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 大头大炮,秀全秀清。

    深夜降临,桂林城中灯火通明,随着一晚上的清理。

    等第二天太阳升起之时,桂林城中已经重新恢复了秩序。

    “禀国主,我八镇雄兵十万将士已经将桂林城中的清军清理一空。”

    龙骧镇总兵刘天秀拱手道“除了两千多俘虏外,其余的八千余清军都被我军所杀,而我军则有两千四百一十六名兄弟阵亡,三千七百二十六名兄弟负伤。”

    “杀敌过万,自损六千,这个伤亡孤倒是觉得不错了。”孙可望微微点头。

    一般而言攻城战攻击方的伤亡会大于守城一方,但是前提得是城池未破。

    驾前军在攻城阶段的伤亡其实是要远大于清军的。

    只不过城破之后,清军的士气直接崩溃,在混乱之下双方的形势逆转了过来。

    大批清军失去组织稀里糊涂地死在了驾前军的刀下。

    所以才造成了驾前军伤亡六千,万余清军尽灭的情况。

    其实驾前军的六千余伤亡,绝大部分都是损失在攻城阶段,而破城之后的情况已经是宜将剩勇追穷寇了。

    在城内交战的伤亡不过数百而已。

    但清军就反了过来,在守城阶段他们的伤亡不过是两三千而已,城破之后由于士气下降到了谷底,又失去了统一的组织和指挥,所以才会被驾前军砍瓜切菜,打出了万余名清军全灭的战绩。

    当然了清军之所以死了八千多,也是因为西营兵马有对汉奸部队重拳出击的传统原因。

    想当初李定国觉得杀俘不祥,所以西营大军攻打广西之时,遇到清军就杀,根本不给清军多少投降的机会。

    而此次桂林之战,孙国主麾下的十万大军也是保留了传统。

    进入桂林城中后,大砍大杀,杀得那叫一个痛快。

    这爽是爽了,可也导致了大量清军没有投降机会,万余名清军中只留下了三千俘虏。

    不过正是因为大西军杀清军杀得狠,所以清军才会畏西如虎,广西清军被李定国杀出的心理阴影,直到现在都没有愈合。

    “国主除了伤亡外,此次桂林之战,我驾前军将士缴获了金银五百六十余万,粮食二十余万石,马骡五千余匹,其中战马一千五百余匹”张虎有条不絮的汇报着驾前军的缴获。

    这金银自然不用多少,咱大清的五百万军饷,在桂林又飞不了。

    先不要说线国安没能进入靖江王府了。

    就算是他进入了王府内的其他物资好处理,金银他是根本没办法处理的。

    咱大清的五百万军饷和定南藩的储蓄早晚会落在孙国主的手中。

    哪怕是他们发给了清军士兵,驾前军杀完后依旧会落到孙国主的手里。

    除非他们发给老百姓,孙国主才有投鼠忌器。

    但是咱大清的汉将们要是有这觉悟,还特么至于把老百姓祸祸成那個样子吗

    只不过桂林城之前就已经被李定国搜刮了一波,孔有德和他手底下的爪牙大部分家产都已经没了。

    而线国安这些孔有德的残部,其家产终究还是不能和孔有德的本部相比。

    所以在金银上面的缴获还是以咱大清的五百万军饷为主,定南藩残部的家产只是一个添头。

    “金银拨出二百万出来,让兄弟们过一个好年,马骡随军,粮草囤积起来以作军资”孙可望大手一挥判定了缴获的归处。

    “国主大恩,将士们万死难报啊”虎贲镇总兵袁涛安感动道。

    袁涛安外号大头,在驾前军有袁大头之称。

    是跟着孙国主一条路走到黑的铁杆之一。

    所以在编练十四镇雄兵之时,刘天秀拿到了龙骧镇总兵的位置,而袁大头也得到了虎贲镇总兵的高位,成为孙国主手底下的四大亲卫总兵之一。

    “国主,以两百万巨资犒劳将士,将士必定人人感恩国主大恩,作战之时再也无惧生死”鹰扬将军,鹰扬镇总兵孙家瑶也开口道。

    孙家瑶,中山人氏,早年投入西营麾下,跟着孙国主混了二十年,在军中喜欢亲自操纵大炮,因而有孙大炮之称。

    作为孙国主的铁杆,资历和能力都比较出色的他自然就得到了鹰扬镇总兵的位置。

    “把好消息传给将士们,再过两天就要过年了,咱们先努力努力,不在桂林过年,咱们直接去永州灭了陈德,在永州过年”孙国主听着手底下将领的恭维也是意气风发。

    在这个时代足粮足饷就已经可以打造出一支强军了。

    他这个国主已经不是足粮足饷,而是厚粮厚饷,甚至是厚田厚赏了。

    在这种情况下,驾前军将士们的士气可想而知。

    “请国主放心,连桂林我十万驾前健儿都一日而下,区区永州而已,我十万驾前将士一到,半日即可”豹韬镇总兵杨嗣龙开口道。

    杨嗣龙旷工出身,长相清秀,外号秀清,因为被地主豪强、贪官污吏欺压所以加入了明末轰轰烈烈的造反大业中,成为了西营中的一员。

    虽然没读过书但思维和眼光非凡,所以在云贵得到了孙国主的青睐。

    在广西建制后得到了豹韬镇总兵一职位。

    而非常值得一说的是,孙国主手底下的刘天秀因为思考问题滴水不漏,十分全面,所以也有一个外号叫做秀全。

    西营中人才济济。

    尚礼自奇,张虎张胜。

    大头大炮,秀全秀清

    有此这些虎将在,孙国主何愁鞑虏不破,满清不灭啊

    很快在清理完城内的残余清军后,孙国主的十万大军在桂林城中进行休整。

    一时间无数口大锅架了起来,随军的肉食迅速下锅。

    整得桂林城中肉香一片。

    “城内的百姓听着,我驾前军乃王者之师,你们不必害怕”

    “国主有令,战事扰民,桂林百姓可到王府门前领取米二斗,钱一钱”

    桂林城中,不断有驾前军将士骑着战马,高呼出声。

    这下子,整个桂林城全惊住了。

    “有这种好事吗官军还会给咱们老百姓发钱发粮”

    桂林的百姓议论纷纷不敢置信。

    “管他呢,先去王府再说,我可告诉你们啊,这次打下桂林的可是孙可望,当初进入桂林的冯双礼和张胜可都是他的部将,现在他们两人又都来了。”

    “反正他们这支军队比那天杀的孔有德和线国安可好多了,说不定是真的呢”

    由于西营兵马曾经进入过桂林,执行了行兵五要的大西军自然给了桂林百姓非常好的印象。

    这一回生,二回熟的,再加之大西军进入桂林后,只杀清军不杀百姓,所以很快桂林的老百姓们就都放下了戒备来到了靖江王府门口。

    “桂林的百姓们,你们还记得我冯双礼吗”

    靖江王府面前,冯双礼站了出来,身披甲胄出现在桂林百姓的面前。

    “记得记得你就是当初的那位大将军”

    不少桂林百姓擦亮了眼睛,纷纷看出了在桂林城中曾经出没过的冯双礼。

    “六年了,我冯双礼又回来了”冯双礼看着此情此景心中都有感慨。

    这六年时间无论是天下还是西营都经历了太多。

    从桂林之捷的意气风发到衡阳大捷的大喜大忧,再到孙李交兵时的兄弟反目。

    整个天下和整个西营都在局势的变化中心境起落。

    桂林得而复失又得,广西得而复失又得。

    这一切冯双礼都看在了眼里。

    其实在孙可望和李定国之间,冯双礼还是偏向于孙国主的。

    毕竟他和李定国的关系一向不好,在第一次桂林之战时。

    上书孙国主说李定国独吞战利品,专横难制的除了张胜,还有他这位王爷。

    之后在交水之战后,冯双礼虽然不喜欢李定国,但眼见孙国主失势心里也是生出了别样的心思。

    毕竟投李定国又不是投满清,西营将领大多没有心理负担。

    李定国既有威望又有大义,而且还是西营四王之一,又有刘文秀的支持。

    只不过在孙国主的一番操作下,冯双礼虽然有别样的心思。

    可贵阳城中的两万多驾前军却是孙可望的嫡系。

    所以冯双礼就这么的被裹挟到了广西。

    然而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在两广,孙国主的实力和威望与日倍增。

    而在云贵的李定国却日失人心。

    两相对比之下,冯双礼也是彻底绝了这种心思。

    现在看着云贵混乱,而孙国主却收复桂林,即将兵进湖广。

    冯双礼也是感慨当初他在贵阳没有其他动作,跟对了人啊。

    “所有人米二斗,钱一钱人人有份,全都上来领取”

    冯双礼大手一挥,指挥着驾前军发起了钱粮。

    一时间整个桂林成为了欢乐的海洋。

    而于此同时,桂林城中的各镇兵马也在各地分别领取了自己的赏银。

    “前锋镇功劳不小,每名战兵可领赏银十五两辅兵十两”

    一处区域内,几万随军官吏宣布了对伤亡比较严重的前锋镇的赏赐。

    一时间所有士兵都大喜过望纷纷惊呼。

    “头兵,张二能,右手负伤,国主特加抚恤银十两”

    一名吏员看着打着绷带的大头兵开口道。

    “多谢国主,多谢国主”张二能连忙千恩万谢。

    “这二十五两银子你是自己领取,还是存入国主营庄啊”吏员询问道。

    “小的携带不便,直接存入营庄吧。”张二能连忙回答道。

    为了方便两广的金融流通,孙国主自然不会放过钱庄这个机构。

    从进入广西那时候开始,孙可望就在各地营庄内开设了钱庄服务。

    无论是谁只有把钱存入了营庄,孙国主每年都会支付给他五厘利息,他这个五厘是按年算,并不是一个月千分之五,而是一整年给个百分之五。

    除了收取银钱外,钱庄还给予老百姓贷款,支持老百姓们开垦荒地。

    当然了孙国主的贷款可不是白借的,他老人家的钱庄收钱是支付五厘,放贷却要收取二分,每整年百分二十的利息。

    这左手右手一捣鼓,孙国主就赚的盆满钵满。

    当然了百分之二十的利息虽然狠了一点。

    可在这个九出十三归都是士绅们有良心的时代。

    孙国主的高利贷在老百姓看来可是菩萨贷啊

    借了士绅们的贷款,买儿卖女都尼玛还不清。

    而孙国主的贷款明码标价,童叟无欺,绝不坑害老百姓

    甚至要是实在是困难了,贷款还可以延迟一些时日。

    造反出身的孙国主绝不把老百姓逼上绝路

    这样的高利贷两广百姓哪里遇到过啊

    当然了钱庄这个机构是需要实力和信誉担保的,在明末这个时代钱庄基本上开不下去。

    在乱世之中,朝不保夕的,谁特么敢存钱庄啊

    孙国主营庄的钱庄服务一开始也颇为不顺,总的来说是借的人多,存的人少。

    两广的山民们基本上是能借多少就借多少。

    而存钱的,除了对孙国主信任度极高的驾前军老兵外,就没什么人了。

    好在两广的局势越来越好,孙国主的发展前途越来越高。

    所以随着时间的发展,不止是驾前军老兵,就连新兵、百姓甚至是士绅都开始往钱庄里面存钱了。

    现在的两广,老百姓家有余粮,士兵们甚至连肉的吃上了。

    在这样的情况要是还不存钱拿孙国主的利息,老百姓贪小便宜的特性就不符合了。

    只不过钱庄这种东西,你拿孙国主的利息,孙国主可是图你的本金的。

    总的来说,驾钱军士兵的军饷和两广老百姓的余钱大部分进了钱庄之中。

    而这些钱,孙国主在必要之时是绝对会投入到军费中的。

    十几万驾前军每年的数百万军饷,在发完之后大部分都进了孙国主的钱庄中。

    也就说说,孙国主基本上是拿利息再打咱大清的本金。

    他发下去的军饷每年只需要支付几十万两的利息就好,剩下的银子又可以拿出去继续招兵买马,造枪造炮干咱大清了。

    就营庄现在的这种财政情况,只要驾前军不出现惨败,让两广的人心散了,孙国主寅吃卯粮,足以养活令咱大清绝望的大军。

    正所谓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只要两广人民的心不散。

    孙国主就算借了两个亿,一年也只不过区区千万的利息而已,绝对暴不了雷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p>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