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 驱逐鞑虏,得国最正!

    “拥立新君”张虎等人眉头紧锁。

    “茂遐先生,为王为帝,国主自可,何必借他人的名号,立什么新君呢”

    张虎冷冷道“况且昔日国主在云南兵强马壮,手握大义,威福自操,我西营将士只遵国主之令”

    “就是因为接纳了永历这个逃跑天子,自降为臣,失去了大义。”

    “才会为李定国所乘,遭此大难”

    “拥立新君,非但无法号召天下士民,听从国主的号令,反倒是有再生祸患的可能我大西已经不起折腾了”

    对于孙可望来说,西营内部的大义原本是在他手上的。

    他本就是李定国他们的大哥,大上半辈。

    又被授予平东将军,有节制文武的权力,这明显在西营中是张献忠的继承人。

    更何况遵义会议后,西营推荐孙可望担任的不是盟主,而是统帅

    从那以后,西营名分已定,李定国等人若是不服,搞什么小动作,反倒是自己先失了大义。

    可是自从孙可望接纳永历朝廷后,他和李定国等人在名义上就是南明的臣子。

    同样为臣,等李定国和永历合流,孙可望反倒是失去了大义

    可以说接纳永历,是孙可望集团近乎覆灭的重要原因。

    已经吃了一次亏了,张虎等人又怎么会吃第二次

    “昌国公,此一时彼一时”

    刘玄初语重心长道“那时候的西营内部,有李定国这些人不服国主。”

    “桂林和衡阳大捷后,李定国声望震天,他挟持了天子,又手握大义,自然能够和国主抗衡”

    “可是现在李定国已经遁入了滇西,国主在两广拥立新君,麾下皆是忠义之辈”

    “纵使新君又是一个永历,谁去做第二個李定国呢”

    此言一出,张虎他们的脸色稍微缓了过来。

    的确西营内部已经没有其他危机了,随着晋藩的没落,国主一系的振兴。

    西营中不是孙可望的死忠,就是重新来归的反正之人。

    而反正之人中,只有蜀藩和延安藩稍微有号召力。

    但是刘文秀已死,艾能奇不但是孙可望的好弟弟,而且也已经死了十几年了。

    就蜀藩和延安藩如今这个样子,西营中还有谁能够威胁到孙可望

    “国主,天下复明之人不可计数,若是国主能够拥立新君,那么王师所至,势必闻风响应”刘玄初郑重道。

    “哦”孙可望微笑道“那茂遐先生想劝我立谁难不成是唐王吗”

    “国主果然是大英雄,微臣的想法竟然被国主一眼识破”

    刘玄初拱手道“唐王在两广,隆武先帝又壮志未酬,英年早逝天下士民无不为之叹息落泪”

    “既然永历这个天子已经弃国,那么他就不配为人君”

    “国主可引援兄终弟及拥立唐王在两广即位”

    “如此一来,天下重新有君天下士民必定群起激昂,响应国主的北伐”

    在明末的宗室中,唐藩三兄弟的表现可以说是鹤立鸡群

    隆武帝朱聿键的事迹自然不用多说,有发为顺民,无发为难民,一代明君实至名归。

    甚至在后世有人还说,要是隆武在位,孙可望这个国主绝对不敢放肆。

    这个就太理想化了,乱世之中实力为尊。

    隆武帝纵有一番抱负,可是他拿郑芝龙和何腾蛟都毫无办法。

    何腾蛟和郑芝龙这样的货色,孙可望让张胜带几千骑兵就收拾了。

    要是隆武落入了孙可望的手中,一个无兵无将的傀儡皇帝他自己实在是起不了什么作用。

    隆武帝死后,继承了唐王之爵的朱聿鐭来到广州,后面永历帝转进如风。

    广东士民拥立朱聿鐭为帝,后永历和绍武开战,被李成栋所擒,绝食而死。

    后世多有人对绍武帝评击,说是他的自立为帝导致了广东一省的陷落。

    可是看看永历的表现。

    就广东的局势,虽然李成栋就五千兵马。

    可在广东无强军的情况下,就永历帝的作风,他什么都守不住

    反倒是有骨气的绍武,要是能迅速击败永历,以天子之尊亲自坚守广州,鼓舞人心,依据坚城才有可能打退李成栋。

    而在两位兄长相继殉国后,继承了唐王爵位的朱聿锷逃到了汶村,得到了王兴的庇护。

    此后王兴奉他为主,唐王在广东坚持抗清到了现在。

    俗话说虎父无犬子,唐王虽然只是隆武和绍武的弟弟。

    可是他的表现依旧没有辱没了自己大哥和二哥的气节。

    朱聿锷在弹丸之地坚持抗清十余载,多次督军反攻,响应李定国。

    历史上穷途末路之时,他又自缢而死,其表现不知道比永历好多少。

    这样的人当皇帝明显比永历要好不少,可是到了现在,孙可望早已经不是以前的孙可望了

    更何况,就算是以前的孙可望,吃一堑长一智,接纳永历后的那堆糟心事也足以让其放弃这个想法了。

    “茂遐先生,不知我拥立唐王后,李来亨和郑成功能否听命于我”孙可望微笑道。

    “这”刘玄初一阵语塞。

    熙熙攘攘皆为利李来亨和郑成功这样的军头怎么可能会因为一个天子而对孙可望俯首听命呢

    “昔日孤在云贵,坐拥二十万大军又奉迎永历”

    孙可望冷冷道“可是到头来,长江之役,夔东之兵坐视成败金厦之师,更是趁着孤军威大振之时割据闽南”

    “孤奉了永历这个天子,可是到头来相助者寥寥反倒是让李定国有机可乘,几乎将孤逼上了绝路”

    “既然如此,孤还再拥立一个天子干什么”

    “要是孤当初没打出反清复明的旗帜,在永历身死后以为明室报仇的名义,打出兴汉灭满的旗帜”

    “甚至孤学孙权,不争天下,割据云贵,事情又怎会落得如此地步”

    对于孙国主来说最为悲哀的就是他有一定的情怀,有一定的志向,反倒是把自己变成了跳梁小丑。

    原本孙可望坐拥二十余万大军,虎踞云贵。

    要是他没有驱逐鞑虏,恢复天下的志向,没有匡扶天下,一统天下的夙愿、

    孙国主完全可以以手头的精兵强将割据云贵,威福自操

    这种对吴三桂来说是可望不可及的事情对于孙可望来说却是唾手可得

    要是孙可望学起了大魏吴王,无意于争夺天下而是只想割据一方。

    那么凭借他的实力,满清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

    二十余万大军固守在云贵,就云贵这种险要地势,满清三十万甚至是四十万兵马都打不进来

    以满清实力,孙可望要是行此策,那么西营将成为第二个大理。

    哪怕来到了康熙年间,西营仍旧能够存在。

    毕竟数十万兵马的国运大战,满清非但没有实力,更是没有动机。

    云贵这种地方又不是什么好地方,就算是打下来了,满清也得不了什么好处。

    反倒是战事凶险,稍有不慎,主力落败。

    整个天下都会岌岌可危。

    所以云贵根本不值得满清堵上国运,若非打出了反清复明的旗帜,满清也不可能倾尽全力进攻云贵。

    若为孙权孙可望很有希望让云贵独立建国一直坚持下去,子子孙孙享尽荣华富贵。

    只可惜孙可望却选择出滇争夺天下,和满清分庭抗礼。

    结果到头来自己却变成了一个跳梁小丑和汉奸,这不得不令人唏嘘。

    “国主,话可不能这么说,夔东诸将和郑成功虽然不可能俯首听命,可天下的复明志士千千万要是寒了这些人的心,对国主的大业可不妙啊”刘玄初苦口婆心道。

    “茂遐先生,满清何其残暴何其反动”

    孙可望缓缓道“可是就因为他们有数万满蒙精兵,以此为基础控制了数十万绿营兵马,便能坐拥大半天下”

    “孤现在有驾前精锐二十余万天下之争,实力至上自己的实力不行打什么旗号都没用”

    “自己的实力强大,就算是让全天下人剃发都能以力促之”

    “孤现在不想纠结这些细枝末节,孤只想击败了多尼之军,顺江而下夺取江南,到时候,纵使整个天下不服,孤也能一一除之”

    所谓大义如果真的是万能的话,崇祯也就不用上吊了。

    更何况相比于复明,反清才是真正的大义

    “国主若是行此策,只怕会失了大义恶了很多有助之人啊”刘玄初继续劝慰道。

    “茂遐先生,驱逐鞑虏,得国最正孤要带领全天下的汉人尽灭鞑虏”

    孙可望坚定道“这才是真正的大义孤要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成为第二个朱元璋”

    “若是有人因为孤不拥明室而心怀不满,那孤也不屑于与他们合作”

    “驱逐鞑虏,得国最正”刘玄初心中一惊,感受到了震撼。

    “茂遐先生,国主现在有十四镇雄兵,广西还有十余万反正兵马和新兵”

    张虎微笑道“如此实力,只要击败了多尼之军,尽收湖广,旦夕间国主便能编练数十万兵马来”

    “有如此雄兵,何须行拥立之事呢”

    “要是国主驱逐鞑虏有人不想相助,那么这些人不是汉奸就是腐儒”

    “他们值得国主为他们再立新君吗”

    刘玄初闻言还想劝说。

    “国主,何必急于这一时”

    “拥立唐王,遵奉明朝正朔,等收复南京后,再让唐王行禅让之举,此乃万全之策也”

    孙可望闻言不置可否。

    “孤要是能够驱逐鞑虏,恢复中华,那便是匡扶天下之功”

    “朱元璋昔日也不过是一乞丐而已,等我杀尽鞑虏,自可得帝位”

    “何必从他的子孙手中得之”

    “至于那些复明为上反清为下之人,他们若是看不惯孤,孤也难得搭理他们”

    “总之,孤决心击败多尼,经营两广,恢复两湖,再顺江而下,一举攻占南京,登基称帝”

    此言一出,刘玄初叹了一口气,不再说什么。

    孙可望主意已定,他做不了这位国主的主。

    “茂遐先生,吴逢圣曾经担任孤的中书舍人,替孤写诰敕、制银册。”

    “如今他先是担任靖州道,后又成为湖广总督,不知你可愿意接受此职啊”

    刘玄初闻言双眼陡然瞪大。

    中书舍人虽然官职不高,只有区区从七品还不及一县令,可却是天子近臣

    吴逢圣先是担任了此职,后被孙可望外放,一跃成为了正四品道台。

    现在更是晋升为湖广总督,封疆湖南

    自己若是能够担任此职,不出数年必能青云直上

    更关键的是如此官职,孙可望肯给自己,无疑是把自己视作了亲信

    “国主如此厚爱,刘茂遐岂敢推辞”

    “好,以后诏敕就由茂遐先生代劳了。”孙可望微微一笑。

    刘玄初担任此职有他在身边,也好多听听这位吴藩第一谋士的意见。

    就在这时,数道狼烟从宝庆城外升起。

    “报国主,前方发生战事汉国公部和鞑子交上手了”

    “多尼终于来了”孙可望脸色一变。

    “传令,四大游击营沿着大路开拔,接引张胜部四大亲卫镇迅速前移,以为后援”

    “其余各部兵马迅速准备,随时待命”

    “是”传讯的军官迅速退下。

    “国主,此必为鞑子的先锋,不必过多担虑。”张虎开口道。

    “张虎,满蒙兵行军迅速,有备无患”孙可望缓缓开口。

    在一片石之战中,多尔衮的七八万兵马曾经一天急行军二百里,直抵山海关下,打了李自成一个措手不及。

    后面李自成败的那么惨也是多次误判了清军的进军速度,导致从襄阳开始被阿济格连胜九次

    当然八旗兵的行军速度这么快,孙可望的驾前军也不慢。

    岔路口之战,从宝庆到周家铺,孙国主的数万驾前精锐,一夜之间强行军九十余里

    令战场上的兵力激增了一倍。

    经过如此行军后,第二天清晨,驾前军还能下山猛扑清军大营,直接把还在懵逼状态的清军给击败了

    要知道驾前军可是多为步卒,这九十余里是靠双腿走的。

    不像多尔衮的清军,有马匹代步。

    双方的行军速度都是如此之快,所以万万不能大意

    否则稍有不慎,便会一败涂地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p>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