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拨款

小说:古代科举之路 作者:木子金三
    晋江文学城独发

    “老爷, 老爷,知府大人又来了。”一名小厮急匆匆往主院书房跑,进了院子后边跑边喊, 明显也是惊到了。

    正在书房练字的黄老爷手一抖, 快要完成的大字就毁了。但他顾不得这个了。他从书案后走出来,打开房门“进来说。”

    小厮忙不迭道“老爷, 知府大人上门,说要拜访您。”

    黄老爷脸色扭曲, 上次新知府拜访他, 他就亏财,这才多久, 又来

    还要不要脸了

    黄老爷心里把新知府骂了一通, 脚步匆匆往花厅走,还问道“给大人上茶没有”

    “上了上了,老爷放心, 管事大人招待着呢。”

    黄老爷松了口气, 快到花厅时, 他立刻变脸, 笑盈盈道“哎呀, 秦大人怎么来了”

    秦遇一身常服, 起身笑道“黄老爷。”

    黄老爷心里受用, 嘴上却道“大人快坐,快坐。”

    “不知大人来此, 是有何事啊。”

    秦遇从秦小山手里提过一个篮子,放到案几上“上次黄老爷慷慨解囊, 本官很是欣慰, 现下得了好物, 特意带过来让黄老爷尝尝。”

    篮子编的很漂亮,但也掩饰不了装的是山野果子啊,黄老爷一时间竟然分不清,秦遇是不是故意来羞辱他。

    秦遇仿佛知道他想什么,笑道“黄老爷可知道核桃”

    黄老爷脸色有些不好看,硬邦邦道“这是自然。”

    秦遇道“不怕黄老爷笑话,本官年幼时,第一次见核桃,觉得核桃外貌不雅,以为不好吃,没想到后来尝过核桃仁,才发觉夫子所说的不可貌相,不仅仅指人,也指物。”

    黄老爷脸色变了变,还是没吭声。

    秦遇亲自从篮子里拿了一个枇杷,撕皮“本官在京城任职时,每年这个时候,家里也会买些枇杷,颜色金黄,个圆饱满。”

    黄老爷忍不住了“大人既然尝过好枇杷,如何又看得上这山野之物。”如何又拿来送他。

    这不是羞辱,什么是羞辱。

    “没尝试过其他东西,便觉得已有的就是极好了。”说话间,秦遇把枇杷皮撕完了,递给黄老爷。

    这可算得上另类殊荣了,黄老爷想,就是这枇杷再酸,他也认了。

    黄老爷接过去尝了一口,意外的沙甜,并不见酸苦之涩。

    他惊了一惊,用袖子遮挡着,很快把枇杷吃了,核交给下人处理。

    秦遇笑眯眯道“本官第一次吃的时候,也跟你差不多,细细品味后,觉得这当地枇杷,在味道上,还胜京城枇杷一筹。可见是锋芒内敛。”

    “上次黄老爷帮了本官忙,这不,本官得了好东西,就给你送来了。”

    黄老爷心思变换,但不可否认,以秦遇知府之位,还亲自跑一趟,够给他面子了。而且,也不知是不是心理作用,他觉得秦遇给他撕皮的那个枇杷真的挺甜的。

    这时,秦遇又道“过些日子,本官会去拜见郡守大人,本官想着给他送些浔阳府的土仪。”

    黄老爷心神一震,郡守大人也吃这个。

    秦遇点到为止,很快就离开了,黄老爷看着案几上的一篮子枇杷,喃喃“知府大人还真的只是给我送枇杷啊。”

    想到刚才的好滋味,黄老爷口舌生津,快步过去,自己又拿了一个尝,味道还是那般好。

    秦遇一天之内,带着枇杷去了好几家。

    第二天,府里就流传出新知府好本地枇杷的传言,还有赞美枇杷的诗词作证,各种言语描述,把枇杷宣传的天上有地上无的。

    人都有好奇心和从众心,街道上的枇杷销量一下子上去了。

    阿牛兴匆匆往村里跑,“村长,村长,黄老爷家的管事来了,他们要买枇杷。”

    枇杷价贱,以前两文钱一斤都没多少人买,他们也懒得卖了,就留在家里给娃儿甜嘴。

    现在枇杷居然涨到了五文钱一斤,还是十来斤的买。

    阿牛刚跑进村长家,又有人兴奋跑来“村长,李老爷家也派人来买枇杷。他们要买八斤,愿意给到六文钱一斤。”

    村长吧嗒抽了一口旱烟,询问“现在村里人每天能摘多少斤枇杷。”

    说到这个,阿牛他们一下子垮了肩膀“没,没多少了。咱们现在把附近的山头都寻遍了,一天也就能寻个四五十斤。”

    明天,后天,或许连二三十斤都困难了。

    以前没打这些山果主意,只觉得漫山遍野都是,怎么现在一摘,才发现都没有了。

    这时又有人跑来,“村长,隔壁村来人了,警告我们以后不准去他们山头摘枇杷。”

    村长脸色一沉,阿牛也急了,“村长,不然我们提价吧。”

    “不行。”村长一口否决了,“挣咱们该挣的钱,不要让秦大人难做。”

    他们又不是傻的,结合一下前后,就知道是秦大人出力,他们枇杷才好卖的。

    虽然挣的银钱少,但他们真切感受到了秦大人的诚意。少有官员能做到秦大人这一步。

    最后他们村的枇杷都以五文钱一斤卖了。

    秦遇把手边事放了放,又给朝廷上折子,恳请浔阳府今年秋收税收,朝廷能否宽裕一些。实在是太穷了。

    随后,秦遇去郡城拜访郡守了,他本来是想带点枇杷的,好歹也算土仪。但是黔州少水,只能走陆路,如今是夏季,路上放几天,枇杷早坏了。

    为了赶时间,秦遇带了几个护卫,骑马前去,硬生生把时间缩短了一半。

    他们到达郡城城门时,城门高大,人来人往,一片向荣之态。

    看来郡守把郡城治理的很好,既然如此,上一任知府胡搞瞎搞,郡守为什么不制止呢。但凡郡守表露一点态度,浔阳府的百姓也不至于那么惨。

    “大人。”韩五唤道。

    秦遇压下心头想法,驱马上前。

    守城官兵喝问“什么人”

    韩五厉声吼回去“放肆,此乃浔阳知府秦大人。”

    守城官兵吓了一跳,立刻抱拳“秦大人恕罪。”

    “无妨。”秦遇带着人进去,他们找了一家客栈稍作休整,让人给郡守府派了帖子。

    “大人,秦大人来了帖子。”郡守管家汇报道。

    郡守接过帖子,看了看,然后放到了一边。

    新知府到任,郡守也打听过这号人物,翰林出身啊

    郡守决定暂时礼遇,是以秦遇登门拜访时,并没有受到什么刁难。

    郡守也不计较秦遇缓了一段时间才来拜访他,两人打了一段官腔,说了一些无关痛痒的公事。秦遇放下茶叶和火腿,就离开了。

    这事就告一段落了,秦遇又带人回浔阳府。他连日奔波,回去后略做洗漱就睡下了。

    阿珠哄着了了,对言书小声道“这官场上的老爷真会折腾人。”

    也没个什么大事,非要秦大人亲自跑一趟。

    言书心里深以为然,面上却道“自来是如此。”

    以前如此,现在如此,以后还是会如此。

    秦遇受得苦累,郡城来回一趟,也不过四五日功夫,空空和了了想他,见秦遇睡着了,就安安静静坐在床上,过一会儿也靠在秦遇身上睡了。

    秦遇醒来的时候已经黄昏了,他一动,两个孩子也醒了。

    “爹”

    “抱。”

    秦遇刚把空空抱起来,这臭小子就尿了他一身。

    秦遇跟他对视,空空咧嘴憨笑。

    秦遇哭笑不得,张氏知道后,轻轻拍了一下孙子的小屁股,“不可以欺负爹,知不知道。”

    “奶奶。”空空搂着张氏的脖子撒娇,张氏顿时就忘了之前说了啥。

    言书也没闲着,秦遇忙政务,言书就不时约见当地豪绅夫人,女人们的态度,也能反应豪绅对秦遇的态度。夫妻俩都忙,所以两个孩子差不多都是张氏在管。

    张氏乐在其中。

    浔阳府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穷,所以秦遇一直在思考生计问题。

    还真让他想到了,是他娘的老本行,做豆制品。浔阳府土地不肥,所以人们经常种大豆肥土。原材料是管够的,只是好多人没有技术。

    没关系啊,他派人教啊。

    阿牛他们看到官府派来教他们做豆腐的人,都是懵的。这新知府,是不是太贴心了。

    不过管他呢,能趁机多学一门技术,傻子才不干。至于卖力气嗐他们现在也只有力气了。

    秦遇每天忙的不行,这个时候,他治下的几个县令也陆陆续续来拜访他。

    秦遇一一接见,闲谈,他发现虽然有一两个有些迂腐,但心还是好的,这让他松了口气,他是真怕底下人出个奸的。

    秦遇叮嘱了一番,给了一些实际的建议,就让这些官员走了。

    朱县令是新上任的,也是几位县令中,年纪最轻的,他还有斗志,想要大干一场。听过秦知府的建议后,他回去就召见了当地的里正和各村的村长,商讨事宜。

    秦遇主要是吩咐下去,让人注意一下卫生环境,这不需要钱,但可以在一定程度,减少百姓生病的可能。

    另一边,秦遇的折子也到了京城,在朝堂上引起一番争议。大部分人还是赞同秦遇的,认为该给浔阳府拨款。少部分人反对,反对的原因就是国库不充裕,如果开了这个口子,以后其他府有样学样怎么办。

    再说浔阳府上面还有偌大一个郡城,秦遇可以找郡守帮忙啊。

    霍大将军面色发青,忍不住讥讽,“那浔阳府上一任知府家里抄的赃款,朝廷也不该收。”

    反对的人噎了一下,随后理直气壮“赃款如何不能收。”扯出一堆理由,反正摆明了,反对朝廷出钱。

    最后还是天子决策,给浔阳府拨款。然后众人又就拨款太多吵起来。

    这个时候,就要庆幸秦遇曾经在户部任事过,有几分面子情,所以天子一开口,户部那边痛快给钱。

    这要换了其他人,没个孝敬什么,户部不拖延才怪。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