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

    作者辛苦码字, 养家糊口, 跪求支持晋江正版, 一起读书

    “皇祖母,您说说, 这保成怎么心这么大那昨儿个四阿哥, 今儿个大阿哥, 三阿哥。

    明儿个会不会是五阿哥,六阿哥”

    康熙皇帝在太皇太后就像一个唠叨的家人,在太皇太后面前走来走去,诉说小太子的恶劣行径。

    “皇帝,明儿个不会是五阿哥, 六阿哥。” 小太子虽然亲近兄弟,但是有分寸。

    对于走路都不稳的五阿哥和刚刚出生的六阿哥,是不会耐烦带的。这点太皇太后看的分明,听着孙儿看似抱怨实为炫耀的唠叨也很淡定,她老人家就喜欢看儿孙围着她撒欢儿。

    “皇祖母, 孙儿这颗心啊, 提着那。”

    “玄烨,你是大清的主子, 对天下人负责, 对太子负责。这自己家的奴才心大了, 该办的就严办。” 已经很少动怒的太皇太后,对于这两天宫里头的风言风语,很是气愤。

    就一个胤祚的名儿, 就把这些包衣奴才的野心给勾出来了。将来还不得要造反

    “皇祖母教训的是。是孙儿不该顾忌六阿哥而犹豫。”康熙皇帝顾念着六阿哥,对于处理六阿哥身后的德嫔,甚至几个包衣家就有所犹豫。但没想到皇祖母会为此动怒。

    “以前啊,眼见着太子和天天伺候他的乳母亲近,皇祖母这心里头着急啊。皇祖母年龄大了,精神不济。皇帝您那又天天忙着国家大事,每个月能好好陪太子几次”

    “可皇帝你自个说说,太子自从天花好了以后,所作所为如何不就是因为他得天花的时候,你亲自陪着他。保成人虽小,可心里头,明白着那,知道这宫里头,最亲近的就是皇帝。”

    康熙皇帝听到太皇太后这番话,有点后怕,面色凝重起来。

    这群胆大的包衣奴才想干嘛,要辖制他的太子不成教唆太子不亲近皇母和皇阿玛,亲近一个包衣出身的乳母。

    想一想保成出生的那几年,朝廷是真的困难,平定三藩的战争最辛苦的时候,康熙皇帝每天都忙的脚不沾地。

    他真没发现太子亲近乳母太监们的问题。太子自从天花痊愈以后,主动和他亲近了起来,他也以为太子经过生死大劫,开窍了,长大、懂事了。

    不光把自己的乳母送出宫荣养,和家人团聚,还主动更换了一批更懂事,更稳妥的宫女小太监。

    每天,小小的身子坐在那张特意定做的小桌子后面,不吵也不哭闹。安静的看书或写大写,陪着他看奏折。见过的大臣谁羡慕皇家有如此佳儿

    太子搬到毓庆宫自个住,他以为小太子要长大独立了,还有点心酸。谁知太子还经常跑他的乾清宫,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快要熄灯了。尤其是最近,天天等着他一起吃晚膳,晚上直接不回毓庆宫。

    康熙皇帝心里高兴小太子一如既往的亲近,父子关系更加亲密,就替太子着想的更多些。

    这次包衣奴才们弄得这起子流言流语,不就是要挑拨小太子和他的关系吗

    说朕要开始宠爱各个儿子,说什么都是朕的皇阿哥,要一视同仁了。说包衣出身的德嫔乌雅氏生的六阿哥,朕给取名胤祚,是有特殊意思另眼相看等等。

    说实话,康熙皇帝对自己亲自教养的保成还是有信心的。

    他一方面是念着刚刚出生的六阿哥,一方面也是想着先看看,保成到底会不会有没有什么想法。结果保成压根儿不知道这些流言,今儿个还把大阿哥,三阿哥带来了乾清宫。

    奴才随主子,毓庆宫的宫女太监也是和他们小主子一样不问世事。得了,晚上就给保成送两个灵活得力的小太监过去。

    既然这群包衣已经被养大了胃口,就不能再留。

    下了决定,康熙皇帝就想着怎么处理才好,毕竟是伺候宫里头各位主子多年的包衣世家,牵扯前朝,就怕处理不好引起动乱。

    首先命令内大臣费扬古大人和裕亲王福全调兵过来,紧接着就抓捕了这次动静最大的几个主犯,抄家彻查。整个过程雷厉风行,没露出一点的风声。

    但是这一清查,查出来大事儿了。

    这几家贪污的金银首饰数目堪比皇帝的内库,有些更甚至是私藏皇家御制的珍宝玉器。更是拔出萝卜带出泥,几大包衣世家无一幸免,就连康熙皇帝的乳母家都有涉及。

    平时在这些狐假虎威的包衣们跟前受了委屈的官员,更是趁机使劲打压,一时间御案上全是弹劾这些包衣奴才的折子。

    朝野震惊,京城的老百姓天天议论纷纷。

    康熙皇帝发了雷霆之怒,流放的流放,砍头的砍头。这一番折腾下来,国库满了,内库满了,内务府人员少了一半不做事领薪水的。老百姓都在夸皇帝主子爷铁面无私,英明神武。

    发泄过后的皇帝陛下看着满库房的银子,踌躇满志。

    那些被牵连的宗室贵亲们,在这当口当然是不敢出头,官员们各个顾着自保,最近的朝堂上难得的一片和谐。

    德嫔乌雅氏出身包衣,虽然没被降位,但是被撤了绿头牌,六阿哥胤祚也被下旨,抱给了惠妃纳兰氏也就是大阿哥胤褆的额娘抚养。后宫嫔妃被吓到了,大小主子们都老老实实缩在自己宫里头不露头。

    想了想,康熙抬脚,却转了个方向,不回御书房,去慈宁宫。他打算和太皇太后好好唠唠,这个不省心的保成啊。

    “皇祖母,您说说,这保成怎么心这么大那昨儿个四阿哥,今儿个大阿哥,三阿哥。

    明儿个会不会是五阿哥,六阿哥”

    康熙皇帝在太皇太后就像一个唠叨的家人,在太皇太后面前走来走去,诉说小太子的恶劣行径。

    “皇帝,明儿个不会是五阿哥,六阿哥。” 小太子虽然亲近兄弟,但是有分寸。

    对于走路都不稳的五阿哥和刚刚出生的六阿哥,是不会耐烦带的。这点太皇太后看的分明,听着孙儿看似抱怨实为炫耀的唠叨也很淡定,她老人家就喜欢看儿孙围着她撒欢儿。

    “皇祖母,孙儿这颗心啊,提着那。”

    “玄烨,你是大清的主子,对天下人负责,对太子负责。这自己家的奴才心大了,该办的就严办。” 已经很少动怒的太皇太后,对于这两天宫里头的风言风语,很是气愤。

    就一个胤祚的名儿,就把这些包衣奴才的野心给勾出来了。将来还不得要造反

    “皇祖母教训的是。是孙儿不该顾忌六阿哥而犹豫。”康熙皇帝顾念着六阿哥,对于处理六阿哥身后的德嫔,甚至几个包衣家就有所犹豫。但没想到皇祖母会为此动怒。

    “以前啊,眼见着太子和天天伺候他的乳母亲近,皇祖母这心里头着急啊。皇祖母年龄大了,精神不济。皇帝您那又天天忙着国家大事,每个月能好好陪太子几次”

    “可皇帝你自个说说,太子自从天花好了以后,所作所为如何不就是因为他得天花的时候,你亲自陪着他。保成人虽小,可心里头,明白着那,知道这宫里头,最亲近的就是皇帝。”

    康熙皇帝听到太皇太后这番话,有点后怕,面色凝重起来。

    这群胆大的包衣奴才想干嘛,要辖制他的太子不成教唆太子不亲近皇母和皇阿玛,亲近一个包衣出身的乳母。

    想一想保成出生的那几年,朝廷是真的困难,平定三藩的战争最辛苦的时候,康熙皇帝每天都忙的脚不沾地。

    他真没发现太子亲近乳母太监们的问题。太子自从天花痊愈以后,主动和他亲近了起来,他也以为太子经过生死大劫,开窍了,长大、懂事了。

    不光把自己的乳母送出宫荣养,和家人团聚,还主动更换了一批更懂事,更稳妥的宫女小太监。

    每天,小小的身子坐在那张特意定做的小桌子后面,不吵也不哭闹。安静的看书或写大写,陪着他看奏折。见过的大臣谁羡慕皇家有如此佳儿

    太子搬到毓庆宫自个住,他以为小太子要长大独立了,还有点心酸。谁知太子还经常跑他的乾清宫,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快要熄灯了。尤其是最近,天天等着他一起吃晚膳,晚上直接不回毓庆宫。

    康熙皇帝心里高兴小太子一如既往的亲近,父子关系更加亲密,就替太子着想的更多些。

    这次包衣奴才们弄得这起子流言流语,不就是要挑拨小太子和他的关系吗

    说朕要开始宠爱各个儿子,说什么都是朕的皇阿哥,要一视同仁了。说包衣出身的德嫔乌雅氏生的六阿哥,朕给取名胤祚,是有特殊意思另眼相看等等。

    说实话,康熙皇帝对自己亲自教养的保成还是有信心的。

    他一方面是念着刚刚出生的六阿哥,一方面也是想着先看看,保成到底会不会有没有什么想法。结果保成压根儿不知道这些流言,今儿个还把大阿哥,三阿哥带来了乾清宫。

    奴才随主子,毓庆宫的宫女太监也是和他们小主子一样不问世事。得了,晚上就给保成送两个灵活得力的小太监过去。

    既然这群包衣已经被养大了胃口,就不能再留。

    下了决定,康熙皇帝就想着怎么处理才好,毕竟是伺候宫里头各位主子多年的包衣世家,牵扯前朝,就怕处理不好引起动乱。

    首先命令内大臣费扬古大人和裕亲王福全调兵过来,紧接着就抓捕了这次动静最大的几个主犯,抄家彻查。整个过程雷厉风行,没露出一点的风声。

    但是这一清查,查出来大事儿了。

    这几家贪污的金银首饰数目堪比皇帝的内库,有些更甚至是私藏皇家御制的珍宝玉器。更是拔出萝卜带出泥,几大包衣世家无一幸免,就连康熙皇帝的乳母家都有涉及。

    平时在这些狐假虎威的包衣们跟前受了委屈的官员,更是趁机使劲打压,一时间御案上全是弹劾这些包衣奴才的折子。

    朝野震惊,京城的老百姓天天议论纷纷。

    康熙皇帝发了雷霆之怒,流放的流放,砍头的砍头。这一番折腾下来,国库满了,内库满了,内务府人员少了一半不做事领薪水的。老百姓都在夸皇帝主子爷铁面无私,英明神武。

    发泄过后的皇帝陛下看着满库房的银子,踌躇满志。

    那些被牵连的宗室贵亲们,在这当口当然是不敢出头,官员们各个顾着自保,最近的朝堂上难得的一片和谐。

    德嫔乌雅氏出身包衣,虽然没被降位,但是被撤了绿头牌,六阿哥胤祚也被下旨,抱给了惠妃纳兰氏也就是大阿哥胤褆的额娘抚养。后宫嫔妃被吓到了,大小主子们都老老实实缩在自己宫里头不露头。

    怔楞了片刻,胤礽什么也没说,先吩咐魏忠把昨天他整理的资料送到造办处,当然,洗护用品,肥皂之类的方子都送到了太医院。接着询问了黄履庄和孙御医那里的情况,有没有留什么话给他。听到两个院子都没有问题,小太子才开始用他的早膳。

    喜梅姑姑和春兰姑姑都是一脸的喜气洋洋,手脚利落的伺候小太子收拾妥当,陪着小太子去慈宁宫,慈仁宫,乾清宫磕头请安。

    太皇太后搂着小太子,摩挲着小太子瘦下来的脸颊,很是心疼。

    她人是老了,可是眼睛没花,尤其心里头,亮堂着那。这个宫里头,除了皇帝,只有太子的眼睛里头,是纯粹的真诚,把她和皇太后当家人一样的孝顺。没有胆怯害怕,没有故意的讨好,坦坦荡荡的惹人疼。

    “太子可一定要注意身体,这身体好了,才能做事,才能吃喝玩乐。记住了吗”

    “谢乌库玛麽关心,胤礽记住了。胤礽一定注意休息,现在那两个院子,都有大哥和三弟帮忙跟进着。”

    “胤礽来慈宁宫之前,把一些有关洗护,头发或者面部的想法或者方子的图稿,都送到太医院了。等太医们过几天弄出来,先送过来给您看看。乌库玛麽,您有什么特别想要的物件儿,就吩咐胤礽一声,胤礽给您弄出来。”

    小太子恭恭敬敬的回答太皇太后。刚刚一路走过来,双颊泛着运动后的红晕,眼睛亮晶晶的,满满的孺慕之情。

    “太子的孝心,乌库玛麽知道,太子记得不要在这方面费神。让太医院和造办处他们自己多用心,多试验几次。不要遇到大小问题就跑毓庆宫劳烦你,知道吗乌库玛麽用着那个精油就挺好,隔几天按按捶捶,身上轻快多了。”

    “记住了,不费神。都是太医院的太医们的功劳,胤礽就动动嘴巴。乌库玛麽放心。”

    陪着太皇太后又聊了一会儿,让老人家安心,小太子才慢吞吞的来到皇太后的慈仁宫。

    和太皇太后一样,皇太后也是关心他的身体。劝他安心休养,不要多思多想等等。

    胤礽明白皇太后是在真心的劝诫他。这位年少入宫的蒙古太后,经历了太多的忽视和慢待,现在虽说有太皇太后护着,康熙皇帝孝敬着,日子舒坦了。可是对于生活,尤其宫里的生活,却还是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紧不慢的过着每一天。

    这份不争不抢,不骄不躁,宠辱不惊的性子,让宫里的人都发自内心的敬着她,包括小太子。

    “皇祖母,孙儿让太医院弄了一些洗护头发,或者洗脸用的发膏,乳液。过几天给您送过来,您看看喜欢不。”

    “皇祖母这里都好着,那个精油就够用了,太子可不要劳神弄那些。去和你皇阿玛好好说会话。皇上啊,其实很关心太子。”

    皇太后最近一直担心小太子的处境,现在康熙皇帝终于把小太子放出来了,又怕小太子心里存着疙瘩,就对着小太子谆谆教诲。

    “你昏迷的那三天,你皇阿玛自己没好利索,又要处理国事,却还是一有空就去毓庆宫守着你。太子要好好谢谢你皇阿玛,知道吗”

    细细的把那三天康熙皇帝对小太子的关心着急说了一遍。皇太后就怕啊小太子和康熙皇帝犯倔强,到时候,吃亏的不还是小太子吗胳膊啊,拧不过大腿。

    “孙儿记住了。孙儿告退。”

    和太皇太后,皇太后的谈话,让胤礽有些心情沉重。

    拒绝被抱着或者做撵,小太子坚持自己走,几步一歇,慢悠悠的晃着,终于到了乾清宫。

    此时已经是午时了,小太子站着御书房前面的庭院里,等着小太监通报康熙皇帝。

    阳光暖暖的照在小太子的身上,似乎是在给他鼓励。小太子站在这好像久违了的乾清宫的阳光下,只觉得眼前好像金星乱冒,一道一道细碎的阳光,好像争抢着要钻进他的脑袋里。

    胤礽虽然不知道昨天发生了什么事情,让康熙皇帝把看守他的侍卫撤了,但是他站在这里,精神触丝就已经感受到了,康熙皇帝那强烈外露的气息,那是对他的愤怒和不满。

    果然,等了一会儿,梁九功大总管走了出来,带着和往常一样的,和善的笑意,跟小太子说康熙皇帝在接见大臣,可能要等好久。接着传了康熙皇帝的口谕,让小太子不用等他,安心呆在毓庆宫休养,把身体养好了先。

    不想为难梁九功,也不想站在这里枯等,让康熙皇帝为难。

    披着乾清宫这一身暖暖的阳光,小太子机械一样的,麻木的回转他的毓庆宫。

    或许那天晚上不告诉皇阿玛附身的真相,比较好。可是不说,他还是他吗明明正主儿也在场。所以,如果可以选择,小太子还是会告诉选择告诉康熙皇帝,甚至在他当初刚刚附身,清醒过来的时候。

    脑袋里面乱哄哄的,好像几个小人在里面打架。胤礽只觉得他好累,坚持着跨进毓庆宫的大门拦,走进寝殿,倒在床上,就这么睡了过去。

    再次醒来的时候,天已经黑了。喜梅姑姑给点了蜡烛。眯了眯眼睛,小太子想着要早日把蒸汽机弄出来,他腾出时间,也好安安心心的早点把电灯给弄出来。

    吩咐一声传膳。小太子细嚼慢咽的享用着着御膳房的手艺。神态平静,完全看不出一点儿白天的影子。喜梅姑姑松了一口气。她就怕小太子被皇上宠惯了,现在呼啦啦的突然被皇上拒绝见面,会受不住。

    这个宫里头,那有荣宠不衰的理儿谁都要早早晚晚的,经这一遭儿。

    皇上当年不也是被先帝爷忽视吗小时候出天花,据说都只能靠苏麻喇姑照顾。

    而小太子那,是真的吃嘛嘛香的状态。他觉得,既然是做了自己不会后悔的事情,那就够了。康熙皇帝没有阻止他的各种研究,现在更是让他行动自由,这也就够了。

    本来就不是属于他的亲情,那就不要自寻烦恼。企图强求的话,不过是凭白给其他人添加负担。不管皇阿玛要生气到什么时候,或者这辈子都这么着了,也只是本应如此。

    太子这情商为负值的想法,如果被康熙皇帝知道了,估计会更生气。可惜小太子活了这么久,包括他上辈子那失败的婚姻生活,都没有教会他如何和人正面积极的相处。

    可能上帝在造人的时候,给了你智商,就拿走了你的情商,这个真的是很公平哈哈哈。

    自觉想通了的小太子又开始了他吃了睡,睡饱了写写画画,修炼心法,想办法早日把橡胶和蒸汽机制造出来的生活。

    两三天出去转一圈儿,到慈宁宫,慈仁宫,乾清宫磕头请安。当然,在乾清宫的时候,是直接在御书房门口磕了个头,就回毓庆宫。

    他也就不知道,康熙皇帝这几天在御书房里面,听说小太子干脆利落的磕了头,转身就回毓庆宫的回报,每次都气的暴跳如雷。

    洗发护发,还有面部保养,肥皂啊这些东西,有了方子,很好弄。剃须刀也难不住造办处的大师们。这些东西都在十来天里,快速的被研究出来。

    实验合格后,先给太皇太后,皇太后,皇上,佟佳贵妃包括小太子的毓庆宫,都送了不同味道的几套。让主子们赏脸用用,看喜欢哪种味道。

    宫里主子们用了都说好,很快的就风靡了整个京城。火柴虽然还不是后世的安全火柴,却还是收获了老百姓们的喜爱。

    而剃须刀则得到了满汉蒙老少爷们的捧场,不用专门找时间找剃头匠人修面刮脸修胡子,每天早上起来,自己拿着剃须刀,对着玻璃镜,打上肥皂,刷刷几下,就成了。

    这些东西,大大的方便了大清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就是缝纫机有点难,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正式投入使用。消息灵通的京城人们在知道缝纫机的用处后,都在翘首以盼。

    “奴才听说啊,连太皇太后,皇太后她们都派人盯着这个缝纫机,催着造办处那。” 魏忠主管一脸的骄傲,与有荣焉。

    傍边的春兰姑姑,拿着尚衣监新刚刚弄出来的毛线和织针在认真的练习,听到这话,接口道“奴才也听说了,很多老百姓在家给太子殿下念佛那,说那个肥皂啊,火柴啊,让他们天天做家务活,轻松了好多那”。

    “可不是吗,太子殿下,那个剃须刀,奴才们是用不上,但是宫里头都在说,那些官老爷,兵老爷都说用着好,他们的胡子啊,早上起来自个儿动手刮刮。别提多方便了。

    怕太子殿下天天呆在毓庆宫寂寞,这几个衷心的宫人,经常趁着小太子精神头好的时候,和小太子说一说,他们听到看到的零碎消息。

    说老百姓都在夸太子殿下聪明能干,说老百姓对于小太子想着他们的生活便利,感恩戴德。

    小太子听着老百姓都在夸他,非常开心,“衣食住行,衣服在最前面。既然大家都能接受还挺喜欢,孤就把孤知道的,能想到的都写出来,或者画出来。交给武英殿印刷出版。”

    在嘟嘟的资料库里面,找出来各种好洗耐用的合成面料,材料制法的相关书籍,包括现在的毛衣毛裤,羽绒服,甚至各种羊绒面料等等。

    小太子慢慢的整理了半个月,详细具体,简单易懂的语言,配上惟妙惟肖的西洋画,衣物面料的延伸这本书就被送到内务府武英殿,印刷出版。

    又把他抽着空闲时间就写几笔的那本,包括后世各个国家冬装的经典款式,潮流饰品等等的类似服装饰品设计的书,命名为冬装,也送到了武英殿,印刷了五百本。

    魏忠小总管亲自请命,带着几队侍卫,抬着书,送到了倭黑大人的府上,当面交给阿茹娜格格。

    “给格格请安,格格,我们太子殿下让我给你传个话,说你要是看着这书好,送送人也行,不够的话让武英殿再印刷。”

    小太子清楚这个时代,不管出来什么新鲜的东西,要给皇家先用过,看过。他想着阿茹娜格格要送很多人,就一下子要武英殿印了五百本。

    “谢谢太子殿下想的周到,正好今年的年礼,就是这个了。”

    “乌库玛麼,彩头。” 四阿哥虽然不懂老祖宗们和哥哥们说的话,但两位老祖宗要赏东西还是听懂了,跟着凑热闹吆喝。

    “哎哟,我们的四阿哥也要彩头,太皇太后,皇太后,您看我们的四阿哥赶巧也在这儿,可不能偏心。”佟佳贵妃见两位老祖宗开心,也跟着凑趣儿,嬉笑讨赏。见者有份啊,这不四阿哥还有三年也可以去上书房了。

    “都有份,都有份。哎呦,五阿哥胤祺也有份” 五阿哥胤祺目前路都走不稳,天天吃了睡睡了吃。养在皇太后跟前儿,一般不大出门。不过有什么好处大家也都不会忘了他。

    “胤禔胤祉谢乌库玛麼,皇祖母。” 见宫里两位巨头兴致都这么高,两位阿哥赶紧的谢恩。三阿哥是满满的高兴,大阿哥却是在心里后悔的呐喊,他讨厌读书啊啊啊。

    “胤禔,胤祉,既然太子保证了,你俩可也要信守诺言。否则的话,乌库玛麼可是会要你们皇阿玛罚你们的吆。” 太皇太后看着面色紧张的大阿哥,提醒道。

    “乌库玛麼放心,胤祉一定努力。胤祉喜欢背书。” 三阿哥胤祉满口保证。

    大阿哥看此刻殿里的人都这看着他,压力更大。但还是不得不开口“乌库玛麼,胤禔也保证。” 大阿哥恨不得时间倒流,给在毓庆宫“口嫌”的自己狠狠几个拳头。

    “乌库玛麼,胤禛也保证。”小机灵的四阿哥跟着哥哥们有样学样,引得殿里的人都哈哈笑起来。

    自我感觉今天的家人交流互动完成的很好,小太子心里很满意。回到毓庆宫,吩咐春兰做好槐花点心和凉拌香椿芽后给三个兄弟送过去,就开始今天的大字练习。

    来到这个世界,最让胤礽觉得困难的学习就是毛笔字。在他那个时代,毛笔字是只有那几个帝星华夏大家族的嫡出子弟们,才会有机会学习的一项艺术。

    他们的家族世代在偏远的小行星上讨生活,虽然到了爷爷那一辈因为做机甲设计开始有了些名气。但是这些古老的琴棋书画等等技艺,族人们却都是不大懂的。

    作者有话要说  嘿嘿嘿嘿嘿嘿嘿。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p>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