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

    作者辛苦码字, 养家糊口,跪求支持晋江正版, 一起读书  太皇太后搂着小太子, 摩挲着小太子瘦下来的脸颊,很是心疼。

    她人是老了,可是眼睛没花,尤其心里头,亮堂着那。这个宫里头,除了皇帝, 只有太子的眼睛里头,是纯粹的真诚, 把她和皇太后当家人一样的孝顺。没有胆怯害怕,没有故意的讨好,坦坦荡荡的惹人疼。

    “太子可一定要注意身体, 这身体好了, 才能做事,才能吃喝玩乐。记住了吗”

    “谢乌库玛麽关心, 胤礽记住了。胤礽一定注意休息, 现在那两个院子,都有大哥和三弟帮忙跟进着。”

    “胤礽来慈宁宫之前,把一些有关洗护, 头发或者面部的想法或者方子的图稿,都送到太医院了。等太医们过几天弄出来,先送过来给您看看。乌库玛麽, 您有什么特别想要的物件儿,就吩咐胤礽一声,胤礽给您弄出来。”

    小太子恭恭敬敬的回答太皇太后。刚刚一路走过来,双颊泛着运动后的红晕,眼睛亮晶晶的,满满的孺慕之情。

    “太子的孝心,乌库玛麽知道,太子记得不要在这方面费神。让太医院和造办处他们自己多用心,多试验几次。不要遇到大小问题就跑毓庆宫劳烦你,知道吗乌库玛麽用着那个精油就挺好,隔几天按按捶捶,身上轻快多了。”

    “记住了,不费神。都是太医院的太医们的功劳,胤礽就动动嘴巴。乌库玛麽放心。”

    陪着太皇太后又聊了一会儿,让老人家安心,小太子才慢吞吞的来到皇太后的慈仁宫。

    和太皇太后一样,皇太后也是关心他的身体。劝他安心休养,不要多思多想等等。

    胤礽明白皇太后是在真心的劝诫他。这位年少入宫的蒙古太后,经历了太多的忽视和慢待,现在虽说有太皇太后护着,康熙皇帝孝敬着,日子舒坦了。可是对于生活,尤其宫里的生活,却还是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紧不慢的过着每一天。

    这份不争不抢,不骄不躁,宠辱不惊的性子,让宫里的人都发自内心的敬着她,包括小太子。

    “皇祖母,孙儿让太医院弄了一些洗护头发,或者洗脸用的发膏,乳液。过几天给您送过来,您看看喜欢不。”

    “皇祖母这里都好着,那个精油就够用了,太子可不要劳神弄那些。去和你皇阿玛好好说会话。皇上啊,其实很关心太子。”

    皇太后最近一直担心小太子的处境,现在康熙皇帝终于把小太子放出来了,又怕小太子心里存着疙瘩,就对着小太子谆谆教诲。

    “你昏迷的那三天,你皇阿玛自己没好利索,又要处理国事,却还是一有空就去毓庆宫守着你。太子要好好谢谢你皇阿玛,知道吗”

    细细的把那三天康熙皇帝对小太子的关心着急说了一遍。皇太后就怕啊小太子和康熙皇帝犯倔强,到时候,吃亏的不还是小太子吗胳膊啊,拧不过大腿。

    “孙儿记住了。孙儿告退。”

    和太皇太后,皇太后的谈话,让胤礽有些心情沉重。

    拒绝被抱着或者做撵,小太子坚持自己走,几步一歇,慢悠悠的晃着,终于到了乾清宫。

    此时已经是午时了,小太子站着御书房前面的庭院里,等着小太监通报康熙皇帝。

    阳光暖暖的照在小太子的身上,似乎是在给他鼓励。小太子站在这好像久违了的乾清宫的阳光下,只觉得眼前好像金星乱冒,一道一道细碎的阳光,好像争抢着要钻进他的脑袋里。

    胤礽虽然不知道昨天发生了什么事情,让康熙皇帝把看守他的侍卫撤了,但是他站在这里,精神触丝就已经感受到了,康熙皇帝那强烈外露的气息,那是对他的愤怒和不满。

    果然,等了一会儿,梁九功大总管走了出来,带着和往常一样的,和善的笑意,跟小太子说康熙皇帝在接见大臣,可能要等好久。接着传了康熙皇帝的口谕,让小太子不用等他,安心呆在毓庆宫休养,把身体养好了先。

    不想为难梁九功,也不想站在这里枯等,让康熙皇帝为难。

    披着乾清宫这一身暖暖的阳光,小太子机械一样的,麻木的回转他的毓庆宫。

    或许那天晚上不告诉皇阿玛附身的真相,比较好。可是不说,他还是他吗明明正主儿也在场。所以,如果可以选择,小太子还是会告诉选择告诉康熙皇帝,甚至在他当初刚刚附身,清醒过来的时候。

    脑袋里面乱哄哄的,好像几个小人在里面打架。胤礽只觉得他好累,坚持着跨进毓庆宫的大门拦,走进寝殿,倒在床上,就这么睡了过去。

    再次醒来的时候,天已经黑了。喜梅姑姑给点了蜡烛。眯了眯眼睛,小太子想着要早日把蒸汽机弄出来,他腾出时间,也好安安心心的早点把电灯给弄出来。

    吩咐一声传膳。小太子细嚼慢咽的享用着着御膳房的手艺。神态平静,完全看不出一点儿白天的影子。喜梅姑姑松了一口气。她就怕小太子被皇上宠惯了,现在呼啦啦的突然被皇上拒绝见面,会受不住。

    这个宫里头,那有荣宠不衰的理儿谁都要早早晚晚的,经这一遭儿。

    皇上当年不也是被先帝爷忽视吗小时候出天花,据说都只能靠苏麻喇姑照顾。

    而小太子那,是真的吃嘛嘛香的状态。他觉得,既然是做了自己不会后悔的事情,那就够了。康熙皇帝没有阻止他的各种研究,现在更是让他行动自由,这也就够了。

    本来就不是属于他的亲情,那就不要自寻烦恼。企图强求的话,不过是凭白给其他人添加负担。不管皇阿玛要生气到什么时候,或者这辈子都这么着了,也只是本应如此。

    太子这情商为负值的想法,如果被康熙皇帝知道了,估计会更生气。可惜小太子活了这么久,包括他上辈子那失败的婚姻生活,都没有教会他如何和人正面积极的相处。

    可能上帝在造人的时候,给了你智商,就拿走了你的情商,这个真的是很公平哈哈哈。

    自觉想通了的小太子又开始了他吃了睡,睡饱了写写画画,修炼心法,想办法早日把橡胶和蒸汽机制造出来的生活。

    两三天出去转一圈儿,到慈宁宫,慈仁宫,乾清宫磕头请安。当然,在乾清宫的时候,是直接在御书房门口磕了个头,就回毓庆宫。

    他也就不知道,康熙皇帝这几天在御书房里面,听说小太子干脆利落的磕了头,转身就回毓庆宫的回报,每次都气的暴跳如雷。

    洗发护发,还有面部保养,肥皂啊这些东西,有了方子,很好弄。剃须刀也难不住造办处的大师们。这些东西都在十来天里,快速的被研究出来。

    实验合格后,先给太皇太后,皇太后,皇上,佟佳贵妃包括小太子的毓庆宫,都送了不同味道的几套。让主子们赏脸用用,看喜欢哪种味道。

    宫里主子们用了都说好,很快的就风靡了整个京城。火柴虽然还不是后世的安全火柴,却还是收获了老百姓们的喜爱。

    而剃须刀则得到了满汉蒙老少爷们的捧场,不用专门找时间找剃头匠人修面刮脸修胡子,每天早上起来,自己拿着剃须刀,对着玻璃镜,打上肥皂,刷刷几下,就成了。

    这些东西,大大的方便了大清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就是缝纫机有点难,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正式投入使用。消息灵通的京城人们在知道缝纫机的用处后,都在翘首以盼。

    “奴才听说啊,连太皇太后,皇太后她们都派人盯着这个缝纫机,催着造办处那。” 魏忠主管一脸的骄傲,与有荣焉。

    傍边的春兰姑姑,拿着尚衣监新刚刚弄出来的毛线和织针在认真的练习,听到这话,接口道“奴才也听说了,很多老百姓在家给太子殿下念佛那,说那个肥皂啊,火柴啊,让他们天天做家务活,轻松了好多那”。

    “可不是吗,太子殿下,那个剃须刀,奴才们是用不上,但是宫里头都在说,那些官老爷,兵老爷都说用着好,他们的胡子啊,早上起来自个儿动手刮刮。别提多方便了。

    怕太子殿下天天呆在毓庆宫寂寞,这几个衷心的宫人,经常趁着小太子精神头好的时候,和小太子说一说,他们听到看到的零碎消息。

    说老百姓都在夸太子殿下聪明能干,说老百姓对于小太子想着他们的生活便利,感恩戴德。

    小太子听着老百姓都在夸他,非常开心,“衣食住行,衣服在最前面。既然大家都能接受还挺喜欢,孤就把孤知道的,能想到的都写出来,或者画出来。交给武英殿印刷出版。”

    在嘟嘟的资料库里面,找出来各种好洗耐用的合成面料,材料制法的相关书籍,包括现在的毛衣毛裤,羽绒服,甚至各种羊绒面料等等。

    小太子慢慢的整理了半个月,详细具体,简单易懂的语言,配上惟妙惟肖的西洋画,衣物面料的延伸这本书就被送到内务府武英殿,印刷出版。

    又把他抽着空闲时间就写几笔的那本,包括后世各个国家冬装的经典款式,潮流饰品等等的类似服装饰品设计的书,命名为冬装,也送到了武英殿,印刷了五百本。

    魏忠小总管亲自请命,带着几队侍卫,抬着书,送到了倭黑大人的府上,当面交给阿茹娜格格。

    “给格格请安,格格,我们太子殿下让我给你传个话,说你要是看着这书好,送送人也行,不够的话让武英殿再印刷。”

    小太子清楚这个时代,不管出来什么新鲜的东西,要给皇家先用过,看过。他想着阿茹娜格格要送很多人,就一下子要武英殿印了五百本。

    “谢谢太子殿下想的周到,正好今年的年礼,就是这个了。”

    一夜无话。

    第二天早朝后,康熙皇帝批复奏折,小太子早早的结束了他的满文课,去景阳宫抱来四阿哥胤禛,在梁九功的陪同下带着一大队宫女太监侍卫去了宫内造办处。

    造办处在内务府的北侧,负责皇室宗亲和官员贵族的各种器具衣服制作修补等等等。里面中西艺人,民间匠师高手云集,木匠师傅们呆的地方叫木作处,主要负责各类家具木器的制作,根据风格的不同,主要分为两广和苏州两派。

    小太子没叫声张,在梁九功和内务府大臣海拉逊的陪同下,带着四阿哥慢慢吞吞的走走停停,“海拉逊大人,据你所知,哪位匠人有鲁班之艺”

    “回太子殿下,一般苏州扬州的匠人对于奇术比较精通,请允许奴才唤苏派木作处匠人主管过来回话。”海拉逊表现的分外谦顺。

    身为内务府大臣,他比任何官员都明白将将六岁稚龄的大清储君的聪慧,不说惠泽万民的牛痘的出现,单单玻璃这一项,就让内务府琉璃处一帮老匠人们佩服的五体投地,当然现在从琉璃处单分了,叫做玻璃处。

    “草民杨云参见太子殿下,参见四阿哥。”只听过小太子的名声,从没想过有一天能被亲自召见,敦厚的老匠人给小太子和四阿哥行礼,声音不稳,听起来应该是非常的激动。

    “杨主管免礼。”大约四十多岁,面容忠厚的杨主管让小太子觉得挺亲切。

    “杨主管,孤想要做一件木质器物,需要精通鲁班之艺的匠人。海拉逊大人推荐了苏扬两地的木匠们。你作为苏派师傅主管,可有什么人举荐”

    “回太子殿下问话,苏州的木匠艺人手艺都是好的,但是精通鲁班之艺的匠人却是在扬州。”

    “扬州有位叫黄履庄的年轻人,称得上是现世的鲁班。扬州也是因为有了黄履庄才出名。” 兴奋的不能自已的杨主管,嘴巴一咕噜就把他知道的,认为最符合太子殿下要求的黄履庄给说了出来。

    心神全放在太子殿下身上的杨主管,当然也没注意到旁边的海拉逊大人一脸的着急。黄履庄是个天才,他也知道,他还知道,皇上主子爷不喜这位啊。

    “黄履庄不在木作处吗”小太子知道这里汇聚了全国各地有名有实的匠人。既然这位黄履庄这么出名,为何听起来却不在京城

    海拉逊扯过袖子擦了擦头上冒出的虚汗,躬身回复“太子殿下,关于黄履庄的事情,奴才,奴才,奴才不知情啊。”

    “不知情者不怪,海拉逊大人,你以木作处的名义宣黄先生进宫,孤要尽快见到他。” 小太子知道这个时代这类人才非常非常的少,所以不管事实如何,先见到人再说。

    海拉逊扑通一声跪倒,让安静的呆在一边的四阿哥刷的睁大眼睛。“太子殿下,请允许奴才回去稍稍调查一下。” 说着话,隐晦的瞄了一眼梁九功大总管。

    “皇阿玛,您的意思是说,这些折子含糊不清的语言您都可以看明白”

    “皇阿玛熟读百家,精通四书典故,当然可以看明白。所以保成要好好的学习,知道吗不能因为记忆力好就轻视学问,要学到心里去才行。”

    小太子乖乖的点头,他确实是不大喜欢四书五经里面的一些观点,每次都是背会了,从不用心琢磨,没想到康熙皇帝居然发现了。“儿臣明白,儿臣一定用心学习。谢皇阿玛教诲。”

    父子俩聊完,又分头各做各的。胤礽速度极快的整理完这些折子后,心里惦记着天花实验的事儿,心急的他现在就要开始行动。

    站起来和忙碌的康熙皇帝打个招呼,“皇阿玛,奏折儿臣都分拣完了。儿臣现在开始起草一份章程,明天和五叔见面讨论。”

    “嗯,保成先写,写完后皇阿玛给你参谋。”

    小太子重新在他的那个小书桌后面做好,梁九功立刻狗腿的上前铺纸研墨。

    康熙皇帝却是瞄了一眼那一小摞,刚刚小太子快速完成分类的奏折,莫名的骄傲和欣慰还有一丢丢心酸。儿子的这个脑袋瓜子,真的是非常人可比。

    第二天,小太子胤礽完成了无逸斋的课业和骑射练习后,又去给太皇太后,皇太后两位老人家请安完毕,就来到了乾清宫。咳咳,当然,他去之前,又亲手摘了御花园里头,开的最好的两朵花儿带着。

    他还特意的把大字练习搬到了乾清宫来进行,以方便等候恭亲王常宁。因为这位五叔一向不大守规矩,说不得会早到。

    果不其然,随着小太监的通报声,年轻的恭亲王常宁进来给皇帝三哥请安,又给年幼的太子殿下请安。小太子等恭亲王请安完毕,就站起来,“给五叔请安。”

    恭亲王常宁看着豆丁小太子,又回了一礼,嘻嘻哈哈的笑着“太子殿下,想五叔了没”

    “想五叔了。”

    “五叔也想你了。”小太子严肃的白嫩小胖脸,让年轻又得宠的恭亲王忍不住想逗。

    “谢谢五叔想念。”

    恭亲王瞄一眼太子的大字,满眼的赞赏,转回头看向御案后面的皇帝哥哥就夸,“皇帝三哥,太子殿下的字是越发长进了。”

    “你们不要总夸他,多给他指出缺点才是正理。”康熙皇帝心里高兴别人夸他儿子好,可还是要端着,怕太子升起骄傲自满的心理。

    “是,弟弟谨遵皇帝三哥命令。” 恭亲王说着麻利的打个千。

    康熙皇帝对他弟弟的耍宝无视,“这次叫你进宫,是有事情要做。保成最近看了些医书有些心得,需要去皇庄做一些实际验证,你跟着去,帮忙看着他。”

    恭亲王一愣,这是要自己做保姆帮忙看着小太子,陪着小太子玩几天面容一整“皇帝哥哥,您请放心,弟弟一定照顾好太子殿下,绝对不让他掉一根头发。”

    “恩。玩这方面朕很放心你。” 常宁这个弟弟虽然平时有点混不吝,但是知道轻重分寸。把太子交给他,康熙皇帝还是放心的。

    “五叔,这是胤礽昨天准备的一份实验的章程,你看看。”看到康熙皇帝和恭亲王聊完了,小太子麻利的递给恭亲王五叔自己昨晚上准备的章程。

    计划的很具体,写的很周全,各项数据都一清二楚。

    大致意思,负责人是胤礽,领导人是恭亲王五叔,需要太医院和和户部和刑部还有皇庄配合。

    太医院出太医;户部出所需猪,羊,牛,牲畜;刑部出用于实验的犯人;皇庄地方;当然,所需银两出自康熙皇帝的内库。

    也就是说,这次事情纯粹是当皇帝的宠着自家孩子,名头是实验牲畜的天花痘液对于预防天花的作用,以及和人痘的效用对比。

    “这”恭亲王很惊讶,天花他不由的抬头看向康熙皇帝。

    小太子采用了目前的西洋画图法,把衣服的各种比例画的分毫不差。看书的人可以直接把尺寸放大几倍,交给裁缝去做衣服。

    第二卷则是青年到中年的冬装款。由于面料的特点和使用说明在上卷已经说了,这卷就主要是从各种不同风格,不同场合,不同需求价钱这几个方面,给出了很多很多可供选择的不同男女款式。

    尤其特别介绍了旗袍和华衣。旗袍本就改良自满洲的袍服。华衣也就是后世的西服,类似中山装,小太子给取名华衣。

    作者有话要说  瘿,和婴同音。樗里疾。也就是芈月传中那个英俊的大臣。哈哈哈,就是他,历史上有名的大脖子。

    杜预,晋灭吴国的功臣,以自己的大脖子为荣。 吴国老百姓恨他,就在自家的狗狗脖子上挂一个大石块,讽刺他。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p>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