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27

    还需要一些时间。”农户则紧张地注视其他人,大有再动手扯棉花就要大声呵止的意思。

    每一团棉花,都能织布,在这个时代,布就是钱。棉花就是大额的财富,不怪农人紧张。

    姚蕤注意到农人和女儿紧绷的身体,笑着拿出一把铜钱放在孩子手里“这就当是我们拿了的棉花钱。”

    小娘子抬头小心地看母亲,见没有反对,才高兴地接过“谢谢娘子”

    织女和农人商定价格和送货时间,农人说“我们是普通人家,这么多些棉花,是没办法送上门的。”看在棉花足够干净,没有掺杂棉壳棉叶的情况,织女答应了,约好下午叫车来取棉花,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出门走远,织女才与阿四说“能在这两年里得到这般数量的棉籽,就算她们母女确实是普通人,背后的东家大概也不是寻常人。价格也是格外的公道啊。”言下之意是,阿四在这边农庄玩耍的事被知道了,且有意示好。

    “嗯”阿四回首望小院,下意识道“难道是三姊帮我吗”不对啊,要是姬宴平,哪里会大费周章,绕这么大一个弯,还收了阿四的钱。

    织女在棉花上专心,对外面的纷争所知不多,也只是随口猜测,但布庄的棉花都是姬宴平,因此棉花上的动向她略有所知“我看那农人并不像是认出四娘的样子,说不准错认成王娘子了,方才止不住地瞥眼。”

    王诃指着自己说“我”

    阿四转头仔细观察王诃,没看出半点和自己的相似之处,摇摇头“那这眼神儿也太差了。”

    织女笑道“四娘原先的肤色是代代美人传下的白皙,太阳一晒不会发黑,而是发红。一众人里,目前就是王娘子最白了,说话也少。寻常人眼里,公主总是最尊贵的。”

    织女说话已经是收着劲儿了,阿四此时此刻已经不止是发红,即将向着黑红转变了。而三人中王诃家中课业最重,出门最少,所以最白。往日王诃是最爱说话的,偏生今天掉了人生最后一颗乳牙,牙床隐隐作痛,所以不说话。两项加持,显得王诃最不近人。

    公主一词寻常百姓听着就像是故事中仙女,必然是好看又高贵的,而高贵就不会亲人。世俗的人,眼光还停在老时候,大约是认不出阿四的。

    这背后的人,大概率也不是什么常见阿四的角色。明明谢大学士和阿四都有意避开人,却还是专门冒头的人才,真不知道是被下套了,还是真心实意的愚蠢。

    这种讨好,阿四实在难欢心,她又不是真缺这点棉花和财帛。

    阿四手臂一伸,搭在王诃肩上,笑道“连我们俩都能认错,真稀奇了。回头查出人来,一定得好好计较。”

    “计较什么”王诃嘴唇小心张开一线,瓮声瓮气地问。

    阿四道“看看是哪个扣门的,拍马屁拍到马腿上了,我们去向谢大学士告状,让他滚回吏部铨选考核永远过不去的时期。”

    这是多可怕的好主意啊,立刻得到王诃的赞同。

    六品及以下的官员一任四年,满四年就得进入守选期,这是个没有关系和运气或者惊人才华就可能熬一辈子的可怕时期。而主动挑出守选的吏部科目选每年最多录取三四人,对于数以千计的守选期官吏来说,这是一个比科举更难出头的考核。

    在女子科举更占优势的现在,吏部的守选期简直是无权无势无才的寻常男进士的噩梦。

    姚蕤问“要是他是五品以上呢”那就不归吏部管辖了。

    阿四笑道“迟早会是的嘛。”

    第171章

    棉花必须给足水才能生出足够的棉, 水的用量是个极大的学问。阿四跟在织女身后逛完了临近的村庄,能入眼的棉花寥寥无几,大多数棉花地里棉球稀稀拉拉, 存在家中的棉花也参差不齐。

    只有一家大户种的最好, 棉花雪白,大朵大朵映照在枝头。阿四亲自和农户聊过, 才知道那家的地和种子都不是农人自己的, 而是主家发下来的。她们主家姓杨, 家主生得一双回春妙手, 地陶公之法,经手的田地水旱无惧, 吉凶有资。

    棉花的种植方式都是杨姓家主亲自试验过, 再总结下来下发农民, 因此这家农户种的最好多是托福杨家主。

    这大概就是天选种地人吧。

    阿四摸着细绒的棉花感慨道“人皆有天赋,或许这杨娘子的天赋正应验在此处。”

    农人面露骄傲“这可不是么,如果农事也有科考, 我们主家定是文曲星下凡了。”

    阿四笑应“事实如此,若是增产之法能惠及天下,圣人给杨娘子封侯也不为过。”

    “这一点, 主家也不是没做过。”农人言语间有些遗憾,“主家也帮临近的农户看过田, 除了主家自己伺候的田地,其它的田地也得什么地种什么种子,千百种方法也斗不过天时地利。”

    “这已经是很好了。”阿四赞叹,“遵循天理, 自然能得天利,不说加倍增产, 便是一两成也是极好的。杨娘子有陶公之法,不吝教人,已经是大德之家了。”

    农人很乐意见到有人夸赞杨家主,越说越来劲儿“是啊,主家无论亲朋好友邻里远亲一概帮衬,附近州县凡是上门求教的,从没有被拒绝的。”

    回想去年,这家也是最早来阿四这儿买棉籽回去自己试着种的人。当时以为对方是普通的商户,后来老裴相顺手查过,来和阿四说了一嘴,阿四才知道还有这么一个人。

    农庄管事是说过附近的杨家有一个依靠经营田地产业起家的能人,只是阿四一直没有放在心上,也就机会见面。阿四自信布庄的技术先人一步,何必向外求助。现在看来,杨娘子名不虚行。

    阿四诚恳道“要是有机会,一定要上门拜访的。”

    农人说“最近是不行的,主家嫌手里的棉籽品相不够好,培育又耗费时间、赶不来及,所以往益州去寻棉了。”

    有谚语称扬一益二,是说天下繁华之所,扬州第一而益州次之。姬晏平身上有个益州刺史的虚职,她也是在益州推广棉花,益州富庶,愿意尝试种棉的人也多,各方面的进展确实要比阿四手下的布庄农庄好得多。布庄常年耗费的棉花,本来就是益州运送来的,比起农庄产出,好得不止一星半点儿。

    再这样下去,或许益州有朝一日能超过扬州,勇占第一富。

    阿四略带遗憾地和农人告别,留下定金来日取棉。回农庄路上,她说起扬州与益州“为何是这两处最富庶难道鼎都不是最富裕的所在吗”照理说,天子脚下,该有着最便利的条件才对。

    织女笑容浅淡“论起富贵,当然是鼎都最贵。单单论富,则是扬州,那儿富商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p>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