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外赁了个小院吃她的嫁妆银,生活艰难,那外甥也不知是愧疚还是后悔,日日酗酒不出门子,姨甥两个你嫌弃我我抱怨你,整日鸡飞狗跳的,今科怕是难喽”

    两人的声音越行越远,隐约能听见兆利的一两声笑骂。

    胤礽一直泡着,加了两次水才浣洗起身,用饭后,沉沉睡了一觉,次日早起至母亲院中晨省。

    “怎地不多睡会儿”贾林氏先是嗔怪一声,也不待胤礽说话,拉他坐下,传早饭,如往常一般念叨他瘦了。

    胤礽安心受用,逗趣儿道“每次还家,母亲都道儿瘦了,总的不说百次,也有几十次了,那儿怕是瘦成纸片了,大风一来,人就刮跑了。”

    “休胡说”贾林氏板了脸,“呸呸”两声,哪有自个咒自个的,玩笑话也不许说

    母子两个对视着,不约而同又笑来,贾林氏对儿子嘘寒问暖、胤礽问候父母身体安康否,下人摆好饭,胤礽主动说起此行外出途中的风土人情。

    这一趟他去了关外,原打算去看看大清的龙兴之地,可惜,终是失望,大兴始终不是大清,关外行宫、故人等不复存在。

    今次,他亦如往年。

    一路游历,每到一地,先游历名山大川、了解民生,若是遇到有缘人,便结交一两个,离开时购入当地特产、多产之物,或到下一地货出,或着人运回自家铺子售卖,如此循环。

    “此行还去了草原,策马奔腾,好不畅快,儿特地让随行厨子学了如何烹制烤全羊,还带了地道的马奶酒,待父亲休沐归家,请母亲与父亲也尝尝这特色风味,瞧瞧与都中有何不同”

    贾林氏浅笑点头,似听得入兴,不时给儿子夹菜布粥,低头垂眸间隐去不舍和心疼,她知儿子哄她高兴,尽挑好的说,路途遥远,哪能没有艰辛危险。

    昨儿看见儿子带回来的十几张新制狼皮,她便知道这一路定是不太平,为此还落了泪,要不是嬷嬷劝着,今儿都见不了人。

    “这一路可绘了画,录了游记”儿子孝顺,每至一处,都会绘下当地名山大川,记下风土人情带回来与她和夫君。

    夫君喜欢的紧,画卷常挂在书房里,负手捻须不断品味,游记也是反复品读。

    他们夫妇真真是“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为此,不管是她出门应酬,还是丈夫参加文会,只要有人提起便能应上一二,得了不少脸。

    画和游记自是都有的,只不过,“画还未装裱,待兆吉送去装好,便送来与母亲,游记在箱底受了潮,怕是要叫母亲等上一等了。”胤礽解释道。

    此次也是下面人经验不足,草原上夜间露水重,当时并未发现不妥,及至回程时,兆利收拾清点东西,才发现字迹都晕散了,只少数能用,大部分都需重写。

    贾林氏倒是无碍,只说不急,慢慢来,别累着。就是不知夫君休沐家来是何表情了,她只窃笑。

    母子二人聊着聊着,早饭便用完了,下人收了残桌,胤礽便想告退,不想,贾林氏留了他,让人上茶果,似是有话要说,却不好开口。

    “可是儿久不归家,母亲与儿生分了”胤礽又逗道。

    贾林氏气笑了,捶了他一下,也不犹豫,开口道“眼下有两桩事,一娘以后会与西府走动一二,你父亲已知情,娘也须告知你一声,”

    胤礽挑眉,这倒是稀罕事。

    胤礽在此间名为贾琛,祖父贾代仪,乃宁国公贾演幼子,因此,也算宁国公府正派曾孙。

    只早在祖父辈就分了家,如今宁国公府已传第四代,胤礽父子与那边是堂兄弟又堂兄弟,并不非常亲近。

    加之,父亲贾敦多年来刻意疏远,他们父子与那“显赫富贵”的宁荣二府,只祭祖或族中有大事时面见,四时八节连礼都不走,母亲何故突上西府门,且还不是关系更近的东府

    贾林氏知他不解,先不言语,打发屋里大丫鬟锦绣将梳妆台上的信件取来,递与胤礽。

    胤礽一目十行看完,摘取其意林氏嫡支家主林海,请母亲代为看顾丧母接入外祖家教养的林家姑娘林黛玉。

    母亲出身姑苏林氏旁支,胤礽是知道的。

    姑苏林氏嫡支四代列侯,旁支却无能人,外祖父幼时读书不行,早早外出寻生计,辛苦多年在通州闯下一份家业,而后娶妻生子定居通州,与林氏宗族早不联系,与嫡支更是无甚交集。

    父亲不近东西二府,母亲与林氏几乎断绝往来,由此,胤礽对西府姑太太嫁与林家嫡支家主之事,也不甚在意。

    毕竟,世家大族间的联姻历来盘根错节,不足为奇,大清八旗大族之间亦多如此,认真理一理、顺一顺,都是一家子亲戚。

    可如今

    “家中有事求到这位巡盐御史”胤礽沉了眸,眼底晦暗,他不在家这几月,家中出事了

    否则,此人怎会相托一个不相识、不知人品的远房族妹照看亲女。

    贾林氏叹气,“不是甚大事,你表姐夫的商队在扬州惹了地头蛇,还没来得及寻你的故人帮忙,林大人就出面把事解了”

    至于对方是否是已知侄女婿的来历,故意凑上来的,就不得而知了。

    反正,眼下情已经承下,一来一往间,他们这一支算是又和嫡支联络起来了,家里和侄女在扬州的铺子生意,人家也多有看顾,以心换心,不过是想让帮着照顾一个小姑娘罢了,不是多费力的事。

    何况,小姑娘住在外祖家,上有亲外祖母舅舅舅母护着,中间有表兄弟姊妹伴着,下边儿还有丫鬟婆子伺候着,需她费心之处甚少,只盯着舅家忽略的地方添补一二就是。

    胤礽何许人也,略一思索,便知其意,道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只这半胁迫的手段,迫的还是他的母亲,着实令人不喜。

    胤礽手指动了动,手背上露出几条青筋。

    贾林氏哪能不知儿子体贴她的心思,拍拍手臂安抚他,“小姑娘早前接来了,才七八岁,娇娇小小一个,身子骨有些弱,人却是极聪慧的,招人喜欢。西府老太太万般怜爱,寝食起居一应比照那府里的凤凰蛋,比亲孙女都好些。”

    所以,她去西府不为难不勉强也不累,我儿毋忧心。

    这桩事儿子知情便了了,以后在外头如何行事,是他们父子爷们的事,贾林氏不问,她转过话头,“这第二桩”才吐出几个字,欲言又止。

    胤礽似有所感,“可是为了儿的婚事”

    贾林氏点头,神色有几分忐忑,管家必是禀报过李家之事,她担心儿子为此神伤,便不好言语。

    “母亲刚还说没与儿子生分,怎现在连话都不好说了”胤礽佯装生气,样子太过做作,逗乐了贾林氏。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p>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