这荆州中医院他是开定了

    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p>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