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2章 这样的‘礼’长久不了

    温香软玉,李铭笑道“你还在念高中。要帮我也要好几年后才能帮我。”

    周晓白撒娇道“我有个努力的方向嘛。”

    李铭琢磨了下,“国外有个新研究,基因的分子生物学。”

    “它有个研究方向,通过人的血液、毛发、唾液等东西来识别一个人的身份。”

    “这对于寻亲、破案的确认身份有很大的帮助。”

    周晓白轻轻柔柔的问“研究生物吗”

    “不只是生物,还包含了化学的,机械工程其他的一些内容。”

    名词有些许复杂,周晓白心里没底,“听起来有点复杂呢。”

    “到时候,我会给你找到最新的资料,让你接触到最新的研究成果,少走冤枉路。”

    “嗯。”

    周晓白这事简单,反正她在家闲着也是闲着。

    李铭给她找些高中的资料先学习基础知识,不懂的可以问老师。

    其实有些老师,之前没有参与学校的管理工作,跟学生也没有矛盾的,现在也是闲着。

    李铭、周晓白俩人卿卿我我的,一边吃点心一边畅想些有的没的。

    周晓白的母亲陈亦君回来了,看到桌上和地上一大堆东西。

    陈亦君嘴上埋怨说破费,心里还是很开心的。

    周家不缺这些东西,有钱有权,真要吃吃喝喝,一点问题也没有。

    从礼物看到的是态度。

    这个时候奢侈、铺张所犯的错误还蛮严重的,没有外界攀比压力的送礼,最有诚意。

    当然,礼是相互的,现在收了礼,以后是要还回去的。

    也就是李铭送的比较重,普通人只在已经确定年后要结婚了才需要送一次大礼。

    老丈人家也必须要办酒席招待,回礼给未来女婿,女婿的叔伯亲戚帮忙送礼物上门,老丈人还得给这些人发红包。

    女儿出嫁了,假如还没有生小孩。

    不是女婿送礼给老丈人,是老丈人送礼给女婿家,假如女婿家经济比较差,送的礼还得厚一点。

    女儿已经生了小孩,那就是女婿家送年礼给老丈人家。

    就像彩礼与嫁妆。

    礼,讲究的是一种齐心合力,相互扶持,细水长流。

    几十年后,礼变成了一种单方面索取,而不是彼此扶持。

    真心结婚过日子的女人,按道理不应该让男友倾家荡产,毕竟那些钱是夫妻俩以后生活所要用的。

    要说感谢父母的付出,给一大笔钱是以后的养老也一笔勾销这不合法律也不合现实情况。

    这样的礼,长久不了。

    所有的礼、规矩,能长久的,一定是互利共赢的。

    比如电视剧里作为反派的天条天上的神仙不能与地上的人相恋结婚生子。

    这是一条维护普通人与神仙共同利益的好规定。

    三圣母与刘彦昌结合,生出小沉香,其他神仙跟着效仿的话,一堆小沉香,其他普通人完全没有了出路。

    又或者某个男仙人玩弄一群女的,地上的普通人啥也没了。

    而天上的神仙也会因为数量太多了,也得下凡尘历劫。

    最后的赢家只有那些小沉香。

    但是,作为绝对输家的普通人,基本上是同情违反天条的三圣母

    人,真的是很复杂。

    两天后。

    上午。

    轧钢厂被许大茂、陈六满俩人弄得鸡飞狗跳。

    李铭摇了摇头,闪身去了港城。

    中环,联邦大厦。

    星辰公司董事长办公室。

    娄晓娥坐在老板椅上,有那么点女强人的味道。

    “我那大哥现在对玩具厂的工作是越来越不上心。”

    “昨天吃团圆饭的时候,我爸还说我挖墙角挖到他那了。”

    李铭笑道“谁叫你现在赚得比他老人家多。”

    娄晓娥皱眉说“玩具厂的生意要是搞得不好会赔钱的。”

    李铭浑不在意道“你二哥还在玩具厂帮忙,而且玩具厂靠的是接海外的大定单。”

    “接单是要走出去参加展会,去日笨、去瓯镁接代工订单。”

    “你大哥年后去日笨出差采购机器,正好可以顺便看看日笨的玩具市场,运气好就捡到订单了,没有也可以多带一点样品回来模仿学习。一举多得的好事。”

    娄晓娥眼里闪烁着小星星,“你怎么什么都懂”

    李铭翘着二郎腿,说着非常正确的空话套话。

    “有钱的国家就那么几个,想赚人家钱的套路就只有一条,满足人家的市场需求。”

    “大部分生意按这个模式操作都不会错,赚多赚少,全看个人运气。”

    娄晓娥转动小脑袋瓜,询问道“你说,我们的泡面能不能出口给这些国家”

    “东南哑可以,还有我们本来计划好了的海峡东岸。其他的就难了,日韩已经有本土的泡面企业,瓯镁和我们的饮食习惯很不一样。”

    李铭强调道“首先要研究出合适的调料包。口味非常重要,这是核心竞争力,不然没人愿意买还得跟人家打价格战。”

    “市场反应良好,也要在当地建厂。咱们的泡面是食品,没有玩具厂的生意那么简单。”

    68年,海鲜东岸也有人引进生产泡面,沿用日笨配方的调料包,没人爱吃那些口味,销量十分惨淡。

    娄晓娥有些小郁闷的说“港岛的教授好像很忙,没空做咱们这个小项目。”

    “哼我回京城找人帮忙做试验。他们正好闲得无所事事。”

    “会不会对你有影响”

    “没事。我把他们弄到罐头厂去,以罐头厂的名义研究试验。”

    娄晓娥赞同道“这个好。罐头厂没有开工,生产车间一直都空着。有人在那更有人气。”

    李铭决定道“以后的研究工作可以分配一些给京城那里做。”

    刚好他要给周晓白弄一个研究机构。

    可以先搞个松散的小型研究团队,调料包的口味就是个很好的项目。

    他想让周晓白研究的基因技术有点太高端,等过两年比较稳定了再安排。

    调料包这样的研究,纯粹是试验次数的问题,人手充足才是关键。

    现在,京城闲得没事做的研究人员很多。也不能说没事做,是没有研究可做。

    本来连续三四年,经济越来越好,经费越来越多,是第二次科研繁荣兴旺的局面。

    可惜去年夏天开始急转直下。

    1月以来,基本没有在运转。

    各个科研机构原来的单位领导下来了,为了争夺空出来的位置,各家单位内部闹得不可开交。

    轧钢厂这样明面上只有一伙人的是特例。

    基本上,每个单位最少分为两伙人,有的三伙、四伙,甚至一个人一伙

    李铭把一些哪方都没参与的人邀请去研究调料包,算是充分利用人才。

    娄晓娥担心道“研究工作放到京城,会不会跟工厂生产有所脱节”

    “放一部分,不是全部,只要安排得合理,没有问题。”

    “嗯。大年初一,京城怎么样了”

    “老样子,跟平常没有区别。现在讲恢复生产,在工厂要搞干部、职工、民兵,三结合的临时机构。”

    娄晓娥疑惑道“你们轧钢厂的民兵不就是厂里的职工么”

    李铭解释道“不是我们轧钢厂。在其他厂,保卫科什么都不起作用了,现在想试试民兵的作用。”

    “我是想不通,好好的为什么要折腾”

    “不单单你想不通,有很多人也是跟你一样想不通。你也不用多想了,还有事要忙没有”

    “你想干嘛”

    “去工厂巡视啊,让工人知道老板同样在加班,不是在外面花天酒地的潇洒。”

    “噢”娄晓娥这才反应过来,“没事了,我们现在就去发吧。”

    李铭开车带着娄晓娥赶去西祥街10号的方便面厂房。

    娄晓娥坐在副驾驶上,“我开车的时候老是紧张,不敢上路。”

    李铭边开车边说,“你还没有驾照,本来就不该上路。新手都会紧张的,习惯了就好。”

    “等保安公司的人历练了一段时间,从中挑两个靠谱的当专职司机,让司机开车。”

    娄晓娥应道“嗯。”

    “等会到了厂里,利是红包你来发。”

    “知道啦。没想到,几乎所有工人都愿意加班。”

    “赚钱难啊。干一天的活拿三天的工资,连续忙三天,就是九天的工资,后面还有机会补休假,这样的好事,不会想放弃的。”

    娄晓娥对比道“港城的工资是比京城的高一些,但是物价也高好几倍,各种各样花消都要用自己的钱,我觉得他们过得还没有京城好。”

    李铭随口说“照这样的速度发展个十年八年,港城就比京城好了。”

    67年平均工资是57元,兑换,1元大约是232港元,也就是130港元。

    港城,300元的工资是工厂普通管事的收入,工人是100200元,多劳多得;学徒包吃住,每月10元零花钱。

    不说教育,最基础的养老问题,京城的工人早就有退休工资拿,港城现在还是自求多福。

    住房都是一样的困难。

    在港城,能寄钱回内地老家的打工人,寄的都是省吃俭用扣出来的钱。

    中环到西环,不是很远。

    李铭跟娄晓娥很快就赶到了方便面的工厂。

    三班倒,现在厂里工人只有一部分。

    娄晓娥先给普通工作人员发利是。

    那些在流水线上忙活的人等下工了才会发。

    有员工偷偷瞄了下,20元,又有三天的工资到手,上1天班领6天工资,很是开心。

    “哇20块钱”

    “20块啊”

    “20块哦”

    眉飞色舞的交流着,一点也没有过年加班的郁闷感。

    正是方便面大扩张的时期,李铭散财得人心。

    起码别的厂家想跟风做方便面的时候,从星辰公司挖人的成本很高。

    方便面厂的文广顺经理奉承道“像李董和董事长这么体恤工人的企业家,全港城都找不到第二家了。”

    “企业有利润,分享一些给员工是应该的。”

    李铭说着话,忽然有个新想法,应该把京城那一套挑一些用到港城的工厂。

    “董事长,在泡面营销计划开启之前,先搞一个评选,每月最佳员工,奖励大米或者水果、食用油。”

    娄晓娥眨了眨眼,很快就明白了他的套路。

    奖励的东西值不值钱另外说,一定要够显眼

    大米、油、水果之类的,又重又显眼,员工提回去的时候,邻居们肯定会搭一句嘴问候。

    一句公司给最佳员工的奖品。

    在街坊邻居面前都可以嘚瑟好几天。

    相应的工厂名声也会更响亮。

    最佳集体奖,最佳员工奖,销售冠军,进步奖,奖状、流动荭旗,各种小礼物。

    娄晓娥之前帮李铭写了很多获奖发言稿,再加上俩人在被窝里的闲聊。

    京城的很多套路她都懂,脑海里已经有了好些思路。

    “我会让办公室的人先做一份策划方案出来,你到时候再把关。”

    李铭见文经理等管理层迷迷瞪瞪的,“给各个工位搞评选,让他们除了赚钱的动力,也有荣誉的动力。”

    倪休副经理抢先道“李董不亏是经商天才。员工的管理难题迎刃而解。”

    文广顺经理后悔慢了半拍,补救道“李董这一创举可谓是引领港城的新风潮。”

    吹捧得太假,李铭还是笑纳了,笑呵呵道“工人有好处,也不会少了你们的好处。”

    “大家群策群力一起把公司做大做强。”

    文经理陪着笑脸,“有李董把握大方向,公司发展那是蒸蒸日上。”

    吵闹的杂音从工厂大门外传来。

    李铭皱眉道“去个人,看一看是怎么回事”

    其实他已经探查到了,有个年轻人和方便面厂的保安起了冲突。

    倪休副经理很快跑回来汇报,“来人自称是港城时报的记者,保安让他登记身份的时候。”

    “他塞了20元港币小费给保安,想让保安爆料咱们厂的一些不好的事情。”

    “保安没搭理他,嘲笑他没见识过好的工厂,让他去别的工厂找茬,这里不欢迎他这种别有用心的采访。”

    “记者的脾气,您也知道,后面自然就吵了起来。”

    “我给对方道歉了,但是人还是走了。”

    李铭有些哭笑不得,保安也算是好心办了坏事。

    他也不怪保安,而且不该打击保安这种以厂为荣的心态,还得加以鼓励。

    工厂没给保安相关培训,厂里专门负责接待工作的人今天有事没加班,应对失当的责任在厂里。

    不教而诛谓之虐。

    “港城时报的背景是哪家的”

    有可能要应付报社和记者,娄晓娥做了些准备工作,“海峡东岸直属的报社。”

    非常好对付,李铭随口说道“让大哥和黄顾问找他们报社的总编说说情。”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p>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