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涨涨世面

    第427章 涨涨世面

    太阳很大,雪水淋淋漓漓,滴下檐角,在地上溅出一朵朵的水花。

    空气好了很多,但风很大,又湿又凉,中央广场上没几个游客。

    几个女孩围着文化宫门口的成吉思汗铜像拍照,还让李定安帮忙。

    反正也是闲着,李定安没有拒绝,接过了相机。

    于徽音也凑了过来“大学生吗”

    “对,还是国立大学的高材生”

    “那皮袍好漂亮”

    “走的时候给你买一套”

    于徽音眯着眼睛笑“好”

    话音刚落,镜头前一黑。

    看他兴致不高,于徽音又挽住胳膊“饿不饿,要不去吃东西”

    稍一转念,李定安就明白了遗址规模太小,且只有一处,关键是年代太近,人家真就看不上。

    参赞摇摇头“不太理想”

    然后十次中有八次,最后结账时都要比蒙文菜单上的贵两三倍。

    女孩淡淡的点了点头,接走了相机。

    话音刚落,于徽音指了指文化宫“你看”

    之前请他帮忙的蒙古女孩挡住了照相机“你们中国人蒙语”

    “只是省分校,考察和研究水平先不提,通行和后勤能不能保障”

    他下意识的睁开眼睛草原枯黄万里,一道巨龙拨地而起。

    这是为国家考察,哪能花李定安的钱

    王永谦点点头“放心”

    又比如出去吃饭,李定安经常会和老板聊天,起初还聊的挺好,但于徽音或舒静好一说汉语,话题立马中止。

    好歹也是国家级的研究机构,一个分不出人手,個个都分不出人手

    杭爱山,鄂尔浑河快到地方了

    “联系了,但他们今年的来蒙的发掘研究计划是六月份,文物局已经审批,不好临时增加项目,再一个也来不及”

    李定安忙迎了上去“怎么样”

    不知道是谁说的这儿的人只喜欢中国人口袋里的钱李定安觉得很有道理。

    确实来不及他们六月分才来,来了以后才能向蒙古国文化体育旅游部和科学院递交申请,而光是审批,就要三四个月以上,立项最早也到十月分左右。

    不拍了

    两人面面相觑,于徽音嘻嘻哈哈,捂住了他的脸“别生气”

    “再等等吧”李定安看了看表,“快十二点,王处长也快出来了”

    “能不能和河南博物院联系一下,我们挂靠也行”

    那时已是蒙古国的冰冻期,还考察个屁

    参赞想了想“只有一个办法退而求其次,和蒙古国的地方机构合作,比如国立大学前杭爱省分校”

    一周后,考察团启行,考察期限三十天。

    我生什么气

    省分校

    听着是省,但人口才十二三万,放在国内的南方就一个镇,放在西北地区也不过一个小县的人口,学校能大到哪里去

    考察和研究能力可能还不如通辽。

    大河滚滚而下,蜿蜒往北,不知去向。

    “哦”

    来了半个多月,早习惯了比如在街上或是酒店,听到他们说汉语,本地人总会有奇异的眼神打量他们。

    王永谦和参赞走出了文化宫。

    山岳巍峨,峰峦叠嶂,连绵起伏,尽显雄壮。

    而这样的遗址,蒙古境内有十多处。与之相比,只是一座元朝时期的遗址,人家真就没放在眼里。

    李定安笑了笑“对”

    上了车,李定安就开始睡觉,不知过了多久,于徽音捅了捅他“李定安,你看,好大的山”

    就比如乌兰巴托大学和河南博物院联合发掘,位于后爱杭省的高勒毛都二号墓地整整一百多座墓葬群,已探明的墓冢数量是五百七十多座,而且大都是战国至两汉时期的大型墓葬。

    好像只能这样了

    李定安吐了一口气“那就尽快吧多备几台性能好点的车,包括后勤车,再从首都请几个历史和古地理方面的专家,尽量专业点,经费要不够你告诉我,我来想办法”

    “这个可能还需要我们自己协调,无非就是多花点钱。”

    啥意思

    王永谦叹了口气“国家博物馆、科学研究院、国立大学、以及乌兰巴托大学都有考古项目,暂时都分不出人手。”

    关键的是在人家看来,风水类型的遗址对他们的历史、文化和影响力的加成都不大,自然也就不受重视。

    天气还行,能见度很高。出了城区,满山遍野都是彩房子,于徽音和舒静好扒着车窗,看的津津有味。

    李定安叹了口气“那怎么办”

    他看了看表从出现到现在,将将四个小时。

    拐下公路,又走了差不多半个小时的土路,一座古城渐渐清晰哈拉和林。

    当然,新建的。

    原遗址在苏联时期就已破坏贻尽墙砖和石基被拆下来建了房子,然后重新平整,开垦为田。

    苏联解体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进行过抢救性修复,结果专家组前脚走,后脚牧民就把砖瓦拆回去建了羊圈。

    到了新世纪,蒙古国才慢慢重视起来,在中、日、德等国家的资助下,修整了一部分遗址,建了一座博物馆,并做了一些保护性措施。

    几年前,蒙古国计划效仿中国,进行产业转型,计划大力发展旅游,哈拉和林古都的重建计划也重新提上了日程。

    但迄今为止,依旧还停留在计划阶段。关键就两个字缺钱

    有教科旅和外事司的官员陪同,当地还算热情,将考察团安排在哈拉和林苏木林场,还安派了晚宴。

    李定安大致瞅了瞅十多间砖房和七八座木屋,完全可以当做考察期间的临驻营地。

    至少比住帐蓬的要强。

    中午简单吃了点,又带着于徽音到古城转了转,回来后,太阳已经偏西。

    院子里还是那几辆车,中间一堆篝火,全羊被烤的滋滋冒油,旁边一台小型烤炉,两个大婶正在烤羊肉串。

    厨房里雾气腾腾,隐约传来抓饭的香味。

    圆桌上坐着七八位两位官员,两个蒙古教授,两位哈拉和林的苏木达乡长,以及林场场长和翻译。

    桌子上摆着手抓肉,脚下放着两箱五粮液和几只空瓶,王永谦和刘秘书满面红光,估计已经喝了不少。

    他顺手捞起一把烤肉,撸了一口“王处长,国立分校的人呢”

    “说是还没准备好,明天早上才能到”

    不是都提前说好的,今天汇合,明天考察

    再说都准备一个星期了

    王永谦又给他使了个眼色“等一等吧”

    李定安心领心会,再没多说“好”

    结果这一等,就等到了第三天早上。

    王永谦不停的打电话,打了五六个。

    “怎么回事”

    “说是准备的车辆坏了,正在重新调配车辆”

    “又不远,到这才一百公里,人也不是很多,用我们的车接一下行不行”

    “总不能天天接吧”

    天天接就天天接嗯

    王永谦默然不语,李定安突然就懂了要钱

    他想了想“这个钱,是谁要,公家还是私人”

    “都有”

    好家伙,上下通吃啊

    嗯,不对

    昨天早上,那两个官员临走时,刘秘书在车门口,好像给他们塞过什么东西。当时没注意看,就感觉花花绿绿。

    “昨天那两个你也送钱了”

    “你少管”

    “送了多少”

    王永谦瞪了他一眼。

    范蓉就在旁边,悄悄的给他比了一根手指。

    这还能是一千

    至少也是一万美金。

    换算一下一个人七万多人民币,抵当地公务员两年的工资结果就从首都送到这里就完了

    又想起早上王永谦吐的天昏地暗的样子,李定安就觉得膈应的不行堂堂的处级干部,到这儿受这份窝囊气

    “回”

    “回哪”

    “当然是回国,还能回哪”

    “你赌什么气来的时候就说好的外部协调我负责,伱搞好考察和研究就行。”

    “我没赌气,我就是觉得,光是协调一下,就是两万美金,后面还得多少”

    “动脑子啊。”王永谦瞪着他,“你怎么不算算,从我们来到正式考察多长时间,这又是多大的项目”

    李定安想了想,倒抽了一口凉气。

    放国内,怎么也得部级吧,按正常速度,从递交材料到审批,怎么也要三个月到半年。

    何况这儿还是蒙古,半个月坐火箭了

    这骂挨的不怨。

    “你花了多少钱”

    “你少打听”

    王永谦拍拍他的的肩膀,语众心长,“记住,这是外面用钱能解决的事情,那就不叫事情”

    嘿感觉好有道理,我竟然无言以对

    李定安扑棱着眼皮“过年给你提一箱酒,你都不敢收”

    “废话,能一样吗你再别管了明天早上再联系一下,要是还不行,就得去省会一趟。”

    “又送礼”

    “都说了你少管”

    “那带上我,好歹也能涨涨世面”

    王永谦没说话,上上下下打量着他。

    李定安秒懂,胸口拍的“砰砰”响“放心,我绝对不惹事,就看看”

    想了想,王永谦点点头“可以”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p>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