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忠君体国孙可望

    吴逢圣连忙询问道“不知国主的书信中,到底写了什么内容”

    “还能有什么内容”孙可望微笑道“自然是为了大清,孤在滇粤边境大张声势,又故意致书李定国、刘文秀,邀请李刘二人与我会师贵州,共击洪承畴这条老狗。”

    “如此一来,李刘二人眼见边境不宁,势必狐疑不定,唯恐他们出兵贵州之时,中了我的调虎离山之际,被我仿造旧事,袭取云南,从而不敢轻举妄动”

    “妙呀”万年策等人大喜。

    “国主,若是如此,就算贾自明将云南实情告诉了洪承畴,洪承畴上报给鞑子朝廷,鞑子朝廷也必定会犯迷糊。”

    孙可望闻言微微一笑,其实很多时候,当局者不是得不到想要的消息,而是信不信的问题。

    大胡子不是收到了一大堆小胡子即将发动进攻的情报吗人家不信又能如何

    同样的道理,贾自明用妖术迷惑住了李定国,又探查到了孙可望和李定国、刘文秀联络的信息。

    他将这些情报发了回去,洪承畴或许会信。

    可咱大清信不信就不知道了。

    其实贾自明能够用妖术迷惑了李定国,仅仅这一件事情,就不符合常理,咱大清就得心里犯嘀咕。

    至于获取了孙国主联络南明的具体事宜,这些机密信息能够这么轻易地得到,咱大清不得不怀疑其真实性啊。

    此时,孙国主再出手把这坛水给搅浑了,咱大清就得更迷糊了。

    而从西南到北京,八百里加急都特么得半个月时间。

    咱大清只要迷糊了,孙国主再苟三四个月,他的新兵就训练有成了

    “国主,不止是这样,您还应该上疏鞑子朝廷,就说洪承畴举止乖张,行为怪异,让鞑子朝廷防范他和吴三桂,把原本已经浑了的水,再搅上一搅。”方于宣进策道。

    此言一出,众人眼前一亮。

    洪承畴派贾自明到云南进行诈降,自家国主再渲染一下,吓吓满清,这也不失为一個好办法的。

    “哈哈,此策正合我意。”孙可望闻言微笑道“清廷对吴三桂和洪承畴这些汉奸其实也并不放心,若是我上书恫吓一番,的确能够让这坛水更浑。”

    孙国主略微思量,心中已经大概有了打算。

    贾自明的事情怪异,要是不知实情的话,说出去咱大清也不信,所以孙可望的形象未必会在满清哪里崩塌,让满清视他的心腹大患。

    至于他的广东的种种行为,不就是为了广东这块地盘嘛。

    咱大清也是明白人,孙国主想要扩大自己的地盘是人之常情,他们能够理解的。

    只是话虽如此,洪承畴如果起疑的话,咱大清毕竟也会对孙国主心里犯嘀咕,所以孙国主也是时候给咱大清再上一层眼药了。

    “拿笔墨来”

    南宁城外的营帐之中,笔墨纸砚,文房四宝,迅速放在孙可望的面前。

    孙国主提笔就写

    今局势波诡,西南不靖,东南不宁。

    为报大清知遇之恩,臣可望已在田州、思恩、太平等地,布下十万雄师。

    又致书于李刘二人,行离间之事,使震虎之策。

    现如今,李定国为我雄兵所恫,不敢轻出云南。

    贵州内贼已除,夔东闯逆虽动,然缺乏云南之兵响应,不足为惧也。

    王师在贵州可稍安。

    孙国主先是自吹自擂,把李定国的事情,全说成了自己的功劳,然后话锋一转开始恫吓咱大清了。

    然西南之事可缓,但东南恐有惊天之变。

    臣可望与逆贼成功,多有书信来往。

    成功曾致书于臣,邀我会师五羊,平分广东,此书信已经交于尚耿二藩。

    未曾料,前明国姓成功,狼子野心,所图甚大。

    他图者,非广东,非福建,远非一省之地,而是整个天下

    臣可望已经查明,海贼意欲挥师北上,过舟山,入长江,孤注一掷,攻打江宁

    江宁乃前明陪都,又为江南之核心。

    江宁若下,天下局势为之一变,江南危矣大清为矣

    望朝廷命东南各地,仔细探查,切勿疏于防备,令海寇得手

    孙可望写到这里,脸上已经有了笑容,顺治估计看到这里会被直接给吓阳痿了。

    郑成功要是打下了南京,占据了江南,咱大清可就真的要完犊子了。

    历史上云南失守后,顺治都被郑成功吓成了那个样子。

    现在李定国还在云南好好的,咱大清还被人家的二十万兵马,唬得提心吊胆的。

    要是得知郑成功北上,知道自己兵力如何的咱大清,估计小心肝儿都得砰起来。

    孙国主继续写到

    云南有兵二十余万,披甲者众多,夔东之贼十万,披甲者数万。

    此二贼合力,西南一时难平。

    而成功拥陆师七十二镇,水师二十镇,每镇披甲执锐者不下于两千人。

    又经过多年海贸,银钱众多,装备精良,所乘海船,所装之炮,远非一般水师能够抗衡。

    孙国主又噼里啪啦的一顿,把郑成功的实力进行了艺术加工。

    其实国姓爷的军队从头到脚就一个字富

    长江之役,郑军进入长江口时,郑成功麾下的一个小将领马龙带着自己的兵丁部属一共五条船,兵丁和家口加起来了一共一百四十多人降清。

    这一百多人,兵丁还只有几十人,是不是看起来不起眼

    可他们的装备却好的令人发指

    这五条船上,携带的装备有这些

    红衣炮十三位,铜百子炮四十五位,三眼枪、鸟枪十杆

    尼玛孙国主的部队现在连鸟铳都配不齐。

    隔壁的郑成功不愿意玩枪,直接玩炮了

    郑军的舰队随便降了五条船,都尼玛有这么多炮。

    和国姓爷相比,孙国主就是穷逼一个。

    而老本贼李定国就更别提了,打广东之时,红衣炮根本拉不出多少。

    除了这些火器外,还有

    铁盔甲四十二顶,铁甲二十六身,棉盔甲、刀、剑、长枪、藤牌等若干。

    不得不说火器方面壕无人性,盔甲方面国姓爷也不逞多让。

    铁甲都装备那么多了,算上棉甲。

    基本上是人能披甲,就铁定有甲。

    孙国主的部队只能说,有多少甲就披多少人。

    而国姓爷的部队却是,有多少人就披多少甲。

    总而言之,孙国主是人够甲不够,国姓爷是甲够人不够。

    除了这些武器装备外,郑军的弹药也壕无人性。

    其中有

    火药四十二桶,连桶共重一千八百八十九斤。

    红衣铁弹一千六百六十三出。

    百子铁弹一百八十二桶,连桶共重八千八十九斤。

    铁碎子一百零五桶,连桶共重五千一百九十斤。

    按照五斤一枚来折算红衣炮的弹药。

    马龙的这几十号兵丁,带了两万多斤弹药

    平均下来一人几百斤的弹药。

    国姓爷既然如此壕无人性,每年几百万的海贸挣着,又时不时打打东南沿海的秋风。

    既然如此孙国主自然也得好好地向顺治说明一下,给咱大清的孤儿寡母敲响警钟,以免他们遭了郑成功的毒手,让孙可望无机可乘

    “国主,你写的这些,鞑子会信吗”

    看着孙国主列举出来的数字,张虎等人双眼瞪得老大。

    “你们放心,鞑子和国姓在东南沿海打了那么多年,再怎么样也会清楚一二国姓的实力。”

    孙可望开口道“我所列举的数字,基本上八九不离十,鞑子们肯定会信的。”

    孙国主这是在实事求是,郑成功的部队他的确装备了那么多火器和盔甲啊

    他孙可望又没撒谎,只是稍微的,适当的夸大了一些而已。

    至于今年国姓爷去不了南京,那就不管孙国主的事了。

    总之得让咱大清防范于未然,赶紧调兵到南京去。

    这些兵马今年用不上,明年不就用上了吗

    几行大字再次落下

    望朝廷遣八旗天兵一万,绿营精兵两万,驻防南京,以备十七万海寇

    孙可望书写完毕,心里继续酝酿一番。

    到现在为止,他所做的事情看起来都是在为咱大清考虑啊。

    比如进兵之前,献上了滇黔地图。

    再比如,提醒咱大清李定国的敛兵聚谷之计。

    现在又警示我大清海贼将犯江南。

    这一桩桩一件件,只要不细论都没啥毛病。

    滇黔地图是真的。

    敛兵聚谷,夔东之兵也的确出兵了。

    郑成功要打南京,这事真得不能再真

    只要不论细节,孙可望绝对称得上忠君体国,为咱大清的事业呕心沥血了。

    而现在孙国主决定再为咱大清呕心沥血一番,把吴三桂会谋反的事情提前告知咱大清,让顺治和孝庄这对孤儿寡母,提前十几年做好准备,防范于未然

    在打完郑成功的报告后,孙可望提笔又写道

    我朝虽然进兵西南,势如破竹,可在前明余孽未灭之时,仍需多加小心。

    今闻洪督师遣幕僚贾自明入滇,意图行使诈降之计,让李定国之兵止步滇南。

    臣可望日夜思索,却始终不得督师之意。

    如此拙劣之策,安能使李定国这头猛虎收敛爪牙,在滇南待死乎

    臣昔日在云贵之时,鼠目寸光,不服王化,曾与督师、平西王多有私下联系。

    现在观之,洪督师和平西王举止怪异,恐有不祥之兆

    其实孙可望、李定国和洪承畴、吴三桂都曾经有过秘密的私下联系。

    洪承畴诈降李定国也并非空穴来风,洪督师在湖广和李定国也是常有书信来往的。

    说到底,吴三桂和洪承畴并非死忠于咱大清之人。

    要是孙可望和李定国能够得到大势,洪督师的诈降就变成真降了。

    只可惜,南明不争气,让人看不到一点希望,所以为了身家性命,很多想跳反的人都是不敢上南明这条贼船啊

    要是南明能够打出威风了,为了自己的名声,洪督师早就想办法下了咱大清这条船了。

    而现在孙国主就要添油加醋,把道理给那对孤儿寡母讲清楚。

    以免这对孤儿寡母遭了郑成功的毒手不成,又遭了吴三桂和洪承畴的毒手,让孙国主没办法出手亲自来。

    孙国主继续提笔

    贾自明之事甚为拙劣,哪怕是黄口小儿也未必能信。

    李定国军略出色,权谋高深。

    昔日桂林和衡阳两次大战,可见其风采。

    虽在肇庆、新会两战皆败。

    可交水一战,我孙可望自认为乃当世人杰。

    却以二十万之众惨败于李定国之手。

    再捏着鼻子夸了一顿李定国后,孙国主笔锋一转,图穷匕见

    种种事迹,洪督师亲身体会,不可谓不清

    我孙可望尚且败在李定国之手。

    洪督师却使此等宵小手段。

    臣可望辗转反侧,唯恐洪督师此举别有深意,望朝廷深思量之。

    “别有深意”张虎等人倒吸了一口气,头脑一片空白。

    自家国主写的可是诛心之言啊

    “鞑子生性多疑,张虎,你把洪承畴以前和孤联络的信件准备一番,没有的就让锦衣卫自去造,无论如何孤都得把这坛水给搅浑了”孙可望大手一挥。

    “遵命”

    孙可望、李定国、吴三桂、洪承畴这四大汉人之间的联络,自然是不会留什么把柄的。

    孙国主倒是无所谓了,他老人家以前可是南明的爸爸,谁能制他

    李定国也无所谓了,他在广西自立,谁也管不到他。

    可是洪督师和吴三桂在咱大清的体制内,可就得小心翼翼了。

    所以几人联络的事情,洪承畴和吴三桂都没留下什么把柄在孙国主的手中。

    不过有没有把柄,有没有证据并不重要。

    只要鞑子愿意相信,什么东西都能成为证据。

    反之要是他们不愿意相信,或者不敢相信,不敢和吴三桂、洪承畴翻脸,孙国主就算手中有着真凭实据也是毫无办法。

    洪承畴还好,面对吴三桂这种实力派,就咱大清现在的情况,就算人家真的想跳槽了。

    咱大清非但没有能力行王法,清理门户,反而要想办法哄着吴三桂。

    只要吴三桂还在动摇之间,还可以争取,再多的真凭实据都无用。

    甚至咱大清为了拉拢吴三桂,非但不能计较,还得加官晋爵,讨好人家呢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p>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