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和变态抬什么扛?

    第185章 和变态抬什么扛

    乍一听,这破绽好大,好明显。

    再仔细一想张大千一生用印一百二十余,同样内容的钤印或刻一方,或刻数方,多的有四五十方,基本上是两年就弃用一批,所以才有“大千钤印三千余方”的说法。

    同样的,张大千的作品,光是有据可查可以证明是真迹的就有六万多幅。这还不包括存疑、伪作,以及他本人仿名家但未用印的作品,加起来十万幅都不止。

    所以,谁能说出哪一枚印主要是哪两年用,又用于哪些作品别开玩笑,更不带这么扯谈的

    这也真心不是专业不专业的问题,而是记忆力再好也达不到这种程度

    正有网友转着类似的念头,公屏上又飘过一句话

    杂项鉴宝金义“你是说张大千只刻过一方丙辰印”

    这是准备把我往沟里带,对吧

    李定安轻轻一笑“我绝对没这个意思相反,类似的印他刻过好多方。除过有后缀的丙辰之一、丙辰之二等等,只刻丙辰二字的钤印,就有六方。

    其中五方都刻于1976年,于1978年左右便全部弃用。剩下的一方,则刻于1919年,而非1916年,而且他从来都没用过。所以,凡是张大千1976年之前的作品,绝不会出现丙辰印。”

    沈阳故宫付国川“这话有点绝对了据我所知,篆刻大家陈巨来的安持人物琐记中就有记载1927年,张大千与他相识,二人交流治印之学,他还品鉴过张大千自刻的钤印,其中就有一方丙辰印”

    “有是有,但不一定会用其实想印证也很简单为了防伪,张大千的印极有辩识风格,既便是同一种印,既便刻的再多,每一方风格都不同。所以查一下他过往的作品,看有没有出现过这一枚印就能知道。”

    付国川“你开玩笑的吧,知不知道张大千总共有多少作品”

    确实有点多,六万多幅但我又没让你全部查

    李定安想了想“那我再说一点,各位老师和网友可以分析一下“1947年,张大千的二姨太黄凝素和他离婚后,在时报连载自传,说的都是和张大千过往,其中就提到这枚印的来历

    1916年,也就是前一个丙辰年,张大千与表姐谢舜华订婚,两人是青梅竹马,更是两情相悦订完亲,他到日本学染印,并自学绘画和治印另外提一句,那时的张大千17岁,还不叫张大千,叫张正权。

    1919年,他从日本回到沪上,拜晚清海派名家曾熙为师,学习国画与篆刻,但两个月后,谢舜华逝世张大千当时痛不欲生,在松江寺出家,法号大千这也是张大千名字的由来

    这方丙辰印就是在松江寺出家时刻的,意为悼念。而黄凝素也明确提到这枚印,张大千终其一生都未用过。原因不得而知,可能是怕睹物思人,也有可能是刻的不好。

    所谓细微之处见真章,说的便是治印,所以各位老师们再仔细看一下就知道应该是刚刚开始接触,而且还是自学,所以这一枚刻的确实不怎么好,甚至线条不怎么平,不怎么匀”

    “我靠,民国时期的报纸知识点这么生僻的吗”

    “确实有点不好查但费点功夫应该还是能查到的时报虽比不上申报之类的大报,但抗战时期几乎都没停过刊。何况是抗战胜利后的1947年,留存的资料相对要更多一些”

    “确实有,沪上图书馆,不过是照片1947年10月第二版哈哈,黄凝素还自爆,是她先出轨”

    “大哥,你管谁先出轨,查印先查印啊”

    “哦哦,对有提到,说张大千给她刻过一方印,叫意难平,他给其他的妻妾也刻过,其中的丙辰印则为悼念谢舜华这些印,张大千从来都没用过”

    “我去,有点厉害啊,这都能记住这位是干什么的”

    “你刚进来吧不知道没关系,看他后台的视频和链接的搜索词条京大考古系专业的研究生,部级项目,清代蒙古瓷的负责人”

    “怪不得果然是有点东西的我还以为他是专门研究张大千的,这么冷的知识都知道”

    对啊刚刚还说这个知识点很生僻

    渐渐的,网友们回过了味来要知道,这可是一份民国报纸

    而且张大千那么有名,相关的轶事记载的那么多,但好像从来没有提到黄凝素的自传

    但李定安就能记得清清楚楚

    所以说,先不说他说的对不对,就凭他知识面涉及之广,就不得不让人佩服。

    “那这么印呢,是不是像他说的,刻的不好,所以张大千从来不用”

    “嗯,反正不怎么平看,辰字的下半部分,是不是有点积墨的感觉”

    “确实有点,应该是当时下刀太深,刻了个小坑”

    “意思就是,他说的是真的”

    “好像是”

    长白山论剑“等等,现在下定论是不是有点早就算这一枚印有异议,但光凭这一点就断定这幅画是赝品,有些牵强了吧”

    “牵强吗不过还有”

    李定安又指向第二枚印“看这一方长共天难老,这个很好查是1928年的时候,张大千与李秋君热恋时期刻的。这位也很有名,民国著名女画家,同盟会成员可惜二人有缘无份,也是为此,李秋君终生未嫁

    两人之间的往事不再复述,只说印当时张大千专为李秋君刻了两方印,一方为秋迟,意为二人相见恨晚。二为长共天难老,喻意不言自明

    后一枚用的比较长,从1928年用到1930年,直到他参加第一届全国美术展览,发现他的作品竟然堂而皇之的被人冒用,上面就盖的“长共天难老”印,才弃而不用。而且还登报申明,登的是申报包括当时的评委刘海粟,以及蔡元培先生的自传中都有提及

    但前一枚,也就是秋迟,这枚他就很少用嗯,可以说是极少,只用过一次1945年八月抗战胜利,张大千作苍莽幽翠图,其中就有这方钤印,除此外再没有出现在任何作品之中”

    “苍莽幽翠图,2004年就拍了一千万那幅”

    “对,打破了当时当年字画类艺术品的拍卖纪录”

    “嗯,秋迟印是对的,就用过这一次,但我刚查了,长共天难老后面还用过”

    李定安稍一顿“什么时候”

    “1960年,双松平远图”

    “还有呢”

    “还是1960年,凤翼乔柯立轴嗯,都是1960年,再之前,都在1930之前”

    “对1959年,李秋君六十岁生日时重刻的而且他就用了一年”李定安笑了笑,又指了指画,“但这一枚,1930年以后他就再不用了”

    “张大千还挺痴情”

    “痴情个屁,你数没数过他一辈子有多少女人,有详细记载的就不止十位,没名没姓的更多。”

    “不是,你们为什么会被带偏重点是印,李定安说,这枚印也是假的”

    “他说了,印没问题,是时间不对”

    “别急,听他说”

    李定安又指向剩下的几方钤印“上面两方印都是他亲自刻的,剩下的这六方,则出自不同的名家这枚大风堂,1931年与齐白石结识后请他刻的,32年弃用”

    “除一切苦,32年的时候王福厂刻的,依旧只用了一年”

    “这方大千,33年陈巨来刻的,34年弃用”

    “阿爱,方介堪刻于34年,35年弃用”

    “藏之大千,还是齐白石,刻于35年,于36年弃用”

    “他的印确实有些多,三千多方也并非传言,而是实数,一生用印一百二十余方也没错,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把同样的印章内容刻成了不同字体、不同风格的数枚或数十枚

    就比如他用的最多的大风堂和大千,每一种都有五六十方之多,但每一方都风格不同,极有辩识度。究其原因,只是伪作太多,为了仿伪而已所以,从1925他第一次举办画展之后,每一方印,张大千最多使用不超过两年”

    稍稍一顿,李定安又叹一口气“其实这些都可以查,他流传于世,且公布于众的作品不算少,两三万幅还是有的,网上大多都有照片,基本能囊括他所有的创作时期,以及各时期使用的印章,对比一下就能分辩出来”

    “什么意思,这上面的印,全是假的”

    “我明白了,不止是印,这幅画的创作时间也不对不是1933年,而是三六年以后画的”

    “那他说的对不对”

    “不好说,但大概率真的你不看,那些大v和专家突然就不吱声了”

    “应该是在查资料吧”

    “都这么久了噢,也有可能是已经查到了,估计和李定安说的大差不差,所以嗯,你懂的”

    网友还真没猜错,比如像会议室的这四位

    都是专业人士,一点就透,所以李定安刚提到长共天难老的时候,他们就发现了不对,等说到秋迟,就彻底回过味来了李定安的意思是,这幅画上不止一枚印不对,而是所有的印全不对

    内部就有相关资料,根本用不着上网,一翻就有。

    然后,等打开资料库,再详细一对比,四个人的脸色一个比一个的难看。

    大千印倒是挺多,但这一方,就33年用过

    这一枚大风堂也一样,就31年的作品中有记录

    秋迟,确实只用过一次

    还有这方丙辰,压根就没出现过

    到这时,四个人已不是脸白,而是冷汗止不住的往下淌完了

    写检查、受处分、调职算什么,半世英明怕是都得毁在这里

    顾问组的专家也在查资料,不过有项志清这位权威中的权威,速度快多了。李定安刚说到秋迟,他们就知道了答案好家伙,八枚印,没一枚是对的

    乍一想这么明显的破绽,这些人竟然没发现

    但仔细想想这可是三千多方印中的八方,而且并非独一无二,试问谁能记这么清楚

    真就不怪这些大v和专家,就好比中间隔着一层窗户纸,没捅破之前,谁能知道窗户后面是什么

    也别说金义、付国川这种并非专精字画的鉴定师,问问项志清,他有没有记住张大千的一百二十多种钤印,共三千余方印章,哪一方是哪一年刻的,又是哪一年弃用的,又盖在哪些作品上

    扯什么淡

    就算这八枚印,他能认出一半顶天了。

    项志清却死不承认,说再来八枚他也没问题,惹的其他专家一阵冷笑。

    同时,他们也非常同情这几位同行好好的,和李安安这种变态扛什么他一人,就能顶故宫或国博的半座资料库。

    这下好了吧,本来只是降职降待遇,但以后还能不能吃这碗饭都是问题

    慢慢的,直播间里的画风也变了,之前的时候什么黑幕、暗箱操作,什么假专家、睁眼瞎就跟被雨冲了窝的蚂蚁,类似的弹幕密的让人头皮发麻。

    而这会,就像是集体失了声,公屏上干干净净,清清爽爽。要不是左上角依旧显示着“50万”数字,下方也不断的跳跃着“xxx进入了直播间”,还以为这是静止画面。

    同样的,反应快一点的网友也琢磨过味来了十有八九是反转了。

    嗯,哪岂不是说,之前骂错了人

    我去,还不删,留着当黑历史吗

    当然能删,但是,早就有人想到了也不知道是谁提出来的,一帮铁杆粉穿梭于京大、国博、故宫、以及部委的官方号,不干别的,专门截图。

    对这些铁杆粉丝而言,会这么做,一点都不奇怪李定安是他们亲眼看着成长起来的,约等于他们的崽,被人羞辱被人欺负了,难道装聋做哑吗

    当然是加倍的还回去。

    包括以后,谁要是再敢bb就把这些截图扔出来来,先把眼睛擦亮,把舌头捋直了再说话

    当然,有聪明的,也有固执的,到这个时候,依旧有人不死心好,既便印章全部存疑,那画呢

    怎么就只值八千八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p>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