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吴国贵:万不能让安龙之事重演

    沐天波见王启隆已经答应,大喜过望。

    连忙在茅屋内焚香而拜。

    和王启隆对天誓盟道“明室不幸,皇纲失统,今有奸臣马吉翔、阉宦李国泰,挟持天子,不思恢复,匿于外邦。”

    “吾等惧社稷沦丧,纠合义士,共赴国难,凡我同盟,戮力齐心,以尽臣节,断无二志。”

    “有渝此盟,俾坠其命,无克遗育。皇天后土,列祖神明,实皆鉴之”

    当天晚上,沐天波便与王启隆详细商议,制定了护送太子出险的方案。

    然而此事很快便被马吉翔暗中得知。

    他思索一番,当即前往拜见永历帝,添油加醋的将二人的计划一一道来。

    当永历帝得知沐天波和王启隆二人想要护送自己儿子出险后勃然大怒。

    这太子出险了,谁还能来救自己这个皇帝啊

    李定国和白文选一旦得到了太子,自己这个皇帝的重要性便会极大地降低。

    在保大明还是保自己面前,永历帝果断选择了保自己。

    强行下旨诛杀了沐天波的家丁李成、王启隆的家丁何爱。

    死死地抓着自己的儿子,深怕因太子出险而丧失了自己脱险的希望。

    而对于黔国公沐天波、总兵王启隆,在现在这个关头朱由榔已经不敢处置,而马吉翔也不敢下死手。

    毕竟人家沐天波是何等的地位要杀了他缅甸人都不答应呢

    而王启隆这位武将,此时也不是他们能够随便处置的了。

    为了防止产生动乱,危害自己。

    朱由榔最终草草处理了这件事情,对沐天波、王启隆不敢深究。

    只是二人虽然没有遇害,但他们保护太子突围的计划最终破产。

    整个永历朝廷也只能在阿瓦摆烂,等到外部的力量来解围了。

    在永历朝廷丑态百出之时,李定国和白文选经过多日行军终于抵达阿瓦城下。

    二人多次和缅王通信,但最终毫无结果。

    迫不得已,这支经过多次大战后军队再次强攻阿瓦。

    但是李白二人的军队虽然打遍缅甸无敌手,可器械短缺、粮饷不济的明军却始终拿阿瓦坚城没办法。

    李定国和白文选挥师猛攻十余日,始终不能破城。

    反而折损了大批精兵猛将。

    就在这时,吴三桂跋涉了三个月的大军终于迫近阿瓦。

    这支规模浩大的军队抵达,就像是大象站上了天平一样,瞬间令莽达喇和李定国失去了左右局势的能力。

    又是一轮晚霞出现,鸣金之声响起。

    疲惫的明军将士迅速停止攻城,退回了大营。

    李定国在霞光之中嚎啕大哭,最终不得不引兵而退。

    而吴三桂已经距离阿瓦只有最后不到二百里的路程了。

    “再派使者去阿瓦,告诉缅甸人,三日后如果不把这两件事情给本王办了。”

    吴三桂底气十足道“孤就带兵攻破阿瓦,血洗全城”

    “是”一群文武迅速领命。

    “王爷,我军兵强远非李定国、白文选可比,缅王能够挡住李白二人,但在王爷面前却撑不了几天。”

    “待天子到手后,王爷便能掌握天下大义,号令所有复明人士了。”郭壮图微笑道。

    “嗯”吴三桂点了点头。

    李定国和白文选攻不破的阿瓦,对于现在的吴三桂来说却是举手之劳。

    他的七万大军器械充足,兵精粮足,荡平阿瓦如唾手尔。

    他就不信缅甸人真的不怕死

    “本王兵强不怕缅人不服,只是对于李定国和白文选二人你们怎么看啊”吴三桂询问道。

    一群文武闻言面面相觑。

    “王爷,难不成你想收伏李白二人”汪士荣询问道。

    “不错,李定国和白文选皆乃世间良将,他们麾下的兵马又都是百战精锐。”

    “若能收服二人,得李白相助,满清和孙可望皆不足为惧也。”吴三桂缓缓开口道。

    此言一出,一群吴藩心腹们脸色大变。

    “王爷,万万不可”大将吴国贵急忙道。

    “为何不可啊”吴三桂皱起了眉毛。

    他一向有惜才之心,敬重天下豪杰。

    马宝、马唯兴、马宁、王辅臣、李本深、郑蛟麟、张勇、赵良栋、张国柱、南一魁、线国安、马雄等一大批能战善战之将都和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不仅在汉军绿营中,就算在南明阵营中他平西王礼贤下士之名也是如雷贯耳。

    若非如此汉军、绿营、降军中也不会有那么多人愿意唯他马首是瞻了。

    李定国和白文选无疑是极具才能的,和他们相比马宝等人现在还不在一个级别上。

    若是能够降服二人,那吴三桂的前景将会更加光明几分。

    然而这两人有那么好降服的吗

    “王爷,你觉得孙可望此人如何”吴国贵郑重地开口。

    吴三桂闻言思索一番后缓缓道“此人乃经世之才,以云南一地能够和满清分庭抗礼可谓是冠绝古今。”

    “但是在战阵上,本王觉得他虽然是昔日的西营第一大将,但是不及李定国,也不及孤。”

    吴国贵继续道“那王爷你觉得,总体上来说你和孙可望相比如何”

    吴三桂闻言面色突然一变,这种问题一般做下属的是不该提问。

    只是吴藩内部较为和谐,吴三桂和下属之间关系良好,吴国贵又是吴氏宗亲,所以这才会大胆地在吴三桂面前提出。

    “旗鼓相当,或许本王还稍逊之。”

    吴三桂沉默半天,最终还是长舒了一口气,委婉地承认自己或许差了孙可望那么一点。

    和其他的战将不同,吴三桂此时经过历练已经成为了一个枭雄。

    不止是打仗,政治、权谋都已经得到升华,虽然由于性格的缺陷他往往不敢奋力一搏。

    可是和只知道打仗的武夫相比,吴三桂和他们已经不在一个级别了。

    因此他进入云南后才深刻地知道孙可望此人的恐怖。

    虽然孙国主取得了宝庆大捷,但岔路口和交水两次的失败,仍旧让吴三桂相信论打仗孙可望不如他。

    但一个能在云南拉起二十万大军的人,如果不是内部有问题的话。

    孙国主的战阵缺陷完全可以通过内政来弥补。

    吴三桂有信心在兵力相当的情况下击败孙可望。

    但若是同样给双方一省之地,吴三桂拉起十万人估计都得竭泽而渔了,而孙国主却能拉起二十万。

    这十万人打二十万人,吴三桂的心里觉得还是自己差了孙可望那么一点,打不过。

    “王爷,既然如此,连孙可望都降服不了李定国和白文选,此二人又如何能心甘情愿地为王爷卖命啊”吴国贵语重心长道。

    吴三桂闻言双眼陡然睁大,心中猛然反应了过来。

    是呀,李定国和白文选二人的确有本事,可越有本事的人就越不容易驾驭啊

    想那孙可望,既是李定国的大哥,又是白文选的国主。

    可是到最后李白二人又如何

    就连孙可望都驾驭不了二人,自己这个平西王凭什么驾驭

    难不成要靠自己开关的功绩不成

    “王爷,吴将军说得对,昔日孙可望以云南为基业,一时间声势滔天。”

    “可就算是这样,李定国和白文选仍旧不服他。”

    “要是王爷收拢二人,只怕安龙和交水之祸就不远矣”汪士荣沉声道。

    “不错。”郭壮图也开口道“若是只有白文选一人还好。”

    “但李定国此人素有威望,不仅在西营降兵中地位超凡,更是天下复明义士中两蹶名王的第一人”

    “他日若是他又像昔日一样,找到了机会想要从王爷手中夺取永历。”

    “那么吴子圣、马宝等人又该如何抉择”

    “难道王爷认为他们这些人会心甘情愿地为了王爷打江山吗”

    “这些降兵降将昔日都不愿意为孙可望打江山,以后又如何愿意给王爷打江山啊”

    “王爷想要借助李白二人的能力和威望成就大业,只怕到时候反倒是弄巧成拙,让自己变成第二个孙可望”

    一时间吴三桂的亲信们纷纷开口,都不赞同招降李定国和白文选二人。

    而吴三桂也是连冷汗都下来了。

    他一时想当然,竟然想要收服李定国和白文选。

    此二人就算他借着明朝的旗号,打着永历的旗帜,暂时令李白臣服又能如何

    论地位、论资历、论能力、论名声,在西营中他比得过孙可望吗

    李定国连孙可望这个大哥都不服,会服自己这个开关之人吗

    还有白文选,孙可望对他可谓是仁至义尽。

    一个叛而复降,降而复叛之人,孙国主都那样了。

    交水之中白文选仍旧倒戈一击站在了李定国的那一边,差点把孙可望给直接搞死。

    一旦李定国搞事,自己凭什么让白文选站在自己这一边

    等李定国又打出了接驾的旗帜,只怕又是一次安龙之事的重演啊

    “幸得诸位提醒,否则本王险些酿成大祸啊”吴三桂长叹了一口气,擦了一把冷汗。

    李定国这种心高气傲,不甘为人下之人,是万万不能降服的。

    否则以他的能力和声望,搞不下自己收拢的数万西营兵马就要全乱了。

    “王爷所言极是,我军接出永历后直接返回云南进行北伐就是了。”

    “至于李定国和白文选,就让他们在这雨林之中自生自灭。”吴国贵拱手道。

    “没错,李定国的威望太高了,纵使不少西营兵马已经对他离心,但在天下复明义士心中他的声望却依旧如日中天。”

    “王爷若是杀之,只怕会影响吴子圣、马宝等人,又令天下人不满。”

    汪士荣侃侃而谈道“再加上李白二人尚有兵马,我军又没时间陪他们在雨林中周旋。”

    “所以接出永历,再派一支兵马守住云南边境就可,他们二人是死是活就和我们没关系了。”

    “待王爷攻占北京,夺取天下后,再来议论李白之事。”

    吴三桂点了点头,道“不错,孤就应该如此,现在时不我待,我军当迅速接出永历,而后返回云南进行北伐。”

    “李白的孤军和天下相比,不值一提,本王犯不着在这里和他们兜圈子。”

    吴三桂主意已定,浩浩荡荡地兵马继续南下,逼迫得李定国和白文选不得不放弃对阿瓦的围攻,撤兵远去。

    三日后,吴军兵临城下。

    要求缅王莽达喇交出永历。

    然而在这个大势所趋的局势下,这位被永历朝廷恨得牙牙痒的缅甸国王却不愿意交出永历。

    他的理由是缅甸是大明的藩属,永历在法理上是缅甸宗主国的皇帝。

    如今落难到此,要是将他交给吴三桂处死,那岂不是令缅甸陷入了不仁不义的地步

    所以即便吴三桂打着大清国的旗号,恫吓住了缅甸群臣。

    但是这位有原则的国王仍旧不愿意交出永历,正如他在历史上的选择一样。

    可是大势之下,纵使莽达喇身为国王那又如何

    缅甸群臣在苦劝之后,摄于吴三桂的兵威纷纷生出了别样的心思。

    既然劝不动国王,又害怕自己被连累而死,所以就只能换了一个国王了。

    公元1659年九月,莽白在阿瓦各大势力的支持下,发动了宫廷政变。

    杀了自己的哥哥蛮达喇,并兄友弟恭地斩草除根,将莽达喇一家全数处死,不留后患。

    在做完这一切后,他派三千兵马,包围了永历住所。

    直接按照吴三桂的名单,除了沐天波五人外,尽数杀死南明群臣,掳掠他们的家眷。

    在混乱中,沐天波悲愤交加,不顾缅甸人阻拦,强行夺刀连杀缅兵九人。

    最终被缅甸人误杀而死。

    总兵王启隆、魏豹、王升抓起柴棒还击,也打死了几名缅兵。

    最终吴三桂的名单上,只活下了一个护卫总兵邓凯。

    永历帝在变故当中,试图上吊而死,保全体面。

    但是到了最后一刻却始终不敢动手,最终只得以要侍奉太后的名义苟活了下来。

    九月十五日,吴三桂经过三个多月的跋涉后,终于获得了永历。

    他带着七万余兵马迅速北上,准备回到云南进行北伐。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p>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