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第 52 章

小说:大清第一太子 作者:时槐序
    这次南巡, 皇子中康熙只带了胤禔与胤礽,其余兄弟因年岁尚小,全都未能随驾。胤礽一路上买了许多东西, 吃的用的玩的, 分成几等份, 每个兄弟姐妹都有, 一个不漏。皆不是什么精贵物件, 胜在心意。

    他宫外有玲珑阁有奇巧居,往常这样的事也没少做,因而得心应手。有时甚至不必他费神,小柱子便已帮他处理妥当。

    但即便是一样的礼物, 也有轻重之分。譬如胤祉胤禛胤祐三人的, 就要比别人厚重一些。

    十月底的时候,胤禛年满六周岁,由佟佳氏做主,德妃从旁协助,搬进了西五所,与胤祉比邻而居,倒也和乐。

    胤礽看着胤禛的新居,整洁明亮,打理得井井有条, 暖阁置了个八宝架, 上头摆着许多精巧物件。大半是这些年胤礽送的。

    但有一样最是亮眼,玻璃瓶中藏着一艘船。此物本无甚稀奇。毕竟瓶中船这玩意儿,早两年胤礽的玲珑阁就卖过。巧就巧在此玻璃瓶中的船乃是康熙南巡时御舟的模型。

    胤礽睁大了眼睛“这个哪儿来的”

    胤禛道“大哥送的。说是御舟在江宁停驻的时候, 那边的匠人根据御舟的外形模样所做。”

    “汗阿玛就在江宁呆了七天, 他们动作倒是快。”胤礽感慨, “这样的东西,孤竟没发现。”

    胤祉接道“我那也有一艘,同样是大哥送的。听说不只我们,下头弟弟们都有。便是姐妹们也没落下。大哥说,我们没能同汗阿玛一起南巡,送我们一艘船,让我们看看御舟是什么样子,也可聊表遗憾了。”

    胤礽失笑,胤禔倒是长进了。又一想南巡的人员里还有明珠呢。便是胤禔想不到,明珠也会帮他想到。如此倒也没什么稀奇。

    将这一茬揭过,胤礽看着胤禛道“你搬家的时候孤不在,改明儿你来毓庆宫,孤宫里的东西随你挑一样,就当补给你的贺礼了。”

    胤禛笑着应了。胤礽又提议“暖房了没有虽是都在宫里,但从承乾宫搬到西五所,也算乔迁了。民间百姓人家迁入新居,都有请亲朋暖房的习俗。我们不如也聚聚,一起吃顿饭。就在你这,把大哥和下头几个弟弟都叫上如何”

    胤禛还没说话,胤祉先高兴起来“二哥,你是不知道。四弟刚搬来的那天我就说要给他暖房,偏他不应,说要等你回来。”

    “那就这么办吧。”胤礽莞尔,转头看向胤禛,“既然你是东道主,孤与三弟就在这便罢了,其余兄弟们的帖子还得你亲自写。”

    胤禛应了,胤礽又递了一枚银锭给他身边的宝珍“你去御膳房说一声,四阿哥要请兄弟们喝酒,让他们整治一桌席面。

    “现今是冬日,弄个热锅子最为合适,吃起来浑身都是暖的。多弄点配菜,我们自己涮。当然也不能只有热锅子,其他菜品叫他们看着办。记得做几个软烂好克化的。七弟八弟年岁还小,吃食上需得讲究。”

    宫中个人的吃食都有份例。份例之外的,就看主子的脸面与出手是否大方。胤禛请客,便算是份例之外。这锭银子是给御膳房的补贴。

    至于九弟十弟,胤礽没提,这两位才一岁多,还没断奶呢。便是胤禛请了,大约也是不能来的。

    胤禛拦住他“二哥,我有银子。”

    胤礽却已将银锭塞给宝珍“银子的事就别同孤客气了。你那点银子,好好收着吧。”

    皇子年幼,便是素日里有长辈的赏赐,也多是物件,可以随便用的、没有宫廷印记的金银少之又少。似胤祉等人,都有生母补贴,是不缺的。但胤禛有什么

    佟佳氏早已撒手不管,只求明面上过得去,私底下的东西能指望她至于德妃,她心里还有个胤祚呢。怕是能为胤禛考虑的也有限。

    胤禛嘴唇动了动,想要拒绝。胤祉推了他一把“就这么点银子,二哥愿意给,你受着便是。何必算得这么清楚再说了,满宫里头谁不知道,咱们几个兄弟,就二哥最富。”

    说着,胤祉朝胤礽伸手“二哥什么时候也给小弟几两银子花花”

    啪胤礽往他手上拍了一巴掌,“没有,有也不给”

    胤祉嗷呜一声“怪不得二哥总说越有钱的人越抠门,原来说的是自己呢”

    经他这么一插科打诨,胤禛也不计较银子谁出了,瞧着胤祉唱作俱佳,偏头低笑。

    胤礽瞪眼,心底却是欢喜的。看这一个个的,年幼活泼有动力,多好啊。想当初刚与兄弟们接触的时候,他们一个个毕恭毕敬。这些年相处下来,如今也能同他玩笑无忌了。

    对此,胤礽不觉得懊恼,反而十分高兴。毕竟他也不希望在这宫里,在兄弟们之中,唯有君臣之礼,毫无半分情谊。若是如此,他口中自称的“孤”也就成了现实,彻底把自己过成了“孤家寡人”。那又有什么意思

    人生啊,当有权有钱,也当有情有义。

    午时,兄弟们陆续到来。众人齐聚一堂。小太监们负责斟酒。胤祚哎呀道“不是说请喝酒吗怎么是果汁”

    胤禛瞪眼“你才几岁,喝什么酒”

    胤祚嘟着嘴不高兴,指着胤禔的杯子说“那为什么大哥喝的是酒,我们就只能喝果汁四哥,你做东请客,怎么还区别对待”

    胤禛“大哥多大,你多大”

    胤禔端着酒杯说“六弟想喝酒”

    胤祚点头“我还没喝过呢,想尝尝。”

    小孩子对一切新鲜事物都好奇。

    “大哥给你尝一口倒是没什么。”

    听得这一句,胤祚眼睛亮起来。

    胤禔话锋一转,“就怕你喝醉了,德妃娘娘怪罪。”

    胤祚眸中的亮光又灭了下去,耷拉着脑袋,不太高兴。

    胤礽摇头“你若不喜欢果汁,那边还有奶茶,孤在船上闲来无事让人做出来的新口味。”

    胤祚立马恢复精神,“什么奶茶,我要”

    真正的小儿心性。众人一笑而过。胤禛见他没再闹着要喝酒,大是松了口气。

    这顿饭吃得还算和谐,胤禔当是被明珠点拨过,也想借此机会与兄弟们处好关系,不但没与胤礽争锋,反而多有照顾弟弟之举。

    饭后,众兄弟又玩了会儿。至得未时正才一一散去。胤禛转到内室一看,胤祚趴在床上呼呼大睡。

    胤禛失笑,轻拍了他一下“六弟”

    “嗯”胤祚翻了个身,眼神迷蒙,双颊潮红,伸手捧住胤禛的脸,“四哥,你怎么变成好多个了”

    然后手上使劲晃了晃“咦一二三,三个”

    又晃了晃,“咦一二三四,四个呢”

    胤禛

    胤礽忍俊不禁,“该是趁我们不注意偷喝了酒。”

    胤禛脸色瞬间黑下来。

    胤礽咳嗽了两声,“他还小呢,好奇心重。我们越是不许,他越是想尝一尝。这回受了教训,下次就不敢了。只是不知他喝了多少,要不要紧。”

    胤禛心头一紧,“我去请太医”

    胤礽赶紧拉住他“今儿本是替你暖房,叫兄弟们聚一块高兴高兴,是好事。偏这会儿你急着去请太医,传出去指不定又得闹一场风波。”

    宫里头人太多,就这点不好。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丁点大的事,都可能被人拿出来做文章。

    胤禛请兄弟们吃饭,结果害得六阿哥急招太医。

    光这一句,就能衍生出十几个版本的故事。

    胤礽点了夏草出来“我记得乌库妈妈身边有个会医的宫女,你去一趟慈宁宫,把她带过来。记得好好同乌库妈妈说。”

    夏草自然知道轻重,领命前去,没一会儿便带了人来。

    此宫女名唤伊娜,伺候太皇太后十多年了,医术不说类比太医,也是十分不错的。只见她把过脉,给胤祚喝了碗茶,又拿出药膏在其额角几处穴位按摩了两下。

    “太子,四阿哥六阿哥当是只沾了少许,因年岁太小,又是头一回,才有此等反应,没什么大碍。奴婢已做过处理,睡上一觉便好。”

    胤礽胤禛俱是松了口气。

    胤礽道“他喝了酒正不舒服呢,别让他回永和宫了,就在你这睡吧。睡醒再回去。你派个人去跟德妃娘娘说一声,免得她担心。”

    胤禛点头“我也是这样想。此刻送回永和宫,路上吹了风再受凉就不好了。等六弟醒了,我亲自送他回去。”

    见胤禛自有主张,胤礽便不插手了,牵着胤祐离开。

    长春宫。

    胤礽遣了小柱子与夏草去院子里陪胤祐玩,自己坐在殿内与戴佳氏说话。

    “成嫔娘娘,七弟四岁多了。”

    戴佳氏点头,“是。”

    “成嫔娘娘打算什么时候让他自己走出去走出这长春宫,甚至走出皇宫”

    戴佳氏一愣。

    胤礽接着道“今日四弟宴请兄弟,若非是孤亲自来接七弟,成嫔娘娘是不是打算寻个借口婉拒”

    戴佳氏张了张嘴,无法反驳。她确实是这么打算的。

    胤礽一叹“这些年除非新年或是万寿节这等重大场合,七弟必须出面不可,其他时候,娘娘几乎都将他拘在长春宫。别的兄弟都在宫里跑跑跳跳,到处玩闹。唯独七弟,一年到头,在长春宫外见不到几回。娘娘认为这样真的好吗”

    戴佳氏沉默,内心凄苦。哪有这么多好与不好的,她也是没办法。

    “孤知晓娘娘的顾虑。七弟身患腿疾,与常人不同。你害怕别人笑话他,害怕兄弟们欺负他,害怕他成为他人茶余饭后的谈资。所以你让他呆在长春宫。因为在长春宫,没有人会指摘他的腿疾,没有人敢触碰这个伤疤。你想给他一个安稳的环境,让他快快乐乐地长大。”

    胤礽看向戴佳氏,话锋一转,“可是你以为的安稳环境真的安稳吗没有人敢提的腿疾它就不存在了吗七弟已经四岁多了,再过一两年就要搬去东西五所,要入尚书房。长春宫的这片天你又能给他撑多久”

    戴佳氏心头一紧,望向院中的胤祐,眼中满是不舍。

    “娘娘,七弟的腿疾并不严重。除快跑时有些影响外,寻常走路不大看得出来分别。这些年你照顾的用心,七弟也很努力地在按太医的要求训练,效果显著。所以你大可不必如此小心。娘娘可知,七弟今日跟我们相处得如何”

    戴佳氏抬头看向胤礽。胤礽将她身边的大宫女香织指了出来“她一直陪着七弟,便让她说吧。”

    “七阿哥今日席上喝了果茶,还多用了半碗粥。太子与大阿哥对七阿哥都十分关照。吃完饭,七阿哥还同三阿哥学了蹴鞠,同八阿哥比了九连环。七阿哥解得比八阿哥快。八阿哥还说,改日要同七阿哥学。七阿哥应下说,过两日教他。”

    胤礽笑着问“七弟今日玩得高兴吗”

    香织一顿,认真道“七阿哥今日很高兴。奴婢从没见过七阿哥像今天这样高兴。”

    最后一句让戴佳氏怔在原地。

    胤礽又指向院中的胤祐“娘娘请看,七弟脸上的笑容是不是很灿烂。七弟喜欢玩,喜欢闹,喜欢跟兄弟们打成一片。他是天上的雄鹰,不是你关在笼子里的金丝雀。他想要的是广阔的天地,而不是长春宫这小小池塘。

    “娘娘,你怕别人笑话七弟。可七弟是皇子阿哥,谁人敢笑话你怕兄弟们欺负他,可兄弟们待他也都和善,欺负之说从何而来便是真有笑话,真有欺负。你把他关在长春宫就没有了吗

    “娘娘,你到底是怕七弟受伤,怕七弟在意,还是你自己心里过不去你一次次地小心翼翼,一次次地替七弟婉拒兄弟们的各种聚会,一次次地将他拉到羽翼之下。如此种种,究竟是保护,还是在不断地提醒七弟他有腿疾,不断地告诉他,他跟常人不一样”

    戴佳氏双手紧握,呼吸急促,脸色发白。

    你是怕七弟在意,还是你自己心里过不去

    一次次小心翼翼,一次次是保护,还是提醒他,他跟常人不一样

    字字诛心,却又字字点名要害。

    戴佳氏嘴唇颤抖“我我没有。我只是我”

    她开始紧张,开始害怕,开始语无伦次。

    胤礽叹息“孤知道娘娘待七弟一片慈母之心,没有要害他的意思。”

    没有要害他的意思,不代表没有做害他的事。

    戴佳氏捂着胸口,只觉得心里面被什么揪着,一阵一阵地疼。

    “娘娘七弟总是要走出去的,他会搬到东西五所,会入尚书房,往后还会进入朝堂,甚至领兵作战。你如今处处拘着他,日后让他如何面对兄弟们,面对教授学业的先生,面对金銮殿的群臣,面对军营的千万士兵

    “娘娘,爱之深则为之计深远。你若真的疼爱七弟,便不该教他躲避,而应该教他如何面对。若七弟虚怀若谷,胸有沟壑,又何需在意旁人是否笑话若七弟自己都无法面对腿疾,耿耿于怀,又何需旁人来笑话”

    两个“何需”,其中深意,南辕北辙。

    “娘娘,你不能总是以保护的方式去提醒七弟身体的异常。你应该让七弟明白,即便他有腿疾,他还是汗阿玛的儿子,是大清尊贵的皇子。他跟正常人没有区别,跟所有兄弟都没有区别。兄弟们可以做的事,他一样可以。

    “只要他想,他可以和大家一起玩闹,可以和大家一起学习,可以和大家一起骑马射箭,甚至可以和大家一起立于朝堂之上为汗阿玛分忧,更可以和大家一样统领八旗,为我大清开疆拓土。”

    戴佳氏睁大眼睛“可可以吗”

    胤礽挑眉“为什么不可以”

    戴佳氏一愣,呢喃道“为什么不可以为什么是啊,为什么不可以我的胤祐为什么不可以他凭什么不可以”

    胤礽笑着反问“对啊,他凭什么不可以”

    戴佳氏宛如醍醐灌顶,恍然大悟,转身伏案痛哭。

    偌大的动静引得胤祐侧目,立马丢了手里的玩具跑过来“额娘,额娘你怎么了,额娘你别吓我”

    戴佳氏一把抱住他“对不起额娘错了,是额娘想错了。额娘对不住你”

    见此,胤礽松了口气,悄悄退出来,带着小柱子等人离去,将空间留个戴佳氏母子。

    此时,永和宫。

    德妃正在训斥胤祚“你才多大,酒也是你能喝的吗”

    “谁让你们不许我喝。我没尝过怎么知道是什么滋味,能不能喝。”胤祚小声辩解,却引来德妃更大的怒火。

    胤禛忙道“额娘,我也有错。六弟还小不懂事,我作为兄长应该看住他的。是我没尽到兄长的责任。”

    德妃睨了胤祚一眼“这小子什么脾性我能不知道不用问我都晓得必然是他偷偷喝的。他鬼主意多得很,你又没有七八双眼睛,能时时刻刻盯着。再说,今日众兄弟都在,你是东道主,自然要处处照应,好生待客的,不能失了礼。哪有时间专门看着他”

    德妃一叹,“额娘明白,这事同你没关系,怨不得你。”

    胤禛心头一松,看着委委屈屈地胤祚,叹了口气“好在这回只沾了少许,没出事。”

    德妃一指戳向胤祚的额头“亏得没出事,若出了事可怎么办”

    胤祚大为不服“就一点点酒,能出什么事若喝点酒也能出事,那大哥跟太子喝那么多,不早就出事了”

    德妃赶紧捂住他的嘴“这话你也敢说”

    胤祚将德妃的手拿下,挣脱束缚,翻了个白眼“行行行我不说了,我头痛,我去休息,成了吧”

    转头就走。

    胤禛

    德妃气结,暗骂“真是上辈子欠了他的”

    胤禛无奈,只能上前劝慰“额娘别急,六弟还小,童言无忌。他不是有心的。”

    德妃苦笑“我们知道他不是有心,别人呢”

    “二哥心性豁达,素来不会计较这些小事。”

    德妃摇头不语。就算太子不计较,也不是她们能说的。更何况太子不计较,大阿哥也不计较亏得这是在永和宫,若是在外头,那些话传出去怎么办

    “额娘,六弟比小时候已经懂事很多了。”

    胤禛这话并非全是安慰。若是从前,不让他喝酒,胤祚能轻易作罢能只是自己想办法偷偷尝只怕饭桌上就闹起来了。现在跟以前比起来,长进了不少呢。至少虽然仍旧熊,却不那么让人头痛讨厌了。

    德妃蹙眉,她对胤祚寄予厚望,要得可不是“不让人头痛讨厌”这么简单。最初顾虑着胤禛给了佟佳氏,她身边只剩了胤祚,多有溺爱。后来她也发现了胤祚越发跋扈,恐再这样下去会生事端。这一两年很用心在纠正他的脾性。也有了些成效。但还不够。

    “虽说按规定,皇子六岁才入尚书房,但在此之前也是都有各自启蒙的。胤祚现在的年纪也该启蒙了。我已经在教他认字描红,背些简单的诗词。听闻你启蒙时,太子常与你说故事方法很是特别”

    说到这点,便不得不提当年。胤禛三四岁上,启蒙的年纪,佟佳氏不上心,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兴致来了教一教,兴致没了就丢一边,跟逗猫逗狗似的。虽然也安排了指点的奴才,可奴才都是看佟佳氏脸色行事的。

    佟佳氏这个态度,奴才能尽心

    最后还是胤礽看不下去,把这活儿揽了过来。所以认真说起来,胤禛的启蒙几乎是胤礽手把手教的。

    胤禛笑道“是跟寻常的启蒙方式不大一样。二哥取用了三字经和弟子规中的字句编成故事说给我听。又生动又有趣,更容易记忆和理解。

    “二哥还会在身边找例子,总能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找到符合书本知识的东西,把彼此结合起来。既是学,也是玩。二哥说,这叫寓教于乐。”

    德妃顿住。

    胤禛看出她为难,主动说“额娘,我那边还留有二哥当初赠予的一些绘本书籍。回头我再把上面没写的故事整理一下,给你送过来,供六弟启蒙用,尽够了。”

    德妃点头,心中仍有些遗憾,却也明白得不到太子做启蒙之师,得其绘本与资料已经是最好的办法。

    毕竟胤禛与太子要好,太子乐意教胤禛也就罢了。可是若她出面让太子来当胤祚的启蒙老师,把太子当什么此举不合适。再则,有一个与太子绑定的胤禛已经足够,没必要把胤祚也栓上这条船。胤祚有自己的路要走。

    兄弟俩未必要在同一条道上,正如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南巡回京的第五日,胤礽才抽出时间再度出宫。

    马车行驶到郊外别庄,陵光引领胤礽下车,边走边说“一收到你的信我就着手去办了。饲料厂需得自己建,但水泥红砖都是现成的,我拿阿玛的牌子直接去批。这两处的官员见到是我,又听闻是你要用,给得十分爽快。

    “只是建厂到底需要时间。我便自己做主,就在当初的京郊马场先把第一批饲料弄了出来。有制作青贮饲料的经验,这个也不难。只是对于各种比例,我有些拿不准,因此没有让人大肆产出。想等饲料厂建起来后再说,也好看看这些饲料喂养的效果。

    “不过牲畜喂养这块,我是半点都不懂的。按你的吩咐,全权交给了孟吉祥。怕他一个人管不过来,我还在当地招了几个农户帮忙。就在这里。”

    二人已经至了门前,陵光又道“那些农户只知道在给贵人做事,并不知道你的身份。”

    胤礽点头,心中了然。

    进了庄,孟吉祥亲自来迎。瞧他急急忙忙的,身上一股味儿,也就衣服还算干净。胤礽便知,他当是正在猪圈干活,听闻自己要来,只赶得及换了套衣服。

    “太”刚张嘴,想起这是在庄子上,孟吉祥立马改了口,“主子”

    “怎么样了”

    胤礽靠近,哪知孟吉祥退了一步,“主子,奴才身上味儿重,别熏到您。”

    胤礽轻笑“这有什么,我还要亲自去看看呢。”

    “主子,猪圈肮脏,您金尊玉贵,怎可”

    话没说话,胤礽摆手打断,“我以前还自己种田呢,不一样浑身都是泥行了,走吧”

    孟吉祥只得带路,将胤礽领到后院。

    庄内显然已经做过整改。除前头几个院子外,后面全都做成了一排排的猪圈。用庄子养猪,属实奢侈了些。然陵光一时间找不到合适的地儿,再者他与胤礽都属皇室,最不缺钱,倒也不用在意这个。

    孟吉祥一边介绍一边提醒胤礽“主子小心脚下,这边走。奴才自从领了差事便一直住在庄上。这里的猪从挑选到喂养都是奴才一手打理的。因之前帮公子种地的时候,公子曾说过,但凡实验尝试,都需设立多项不同组别进行对照参考,比较哪一组最优。

    “奴才谨记主子教诲,当日买猪时特别选了黑皮猪白皮猪等不同品种,不同品种之中又在猪崽与成年母猪公猪之间各挑了一些。再将这些猪崽和成年母猪公猪分成几组,每一组选择不同的喂养方式与比例。”

    胤礽举目望去,猪圈确实设立了分区,分区与分区之间用墙体阻隔。每个分区的墙面上都挂了个数字牌。从一到九,共做了九组。

    养个猪还分九组对照喂养,也是难为孟吉祥了。

    “去势了吗”

    “都去过了。有些是买来时便已劁过,没劁过的,到庄子上后,也统一请了劁猪的熟手帮忙去势。”

    各色事宜安排妥帖,考虑细致。

    胤礽投去赞赏的目光“不错干得漂亮”

    孟吉祥心喜“可惜养猪非是一时之功,现如今时间还短,便是有些许区别,也无法确定是否全是饲料所致。”

    胤礽并不在意“不打紧,我也没想着这会儿就能出结果,不说半年,怎么也得三四个月吧。养得久一点,数据也齐全些。你别忘了记录。”

    孟吉祥应下。

    在猪圈走了一遭,胤礽见孟吉祥办事处处妥帖,找不出缺漏来,十分满意。

    猪圈中,正巧有个农户在给猪喂食,见到胤礽,动作一顿,转而脸上堆满惊喜,立马放下活儿跑过来“恩公我终于找到你了”

    全然陌生的脸,胤礽有些懵“你是”

    孟吉祥蹙眉提醒“老胡,这位是庄上的主子,不得无礼。”

    “是是是”老胡笑嘻嘻点头,这才发现自己手上脏兮兮的,忙在衣服上擦了擦。这一擦又发现衣服脏兮兮,怎么拍都拍不干净,又气又急,胀得一张脸通红,“恩公,我我身上太脏了。对不住。我我没想到能在这里见过恩公。恩公什么时候走,可能等我下去换身衣服”

    一副怕又脏又臭污了胤礽,又怕转头换衣服的功夫胤礽不见了的模样。

    胤礽轻笑“你认识我”

    “恩公不记得了我是胡老三啊”

    胤礽

    胡老三谁

    “恩公是贵人,自然不记得了。可我们全家都记得恩公。”说完,胡老三扑通直接跪下给胤礽磕头,“恩公的大恩大德,我胡家没齿难忘。”

    见胤礽一头雾水,胡老三道“恩公,四年半前,你到我们村闲逛,好奇农田上的事,向我们村的人询问,还给赏钱。当时我儿子病重,我得到消息前去求你,你不但没怪罪,还给了我二十两银子。”

    胤礽

    原谅他,没想起来。

    小柱子适时凑到胤礽耳畔提醒“主子,那年索大人的工坊刚制出玻璃,你前去查看。因要等一份玻璃制品做出来,又不愿留在工坊干等,便出来走动,可还记得吗”

    这一提醒胤礽恍惚忆起些许,当时他看到索额图的工坊附近是个村子,有大片农田,为了给研制杂交水稻找个由头,便去走访了一圈,询问了农户许多问题,做了回散财童子。彼时确实有个男人突然冲出来向他求助,他身边的侍卫还差点把人当了刺客呢。

    “原来是你啊”

    见他记得,胡老三更是高兴了,“是我是我恩公,多亏你给的二十两,我儿子才能顺利医治,好转过来。恩公,我给你磕头了。”

    又是三拜。

    胤礽哭笑不得“你起来吧,我不过是顺手为之。”

    “不不不对恩公来说是顺手为之,但对我们全家来说却是救命之恩。恩公,这些年我们一直在找你,可惜我们不知道你的姓名,也不知道你是哪家贵府出身,一直寻不到。今日既见到了,当初的银子便该还给你。”

    胤礽摇头“不用了。”

    胡老三却坚持“要的一定要的”

    但怎么还呢胡老三说完才反应过来,他身上没这么多钱,一时尴尬起来,“我恩公要不等等我,我回家去取”

    胤礽笑说“这里离你家不算近,等你取过来,我该回去了。”

    胡老三犯了难,突然看到孟吉祥,道“恩公既然是孟管事的主子,要不改日我把银钱带过来交给孟管事,让孟管事转交给你或是恩公哪天再来,孟管事可否提前同我说一声”

    胤礽不答,只问“你们家现在手头宽裕了吗”

    “还行我们村运气好,朝廷第一年试种新稻的时候就被选中,而且当时两种新稻一起试种。分什么一代二代的。我也不懂。但我们村拿到了一代稻种,不但有补贴,收成还特别好。往后每年我们都在朝廷登记名额领稻种。如今家中粮食富余,除自己吃用,还能剩下一些拿去卖。

    “再有,前两年朝廷不是研制出了牛痘吗痘庄跟京城这边的医署长期招人帮工,我婆娘一直有活儿干。去年又有了水泥,京中到处在修官道,我跟着他们跑,修路我不会,但打杂我行啊。干了一整年,也赚了些。

    “正巧那边工期结束,又听闻这边在招有经验的人养猪,我就来了。公子,你给的待遇好,银钱多。离家远一点也不怕,庄子上安排了地方给我们住,在这住可以帮忙守夜,照料晚上猪圈的活儿,还能得一笔补贴。

    “我们家现今存了不少钱,我把孩子都送去读书了。我幼年家里条件好,父亲也曾送我读书,可惜我脑子不行,读不进去,学不出来,也就只能算点账,认几个字。但我儿子聪明,先生常夸呢。”

    胤礽眼睛弯起来“读书好若有条件,是该多读书。不拘一定要读出个什么样来,考不考得上功名还在其次,能明白事理,辨别是非才是首要的。就算只能认字算账,也已经很不错了。”

    胡老三连连点头。

    胤礽又问“你有几个儿子”

    “早年没了两个。如今除长生外,还有个幼子长康,加一个女儿。我女儿也识字的。长生跟长康回家都会教她。”

    “挺好。”胤礽想了想,“孩子们都要读书,你若一下子还我二十两,家中银钱可还支应得开吗”

    胡老三一顿,蹙眉算了算。二十两家里倒是能拿得出来,可马上就要过年,得花银子。年后两个儿子又得交束脩。如此算来,恐怕有些困难。

    胤礽失笑“不如这样,你分期还,每年还五两。四年还清,如何我是不常来的,但吉祥在,你可以给吉祥。若往后吉祥回到我身边,这处庄子也会有别的人接管,你交给他们也是一样。”

    胡老三千恩万谢“是多谢公子公子大义”

    胤礽笑着离开,出了后院,小柱子感慨“主子待这胡老三也太宽容和善了。”

    胤礽不以为然,“你别看他们身份低微,便觉瞧不起。多少勋贵子弟,嚣张跋扈,忘恩负义的多了。难得他们憨厚纯良,四年多前的事,还记得要还我银子。”

    陵光有些不解,“这处庄子是临时的,待往后还不知会如何安置呢。二十两银子你也不缺,为何不直接免了,反而让他分四年还清。四年时间,他每年都要来庄子上还银。岂不是给你自己添麻烦”

    “倒也不至于多麻烦。总归有下头人。这庄子往后仍旧可以养猪,便是不养了,也可做别的用途,找个人管着便是。不必我费什么心。”

    陵光蹙眉“可是若你直接免了,岂不更省心”

    胤礽一顿,回头看向已经重新开始干活的胡老三“对我来说确实省心。对有些人来说也会觉得白占便宜,是大好事。可对于胡老三这等人来说,或许就会成为他们心里的负担。

    “他们会一直记得这件事,一直记得这个恩,一直记得这笔债。不如收了他们的还银,彼此恩义两消,他们也能放下心头大石。”

    胤礽嘴角勾起,说“陵光,其实我很高兴。”

    陵光

    “你听到了吗他说他让两个儿子都读书,女儿也读。因为他幼年读过书,即便自己没天赋也知道读书的好处。”

    陵光更不明白了,这跟他们正在说的事有关系吗

    胤礽叹道“我希望大清可以有越来越多胡老三这样的人,明白读书的重要性。我希望越来越多的大清子民能喜欢上读书,也都读得起书。

    “我希望读书能够成为一项全民皆可参与的事情,而非是少数人才有的待遇。我希望知识能够得到广泛传播,走入寻常百姓家,而不是垄断在上层阶级手中。

    “一个国家想要真正的强大,不能单靠我们,更不能只靠旗人,需自下而上,全民富足。这个富足不单单是生活上的,还有精神上的。

    “只有知识的传播才能带来先进的人才,而唯有先进的人才能够创造先进的科技。知识的垄断只会造成人才的缺乏,环境的闭塞。”

    陵光默然,陷入沉思。

    最初与胤礽相识相交,一是因为他读的书只有胤礽懂,二是因为顺治临终前遗命,让他好好辅佐胤礽。可与胤礽相处越多,他就越发现胤礽的不同。

    胤礽有理想,有抱负。且他的理想与抱负跟顺治不同,跟康熙不同,甚至跟所有人都不一样。

    胤礽没说的是,他不只想让男子都能读书,还想让女子也可读书。

    当然,如今来谈这个还为时过早,并不合适。他会等待,会努力。

    他知道这项工程浩瀚,任重道远。但总有一天,它会实现。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