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不是一般的扎眼

    第172章 不是一般的扎眼

    “这一件是后来仿的”

    李定安手一翻,将花盆倒扣在长案上,“不出意外的话,这东西还揉合了建窑的上釉工艺嗯,感觉就是建窑出来的东西”

    听到“仿的”,于正则还在嗤之以鼻,又听到“建窑”,他就愣住了。

    钧窑用的是铜上釉,建窑则是铁或铝上釉前者是以紫为主的深色釉,后者是黑釉和青釉他是怎么硬凑到一块的

    于正则又特意低下头瞅了瞅没错啊,紫里透红,红里又隐约透着一丝蓝,典型的孔雀石上的色

    诧异间,李定安又拿起了第二件,同样看的很仔细,也很慢“确实是青白釉,也很精美,但看着”

    顿了顿,李定安咂了一下舌头,又翻过胆瓶,瞅着底座“也是仿的,仿的确实是南宋新官窑的而且和花盆出自同一批窑口”

    于正则又懵了“还是建窑”

    “对”

    不是你色盲吗

    下意识的,于正则把青花盘举到了眼前,恨不得把眼珠镶到底足上。

    上面有一处豁口,约有米粒大小,而且很新,一看就知道是警方取样检测后留下的。

    所以从这里就能看出胎质稍有点乌,但依旧近似纯白。

    他又拿起胆瓶,上面也有豁口没错,都是接近纯白的胎质,这根本就不是南平的土质能够烧出来的颜色。

    研究了十多年的古瓷,这点还能认错

    他下意的就想笑,恰好张汉光看了他一眼,于正则只能憋回去,脸上的表情极其古怪,就像蹲厕所蹲不出来一样

    “哈哈照你的意思,剩下的两件也不用看了,也肯定是仿的,也十有八九出自建窑。”

    “于会长,你先别急”

    李定安笑了笑“我知道你想看笑话,但是,能不能先等我看完”

    于正则直乐呵“别还真没有想看你笑话的意思,就是感觉你这想法嗯,挺新奇”

    李定安第一次说窑变瓷是仿的钧窑的时候,于正则确实有点不舒服,感觉这小伙子多少有点“关公门前耍大刀的”意思。

    他再不堪,也是连着拿过好几次部级奖项的权威学者,眼睛再瘸,也不至于认不出真瓷和仿瓷。

    当时他差一点没忍住,就想讨教几句。

    之后李定安又说“建窑”,于正则就明白了这就是二把刀,不懂硬装。

    不是他自负,而是常识建阳的土质含铁量太高,所以建窑的黑瓷举世闻名。如果烧制其它颜色的瓷器,瓷胎就会发黄发红甚至是发黑,所以品质很一般。

    而这两件的胎质,却是纯正的白

    所以就想不通,李定安这又是怎么扯到一块的

    不知不觉间,于正则的心态就发生了变化,抱着膀子的手放了下来,施施然的背在了身后。

    神情倒是没什么变化,但不用什么心理学也能看出来李定安没说错,他就是在等着看笑话。

    张汉光止不住的叹气,代有年的眼睛却直放光,不停的在两个人的脸上挪来挪去。

    李定安却浑然忘物,将剩下的两件看了个仔细。同样的,看完之后,他就会把东西翻过来,倒扣在案子上,变成底朝上。

    足足十分钟,他才放下最后一件青花盘。但眼神焕散,神情呆滞,感觉像是在发呆。

    对,就是发呆

    又等了等,看他并没有回神的意思,于正则又点了一下桌子“还有问题”

    李定安如梦初醒“确实有点问题这包浆很不对”

    不对就是不对,很不对又是什么意思

    他刚要问,李定安又指了指青花盘,“这是传统的做旧手法,所以于会长一眼就能看出来。但后面三件用的全是高科技手法”

    于正一愣,又反应了过来“意思就是后面这三件,我全都没看出来”

    李定安点了点头“你要这么说,也对”

    确实不算错龙纹大缸是第一件,但被自己砸了个稀巴烂,紫花盆才是第二件,于会长之前肯定没见过。

    而剩下的那两件,竟然又玩出了新花样,做旧技术比龙纹大缸还要高端,还要逼真。要不是多了个心眼用系统测了一下,李定安险些就以为这两件都是真的。

    是不是说明,这伙人的造假仿古技术,还在不断进化,而且进展极快

    厉害了

    相应的,于会长认不出来真就不奇怪也不止是他就照刚才他狗在后面撵一样的速度,估计吕本之和陈守义来了也够呛。

    “这,呵呵好,就算我没认出来”

    于正则都被气笑了,“那按你说的,这不同的四种釉,四种器形,四种工艺的四种瓷,是元代建窑的同一批窑口仿的宋瓷不知什么原因沉到海里,又被人捞了上来。但释面太新,所以重新做了包浆,对吧”

    “确实有点绕,但确实如此”

    “你是真能扯”

    “不是我扯于会长,你是古瓷方面的权威学者,肯定比我更清楚,建窑不只烧黑瓷”

    于正则嗤的一声“我当然知道,但不管烧什么瓷,建窑瓷胎质都不可能这么白。”

    “好那建窑烧青瓷的时候,红瓷胎是怎么变淡的”

    “当然是粉碎筛选后用吸铁石分离铁元素,再加石英砂陈腐但再淡也只能到米黄色”

    “对那定窑呢,起先瓷土铁含量也很高,所以烧的是酱釉,之后又能烧白瓷了”

    “深挖土井,井越深,铁越少,出井碾碎后用水淘土,再用吸铁石分离,再用石灰中和陈腐,上釉时用化妆土但白度只在六成左右。”

    “德化瓷呢”

    “德化本就是高纯度的白龄土,又用了草木灰之类的碱”

    “元代的青白釉呢,为什么瓷胎更白”

    “当然是二次配方,加高纯度的高龄土和石灰陈腐,加的越多就越白。”

    “没错”

    李定安指了指花盆底足上的豁口,“加的越多就越白”

    一瞬间,于正则瞪大的眼睛“南平哪来的纯度这么高的高龄土”

    “高纯的高龄土确实没有,但南平有铝钒土,两者主要成份是一样的,都是氧化铝再把上面的方法随便用两种,如钒土加石英砂加草木灰再陈腐,连黑铁矿都能给你变白”

    “你扯什么淡,元代怎么会有这种工艺”

    “我也以为没有,但事实是真的有”

    李定安手一伸“张处长,报告呢”

    张汉光没动,只是叹了一口气。

    代有年也叹了一口气,也不再观察李定安,而是陷入沉思。

    而监控的另一头,一屋子的警察跟冻住了一样,直勾勾的瞅着会议桌上的检测报告。

    器型特点是宋,c14断代是元,出产地是未知但成分那一栏,除了瓷土,还有矾土、石英砂、草木灰

    换种说法,真就是李定安所说的两种方法中的一种

    所以最后那三个词就像针一样,不是一般的扎眼

    抱歉,白天的时候资料查的不详细,怎么写都圆不过来了,没办法,只能推倒重来。

    有点短,我稍眯一会,起来后再努力写。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p>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