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金子

    第二天。

    槐花巷14号。

    齐越在院门前停了下来。

    门上贴着大红纸此房出租。

    估计是长期无人无津,风吹日晒久了,红纸都已经褪了色。

    房子独门独院,看着倒也规整。

    灰白色外墙,朱漆的大门。

    赭红色屋顶最为醒目。

    在小孩子眼里,赭红色和红色其实并无区别。

    齐越据此认为,这里应该就是韩明舜所说的“红房子”。

    邻居女人挎着菜篮子回来,上下打量着齐越“你找谁呀”

    齐越说“哦,我想租房子,这家有人吗”

    “有的有的,刘太太刚回来”

    “谢谢。”

    院门虚掩着。

    齐越推门走了进去。

    一个四十多岁,身材壮硕的女人正在关窗户。

    齐越说“打扰一下,您是刘太太吗”

    壮硕女人刘太太点头“我是。”

    齐越说“我想看看房子。”

    “你是来租房子的”

    刘太太目露惊喜之色。

    自从贴出告示,还从来没人问过。

    齐越说“有这个打算,我可以进去看看吗”

    “当然可以,快请进快请进。”

    刘太太热情的招呼着。

    屋内有一股发了霉的呛人气味。

    地上落满了灰尘。

    看得出来,房子太久没人住了。

    “家里不住人吗”

    齐越四处打量着

    刘太太在一旁说“早就不住人了,我家搬去了香坊,哦,不过你放心,房子是旧了点,可一点都不潮,每隔一段时间,我就过来开窗透气”

    西北角是一间空屋子。

    地面和其他房间一样,铺着带有花纹图案的青砖。

    刘太太问“先生贵姓”

    “免贵姓齐。”

    齐越抬头看了看棚顶。

    刘太太立刻说“房梁是金丝楠木的,可结实呢,还有这门这窗户,你看看用料,都是好木头”

    齐越笑道“金丝楠木太夸张了吧”

    刘太太说“你咋还不信呢,真是金丝楠木。”

    齐越笑着摇了摇头。

    刘太太看来也是直性子,急赤白脸的说“你要是不信,院里有梯子,你搬来上去瞅瞅,到底是不是金丝楠木,话说回来,韩半城家里有都是钱,他的房子用金丝楠木当房梁,算啥稀罕事。”

    齐越心里一动“你是说,以前这是韩半城的家”

    刘太太说“不是他家,是他的房产。早年间,这一片儿的房子,大部分都是韩半城的,后来他陆续卖了不少。五年前,他儿子通共被抓起来,家产充公变卖,我男人是盐政署的,觉得价钱划算,就托人把房子买下来。”

    刘太太也没隐瞒。

    简单讲述了一遍事情的来龙去脉。

    她想尽快把房子租出去,自然是有什么说什么。

    况且,这本来也算不上秘密。

    齐越又问“那你们怎么不住了”

    “家里人多,住不下”

    刘太太多少有些不耐烦“你到底看没看好”

    齐越问她“租金怎么算”

    刘太太眼睛亮了“你看好了”

    齐越点点头“还凑合吧租金可别太贵,太贵我租不起。”

    刘太太笑着说“不贵不贵,每个月八块钱,半年一付。”

    齐越说“行,我租了。”

    “年轻人办事就是爽快”

    刘太太眉开眼笑。

    槐花巷地处偏僻,八块钱的房租,在这一带算是高价了。

    齐越说“我身上没带那么多钱,先交点定钱吧。”

    “好的好的。”

    刘太太也担心齐越反悔,当即找来纸笔,草签协议。

    当天中午,余款全部结清。

    既然之前是韩家的房产,这件事就更加确定无疑了。

    韩明舜在树上说那番话时。

    齐越就知道,“金子换糖”十有八九是真的以韩明舜的智商,不太可能杜撰出这样一个故事。

    他说的那几句话,也不是他自己的说话方式,从接下来的语境分析,更像是在模仿他的父亲。

    就是说,这番话是韩瑞教他的。

    估计也是千叮咛万嘱咐,不知道教了多少遍才记得住。

    否则,以韩明舜的智商和心性,早就把这件事忘在了九霄云外,更别说一字不差的记在脑子里。

    齐越难以理解的是,以高克俭的手段,在长达五年多的时间里,为什么没能问出这个秘密。

    其实,这主要是高克俭过于急于求成,反而成了刻板模式。

    每次都问一句钱藏在哪里

    而在韩明舜的认知里,钱和金子完全不是一回事。

    钱是钱,金子是金子。

    加上父亲再三嘱咐,金子的事绝不能告诉任何人。

    他当然不会主动吐露这个秘密。

    尤其还是个经常打他的人。

    五年来,他接触到的每一个人,包括同样关在监狱里的犯人,对他非打即骂,动辄就是一顿毒打。

    齐越的和颜悦色,让他感受到了久违的善意,而这份善意加上奶糖,在韩明舜心中,绝对值一块金子。

    至于说,这个人会不会把所有金子都拿走,这类“高深问题”,并不在一个智商低下形同白痴的人考虑之内。

    傍晚时分。

    空屋子里。

    齐越撬开左数第四块青砖。

    青砖下面是黄土。

    先把钢钎钉进去,让土层尽量松软一些,然后用铁锹掘土。

    挖到一米深时,钢钎碰到了硬物。

    他扒开浮土,俯身仔细看了一会,是一个深褐色陶瓷坛子。

    盖子半米见方,想要把盖子拿下来,四周还要继续清土。

    他加快了掘土速度。

    一小时后,陶瓷坛子露出了全貌。

    齐越小心翼翼盖子拿下来

    坛子口用油布包裹一层又一层。

    盖子挡住土的重量。

    油布主要是用来防水防潮。

    从质地和造型上看,这就是普通家庭用来腌咸菜的坛子。

    在东北,这种东西很常见。

    只不过,这个陶瓷坛子绝对是最大号的那种,坛子高一米,坛口直径半米,中间凸出弧度不止半米。

    解开油布,映入眼帘的是,整坛黄灿灿造型精致的金锭

    这种实心扁形金锭,属于民初制造,市面上现在还有流通,每只重量只有一两,最适合出门随身携带。

    初步估算,坛子里的金锭至少有两百斤。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p>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