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咱大清的水师和江防

    “鳌拜,你等何出此言”

    孝庄捏着佛珠,沉声道“海寇历来在福建一带肆虐,未曾入我江南,虽有张名振、张煌言等人曾经三入长江,但其不过两三万之众而已。”

    “哀家虽然是一介女流,可伴随先帝多年,又辅佐皇上十余载,自是知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道理。”

    “金厦距离江宁有三千里之遥,郑成功若是率十余众入寇,只怕粮草会多有不济。”

    “太后。”鳌拜拱手道“金厦距离江宁的确遥远,郑成功要是率领他的主力,过舟山,入长江,所耗钱粮的确繁重。”

    “可海寇不同于闯贼和西贼,他们常年居于海上,水战娴熟,且所乘船只甚大,若是执意北上,通过海运,郑成功的十几万兵马未必不能前来江南。”

    “昔日,张名振、张煌言等舟山之贼就曾三入江南,试图接应孙可望的东下之师,东西夹击,侵我土地。”

    “幸得常德一战,我军大胜,在湖广挡住了孙可望的兵马,这才让舟山之贼力单势薄,虽有攻城拔寨之意,却无登陆大战之能,只能在长江内屡屡逃窜。”

    “可郑成功这些海寇不同于张名振、张煌言这些舟山之贼,郑成功的实力远胜二人。”

    “虽然此前,郑军北不过舟山,南不出潮惠,只在东南沿海活动。”

    “但若是郑成功真有攻打江宁之意。”

    “以郑军的财力和军力,奴才们仔细分析了,郑成功还是有此实力的只要有此魄力,十余万海寇进犯江南,并非不可能的事情”

    咱大清和郑成功打了超过十年来,双方对彼此之间的实力,多少是有大体了解的。

    清廷虽然不清楚郑家的海贸规模,但是从郑成功的那么多兵马,那么多铠甲,那么多火器,那么多战舰中,也能推测出郑成功每年岁入的大概。

    每年几百万的海贸收入,是郑成功能够以金厦两岛,压制清廷东南沿海当局的根本。

    而从东南沿海、东南亚、日本弄来的粮草,也是郑成功能够养活东南沿海百万以上抗清军民的基础。

    有如此经济实力的郑氏集团,虽然并无和清廷全面对抗的实力,但梭哈一把,攻打南京的资本还是有的。

    其实要是郑成功的胆子再大一点,以郑军的航海技术和海运实力,郑成功带着几万精兵,登陆大沽口都是能行的。

    要知道郑氏集团的海贸,都尼玛做出马六甲海峡了。

    “太后,最近一年多以来,郑军未受重创,却在福建并无大规模的攻城拔寨之举。”

    安亲王岳乐开口道“而在五六月间,郑军开始在沿海各地,深入村镇,搜刮百姓粮草。”

    “郑军此举明显是有大动作,只是郑成功的兵马,在沿海各地只是征粮征饷,并无攻城之举,就连最小的县城,郑军也并无多少尝试。”

    “郑成功此举,奴才先前还不明白,可看了孙可望的奏折后,奴才这才恍然大悟。”

    “一年多以前,郑成功曾经率部北犯浙江,攻占了台州等府县,又曾在舟山上屯兵,郑军的船只,在浙江沿海屡次出没,最远者甚至抵达了上海等地。”

    “只怕攻打江宁,鲸屯江南,海寇早有此意,只是我等一直没有察觉而已。”

    随着鳌拜和岳乐的发言,孝庄的脸色愈发的苍白。

    而索尼等大臣也是逐一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太后,海寇彪悍无比,我大清若是不严加防范,只恐江宁不守,江南不保啊”简亲王济度最后总结性的发言。

    听着济度的言语,孝庄的捏着佛珠的右手一阵颤抖。

    有时间吹嘘吹的最厉害的,不是自己的队友,而是自己的对手。

    狐狸在北非把咱带英虐出了翔,让全世界都惊掉了下巴。

    咱带英号称世界霸主,硬是拿着人家的三四个师没办法。

    最后澳新师啊、自由法国旅啊、波兰旅啊,能拉上的队友全拉上了,又请出了亚美利加天兵进行火炬登陆,东西并举,两面夹击。

    就这,都让狐狸带着自己的那几个师全身而退。

    仗打成了这样,咱带英怎么好意思见人

    所以为了让自己出门能少点异样的目光。

    邱中堂也只好捏着鼻子,把狐狸吹上了天。

    这败也要分败法,败给了神和败给了凡人可不是同一個概念。

    为了咱带英的体面,狐狸也只好封神了。

    自己不行,通过拔高对手,至少也能保留最后一丝体面。

    同样的道理,第一次金厦之战,济度败于郑成功之手。

    所以为了表明自己不是一个废物。

    在济度的嘴里,郑成功就变成了神一样的男人。

    既然郑成功都快成神了,济度败在了他的手里,也就是在情理之中事情,没什么见不得人了。

    为了济王爷的体面,海寇就算是不彪悍也得彪悍了。

    其实济王爷这还算好的了。

    后世为了体现出咱大明的不拉胯,满洲八旗都尼玛人人成高达了。

    在济王爷的口里,海寇只是彪悍无比,说明了济王爷只想保留住自己的体面。

    而不是得寸进尺,为了做凡人中的第一人,将海寇强行封神。

    “没想到海寇竟是如此大患”孝庄脸色苍白无比。

    看过孙国主的奏折,又听完济度的吹嘘后,咱大清的太后都有一种,江南要完,大清要完的感觉。

    “太后,简亲王其实有些言过其实了。”鳌拜白了济度一眼,缓缓道。

    “海寇虽然人多势众,可毕竟不善陆战,海澄之战和金厦之战,我八旗天兵虽败。”

    “可一来是打的是攻城战和海战,二来则是,达素和简亲王带领的大军,虽然兵力不少,可八旗不多,若是两军在野战中对垒,我八旗天兵必能大破海寇”

    孝庄闻言这才缓了一口气,慈禧的耳根子就不硬,孝庄自然也不会超过慈禧。

    听到鳌拜的言语后,她心中的雾霾瞬间就散去了不少。

    “鳌拜,你说的也没错,郑成功在福建闹了那么多年,野战遇上我八旗大军时就没胜过一次。”

    “海寇虽然人多势众,可不善陆战,又缺乏马匹,要是在野外决战,我大清的满蒙铁骑必能大胜之”

    国姓爷虽钱粮、装备都不缺,可马骡却一直是郑军的心病。

    郑成功虽然可以从东南和日本,购买各式武器。

    他自己在金厦等地也有大批工坊,具备强大军工能力。

    甚至国姓爷鼎盛时期,他老人家在安南等东南亚国家,都开设了自己的造船厂。

    仗着自己的强大水师,横行无忌。

    就连荷兰人、西班牙人、咱带英,在东南亚都得看郑家的脸色。

    可马骡这种东西,无论是东南亚和日本都不盛产。

    虽然从这些地方也能购买一些马匹。

    可日本的那种马,要是拉出去和咱大清玩骑兵战。

    说句不好听的,这纯粹就是在送。

    通过贸易不能购买大批战马,而郑成功的根据地,又长期局限于金厦两岛。

    这芝麻大的地盘,连个合适的马场都搞不起来。

    像孙国主那样,在云南和贵州,大规模的培养滇马和水西马也是无稽之谈。

    所以郑军的骑兵短板完全无法弥补。

    在野战中缺乏骑兵这种兵种,就像是在现代战争中缺少装甲部队一样。

    除非在特殊的地区,利用地形,否则郑军必然会吃大亏。

    这也是郑军的野战能力整体低下的原因之一。

    “太后圣明,骑兵乃大军利器,郑军人数虽多,可若是有足够的满蒙铁骑驻守,江宁必能无忧”

    “足够的满蒙铁骑”孝庄叹了一口气。

    “若是有足够的满蒙八旗,我大清何至于如此啊”

    “你们都说说,若是郑成功真的带着他的主力,攻打江宁了,我大清该怎么办”

    “回太后,奴才们已经议出了几条计策。”鳌拜再次开口。

    “哦你说说吧。”

    “太后,郑军兵马众多,又有张煌言等舟山之贼相助,而江南又是天下财富的根本之地,所以我大清绝对不能马虎,一定要用尽一切办法,保住江宁,保住江南”

    鳌拜正色道“奴才们建议,我大清首先就是要整顿江防。”

    “从金厦过舟山而入长江,需要经过崇明、江阴、镇江、瓜州等沿海重镇,方能抵达江宁。”

    “若是这些地方的江防,能够暂时抵挡住海寇,那么江宁暂时可无忧。”

    “只要江宁不失,在江南我大清的大势就可在手,江南地区的首鼠两端之辈,心怀鬼胎之徒,必定不敢轻易从贼”

    嗯”孝庄微微点头。

    自从剃发令下达后,江南地区的老百姓和士绅被图了一遍。

    从那时起到现在的十几年时间,虽然时不时的有百姓和士绅揭竿而起。

    可扬州、嘉定、江阴这些地方的屠城可不是白屠的。

    士绅和百姓虽然不愿意剃发,可在屠刀之下,不怕死的基本上都图完了。

    剩下的,要是郑军打下南京,那自然是没得说。

    要是郑军在长江口就被挡住了。

    需要一座城池一座城池的清理江防,迟迟打不下南京。

    为了防止清廷重新得势,百姓和士绅就只能忍着了。

    历史上,郑军兵围南京之时,整个江南蠢蠢欲动。

    张煌言带着几千兵马溯江而上,不费吹灰之力。

    南京上游的太平、宁国、徽州等四府二十四县就传檄而定。

    只可惜郑成功兵败之后,直接把张煌言给卖了。

    而这些为明军开城的士绅和百姓,事后是什么下场,自然不言而喻。

    由于在清军屠刀下的惨痛教训,被多次教育的江南士绅和百姓,

    后面在咱大清的统治下,就基本上就没什么大规模的反抗了。

    因为那些不精,不奸的人,早就已经被杀光了。

    “鳌拜,你说得再理,从崇明到南京足有数百里之遥,要是整顿好江防,郑军一座城池一座城池的打下去,等他们打到了南京,不仅旷日持久,而且早就已经成疲惫之师了。”

    孝庄沉吟道“只是,我大清一向不擅长水战,江南等地的江防又一向不好,只怕短时间难以整顿多少啊”

    此言一出,鳌拜等人微微尴尬。

    咱大清的水师和江防,那可是举世皆知

    想当初,张名振和张煌言,带着鲁监国政权的残部。

    从金厦北上,途径舟山,直入长江。

    前后历时将近一年,明军的兵马金鼓齐鸣,礼炮喧天,在长江内如入无人之境

    张名振和张煌言的水师不仅在长江内,短暂的截断了清廷漕运,焚毁缴获了大批粮船、盐船。

    而且还一度抵达南京城下,发炮轰击。

    咱大清好歹现在也是一个泱泱大国。

    结果被人家三入长江,闹了这么一出。

    张名振和张煌言部的水师,甚至直接就在崇明岛住了下来,一边耕种,一边在咱大清的眼皮子底下,深入咱大清的命根子。

    被一股残兵败将,骑在脖子上拉屎,咱大清自然是怒发冲冠的。

    所以这些年,清廷在江阴、崇明、镇江、瓜州等地遍设炮台。

    试图用大炮封锁长江水面。

    又使了力气训练了江南水师。

    只是去年,清廷专门派人去视察了一下自己着力强化过的江防和水师。

    可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沿江的各处大炮,破旧不堪,里面的大炮寥寥。

    甚至有些炮台连一门炮都没有

    那些有大炮的炮台,驻防的兵马稀少。

    令人试炮之,轰然而裂

    又查水师,战船无几,水兵皆有菜色。

    让这些水兵操练,晕船的大有人在。

    就这水师和江防,鳌拜等人就是再有自信,也不至于觉得能挡住郑成功的十几万兵马

    其实水师和江防这副鬼样子,咱大清自己也有责任。

    由于多了洪承畴的十万精锐绿营。

    咱大清的财政吃紧,所有拨给江南地区水师和江防的经费就没有多少。

    既然经费不够,咱大清的官老爷们又需要分一分。

    所以江防和水师就只能搞一个牌面了。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p>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